导读:本文包含了怨而不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怨而不怒,温柔敦厚,李廷舫,《关雎》
怨而不怒论文文献综述
阮持领[1](2017)在《温柔敦厚 怨而不怒》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作家李廷舫的长篇小说《河套母亲》出版以来,引起了区内外文艺界广泛关注,很多作家、文艺评论家纷纷撰稿推荐这部小说,《中国文艺评论》等期刊、媒体也对有关文章进行了刊载和推介。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生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走西口、(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7-08-11)
蒋银坤[2](2017)在《怨而不怒——新古文运动写作教学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可以怨"突出的是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也是儒家政治、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体现。这种怨、刺的情感是有限度的,即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和精神。温柔敦厚的中和审美原则,是孔子儒家诗学思想的要义。一、怨而不怒,悲悯意识《诗经·卫风·氓》塑造了一个蕴涵着中国文化意味的弃妇,她的怨而不怒正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7年22期)
张蕊晗[3](2016)在《沈德潜“怨而不怒”说刍议——以《说诗晬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怨而不怒"在承认"诗可以怨"的基础上,强调了情感的净化与沉淀,体现了儒家"中和为美"的诗教观。沈德潜以"诗品与人品合一"为阐释准则,从作家论、创作论、批评论叁个维度对"怨而不怒"进行解析:在作家方面,重视诗人主体的"襟抱"和"学识";在创作方式上,将"美刺比兴"与"温柔敦厚"相连;在批评标准上,强调内容的"雅正"和情感的"节制"。(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何伟[4](2015)在《唐代宫怨诗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创作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唐代宫怨诗的综述,指出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内在含义,并针对这种诗歌创作风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旨在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传统诗词文化,为广大诗词研究学者提供更多的参考素材和帮助。(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甄玉[5](2014)在《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中国传统美学视野里的电影《白日焰火》》一文中研究指出影片《白日焰火》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虚实相生;在电影画面及镜头上设计了几个关键意象,表达出电影的质感和中国古典蕴味;同时,电影的情感表达既含蓄又丰富,达到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古典美学境界。(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4年05期)
张永军[6](2013)在《幽深窈曲,怨而不怒——读贺双卿《雪压轩词》》一文中研究指出翻看贺双卿的《雪压轩词》,卒读不忍,欲置不舍。《雪压轩词》一名《雪压轩集》,其作者贺双卿有"清代李清照"的美誉,被后人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为清朝康、乾间人,祖籍江苏金坛,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因是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论才力情思,贺双卿实不下易安居士;但《雪压轩词》,却难与《漱玉词》相提并美。在《漱玉词》(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3年12期)
张谊婷[7](2012)在《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谈琴歌《胡笳十八拍》》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方式。《胡笳十八拍》是古代着名的琴歌,为琴歌艺术添上光辉的一笔,内容丰富结构宏大,艺术技巧要求卓越,全曲基调悲伤凄凉,对于歌曲感情处理上应含蓄委婉,要求情感表露合理而有节制,做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10期)
戴宏华[8](2008)在《哀而不伤,怨而不怒——《采薇》诗情感控制问题例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深入探讨了《采薇》一诗的情感基调与意境,揭示全诗表现了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并对诗歌的表现技巧作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08年36期)
刘文勇[9](2005)在《儒家“怨而不怒”理论再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激进思潮盛行,在此一思潮中儒家的“怨而不怒”理论受到了激烈的批评,论者的着眼点基本上在“怨”的激烈程度上考虑,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儒家此一理论的真义。(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5年11期)
俞晓莺[10](2005)在《怨而不怒——《诗经·卫风·氓》的中国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卫风·氓》塑造了一个蕴涵着中国文化意味的弃妇,她的怨而不怒正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厚相吻合,同时也奠定了后世中国弃妇的基调。(本文来源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怨而不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诗可以怨"突出的是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也是儒家政治、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体现。这种怨、刺的情感是有限度的,即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和精神。温柔敦厚的中和审美原则,是孔子儒家诗学思想的要义。一、怨而不怒,悲悯意识《诗经·卫风·氓》塑造了一个蕴涵着中国文化意味的弃妇,她的怨而不怒正与儒家诗教的温柔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怨而不怒论文参考文献
[1].阮持领.温柔敦厚怨而不怒[N].文艺报.2017
[2].蒋银坤.怨而不怒——新古文运动写作教学研究之一[J].中学语文.2017
[3].张蕊晗.沈德潜“怨而不怒”说刍议——以《说诗晬语》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
[4].何伟.唐代宫怨诗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创作风格[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
[5].甄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中国传统美学视野里的电影《白日焰火》[J].艺术探索.2014
[6].张永军.幽深窈曲,怨而不怒——读贺双卿《雪压轩词》[J].文史知识.2013
[7].张谊婷.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谈琴歌《胡笳十八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8].戴宏华.哀而不伤,怨而不怒——《采薇》诗情感控制问题例说[J].中学语文.2008
[9].刘文勇.儒家“怨而不怒”理论再评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
[10].俞晓莺.怨而不怒——《诗经·卫风·氓》的中国文化意蕴[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