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景观论文-姚磊,周薇

古道景观论文-姚磊,周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道景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潇贺古道,地域文化,空间意境,建筑装饰

古道景观论文文献综述

姚磊,周薇[1](2019)在《潇贺古道(西线)线性文化景观溯源研究——潇贺古道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潇贺古道作为一条贯穿湖南、广西、广东的古道,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虽然现如今已失去了当时的功能,但是作为历史文化景观空间还是具有修缮的意义。作为开拓历史的人,我们应该立足今夕,回首历史,展望未来,为此古道遗存的历史遗迹做阶段性的保护和研究性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9期)

冯思远,杨湘涛[2](2019)在《论子午古道的文化景观旅游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午道沟通南北,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传播和商贸流通作用,积淀下丰厚的文化遗产。现今的子午道,沿线散落着众多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景观艺术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认识子午道的当代价值,是利用这条古道的重要基础,是发展文化景观旅游的重要途径,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体现子午道的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08期)

吴达东,高成广[3](2019)在《浅谈博南古道文化在大理古驿温泉景观中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文化在温泉景观的重要性,结合博南古道文化要素应用于大理古驿温泉景观设计项目案例,分析博南古道文化内容,提炼博南古道中的马帮文化、古道上名家作品、蜀身毒道的古道艰险、古驿漾濞的核桃文化、古道路石等融入风景园林要素中的园林建筑、景观小品、园林植物、道路广场和地形水体,在通过园林要素,对古驿温泉露天温泉区的植物、游玩区、泡池区、广场区等景观区的文化氛围进行营造,使大理博南古驿温泉景观项目的博南古道文化特征感和品牌形象得到提升。(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7期)

欧耀[4](2019)在《福州鼓山古道景观保护、修复和恢复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鼓山古道本体及沿线景观资源保护现状,系统性归纳和总结鼓山古道存在画面感缺失、环境感丧失和体验感欠缺等主要问题,针对登山步道、摩崖石刻、古亭廊、水涧、绿化植被和服务设施等6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景观保护、修复和恢复思路与对策,强调"深挖气韵、修旧如旧、以人为本"的叁大理念,深挖古道古味、禅味和人情味,着力于打造"古道清幽、题刻俊逸、天风海涛"的惊艳古道,以还原鼓山古道石阶千年、禅林刹意、松风如涛和石壁千仞的历史景观形象。(本文来源于《福建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詹丹阳,宋钰红[5](2018)在《滇藏茶马古道易武片区文化景观“相继占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概念,以茶马古道为引,历史为线,将易武当地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分解到政治、经济、技术、农艺、历史、心理六个过程,对研究区域的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在诸多影响因子下的历史变迁及易武地区现存茶马文化景观特色进行分析,为易武的文化景观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园艺》期刊2018年06期)

易央希[6](2018)在《特色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以临武县秦汉古道保护与开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贯穿中原与岭南的南北官道途中,必经湖南、广东两省交界湘南古邑"临武"与粤北古邑"连州",这段古道被现代史学家称为"湘粤古道"也被称为"秦汉古道"。秦汉古道历史意义重大,规划以南强镇为主,形成南乡驿道文化旅游区,加快修缮秦汉古道沿线文物古迹,延续历史文脉,挖掘文化元素并加以利用,促进临武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14期)

宿永昌[7](2018)在《茶马古道沿线古村落景观开发与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推动传统古村落出现郊区化的趋势,受其影响村落景观在物质形态上出现对现代商业化景观的模仿,在文化上舍弃原有的精神风貌,造成古村落景观文化的缺失,使原有古村落文化景观面临着断层和趋同的危险,造成“千村一面”的尴尬处境,因此正确理解和探寻古村落景观开发和保护的设计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共分为绪论、茶马古道及古村落景观保护的概述、茶马古道沿线古村落开发保护中的设计方法研究、云南沙溪古镇景观构成分析、沙溪古镇驿站新区开发保护设计方案阐述、结语六部分构成。通过现有文献研究、归纳总结、实际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茶马古道文化景观相关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发,旨在研究将茶马古道文化融入到古村落景观可持续性设计中,探索茶马古道文化景观元素,以点带线串联起断裂分散的茶马文化景观廊道,达到保护茶马景观廊道完整性的目的,并以沙溪古镇驿站新区开发保护设计为例,提取沙溪古镇文化景观元素,与茶马古道精神文化符号相结合,对沙溪古镇驿站新区进行可持续性景观规划设计。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论题进行研究设计:(一)首先对沙溪古镇驿站新区的地域环境做了深入研究,在宏观上对古镇原有景观文化特色进行归类分析,然后利用可持续性景观设计手法对其分类提取、表达和设计,最后结合当地的材料与工艺,打造具有可持续性的古村落文化景观方案。(二)设计依托沙溪古镇当地的地形地貌,自然水系,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结合茶马古道文化景观元素符号,与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元素进行融合,创造具有茶马古道文化特色的沙溪古镇驿站新区可持续性景观规划设计,为今后古村落景观开发与保护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8-06-21)

吴丹蓉[8](2018)在《浙江省台州“黄永古道”人文景观视觉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成为热潮,大量传统乡村申遗、旅游开发、新农村改造等过程中,传统村落人文景观视觉环境随之发生巨大改变。然而我们对于乡村人文景观视觉环境设计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开发改造过程中,对于乡村视觉环境的改造缺少相应的系统性,许多空间格局被破坏,乡村文化丢失、文物古迹被破坏。如何正确地对乡村视觉环境采取适宜性地保护开发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现阶段乡村人文景观视觉环境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本文提出从环境心理学、视知觉、传播学及景观设计学多角度相关理论结合来研究探讨并提出拟设计解决方案。本文基于浙江省台州市黄永古道半山至半岭堂区段乡村人文景观视觉环境设计实践基础,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整体乡村人文景观视觉保护提供方向性把控。分析研究该区段乡村视觉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视知觉、传播学及景观设计学对问题提出设计解决方案思路。从乡村空间环境整体性、景观视觉连贯性、文化统一多样性及差异性等多方位研究乡村视觉环境相关因素。将黄永古道、半山村及半岭堂村古法造纸文化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叁者之间的文化关系以及异同点,提炼乡村文化元素应用于具体的视觉环境设计中,将人文景观视觉化呈现,旨在保护与传承乡村特色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挥价值。同时希望能有更多学者关注乡村人文景观视觉环境设计研究,为今后乡村保护发展提供更多的指导性帮助。(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田芸溪[9](2018)在《滇藏茶马古道景洪段基诺山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诺山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东北部,东北连勐腊县象明乡,西北连勐养镇,东经100°25′-101°25′,北纬21°59′-22°29′,总面积622.9km~2,区域常住人口1.4万人,共有7个中心村,46个自然村,其中有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示范村。基诺山是古六大茶山中唯一一座位于滇藏茶马古道景洪段上的古茶山,是滇藏茶马古道景洪段的缩影,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其独特的热带山地农业景观造就了其内传统村落的典型景观特征。为了解这一典型的景观特征及所形成的机制,促使该景观结构得以可持续发展及保护,本研究在对基诺山历史脉络、自然地理、民族文化等相关背景的充分挖掘下,以用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等专业理论为基础,结合GIS等分析软件,定性结合定量,从宏观尺度和中观尺度上展开基诺山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宏观尺度上总结基诺山整体景观格局的特征为:以林地景观类型为主导,辅以橡胶林和茶园景观类型,叁者在基诺山景观中占主导地位,以极高的景观优势度,包围着包括村庄、耕地在内的较为分散的小型斑块,共同形成林地、橡胶林(作为人工林,于改革开放以来大面积引入,占基诺山总面积1/5以上,并有扩大的趋势)和茶园景观斑块面积占绝对比重且叁者关联相当密切的林-茶-村-田的景观格局特征,具体特征如下:①利用数据分析软件Fragstats4.2,在景观和类型两个层次上对基诺山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在整体景观格局上,基诺山香农多样性指数为0.927,景观破碎度指数较低为0.053,景观蔓延指数为76.774%,聚集度指数为92.976%,这些数据表明基诺山景观类型多样,大、中、小斑块在空间上独具形状特色且又整体有机协调演进,构成了在空间上看似相对破碎却又互相连通的优势景观格局特征;在基诺山各景观类型中,各景观所占比例为林地58.17%、橡胶林20.04%、茶园19.19%、耕地1.42%、村庄用地0.47%;林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超过总面积的一半,形成林地、橡胶林和茶园的比例总和大于总面积的97.4%,耕地与村庄用地低于景观总面积5%的优势格局,由此体现出美学特征中景观格局的规模美。②根据基诺山景观格局中的邻接特征可知:林地和橡胶林、茶园的相邻边长度和数目的最高,橡胶林与林地的邻接边长度和数目的百分比最高,茶园与林地、橡胶林的邻接边长度和数目的百分比最高,而村庄用地与橡胶林、林地、茶园和耕地的邻接边长度和数目的百分比相对较高,这些特征再次证明了基诺山独特的平面圈层景观,即森林包围着橡胶林和茶林,茶林和橡胶林包围着村落,村落周边点缀有耕地的林茶村共生的人居景观结构,在竖向空间利用上展示了基诺山景观格局“森林-橡胶林-茶林-村寨-耕地”的景观结构特征。③林地景观高于60%的斑块规模在500 hm~2以上,茶园景观超过一半在50hm~2以上,剩余景观包括村庄在内多以小于5 hm~2规模居多,村落斑块和耕地斑块等作为小型斑块零散分布在林地、橡胶林和茶园中,各类型景观要素布置得当,形成林中有茶、茶中有村、村中有田、茶林村田和谐共生的人地和谐景观,整体的景观格局保存较为完整,这与基诺族的民族信仰具有极大关系,充分体现了美学特征中景观格局与人地关系的和谐美。(2)在中观尺度上,总结选定的基诺山中8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为:①村庄斑块数量相对较少,只有景观斑块全部的6.4%。并且斑块密度小,斑块的平均面积不大,只是作为小斑块点缀在林地斑块之中。②村庄斑块与茶园、橡胶林和耕地斑块的关系密切,以一定的斑块距离镶嵌在林地斑块中,且为公路廊道串联,具有较好的可达性,其与橡胶林地之间的斑块临界数目和邻接长度最大,在景观格局上形成有机分散的特点。③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形成了以民居建筑、篮球场、村委会所组成的村落生活空间为中心,以茶园、橡胶林为主的景观环境空间为过渡,以种植玉米、谷子的耕地景观类型为主的生产景观空间为延伸,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外围环境空间为屏障的村落景观格局特征。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划分核心保护区与自然缓冲区,构建基诺山景观格局保护体系;针对基诺山当前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对策,以确保与传统村落密切相关的各景观系统的稳定和持续。(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朝晖[10](2018)在《文化景观带再生产:浙江古道休闲文化旅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浙江省28条古道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3个典型案例,检讨当下古道旅游的景观再生产与商业开发之间存在的鸿沟。古道景观的再生产不能沿袭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再生产的"景点建设",商业化运作亦不能沿袭传统的"门票经济"、住店购物、餐饮服务等模式。与西方崇尚基于个人主义式的自然旅游不同的是,当下始兴的古道休闲旅游要立足于梳理古道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以及对古道自然景观进行"文化解释"。古道休闲的商业价值应立足于古道"文化景观带"的建设及其相应的商业"价值链"的培育上,应当从市场培育、市场规划、市场开发、基础设施以及古道文化的再生产等五个方面,对古道休闲进行文化潜能的挖掘。(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古道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子午道沟通南北,历史悠久,历经沧桑,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传播和商贸流通作用,积淀下丰厚的文化遗产。现今的子午道,沿线散落着众多的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景观艺术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认识子午道的当代价值,是利用这条古道的重要基础,是发展文化景观旅游的重要途径,在传承历史的同时,体现子午道的当代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道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1].姚磊,周薇.潇贺古道(西线)线性文化景观溯源研究——潇贺古道研究之一[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2].冯思远,杨湘涛.论子午古道的文化景观旅游价值[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3].吴达东,高成广.浅谈博南古道文化在大理古驿温泉景观中的表现[J].现代园艺.2019

[4].欧耀.福州鼓山古道景观保护、修复和恢复设计初探[J].福建建筑.2019

[5].詹丹阳,宋钰红.滇藏茶马古道易武片区文化景观“相继占用”研究[J].南方园艺.2018

[6].易央希.特色文化挖掘与人文景观营造——以临武县秦汉古道保护与开发为例[J].花卉.2018

[7].宿永昌.茶马古道沿线古村落景观开发与保护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

[8].吴丹蓉.浙江省台州“黄永古道”人文景观视觉环境设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9].田芸溪.滇藏茶马古道景洪段基诺山传统村落景观格局特征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8

[10].刘朝晖.文化景观带再生产:浙江古道休闲文化旅游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  

古道景观论文-姚磊,周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