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吕梁供电公司山西吕梁033000)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是电力生产、销售以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均需要对电能进行准确测量。电能计量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电能量结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而且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涉及国家、电力企业和电力客户的合法权益。因此,搞好电能计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能计量;新技术;应用
一、电能计量基础——智能电表介绍
把电能表、与其配合使用的互感器以及电能表到互感器的二次回路连接线统称为电能计量装置。电能计量技术是由电能计量装置来确定电能量值,为实现电能量单位的统一及其量值准确、可靠的一系列活动。
目前更换智能电表是国家电网公司响应党中央节能减排政策,推进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智能电表比居民以往使用的机械电表具有多种智能功能,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分段计量、实时查询、为用户节约用电供数据参考、指导客户合理用电等操
智能电表的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可靠性好、过载能力大、功能更丰富、具备远程采集功能等特性,是智能电表优于机械电表的“过人”之处。
智能电表利用电子原件测量电能,较机械电表启动电流小,灵敏度、精确度更高。因此,例如电动剃须刀、收音机等小负荷用电器过去在机械电表上难以被计量的“隐形用电”,在智能电表上就会被灵敏“捕捉”,从而被准确计录,其直观表现是电量有所增加,但有效堵塞了电量的流失。
另外,机械电表的检定周期为3年至5年,而智能电表则需5年至10年才检定一次,因此,其使用可靠、稳定,增强了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智能电表还具有储存、分时计时等功能,为未来实现“分时电价”提供技术基础。将来,延边地区将有望实现“分时计时”,即按用电高峰、低谷等时段的用电量计量,分别按不同价格标准计电费,届时,智能电表将通过相关设置而“分时计时”,从而分时计价,让用户尽享实惠。
智能电表为数字显示,可轮流显示电表号、时间、用电量等信息,手动按钮还可以查询用户自家的用电情况,其计量误差较额定标准大大降低。
二、发展电能计量新技术的背景
1.顺应新能源发展的方向
当今世界经济和能源正处在变革和转型之中,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是能源发展的大势所趋,节能减排、积极发展新能源成为各国能源战略转型的核心内容。
在新能源发展的进程中,电力工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网行业更当仁不让地充当起“领跑者”的角色。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分布性等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种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通信条件较差、用电性质复杂、受外界影响较大,其随机性、间歇性、无规律性等特点对计量的准确、可靠、公平、公正以及计费的合理合法、及时准确、安全可靠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了支撑新型能源的推广应用,有必要加快开展新型能源的计量计费技术的研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为新型能源计量计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自动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公司加快推进采集系统建设,大规模安装应用智能电能表,对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系统现有的计量管理模式,客观上造成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不一致,标准设备配置参差不齐,生产和仓储设施建设差异大,统一配送范围受限,资源相对分散,工作效率较低,运营成本较高,难以保证检定标准和检定结果的高度一致,难以满足智能电能表快速推广应用的需求,难以满足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更高要求。
智能电能表的计量准确性和质量既关系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成败,通过开展智能电能表可靠性研究,完善可靠性评价技术,提高电能表可靠性,保证使用寿命和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设计要求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通过分析影响电能表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出延长电能表寿命的技术解决路线,提高电能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投资收益;同时,通过提高电能表制造行业可靠性管理水平,改进电能表制造工艺,促进电能计量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带动电能表制造产业发展。
三、电能计量的新技术
电力市场主体趋向多元化,人们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逐渐增强,对计量准确性、可靠性以及计量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1)用电信息采集
用电信息采集是在推广智能电表的同时供电企业同步建设的电力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各类电力客户的用电信息实施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测的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客户提供双向互动服务的基础。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抄表质量、统计用电数据、提升供电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①可以随时获得用户的运行数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不但可以随时查看客户的实时电能表示数,还可以查看客户的电流、电压以及负荷情况。另外,还具备查看历史用电数据功能。供电企业可以随时了解用户用电需求,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用电情况,实现了用户与供电企业之间的互动。
②减少了抄表人员的现场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采用人工抄表,抄表人员要挨家挨户上门抄表,如遇家中无人现象得反复前去抄表,还有的客户电表安装在高处,抄表人员工作强度很大。采用用电信息采集抄表,只需在办公室电脑上操作,以往十几天的工作量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③提高了抄表的准确性,用电信息采集抄表实现了电能表数据的自动采集,杜绝了人工抄表产生的误差,而且系统还具备数据校核功能和用电异常警示功能,可以做到快速发现、处理用户用电异常,有效预防用户窃电、不规范用电行为的发生,减少用户对抄表收费投诉行为的发生。
④有利于线损核算工作,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供电台区考核总表与客户电表同步抄表,消除了因抄表时间不同步造成的线损计算误差。还可以自动监测核算台变线损,便于对线损异常台区及时进行分析处理。
⑤为用电负荷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对变电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维修,可以随时监测用电负荷变化,进行三相负荷平衡分析,做到有的放矢的进行负荷控制,避免由于盲目发展负荷、单相负荷过重所造成的损失。
(2)信息化管理
当前,各种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操作系统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促使我们在计量上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它可以实现:
①电力用户用电基本信息等资料管理,包括新增用户、修改、删除用户信息打印用户基本信息;浏览、查看用户清单。该模块要处理的信息主要包括用户的属性参数、供电方式、计量方式、用户用电设备一次接线图等;
②登记用户计量点故障发生的各项数据,如故障类型、差错电量等;打印、查询故障登记表、故障明细表;
③统计电能计量器具、计量标准清单、流转登记表、电能计量器具分类账等;电力用户清单、电力用户计量装置参账、电能计量常规工作年计划、电能表现场校验计划、电能表轮换计划、标准设备年送检计划、计量业务工单、标准设备统计表等;
④实现用户计量点电能计量设备的异动情况的登记,主要包括:有、无功及多功能电能表的新装、拆除、轮换、倍率分界等业务,并记录应换应校日期、工作人员、工作日期,根据计量点和电能表的情况记录有关的总、峰、平、谷的起止码及换表时因2次回路少计电量等信息;根据计量点的具体情况最多可记录三相TA、TV的相关业务,对计量点上的TA、TV的新装、拆除、轮换业务的各项数据记录等;
⑤电能表的现场校验和互感器的现场校验。在实际工作中无功表一般不作校验。记录电能表的现场校验数据,包括功率因数、误差、短路电量、UIP等,并自动设置下次校表日期等;打印电能表的历次校验记录;记录TA、TV的比差、角差及二次压降等。
四、结束语
发展电能计量技术,提高服务意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垄断行业的电力,“电老大”、“只此一家,别无他店”等观念一直在电力员工大脑中占主导地位,这与当前的竞争和效益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竞争局面不相适应的。电力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进行营销改革,转换角色,从发展电力计量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客户利益为第一需要,建立通畅、高效、快速反应的营销体系,实施全员营销。
细化电能计量管理,完善的电价体系,把握制定电价的基本原则,发展电能计量新技术,从正确反映资源价值出发,提高电力企业效益,选择恰当的电价,采用灵活的定价方法和策略,完善价格体系,开拓电力市场。
参考文献: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