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酰化壳聚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中心复合设计,高分子絮凝剂
乙酰化壳聚糖论文文献综述
王刚,王馨,宋小叁,郑小娟[1](2018)在《响应曲面法中BBD和CCD在优化巯基乙酰化壳聚糖制备条件中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聚糖(CTS)和巯基乙酸为主要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将巯基引入到CTS高分子链上,制备出高分子重金属絮凝剂巯基乙酰化壳聚糖(MACTS)。以含Cd(II)水样为考察目标,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BD和CCD实验对MACTS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从残差分析、方差分析、响应面分析和优化条件等方面对BBD法和CCD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BD法和CCD法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性分别为显着和非常显着,模型选择均合理;BBD法和CCD法拟合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71 0、0.919 7,模型相关性均较好;通过BBD法和CCD法优化制备条件后的MACTS处理含Cd(II)水样,Cd(II)的最低剩余浓度分别为0.83、0.76 mg·L-1。在优化MACTS的制备条件上采用CCD法更优于BBD法。(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杨小玲,黄怡[2](2014)在《乙酰化淀粉/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马铃薯淀粉进行乙酰化处理,然后采用共混法制备出乙酰化淀粉/壳聚糖复合膜,并分别考察了乙酸酐用量、壳聚糖用量、交联剂(乙二醛)用量、增塑剂(甘油)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酰化淀粉可降低淀粉的结晶度,壳聚糖可改善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甘油可改善复合膜的可塑性,乙二醛及PVA(聚乙烯醇)可提高复合膜的力学强度;当m(乙酸酐)=0.15 g、m(壳聚糖)=1.5 g、m(乙二醛)=0.3 g、V(甘油)=3 mL、V(PVA)=8 mL和反应温度为60℃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拉伸强度(8.55 MPa)相对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4年02期)
刘丽梅,王炳昊,白同春[3](2012)在《壳聚糖纤维/乙酰化结冷胶水凝胶的力学与保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冷胶是一种经FDA批准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天然多糖。近年来,结冷胶水凝胶在关节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得到重视。由于其具有可控性能的叁维网状结构,并在自然界含量丰富,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软骨支架候选材料。壳聚糖纤维(CSF),同时具有壳聚糖与纤维的优点。在乙酰化结冷胶(AG)(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19)
周旋,孔明,刘卫芳,冯超,程晓杰[4](2012)在《乙酰化壳聚糖微球作为潜在动脉栓塞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优化后的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CMs)及其乙酰化微球(ACMs)表面光滑、球形完整、粒径均匀。微球溶胀率试验、体外降解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显示,ACMs多种特性较CM更优。采用ACMs对兔耳栓塞15d后,栓塞部位小动脉萎缩消失,周围组织坏死,部分发生脱落,与坏死组织交界的边缘表皮萎缩增厚。结果表明,ACMs可以作为潜在的动脉栓塞剂。(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2年18期)
周旋[5](2012)在《壳聚糖微球制备优化及其乙酰化微球作为潜在栓塞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导管血管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是在X射线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血管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它通过阻塞血管血流,减少病灶或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血液供给达到治疗疾病目的。该技术具有微创性、全程影像引导和选择性靶血管插管技术,使得栓塞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大大增强,成为革命性的临床治疗方法。微球因其栓塞效果好、对特定组织器官的靶向性高、可以与化疗药结合可缓释药物等优点,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目前常见的栓塞载体。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质脱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种天然阳离子多糖,化学名称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天然无毒、抑菌性、抗肿瘤、增强免疫及抗氧化活性等,在医药、食品、农业、生化、化工、环保等诸多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近年来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有关栓塞剂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既具有自身优良的生物学活性,又可以包载多种药物,起到物理栓塞和化学治疗双重作用。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CMs)及乙酰化微球(ACMs),检测其理化性质及生物相容性,利用乙酰化后的微球进行兔耳模拟栓塞实验检测栓塞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采用O/W乳化交联法对现有的壳聚糖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和响应面分析法综合考察了壳聚糖浓度、乙酸浓度、Span80量、甲苯量、乳化转速、乳化时间、甲醛量和交联时间对微球制备的影响,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最陡爬坡实验及Box-Behnken实验设计分析各因素的主次效应、优化各因素水平,多次实验后得出微球制备工艺为:2%(w/v)壳聚糖用1.7%(v/v)的醋酸溶解,取100ml加入含7ml Span80和2ml tween-60的488ml甲苯中,1100rpm搅拌60min充分乳化,然后加入10ml甲醛溶液再搅拌60min进行固定,最后完成微球的制备。经重复实验得到微球实验值(8.03g)和理论值(7.93g)相差不大,所得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完整、形状规则。经乙酰化CMs得到乙酰化壳聚糖微球(ACMs),微球表面光滑、球形完整,分散良好。FT-IR显示ACMs在1595cm~(-1)处出现乙酰氨基特征吸收峰。壳聚糖、CMs、ACMs的脱乙酰度分别为90.57%、84.83%和20.92%,说明形成微球后有5.7%的氨基发生交联反应,之后又有63.9%的氨基被乙酰化。CMs溶胀率与pH值呈反比,ACMs溶胀率受pH值影响较小。同时,两种微球溶胀率受环境温度影响都很大,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微球热稳定性良好,在121℃、150kPa加热1h无明显变化,室温静置3个月后,形态依然完整。ACMs在溶菌酶的作用下酶解速度大于CMs,8周后两者质量分别下降了58.1%和40.7%,降解后的微球表面凹凸不平、出现空腔。两种微球均能吸附BSA,由于CMs上氨基更多,所以蛋白吸附量比ACMs的大,达到吸附平衡时间也长。ACMs在低浓度(10mg/ml)和高浓度(50mg/ml)时溶血率均小于5%,而CMs在高浓度时明显溶血;ACMs所诱导的血栓形成反应较小,血栓量明显少于CMs,结果说明ACMs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MTT法比较了两种微球对胎鼠成纤维细胞(MEFs)的毒性,MEFs细胞能在稍小粒径(132μm、260μm)的两种微球上生长良好,而在大粒径(429μm)上无法生长,MEFs在CMs上的增殖率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在ACMs上增殖率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通过蛋白吸附、血液相容性、细胞毒性实验表明ACMs具更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对两种微球进行体内生物安全性评价。材料浸提液无皮肤致敏性和刺激性,对兔眼角膜也无刺激性。以高剂量(0.5ml/10g)通过尾静脉注射比腹腔注射对动物的刺激略大,注射后24h时体重下降,但之后恢复正常,而腹腔注射对小鼠无影响,表明材料浸提液无潜在急毒性。将微球植入大鼠肌肉后,术后3d、7d、14d时对大鼠肝、肾功能无影响;但植入炎症反应导致WBC水平升高(P<0.05),7d后之后恢复正常;微球在体内逐渐被降解,没有引起明显的组织排异反应,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ACMs栓塞兔耳动脉3d后,兔耳发炎水肿,耳尖由于血管被堵出现发黑、结痂现象;栓塞后7d,兔耳消肿,耳尖明显发黑、结痂、缺血性坏死;栓塞15d,耳尖部位小动脉萎缩消失,周围组织干性坏死,部分发生脱落,与坏死组织交界的边缘表皮萎缩增厚;结果表明ACMs有明显栓塞效果。检测了盐酸阿霉素(ADM HCl)载药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缓释行为。两种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54.8±1.23%、11.1±0.61%,由于脱水作用,导致未干燥的CMs的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均高于干燥后的微球(分别为62.53%、13.67%)。载药微球体外释药研究表明,两种载药微球在pH4.0介质中缓释率要在比在pH7.2介质中大,且ACMs缓释效果优于CMs,存在明显缓释作用。实验发现壳聚糖微球,尤其是乙酰化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生物安全性高,栓塞效果明显,可以作为临床上潜在的血管栓塞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2-05-21)
曲丽君,张吉强,郭肖青,韩国军[6](2011)在《N-乙酰化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L-S(液-固)相转换法制备壳聚糖膜,并对其进行N-乙酰化,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N-乙酰化壳聚糖膜的微观形貌、微观结构以及晶体结构特征,并测试了其厚度、溶胀性能等物理指标.结果表明:壳聚糖膜经N-乙酰化后,部分壳聚糖大分子被接枝上乙酰胺基团,膜的结晶度提高,但大分子中吸水性基团减少,膜溶胀度降低.(本文来源于《印染助剂》期刊2011年09期)
孙达峰,朱昌玲,张卫明,张超,戚善龙[7](2010)在《N-乙酰化反应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度脱乙酰化的壳聚糖在均相介质中进行N-乙酰化反应,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了制备工艺条件对脱乙酰度及水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醇均相体系中进行乙酰化反应时,壳聚糖与乙酸酐的质量比为1∶0.6,反应温度控制在20℃,反应时间为8 h时,产品的脱乙酰度在50%左右,获得了水溶性良好的N-乙酰化壳聚糖。(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0年06期)
李峻峰,赖雪飞,张佩聪,王燕[8](2010)在《N-乙酰化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脱乙酰度壳聚糖为原料,在不使用吡啶的无水乙醇均相体系中用乙酸酐通过N-乙酰化制备了水溶性壳聚糖,采用酸碱滴定、XRD、IR对壳聚糖原料和所制得水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结晶状态、红外光谱分别进行了测试分析,并探讨了水溶性壳聚糖的结构与水溶性机理。(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0年07期)
梁升,纪欢欢,李露,于世涛,刘福胜[9](2010)在《离子液体中均相合成N-乙酰化壳聚糖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对壳聚糖溶解效果好、可重复使用的离子液体氯化2-氨基乙酸[Gly]Cl,用1H NMR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在制得的离子液体水溶液中,制备了水溶性N-乙酰化壳聚糖。用XRD和FT-I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了较佳反应条件:n(乙酸酐)∶n(壳聚糖)=2.75∶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 h。并对产物的吸湿保湿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温性能。还考察了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3次后,N-乙酰化壳聚糖的取代度仍大于89%。(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莫祺红,卢洁,黄佩芳,阎欲晓,粟桂娇[10](2009)在《超声波预处理脱乙酰化制备壳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超声波预处理反应原料脱乙酰化制备壳聚糖的适宜条件。甲壳素和50%NaOH经超声波预处理1h后,在90℃下搅拌反应10h,获得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88.89%,黏度为98cp。本工艺仅对反应原料进行超声波预处理,不必改变传统制备工艺条件,产品脱乙酰度提高10%以上。(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9年08期)
乙酰化壳聚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对马铃薯淀粉进行乙酰化处理,然后采用共混法制备出乙酰化淀粉/壳聚糖复合膜,并分别考察了乙酸酐用量、壳聚糖用量、交联剂(乙二醛)用量、增塑剂(甘油)用量和反应温度等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乙酰化淀粉可降低淀粉的结晶度,壳聚糖可改善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甘油可改善复合膜的可塑性,乙二醛及PVA(聚乙烯醇)可提高复合膜的力学强度;当m(乙酸酐)=0.15 g、m(壳聚糖)=1.5 g、m(乙二醛)=0.3 g、V(甘油)=3 mL、V(PVA)=8 mL和反应温度为60℃时,复合膜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其拉伸强度(8.55 MPa)相对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酰化壳聚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刚,王馨,宋小叁,郑小娟.响应曲面法中BBD和CCD在优化巯基乙酰化壳聚糖制备条件中的比较[J].环境工程学报.2018
[2].杨小玲,黄怡.乙酰化淀粉/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4
[3].刘丽梅,王炳昊,白同春.壳聚糖纤维/乙酰化结冷胶水凝胶的力学与保水性能[C].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4].周旋,孔明,刘卫芳,冯超,程晓杰.乙酰化壳聚糖微球作为潜在动脉栓塞剂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2
[5].周旋.壳聚糖微球制备优化及其乙酰化微球作为潜在栓塞材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6].曲丽君,张吉强,郭肖青,韩国军.N-乙酰化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表征[J].印染助剂.2011
[7].孙达峰,朱昌玲,张卫明,张超,戚善龙.N-乙酰化反应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0
[8].李峻峰,赖雪飞,张佩聪,王燕.N-乙酰化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研究[J].广州化工.2010
[9].梁升,纪欢欢,李露,于世涛,刘福胜.离子液体中均相合成N-乙酰化壳聚糖及其性能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莫祺红,卢洁,黄佩芳,阎欲晓,粟桂娇.超声波预处理脱乙酰化制备壳聚糖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9
标签:响应曲面法; Box-Behnken设计; 中心复合设计; 高分子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