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溶性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欢[1](2020)在《富含特定含氧官能团的碳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文中认为由于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碳纳米材料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具有调节活性氧物种(ROS)水平的能力,可用于对不同疾病的缓解与治疗。然而,由于在调节氧化还原水平的过程中,碳纳米材料的活性较低,且机制不明确,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较大限制。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系统地研究碳纳米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对其ROS调节活性的影响,设计并构建了一系列具有高ROS调节活性的富含特定含氧官能团的碳纳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抗细菌感染和抗氧化治疗。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发了新型的响应型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用于在活体中监测ROS水平。取得的成果概括如下:1、碳纳米管(CNTs)及其衍生物已经被用作可以模拟天然酶活性的非金属纳米材料(纳米酶)。然而,基于CNTs的纳米酶通常催化活性较低,因此限制了其进一步的生物医学应用。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富含含氧官能团的氧化碳纳米管(o-CNTs),作为高效的过氧化物酶模拟物。通过机理研究,我们证明了氧化碳纳米管表面的羰基是生物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而其表面的羧基和羟基会作为竞争位点,抑制催化活性。通过屏蔽o-CNTs表面上的竞争位点,我们进一步制备了催化活性更高的2-溴-1-苯基乙酮修饰的o-CNTs(o-CNTs-BrPE)。纳米酶介导的细菌清除实验和活体层面的防治细菌感染实验都清楚的表明,o-CNTs-BrPE可以作为高效的过氧化物酶模拟物,在生理条件下增强ROS的生成,从而有效地保护组织免受细菌感染导致的水肿和炎症。2、在急性肾损伤期间,肾脏中过量产生的活性氧物种(ROS)被认为是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当前可用于急性肾损伤治疗的抗氧化剂通常缺乏所需的抗氧化活性和肾靶向能力。受天然酚类抗氧化剂结构的启发,我们构建了具有高ROS清除能力和肾靶向能力的富含类酚基团的石墨烯量子点(h-GQDs),用于急性肾损伤的抗氧化治疗。与天然多酚相似,h-GQDs上的类酚基团被证明是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中心。进一步的机理研究表明,h-GQDs的超高抗氧化活性不仅来源于其表面大量的类酚基团,还来源于相邻类酚基团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移除对抗氧化性能不利的羰基。在患有急性肾损伤的小鼠中,h-GQDs可以有效地保护肾脏免受氧化损伤,并且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毒性。3、目前对脓毒症的诊断方法往往缺乏所需的速度和准确度,导致不能够及时而准确地对脓毒症做出诊断和干预。从脓毒症初期开始,患者体内就会产生过量的ROS。因此,过量生成的ROS可被用作预测性的指标,用于脓毒症的监测。我们开发了新型的响应型纳米探针(ROS CAs)作为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与监测。这些纳米探针是由临床批准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透明质酸(HA),和二乙烯三胺五醋酸钆(Gd-DTPA)构成的。在ROSCAs的结构中,Gd-DTPA的T1WMRI信号会被SPION淬灭。一旦ROS CAs与ROS接触,Gd-DTPA将会从被ROS降解的ROSCAs上释放,使得淬灭的T1WMRI信号得以恢复。ROS CAs针对ROS的敏感性极高,能够对患有早期脓毒症的小鼠进行全身性的ROS成像。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ROS CAs监测全身性的ROS水平,快速对脓毒症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评估。
刘希[2](2020)在《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淋巴转移是直肠癌的主要转移方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对淋巴结受累情况的影像学评估对直肠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但目前各种术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都不太理想,也不能高效协助术中淋巴结清扫。探索术前、术中均可显影淋巴结的示踪剂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探讨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在裸鼠直肠癌淋巴转移原位移植模型中术前、术中双重示踪淋巴结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首先培养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将制备的HCT116细胞悬液于裸鼠直肠粘膜下注射,建立直肠癌淋巴转移原位移植模型。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连续观察异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并对原位移植模型进行组织学检查验证。接着,利用纳米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制备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并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的理化特性。采用动态吸附实验和膜透析法,考察了纳米炭对碘克沙醇的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并将实验数据与吸附等温模型和释药动力学模型拟合。最后,应用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碘克沙醇溶液、纳米炭混悬液分别进行间质淋巴造影,通过micro-CT扫描并采集图像,评估CT淋巴结造影的强化特征。扫描后开腹活检淋巴结,比较术前CT淋巴结造影定位与术中活检淋巴结位置的一致性。结合组织学检查,评价CT淋巴造影诊断淋巴转移的价值。结果:(1)于裸鼠直肠后壁黏膜下注射4×106个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CT116细胞,可视化异种移植模型的造模成功率为100%。(2)原位移植后1~7周,在所有裸鼠都探测到肿瘤荧光蛋白表达。原位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移植瘤体积的增大,积分光密度值逐渐增大。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呈时间依赖性增长。(3)组织学检查与依靠淋巴结表达荧光蛋白来判断转移情况的结果一致。原位移植后4周开始,淋巴结肿大明显,出现主动脉旁淋巴结、肝和肺转移。(4)制备的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呈黑色,大小较均一,轻度聚集。测得其平均粒径为190.87±1.73 nm,Zeta电位为-10.21±0.36 mV。(5)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描述的表面均匀的单层吸附。(6)负载碘克沙醇的纳米炭在pH 7.4的PBS液中释药速度比游离碘克沙醇慢,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体外释放拟合最好的是Higuchi模型。(7)碘克沙醇组在5 min、30 min观察到强化侧方淋巴结,1 h强化廓清。双重示踪组在2h、3h、5h观察到强化侧方淋巴结,3 h可获得最佳造影效果,24h强化基本廓清。纳米炭组在各个时间点未见强化的淋巴结。(8)间接CT淋巴造影检测到41枚强化淋巴结,其中碘克沙醇组18枚,双重示踪组23枚,与活检淋巴结位置一致。(9)双重示踪组和碘克沙醇组的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78.6%vs.81.8%),特异性为(77.8%vs.85.7%),准确性为(78.3%vs.83.3%)。结论: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间接CT淋巴造影既可在术前定位淋巴结位置和评估转移情况,又可黑染淋巴结协助术中活检。是一种较经济,易于开展的简易方法,可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病情评估和术中清扫提供新思路。
李思淼[3](2020)在《碘对比剂在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冠脉介入治疗后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探索抗氧化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预防的有效性,以期为应用碘对比剂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1.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冠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筛选探究对比剂肾病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索对比剂过敏的危险因素,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过敏的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1:4的配比收集与病例组同期、同性别、年龄相差5岁以内未发生过敏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0.0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3.采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方法探究应用抗氧化剂对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抗氧化剂预防对比剂肾病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Stata 12.0及R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1.对比剂肾病影响因素Meta分析:共纳入23篇文献涉及14个对比剂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各因素与对比剂肾病的合并OR值(95%CI)为:心衰[OR=4.64,95%CI(1.91,11.29),P=0.0007,AR%=78.45%]、慢性肾功能不全[OR=4.24,95%C I(2.79,6.45),P<0.00001,AR%=76.42%]、高尿酸血症[OR=4.07,95%CI(2.14,7.71),P<0.00001,AR%=75.43%]、低血压[OR=4.05,95%CI(2.67,6.16),P<0.00001,AR%=75.31%]、利尿剂[OR=2.91,95%CI(1.07,7.93),P<0.00001,AR%=65.64%]、心肌梗死病史[OR=2.78,95%CI(2.20,3.52),P<0.00001,AR%=64.03%]、年龄≥70岁[OR=2.71,95%CI(2.16,3.40),P<0.00001,AR%=63.10%]、糖尿病[OR=2.70,95%CI(1.82,4.01),P<0.00001,AR%=62.96%]、对比剂用量≥200 ml[OR=2.66,95%CI(2.07,3.41),P<0.00001,AR%=62.41%]、LVEF≤45%[OR=2.33,95%CI(1.32,4.13),P=0.004,AR%=57.08%]、女性[OR=2.10,95%CI(1.28,3.45),P=0.003,AR%=52.38%];贫血[OR=1.78,95%CI(1.45,2.18),P<0.00001,AR%=62.96%]、hs-CRP水平升高[OR=1.73,95%CI(1.24,2.42),P=0.001,AR%=42.20%]、急诊PCI[OR=1.62,95%CI(1.22,2.15),P=0.0009,AR%=38.27%],均有统计学意义;2.对比剂过敏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200例患者,其中病例组纳入40例过敏患者,对照组纳入160例未过敏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比剂种类及使用利尿剂与对比剂过敏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碘克沙醇是发生对比剂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碘帕醇、碘佛醇和碘普罗胺过敏的发生风险显着低于碘克沙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抗氧化剂对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预防的Meta分析:共纳入46个RCTs,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NAC+生理盐水水化[OR=1.63,95%CI(1.15,2.36)]、静脉滴注NAC+碳酸氢钠水化[OR=7.93,95%CI(1.34,57.24)]、口服维生素E+生理盐水水化[OR=3.8,95%CI(1.13,13.26)]优于生理盐水水化+/-安慰剂,其余两两之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氧化剂的预防疗效最佳的可能性排序为:静脉滴注NAC+碳酸氢钠水化、口服维生素E+生理盐水水化、静脉滴注维生素C+碳酸氢钠水化、口服硫辛酸+生理盐水水化、口服NAC+碳酸氢钠水化、静脉滴注NAC+生理盐水水化、口服NAC+生理盐水水化、静脉滴注维生素C+生理盐水水化、碳酸氢钠水化+/-安慰剂、生理盐水水化+/-安慰剂、口服维生素C+生理盐水水化、静脉滴注谷胱甘肽+生理盐水水化、口服NAC+静脉滴注维生素C+生理盐水水化。结论:对于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合并心衰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导致对比剂肾病发病风险程度最高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2.使用等渗二聚体碘对比剂碘克沙醇是发生对比剂过敏的危险因素;3.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给予静脉NAC联合静脉碳酸氢钠水化、口服NAC联合生理盐水水化、口服维生素E联合生理盐水水化可能较单纯水化能更有效的预防对比剂肾病发生,其中静脉NAC联合碳酸氢钠水化可能效果最优。
狄冬梅[4](2019)在《CT扫描中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特点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T扫描中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特点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扫描检查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出现碘造影剂过敏反应27例(27.55%),其中轻度过敏反应19例,患者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可自行恢复;中度及重度过敏反应8例,其中5~20 min内出现不良反应5例, 20 min之后出现不良反应3例。结论在CT扫描中出现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属常见现象,研究并掌握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措施有利于CT扫描过程的顺利完成,护理人员应明确碘造影剂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学习并掌握抢救措施,提升患者在进行CT扫描时的安全性。
单微微[5](2019)在《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造影剂所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对造影剂所致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先用不同浓度的GSPE(10、20、40、60、80mg/L)与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6、12、24、36、48、72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比色法(MTT)检测其对HK-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GSPE按上述浓度和时间与HK-2细胞共培养后,再加造影剂干预(干预方法:用第二代造影剂碘海醇100mg I/ml与HK-2细胞共培养6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根据以上结果确定GSPE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实验分为6组,(1)对照组;(2)碘海醇组(100mg I/ml与HK-2细胞共培养6h);(3)GSPE组:GSPE与细胞共培养后加碘海醇干预(100mg I/ml与HK-2细胞共培养6h,下同);(4)CDDO-Im(Nrf2信号通路激活剂)组:CDDO-Im与细胞共培养后加碘海醇干预;(5)ML385(Nrf2信号通路抑制剂)组:ML385与细胞共培养后加碘海醇干预;(6)ML385+GSPE组:ML385和GSPE与细胞共培养后加碘海醇干预。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磷脂酰丝氨酸蛋白抗体和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结合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rf2信号通路中Keap1、Nrf2、NQO1、HO-1蛋白含量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Nrf2信号通路中Keap1、Nrf2、NQO1、HO-1基因m RNA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GSPE40mg/L与细胞共培养24小时可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与碘海醇组相比,GSPE40mg/L与细胞共培养24小时再加碘海醇干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碘海醇可明显降低HK-2细胞活力(P<0.01)、致其凋亡率升高(P<0.01)、使细胞内ROS含量增高(P<0.01)、MDA含量升高而SOD活性下降(P<0.01),同时诱导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P<0.01),阻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P<0.05)。(3)与碘海醇组相比,GSPE和CDDO-Im处理组都能明显提高HK-2细胞活力(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使细胞内ROS含量降低(P<0.01)、MDA含量下降而SOD活性增强(P<0.05),同时上调Nrf2信号通路中Nrf2、NQO1、HO-1基因表达量和蛋白含量(P<0.01),并使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下调、阻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P<0.05)。(4)GSPE能升高Nrf2信号通路的抑制剂ML385所致的Nrf2、NQO1、HO-1基因和蛋白的低表达(P<0.05),进而对HK-2细胞显示出保护作用。结论:(1)GSPE对碘海醇所致的HK-2细胞的凋亡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GSPE对HK-2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刘钜川[6](2019)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远期肾功能损害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研究其危险因素及保护性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17年6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31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8例,女性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肾功能恶化分为两组:肾功能恶化组(A组):血肌酐值升高44mmol/L或较基础值上升25%及肾功能未恶化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A组共110例患者,B组共203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常规、肝功能、既往史等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向后法,P=0.05)可得,入院高GFR、术后使用RAAS抑制剂与肾功能是否恶化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23(OR 0.536,95%CI0.3240.887 P=0.015)、-0.021(OR 0.979,95%CI 0.9710.987 P<0.001)。亚组分析中,对于入院GFR<90mL/(min·1.73m2)的研究对象,患者入院GFR、入院尿酸水平、出院使用CCB与术后肾功能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入院高GFR、出院使用CCB为保护性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60(OR 0.571,95%CI0.3710.880 P=0.011)、-3.962(OR 0.019,95%CI 0.0010.447 P=0.014);入院高尿酸水平为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为0.078(OR 1.074,95%CI 1.0111.135P=0.022)。对于入院GFR>90mL/(min·1.73m2)的研究对象,患者在性别、入院GFR、入院血清葡萄糖水平、病变支数、是否急诊支架植入、是否水化、出院使用RAAS抑制剂、出院使用CCB、出院使用β受体阻滞剂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肾功能变化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入院高GFR、出院后使用RAAS抑制剂、出院使用CCB为保护性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32(OR 0.968,95%CI1.5196.384 P=0.000)、-1.605(OR 0.201,95%CI 0.0890.455 P=0.000)、-1.144(OR0.319,95%CI 0.1270.802 P=0.015);研究对象在性别、入院高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病变支数、急诊支架植入、出院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危险因素。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136(OR 3.114,95%CI 1.5196.384 P=0.002)、0.222(OR 1.199,95%CI1.0591.319 P=0.007)、1.465(OR 1.769,95%CI 1.4061.910 P=0.002)、2.092(OR8.098,95%CI 3.11421.058 P=0.000)、1.733(OR 5.568,95%CI 1.56817.428P=0.003)。结论:1.在碘造影剂注射后3月患者仍可能出现持续性肾功能不全,入院高GFR、出院后口服RAAS抑制剂为发生此肾功能不全的保护性因素。2.对于基础肾功能损害的研究对象,入院高GFR、出院使用CCB为发生此肾功能不全的保护性因素,入院高尿酸水平为其危险因素。3.对于基础肾功能正常的研究对象,除1中所得出的结论外,出院使用CCB为发生此肾功能不全的保护性因素,女性、入院高血清葡萄糖水平、病变支数、急诊支架植入、出院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其危险因素。
杨亮,何争民[7](2019)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广泛使用,其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防治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黄河,温琳,赵伟[8](2018)在《2016年1-6月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析》文中认为造影剂,又称对比剂(contrast media),是为增强影像效果而注入或服用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化学制品,这些制品的密度高于或低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可借助医疗器械显像,从而协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常用的高密度影造影剂有硫酸钡和含碘造影剂,本文着重介绍含碘造影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含碘造影剂广泛应用于增强CT、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及其他临床医学学科。含碘造影剂的基本结构为三碘苯环衍
应振洲[9](2018)在《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维生素行业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新战略。简单而言就是淘汰落后产能,使得过剩产能行业供给和需求逐步匹配,从而化解金融风险,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有效出清,重新回到新的发展轨道上。维生素行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周期行业,产品价格因为供需矛盾经常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这种波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维生素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以环保,安全生产为手段的供给侧改革,维生素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轨道。本文以博弈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古诺寡头模型等具体分析手段对维生素行业企业竞争策略和策略演化过程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模型分析过程中通过引入供给侧改革,特别是环保趋严去产能的外部冲击变量,静态和动态分析对行业格局变化的影响。决定产量的古诺模型告诉我们,每家维生素企业的利润既取决于自身的产量决定也取决于竞争对手的产量决定。在这个模型中,博弈参与双方给出一个策略组合并且满足所制定的生产产量互相是对方的最佳策略就构成了一个纳什均衡。那么我们可以预见理性的维生素企业将选择这个理性维生素产品的产量。我们可以分析出以环保治理为主要手段的供给侧改革将会加速行业洗牌和出清,使得中小维生素企业逐步退出,大企业因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逐步控制市场。行业集中度提升导致的规模经济,又反过来增加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最终的稳态将是寡头格局的理性限产保价状态。行业剩下的几家大企业控制产量保持价格处于较高位置从而使自己利润最大化。现实世界也确实如博弈论所揭示的那样,寡头企业主动控制自身产量,使得维生素各个子行业维持紧平衡状态,通过较高的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通过新和成和兄弟科技两家维生素行业龙头的案例分析进一步实证分析了维生素行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价格的快速上涨和短期暴利带来的副作用。除了吸引潜在的新进入者外,也会给经销商库存和下游饲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扰,从更高一个层面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国内相关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赚取短期利润的同时,兼顾下游接受能力和长期利益,避免陷入投机赚暴利的不良状态。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继续加强环保和安全监管,让投入资金改善环保的企业真正获益,引导行业进一步集中,使得中国维生素企业获取更大的全球产品定价权。
齐茸茸[10](2018)在《口服水化疗法在胰腺癌患者强化CT造影剂排泄中的应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探讨在水化疗法中使用不同水化剂量对胰腺癌患者强化CT后造影剂排泄的影响,寻求适宜的水化剂量,从而加速造影剂在体内的排泄,降低造影剂对人体产生风险,降低患者医疗负担及费用,保证患者临床安全。方法在本研究中,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天津市区域内某些三甲级别医院的普外科就诊,且因诊断为胰腺癌与治疗的需求,要求在院内行增强螺旋CT检查的患者共计200例。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例分为4组,每组50例,强化CT检查前向四组试验患者及家属讲解本试验方法,水化目的及注意事项,对患者本身无不良作用,并请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规范化的口服水化方案:患者完成强化CT治疗或检查后的3h时间内定时、定量进行不同体积的口服水化,然后留取共8个时间点的尿标本,即强化CT前、强化CT后2h、4h、6h、8h、10h、12h、14h用CT进行扫描,通过对比CT值,观察造影剂排泄情况。在观察期间,借助自制“口服水化疗法患者主观评价表”(见附录)对患者自述的主观胃部舒适度做出系统评价。另外,对行强化CT检查或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参数进行整理,并进一步进行后续系统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不同水化剂量及3小时的造影剂排泄的比较:在本研究中,入选的4组胰腺癌的患者经水化疗法后,不同组患者对造影的排泄率有显着(χ2=29.14,P<0.001),其中,第2组与第3组进行比较(χ2=8.58,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第1组与第2组比较(χ2=1.6,P=0.205),以及第3组与第4组比较(χ2=0.21,P=0.646)提示其中并没有统计学差异。2.从胃肠舒适感比较:在各组比较中,仅发现第3组与第4组(χ2=5.01,P=0.02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水化剂量2000ml比2500ml组引起胃部不适率较低.故3h内的水化剂量2000ml使造影剂的排泄率显着优于其他组,而胃部舒适度较好。结论本课题通过探讨、研究各组病例使用不同口服水化剂量在强化CT造影剂排泄中的作用比较,表明在强化CT检查后需要及时、适量的应用口服水化疗法,可以减轻对造影剂对人体的损害,在强化CT后3 h内口服水化剂量2000 ml可以加速造影剂在体内的排泄,缩短造影剂的在体内的存留时间,从而减低造影剂对人体产生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同时也为口服水化治疗提供了循证依据。
二、水溶性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溶性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富含特定含氧官能团的碳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碳纳米材料的分类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
1.2.1 富勒烯 |
1.2.2 碳量子点 |
1.2.3 碳纳米管 |
1.2.4 石墨烯 |
1.2.5 纳米金刚石 |
1.2.6 其他碳纳米材料 |
1.3 碳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 |
1.3.1 非共价表面修饰 |
1.3.2 共价表面修饰 |
第2章 阐明氧化碳纳米管的仿酶活性机制及其在防治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材料 |
2.2.2 氧化碳纳米管的合成 |
2.2.3 o-CNTs-PH的合成 |
2.2.4 o-CNTs-BA的合成 |
2.2.5 o-CNTs-BrPE的合成 |
2.2.6 测试与表征 |
2.2.7 酶活性测试 |
2.2.8 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
2.2.9 理论计算 |
2.2.10 细菌培养和抗菌实验 |
2.2.11 MTT实验 |
2.2.12 细胞迁移实验 |
2.2.13 细胞形态及活力观察 |
2.2.14 小鼠伤口感染模型 |
2.2.15 组织学分析 |
2.2.16 免疫组化分析 |
2.2.17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构建富含类酚基团的石墨烯量子点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0 试剂和材料 |
3.2.1 c-GQDs的合成 |
3.2.2 h-GQDs的合成 |
3.2.3 c-GQDs-BA的合成 |
3.2.4 c-GQDs-PH的合成 |
3.2.5 c-GQDs-BrPE的合成 |
3.2.6 PEG修饰的h-GQDs(p-GQDs)的合成 |
3.2.7 Cy5.5修饰的h-GQDs(Cy5. 5-p-GQDs)的合成 |
3.2.8 PEG修饰的c-GQDs的合成 |
3.2.9 测试与表征 |
3.2.10 理论计算 |
3.2.11 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 |
3.2.12 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
3.2.13 超氧根阴离子清除实验 |
3.2.14 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 |
3.2.15 细胞培养 |
3.2.16 MTT实验 |
3.2.17 细胞摄取 |
3.2.18 使用p-GQDs清除细胞内的ROS |
3.2.19 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
3.2.20 活体与离体成像 |
3.2.21 生物分布 |
3.2.22 冷冻切片成像 |
3.2.23 AKI小鼠的抗氧化治疗 |
3.2.24 泌尿系统的非侵入性X射线成像 |
3.2.25 组织学分析 |
3.2.26 体重测量以及存活率分析 |
3.2.27 肾脏组织分析 |
3.2.28 血液学与血液生化分析 |
3.2.29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活性氧响应型磁共振成像纳米探针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和材料 |
4.2.2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合成 |
4.2.3 透明质酸-多巴胺(HA-DA)的合成 |
4.2.4 透明质酸-多巴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HA-DA-SPION)的合成 |
4.2.5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透明质酸-多巴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DTPA-HA-DA-SPION)的合成 |
4.2.6 ROS CAs的合成 |
4.2.7 测试与表征 |
4.2.8 ROS CAs的稳定性测试 |
4.2.9 ROS的化学制备 |
4.2.10 MTT实验 |
4.2.11 体外炎症模型 |
4.2.12 细胞摄取 |
4.2.13 ROS CAs对ROS的响应特性 |
4.2.14 在细胞层面评估ROS CAs对ROS的响应特性 |
4.2.15 动物实验 |
4.2.16 使用ROS CAs诊断局部炎症 |
4.2.17 通过ROS CAs在活体层面进行脓毒症的诊断 |
4.2.18 通过ROS CAs在活体层面进行脓毒症的早期诊断 |
4.2.19 血液标志物分析 |
4.2.20 血液学分析和血液生化分析 |
4.2.21 组织学分析 |
4.2.22 生物分布分析 |
4.2.23 通过Luminol L-012对脓毒症小鼠脏器中的ROS进行离体成像 |
4.2.24 普鲁士蓝染色 |
4.2.25 体重测量 |
4.2.26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2)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人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直肠原位移植淋巴转移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碘克沙醇-纳米炭混悬液的制备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碘克沙醇-纳米炭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侧方淋巴结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淋巴示踪剂在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碘对比剂在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行冠脉介入治疗后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
1 对比剂肾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
1.1 引言 |
1.2 资料与方法 |
1.2.1 纳入排除标准 |
1.2.2 检索策略 |
1.2.3 文献筛选和提取 |
1.2.4 质量评价 |
1.2.5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文献基本情况 |
1.3.2 Meta分析结果 |
1.3.3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 |
1.4 讨论 |
2 对比剂过敏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2.1 引言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相关诊断标准 |
2.2.3 研究方法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3.1 主要研究因素赋值表 |
2.3.2 一般资料 |
2.3.3 单因素分析 |
2.3.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4 讨论 |
第二部分 抗氧化剂对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对比剂肾病预防的网状Meta分析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排除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和信息提取 |
2.4 质量评价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2.5.1 网状关系图的绘制 |
2.5.2 文献发表偏倚分析 |
2.5.3 收敛性评价、一致性评价和排序概率图表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和基本特征 |
3.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3.3 文献发表偏倚风险结果 |
3.4 收敛性评价结果 |
3.5 一致性检验结果 |
3.6 Meta分析结果 |
3.6.1 直接比较结果 |
3.6.2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 |
3.7 结果排序 |
4 讨论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CT扫描中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特点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5)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造影剂所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细胞学实验主要试剂及主要耗材 |
1.3 主要仪器设备 |
1.4 细胞培养主要试剂配制 |
1.5 Western blot实验主要器材、试剂及抗体 |
1.6 Western blot实验主要溶液配制 |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主要器材及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HK-2细胞的培养 |
2.2 培养细胞的分组处理 |
2.3 MTT(methyl thiazolyl tertrazolium)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和增殖率 |
2.4 流式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
2.5 DCFH-DA荧光结合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内ROS |
2.6 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2.7 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2.8 Western Blot检测HK-2 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
2.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m RNA表达 |
3.实验室质量控制 |
4.统计分析 |
实验结果 |
1.实验中药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筛选 |
1.1 不同浓度的GSPE与 HK-2 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1.2 不同浓度的GSPE与 HK-2 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再加碘海醇干预(100mg I/ml作用6h)后细胞活力的变化 |
1.3 实验浓度的CDDO-Im和 ML385对HK-2 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
2.HK-2细胞光镜下形态观察(100×) |
3.各实验组细胞活力 |
4.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 |
5.各实验组细胞内ROS水平 |
6.各实验组细胞内MDA含量及SOD活性 |
7.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K-2 细胞内相关蛋白的表达 |
7.1 细胞内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7.2 细胞内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 |
8.HK-2 细胞内Nrf2、Keap1、HO-1、NQO1 基因m RNA的表达 |
讨论 |
1.CM对HK-2细胞的损伤作用 |
2.ROS在HK-2细胞凋亡损伤中的作用 |
3.GSPE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 |
4.GSPE对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调节 |
5.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Review)心血管介入治疗中 CI-AKI 防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6)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远期肾功能损害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
1.CIN定义及诊断标准 |
2.CIN的流行病学 |
3.临床常用的碘造影剂种类及其应用 |
4.CIN的病理生理 |
5.CIN的危险因素评估 |
6.CIN的防治 |
7.预后 |
8.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3.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比 |
2.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3月肾功能变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四章 亚组分析及结果 |
2.入院GFR大于90mL/(min·1.73m~2)的研究对象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 |
2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
2.1 免疫系统 |
2.3 循环系统 |
2.4 呼吸系统 |
2.5 消化系统 |
2.6 泌尿系统 |
2.7 其它 |
3 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防治 |
3.1 预防措施 |
3.1.1首选应严格筛选高风险因素患者: |
3.1.2术前预防用药: |
3.2 对症治疗 |
4 结语 |
(8)2016年1-6月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 |
2 结果与结论 |
2.1 一般情况: |
2.2 性别和年龄分布: |
2.3 不同种类含碘造影剂ADR发生的发生情况: |
2.4 给药途径: |
2.5 含碘造影剂ADR的临床表现: |
2.6 ADR的转归情况及关联性评价: |
3 讨论 |
3.1 提示: |
3.2 性别、年龄与含碘造影剂ADR的关系: |
3.3 含碘造影剂的种类与ADR的关系: |
3.4 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 |
3.5 含碘造影剂ADR损害程度: |
3.6 ADR的转归情况及关联性评价: |
3.7 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机制: |
3.8 药师建议: |
(9)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维生素行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
1.1 问题提出 |
1.1.1 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提出 |
1.1.2 维生素行业在供给侧改革政策下的变化 |
1.2 文献综述 |
1.2.1 供给侧改革的研究进展 |
1.2.2 维生素行业的研究进展 |
1.2.3 供给侧改革对维生素行业影响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及基本结构 |
第二章 维生素行业发展现状和行业格局 |
2.1 维生素行业发展现状 |
2.2 维生素行业供给格局 |
2.2.1 维生素E行业格局 |
2.2.2 维生素A行业格局 |
2.2.3 其他小品种维生素行业格局 |
2.3 维生素行业下游需求分析 |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对维生素行业影响的分析 |
3.1 研究方法 |
3.1.1 纳什均衡的定义 |
3.1.2 维生素企业的古诺寡头模型 |
3.2 维生素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现行政策和措施 |
3.2.1 维生素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政策 |
3.2.2 维生素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措施 |
3.3 供给侧改革对行业的影响----以维生素B5为例 |
3.4 基于博弈论的维生素生产企业竞争分析及战略选择 |
3.4.1 维生素生产企业竞争中的纳什均衡 |
3.4.2 现实世界维生素行业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
第四章 维生素龙头企业案例分析 |
4.1 新和成——脂溶性维生素行业龙头 |
4.1.1 公司利润收入规模加速 |
4.1.2 维生素A、E、D3、H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
4.1.3 香精香料业务加速增长 |
4.1.4 蛋氨酸等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新行业的进入 |
4.1.5 学习跨国竞争对手,发展新材料等新业务 |
4.1.6 公司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4.2 兄弟科技——水溶性维生素行业龙头 |
4.2.1 通过增加新品利润收入快速增长 |
4.2.2 进一步巩固维生素B1、K3、B3 的全球领先地位 |
4.2.3 造影剂和香精香料新领域的进入 |
4.2.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口服水化疗法在胰腺癌患者强化CT造影剂排泄中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的对象选择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5.质量控制 |
6.统计学分析 |
7.课题技术路线 |
结果 |
1.患者一般资料 |
2.强化CT后造影剂在体内的排泄速度情况 |
3.强化CT后造影剂在体内的排泄时间比较 |
4.强化CT后不同的水化剂量与造影剂排泄率的关系 |
5.强化CT后不同的口服水化剂量胃部舒适度的比较 |
讨论 |
1.口服水化疗法的特点 |
2.造影剂在体内随时间不同排泄速度不同 |
3.不同水化剂量对患者体内造影剂排泄时间的影响 |
4.适宜的水化疗法可以提高造影剂的排泄率 |
5.不同的口服水化方案胃肠道反应比较 |
6.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局限性 |
结论 |
研究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 |
附录2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水溶性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其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富含特定含氧官能团的碳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D]. 王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2]纳米炭吸附碘克沙醇术前、术中双重示踪裸鼠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实验研究[D]. 刘希. 西南医科大学, 2020
- [3]碘对比剂在行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安全性评价[D]. 李思淼.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4]CT扫描中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特点分析及处理措施探讨[J]. 狄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5)
- [5]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造影剂所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单微微.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6]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远期肾功能损害状况及相关因素的分析[D]. 刘钜川. 东南大学, 2019(05)
- [7]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进展[J]. 杨亮,何争民. 海峡药学, 2019(02)
- [8]2016年1-6月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分析[J]. 黄河,温琳,赵伟. 山西医药杂志, 2018(19)
- [9]供给侧改革对我国维生素行业影响研究[D]. 应振洲.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10]口服水化疗法在胰腺癌患者强化CT造影剂排泄中的应用性研究[D]. 齐茸茸.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