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眶壁骨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眶壁骨折,军人,临床特征,手术治疗
眶壁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代春萌,周润海[1](2019)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军人眶壁骨折手术治疗的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军人发生眶壁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01-01/2018-12-31因眶壁骨折就诊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军人58例58眼,术后随访6mo,统计人口学特征、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前后视力、眼球运动、眼球突出度、手术相关情况等。结果:眶壁骨折58例均为男性。年龄P_(50 )为21岁,多发于20~29岁(78%)。45例(78%)在军事训练中致伤,拳击伤、外物撞击伤是主要致伤原因(74%)。单纯眶内壁、下壁以及二者联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形式(91%)。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变,通过术后CT与术后随访相关临床资料,未发现植入物移位、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33例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7例患者颌面部知觉异常消失,3例眼球内陷得以矫正。结论:年轻男性战士是军人眶壁骨折的主体人群,增强工作训练中的防护工作有重要意义,基层医院的基础诊治工作十分必要,手术修复治疗眶壁骨折具有显着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侯志嘉,李冬梅,顼晓琳,周军[2](2019)在《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继发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的特征及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5-2017年北京同仁医院继发于眶壁骨折整复手术的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7例。方法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骨折部位、植入材料种类、骨折手术距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主要指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6例,平均年龄(35.0±3.8)岁。眶壁骨折修复5例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1例采用硅胶材料,1例采用钛网。眶壁骨折整复至囊肿发生时间间隔20个月~11年。5例均表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上移位及视力下降。5例均行眶内囊肿摘除术。4例完全取出修复材料。术后病理示所有囊肿均为呼吸道上皮来源。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未见复发。结论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继发上皮植入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晚期并发症,可导致眼球突出、移位、运动障碍及复视、视力下降等多种表现,完整手术摘除及取出修复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眼科,2019,28:307-311)(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9年04期)
代春萌,周润海[3](2019)在《可吸收材料治疗眶壁骨折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在爆裂性眶壁骨折修复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收治的43例(45只眼)单纯性眶壁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可吸收材料植入修复。术后复查眼眶叁维CT评价植入可吸收材料解剖复位的准确性,比较术前与术后临床资料,评价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单纯性眶壁骨折的可行性。结果术后12个月,90.7%(39/43)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93.3%(28/30)眶下神经知觉减退,76.9%(10/13)眼球内陷得以矫正。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未见明显变化。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上睑下垂、下睑退缩、眼眶感染、植入物排斥或移位、脱出;1例患者术后出现溢泪,在给予消肿、泪道冲洗治疗后症状在术后1个月时好转。术后复查CT可见可吸收网板的位置均比较理想,眶下壁和眶内壁骨折得到了准确的解剖复位。结论应用可吸收材料修复单纯性眶壁骨折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王航,安金刚,贺洋,张益[4](2018)在《预成型叁维钛网在眼眶骨折眶壁重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预成型叁维钛网在眶壁修复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总结和评价预成型叁维钛网在眼眶骨折眶壁重建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2013-201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采用预成型叁维钛网重建眼眶骨折共49例。男性3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4岁。单纯眶内壁骨折4例,单纯眶下壁骨折21例,眶内、下壁联合骨折28例。43例应用导航引导钛网就位。术后3月复查,采用i Plan CMF3.0软件,通过CT数据,测量双侧眼球突度及眶腔容积的差值,结合临床检查,评价眼球内陷或复视改善程度。研究结果: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复视均得到明显改善,CT测量数据表明多数患者眼球内陷得到很大程度的矫正。但部分眶内、下壁联合骨折的患者,未能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表现为术后眶下壁修复过低或者眶内壁未完全修复。研究结论:应用预成型叁维钛网可以达到良好的眶壁重建效果。但对于复杂的眼眶骨折,需用导航引导修复,并注意眶内下壁交角的重建。(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吉晓林[5](2018)在《可吸收材料在爆裂性眶壁骨折当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可吸收材料(PLLA)与Medpor人工骨片在爆裂性眶壁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明确可吸收材料(PLL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眼外伤科住院手术治疗的40例(40眼)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40例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眼球内陷,26例患者存在复视,10例患者存在明显眼肌嵌顿(牵拉试验阳性)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将这些患者分为A(n=20)、B(n=20)两组,A组14例患者存在复视,6例患者存在明显眼肌嵌顿导致眼球运动障碍;B组12例患者存在复视,4例患者存在明显眼肌嵌顿导致眼球运动障碍。矫正眶壁骨折手术中,规定A组患者均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作为植入材料,B组患者采用可吸收材料(PLLA)作为植入材料。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术后主要是1周、1、3、6个月)的视力、眼位、眼动、眼球内陷、复视情况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眼球内陷:4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球内陷。A组患者术后1周时,15例痊愈,5例好转。术后1月、3月、6月时,19例治愈,1例效果欠佳,仍存在轻度内陷,为伤后9个月手术者,与眼眶内相关组织的纤维化和萎缩导致眼球内陷矫正不足有关;B组患者术后1周时,16例痊愈,4例好转。术后1月、3月、6月时,19例治愈,1例效果欠佳,仍存在轻度内陷,为患者眶壁骨折缺损较大,术中分离时出现瞳孔散大,给予对症治疗后将材料回撤导致内陷纠正不完全。通过对比研究可吸收材料(PLLA)与Medpor人工骨片在爆裂性眶壁骨折引起的眼球内陷方面的数据,我们发现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结果差异项统计学均表现为P<0.05,说明两种材料治疗有效,但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与可吸收材料吸收过程中无菌炎症产生有关,所以两组在过程中稍有区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统计学表现为P>0.05,无显着统计学差异。可以发现术后3个月内两种材料在矫正眼球突出程度方面稍有区别,随着水肿及炎症的吸收,3个月后,患者眼球内陷情况表现为恢复稳定,两组材料在远期的矫正眼球内陷方面无区别。2.复视:40例患者中有2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复视,其中A组患者14例存在复视(I级和II级复视分别为10例和4例),6例无复视;B组患者中复视情况表现为:12例复视(I级和II级复视分别为9例和3例),8例无复视。给予治疗后,A组术后1周时,存在10例I级复视,1例II级复视,9例无复视。1个月时表现为:1例I级复视,19例无复视。B组术后1周时,患者复视情况表现为:10例I级、1例II级、9例无复视。1个月时表现为:15例I级复视,5例无复视。两组在治疗术后3、6个月,患者复视情况均表现为:1例I级复视,19例无复视。通过对比研究可吸收材料(PLLA)与Medpor人工骨片在爆裂性眶壁骨折引起的复视方面的数据,发现术后1周时统计学表现为(Z=-0.305,P>0.05)无统计学差异,考虑与手术引起水肿未吸收有关,与两种材料无明显关系;术后1个月时,数据具有统计上的显着差异(Z=-4.527,P<0.0 5),对比显示可吸收材料组较前稍有加重,考虑与可吸收材料吸收过程中引起无菌炎症导致复视症状加重有关;术后3个月、6个月时数据无统计学意义(Z=0,P>0.05),说明两种材料因作用机制不一样导致改善复视症状的速率不同,但最终结果无差别。3.眼球运动:40例患者中有10例存在程度不同的明显眼肌嵌顿(牵拉试验阳性)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患者,A组表现为14例无眼球运动障碍和6例I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B组为4例I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16例无眼球运动障碍。经过对症治疗,A组术后1周时,表现为2例I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18例无眼动障碍。术后1个月时,表现为1例I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19例无眼动障碍。B组术后1周时,表现为3例I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17例无眼动障碍。术后1个月时,表现为6例I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14例无眼动障碍。两组在术后3、6个月时均无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通过对比研究可吸收材料(PLLA)与Medpor人工骨片在爆裂性眶壁骨折引起的明显眼肌嵌顿导致眼球运动障碍方面的数据,发现1周时眼球运动情况对比分析差异结果统计学表现为(Z=-0.809,P>0.05),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患者眼球运动情况的对比分析差异结果统计学表现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Z=-1.218,P<0.05),显示可吸收材料较前稍有加重,考虑与可吸收材料吸收过程中产生无菌炎症有关。术后3、6个月情况进行分析,差异结果统计学表现为(Z=-1.728,P>0.05),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材料在纠正明显眼肌嵌顿导致眼球运动障碍的过程中,因两种材料作用机制不同导致虽有过程中区别,但最终两种材料无区别。4.手术的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生视力下降、伤口感染、植入物排斥、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中,不论是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还是可吸收材料(PLLA)作为植入材料,都能够有效地恢复受损眼眶的解剖结构,矫正眼球内陷症状,患者复视情况,并实现明显眼肌嵌顿导致的眼球运动障碍的有效治疗,这两种材料疗效确切有效,远期效果无区别。(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8-10-01)
唐霞,仝慧娟,邱峰[6](2018)在《可吸收材料治疗儿童Trapdoor眶壁骨折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可吸收材料治疗儿童Trapdoor眶壁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收治Trapdoor眶壁下骨折患儿69例,分析总结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复视、眼球运动情况、眼球突出度以及行眼眶CT扫描结果。并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指导患儿术后眼肌训练。结果术后6个月患眼复视消失59例,正前方阅读位无复视或周边残留少量复视7例,正前方阅读位残留复视3例。无患儿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加重。所有患儿术后双眼突出度差异在2mm内,1例患儿形成永久眶下神经损伤。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排斥、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可吸收材料治疗及术后眼肌功能锻炼,儿童Trapoor眶壁骨折患儿恢复状况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向荣,周芹,虞林丽,黄惠嫔,杨云飞[7](2018)在《鼻内镜辅助下Medpor Titan植入治疗眶壁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经结膜切口联合Medpor Titan植入行眼眶壁骨折整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外伤导致的眼眶内壁、下壁、内下壁骨折患者,鼻内镜辅助下经泪阜结膜切口、下穹窿结膜切口、泪阜联合下穹窿结膜切口径路分离暴露骨折区,将嵌入副鼻窦的直肌、眶脂肪还纳眶内,Medpor Titan材料修补骨折缺损区。观察术后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复视情况、眼眶CT。结果:患者16例16眼中,术后观察3mo,所有患眼视力无下降,眼球内陷矫正,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复视消失,眼眶CT植入物位置满意,未见植入物移位脱出。结论:鼻内镜下经结膜切口联合Medpor Titan植入行眼眶壁骨折整复术,具有直视操作、骨折范围暴露清晰且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既恢复了患者的视功能和外观,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避免术后遗留面部瘢痕,是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曾东,林波[8](2018)在《眶壁骨折CT表现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医临床检案中眶壁骨折案例非常常见,医学影像学中多选择CT检查用于明确诊断。基层法医必须熟知眶壁骨折的相关CT表现,才能明确诊断后用于评定损伤程度。本文主要归纳总结眼眶各壁骨折的CT影像学表现,用于提升基层法医阅片水平。眼眶分为上、下、内侧、外侧四壁。造成眼眶骨折的外力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外力作用于眼眶部位,多造成眶外侧壁、眶上壁的骨折。二是外力作用于眼球部位,眶内压力突然剧增,力通过眶内(本文来源于《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06)
高鸽,冷丁[9](2018)在《眶壁骨折法医学鉴定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眼眶区为一四边形个骨性深腔,由7块不规则骨额骨、蝶骨、颧骨、上颌骨、颚骨、筛骨及泪骨相互嵌插而构成,眼眶可分为上下内外四个壁,由筛骨、上领骨额突、泪骨和蝶骨体构成。眼眶壁骨质厚薄不均一,由筛骨构成的眶内壁中部区域最薄仅为0.2mm-0.4mm,是眼眶骨折极易发区。眼眶内壁下部眶下沟处最薄,为0.5mm-1.0mm,眼眶外壁是眼眶壁中最厚的部位。由于眶壁的解剖学特点,眼眶骨折发生率高,骨折比较隐匿,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而CT的影像应用可清晰显示出眼眶区各种不规则(本文来源于《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06)
张二永,王伟光,彭永来[10](2018)在《浅析眼部钝性损伤致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资料与方法1.1案例来源及分析项目收集本地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伤害案件中眼部损伤致眶壁骨折的案例。按年龄、性别、致伤物、骨折类型、影像学检查结果分类整理,并加以总结分析。2.结果2.1伤者一般情况2.1.1伤者年龄分布(本文来源于《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8-08-06)
眶壁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的特征及治疗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5-2017年北京同仁医院继发于眶壁骨折整复手术的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7例。方法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骨折部位、植入材料种类、骨折手术距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及随访情况。主要指标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6例,平均年龄(35.0±3.8)岁。眶壁骨折修复5例采用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1例采用硅胶材料,1例采用钛网。眶壁骨折整复至囊肿发生时间间隔20个月~11年。5例均表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球上移位及视力下降。5例均行眶内囊肿摘除术。4例完全取出修复材料。术后病理示所有囊肿均为呼吸道上皮来源。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未见复发。结论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继发上皮植入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晚期并发症,可导致眼球突出、移位、运动障碍及复视、视力下降等多种表现,完整手术摘除及取出修复材料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眼科,2019,28:307-3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眶壁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1].代春萌,周润海.北部战区总医院军人眶壁骨折手术治疗的情况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9
[2].侯志嘉,李冬梅,顼晓琳,周军.眶壁骨折整复术后继发眶内上皮植入性囊肿[J].眼科.2019
[3].代春萌,周润海.可吸收材料治疗眶壁骨折可行性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
[4].王航,安金刚,贺洋,张益.预成型叁维钛网在眼眶骨折眶壁重建中的应用[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吉晓林.可吸收材料在爆裂性眶壁骨折当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8
[6].唐霞,仝慧娟,邱峰.可吸收材料治疗儿童Trapdoor眶壁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
[7].张向荣,周芹,虞林丽,黄惠嫔,杨云飞.鼻内镜辅助下MedporTitan植入治疗眶壁骨折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8
[8].曾东,林波.眶壁骨折CT表现总结[C].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9].高鸽,冷丁.眶壁骨折法医学鉴定应用分析[C].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
[10].张二永,王伟光,彭永来.浅析眼部钝性损伤致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C].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一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