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公司获得28亿美元关税减免

去年我公司获得28亿美元关税减免

一、去年我企业获28亿美元减免关税(论文文献综述)

朱厢炜[1](2020)在《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分别是我国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作品,两座建筑的设计全过程所反映的内涵有着跨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呈现了两座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并从多个角度评析了这两座建筑的时代性意义和当代启示。论文共由七章组成,章节之间呈现顺序递进的关系。第一章绪论,表明了本研究的课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展现了本文的基本逻辑与框架。第二章,对我国1949年至1989年的建筑创作环境进行了概述,介绍了与两座建筑直接相关的自贡恐龙文化和彩灯文化。第三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展开建筑设计之前,包括前期策划等在内的诸多事件。第四章,以实录的形式再现了从建筑设计竞赛到建成的整个过程。第五章,呈现了自前期策划到建成后包括专业机构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对两座建筑的评价。第六章,从建筑策划、建筑后评估、建筑设计竞赛、建筑设计、建筑伦理、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维度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评析,揭示了其在这几个维度的意义和对当下建筑业的启示。第七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审视了此次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全文共约22万字,图片123幅,表格36个

史亚超[2](2020)在《关联理论视角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 ——以李克强2015-2019年记者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每年三月份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作为阐述政府重要方针的重要活动,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权威性。其中两会的总理答记者问则更具代表性,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全面,举世瞩目。因此,口译员的口译工作不仅关系到会议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同时还代表了政府威信。关联理论认为人们会尽量以最少的努力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并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明示-推理模型、语境性等三方面的内容。通过相关文献的调研作者发现为了更好的实现交际意图,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以下五种口译策略:释译法、套译法、重组法、省略法、直译法等。这五个策略与关联理论有很密切的关系,作者结合这五个策略并且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2015-2019年两会记者招待会的答记者问环节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其密切关系。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发现,关联理论对两会记者招待会的答记者问环节的口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口译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背景推理出发言人的真实意图,并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加工,之后将经过加工后的信息传达给听众,使得听众花费最少的努力理解发言人的意思,从而达到最佳关联。

范虹桥[3](2020)在《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技术在不仅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在贸易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一国贸易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世界各国为了推动本国技术创新,减少技术的溢出效应对本国造成的损害,开始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在全球的专利申请数量连年蝉联第一。美国利用“特别301条款”、“337调查”以及国际知识产权条款等措施,使得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升级。而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外贸结构也开始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发展。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所以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无疑会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中国企业遭受美国的“337调查”数量有所上升,美国也多次对中国调用“301条款”,其中涉及的领域也在向高新技术产品方面倾斜。这必然会极大地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本文首先在绪论中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短期会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出口数量,在长期则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第三,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在商品出口额的比重不断上升等特点,以及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加,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等特点。第四,在阐述了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的措施,包括国内的立法措施和在国际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措施,其中也有涉及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升级措施,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受到的影响。第五,在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消极的影响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前和升级后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证明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进一步打击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

王宇鹏[4](2020)在《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世纪初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来发展增速期。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转向寻求区域贸易安排的解决方案。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加快了对外商谈自贸区的步伐。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主导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开始商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等一些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在此背景下于2013年启动谈判,于2019年2月生效。欧日EPA是目前全球发达经济体之间、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区域贸易协定,自由化程度高,内容丰富。作为全球第二大和第四大经济体,欧日达成EPA对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社会福利和气候环境等都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同时将对其他自贸协定起到示范作用,决定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和全球治理模式的调整。中国是欧日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欧日EPA的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贸易投资、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中国正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全球自贸区战略,当前面临着多边贸易体制深刻调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中美经贸摩擦尚未完全平息等诸多风险挑战。欧日EPA将对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和开放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欧日EPA协定的效应作为研究主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欧日EPA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二是欧日EPA对中国在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吸引投资、劳工环保、规则治理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一是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传统和新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对欧日自贸区的贸易投资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引力模型、GTAP模型和LMDI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二是运用历史与现实对照分析的方法,理清近二十年来欧日贸易投资的发展历程,来解释当下欧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态势问题;三是将微观的产业研究与宏观的经济贸易研究统一起来,不但从经济总量、贸易和投资格局等角度探究贸易投资发展潜力,又从微观层面的具体产业和产品入手,探究竞争性和互补性问题;四是综合运用横向与纵向对比方法,既对欧日经贸合作的历史、现实和未来进行阐述,也对中国和欧日的贸易投资规模、结构和竞争力水平进行横向比较。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如下:首先是引言和文献综述理论探索。接下来主要探讨了欧日签署EPA的背景和基础,对欧日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双向投资情况进行梳理,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互补性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欧日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GI指数对欧日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情况展开研究。其次分析了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主要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投资自由化四方面介绍了协定的框架内容,从公司治理、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补贴和国企、贸易救济等九个方面阐述了欧日协定在规则上与以往自贸协定相比的主要特点。再次阐述欧日EPA的经济效应,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着手。理论分析方面,从贸易自由化视角和比较优势视角分析了贸易效应,从投资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两方面探讨投资效应,同时阐述了竞争效应和轮轴-辐条效应。实证分析方面,基于引力模型,对欧日EPA的投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GTAP模型,研究了EPA协定对欧日GDP、贸易条件、要素回报、福利水平、各部门产出以及贸易流向等方面的影响。然后对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展开分析。一是社会效应,理论层面,从就业创造、保障劳工权利和公民社会参与劳工政策磋商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GTAP模型分析对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二是环境效应,理论层面,从环境产品和服务便利化、资源利用效率、废弃物产生量、监管能力和实施多边环境协定角度探讨,实证层面,运用LMDI模型将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方面进行分析。三是规则治理效应,主要分为补贴和国企、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等方面,分析对规则的引领作用。接下来是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在梳理中国与欧日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基础上,对中国与欧日竞争性和互补性、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产业内贸易展开详细分析,然后重点是对中国的贸易、投资等经济影响以及国企补贴、可持续发展等规则治理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基于GTAP模型对中国的GDP、出口、要素回报、贸易条件、福利水平、环境等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是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如下:一方面是欧日EPA的效应。第一,双方的经济效应均是正向而明显的,日本在GDP、贸易、福利等方面获益程度高于欧盟。欧盟收益最大的是纺织服装皮革业,受损最大的是汽车制造业;日本产出获益最大的是汽车业,产出降幅最大的是乳制品产业。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效应均为负面,但降幅较小。第二,贸易促进效应明显,日本的进出口增幅均高于欧盟。其他经济体都遭受负面影响,但程度有限。日本的贸易条件改善,而欧盟和其他经济体的贸易条件出现恶化。第三,双向投资的促进效应比较显着,欧日在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产生投资创造效应,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布局的调整引起投资转移效应。区外经济体对区内也产生投资转移和创造。第四,社会和环境效应明显。社会效应方面,改善双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升双方就业水平,实现对劳工权利的更好保护。环境效应方面,促进环境贸易便利化,对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加大了欧日对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第五,对国际经贸规则和治理方式影响深远,加严了补贴和国有企业规则纪律,对未来自贸协定的公司治理内容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全球政府采购规则主导权,为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改革预做铺垫。另一方面是对中国的影响。第一,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无论是GDP、福利水平、产出都是全球经济体中下降幅度较大的。但是负面效应总体可控。第二,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冲击,贸易转移效应比较明显,恶化中国的贸易条件。但是,中国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与欧日的出口产品结构存在差异化,影响有限。受损最大的是对欧电子设备出口和对日纺织服装皮革出口。第三,对中国吸引投资造成较大压力,可能使部分对华投资转移至欧日。第四,对中国劳工和环保领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劳工和环境高标准对中国造成相当压力,挑战中国政策底线。另一方便有助于促使中国更加重视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第五,对中国的规则制定和治理模式兼具机遇和挑战。既企图削弱中国的竞争优势,又可倒逼我深化改革。为此,本文提出五点政策建议:一是以大型自贸伙伴为重点,推动尽快结束或实施中欧投资协定谈判、RCEP谈判和中日韩自贸协定。二是抓住一大批中小型经济体,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三是显着提高自贸协定的自由化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改善营商环境,争取在新规则议题上有实质性突破。四是加强与自贸区相适应和配套的国内政策调整,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处理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平衡关系,以实际行动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不仅分析欧日EPA的经济影响,还创新性地使用了LMDI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欧日自贸区的环境效应。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协定对于全球规则制定和治理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国有企业、补贴、公司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对于中国在学习借鉴全球领先的自贸区模式和规则、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有启示作用。

艾达[5](2019)在《阿塞拜疆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中国的西北五省和西南四省连接在一起,而且与亚太经济圈有着紧密的联系。俄罗斯和欧洲的跨大陆通道连接了中国沿海,形成了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的丝绸之路经济路线将为贸易、能源、科技、信息、农业和旅游业的合作创造新的机会。阿塞拜疆地理位置位于东西和南北交通走廊。自从阿塞拜疆这个国家获得独立以来,阿塞拜疆政府一直在努力使该国成为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桥梁。尽管我国与阿塞拜疆从地理上来看,两国距离较远,但是我国国民与阿塞拜疆国民交往已久。早在2013年的时候,习主席就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阿塞拜疆国家的高层领导人积极支持和响应的呼声较大。在2015年的年底,阿塞拜疆共和国总统访问中国,我国中央领导人与盖达尔·阿利耶夫签订了“中阿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谅解备忘录”等系列文件。通过这些文件的签订,使中国与阿塞拜疆友好关系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在“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实施的过程中,中阿之间的合作必将给两国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这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中国已开始加强与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的关系。那么,南高加索如何看待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经济项目的影响是什么?本文分析了中国在南高加索地区的地缘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一带一路”项目下的阿塞拜疆,以及该地区对该项目的看法。本文回顾了中国和阿塞拜疆经济的特点,中国和阿塞拜疆之间经济关系的一些元素,比较了两国经济干预模型塑造形式的各种组成部分及其动态,对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各个组成部分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没有具体阐述)。为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合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巴库海港的启用,由于阿塞拜疆连接亚欧的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的地理位置处于在里海巴库沿岸建位Alat经济区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国和阿塞拜疆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会越来越密切。两国之间的紧密经济来往将有助于中国和阿塞拜疆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昝丙艳[6](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制度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过去几年中大幅增长,到2017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8090.4亿美元,其存量规模世界排名第二。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不断扩大,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582.9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已超过了外商在华投资规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特点,其投资主体主要为国有企业,然而与国际同行相比较,缺乏竞争优势,其投资形式主要为跨境并购。本文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政策分析、对比分析、法律经济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从政府管理的母国政府政策与东道国制度因素两个角度考量,采用制度理论构建了理论框架,主要研究了母国政策和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中国跨境并购政策以及欧盟反规避制度。首先,从国家层面讲,该研究对于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作用有重要意义。其次,从企业层面讲,该研究对引导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与行为有较大的实践意义。第三,该论文解释了近些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各种特有的问题和现象,是现有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补充。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对外直接投资计量指标从强度、密度和广度三元维度衡量;(2)在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和如何应对欧盟反规避制度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七个部分。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介绍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以及主要的创新。第二,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理论,以及政策和制度相关的主要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的理论依据。第三,探讨了影响母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四项政策,分别是:(1)双边投资协定,(2)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3)基于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OFDI政策,(4)“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母国政策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是正面支持,但在可能存在风险或者已经出现问题时母国政府要实施限制政策。双边投资协定初衷是母国政府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保护,但在中国跨境并购已经偏离理性轨道的时候母国政府应该要有一定的监管和限制措施。出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第三章详细分析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在第六章提出相应的对外直接投资策略。“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设重点,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国实现更多国际话语权。第四,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制度因素,分别是:(1)东道国制度环境下中国企业海外利益维护,(2)欧盟反规避制度,(3)企业异质性在东道国制度环境下的作用。东道国制度环境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时,要面对不同的国家体制、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复杂的人文环境,因此如何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欧盟反倾销反补贴法下的反规避制度为例,本文分析了东道国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提出了中国企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运用实际案例,从企业所有制结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不同的所有制特征,以及这种异质性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第五,运用法律经济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相关的母国政策进行了探讨。法律经济分析方面借鉴了经济学领域效率等于产出与投入之比的概念,构建了政策效率分析模型,涉及了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的法律经济分析和金融业服务体系改革的法律经济分析,并验证了其效率性。对比分析涉及了中国和巴西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差异,以及中国和印度的对外直接投资比较,经过不同国家的对比,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中坚持开放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观点。第六,依据前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政策建议,分别是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建议、应对欧盟反规避制度的政策建议、如何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的政策建议以及国际产能合作政策建议等。第七,研究结论。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结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给出了全文研究结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重塑国际新秩序;政府继续给予投资企业退税或者补贴的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实施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双重战略,并引导企业在投资国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为确保中国企业未来的跨境并购回归到真实、合规与理性的行为,政府必须实施相关系列的改革措施,充分发挥国内外的比较优势,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于欧盟反规避制度,本文认为多数欧盟所谓的“规避行为”与关税规避行为并无本质不同,在关税法下即可处理。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有实证分析结果,也有理论政策建议。与大多数关于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不同,本文强调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本文的理论框架也可以扩展到分析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对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探讨了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所有制特征及其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并对中企跨境并购行为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中国企业跨境并购行为回归理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的中国跨国公司并购文献是一个补充,也为跨国公司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了现实的启示。由于数据不完整及论文的篇幅所限,本文未对WTO规则中确立对反规避的立法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中国主导适用法律体系问题进行分析,有待作者继续研究。

万源星[7](2019)在《高新认定政策与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文中指出政府是否需要干预企业微观行为?至今仍是政府主义学派和自由主义学派争论的焦点。2016年,林毅夫教授与张维迎教授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展开辩论,林毅夫强调“有为政府”的现实价值,而张维迎认为“市场看不见的手”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干预企业技术创新为例,创新的不确定性、正外部性等因素使创新主体研发投入较低,难以通过市场自动调整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干预便成为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事实上,作为民营经济主体,大多中国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大批创业者即将退休,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决定着家族传承、企业延续的成功与否。然而,中国家族企业存在严重的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意愿不强等问题,因此更迫切政府进行干预。高新认定政策是政府干预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中国政企创新联盟和科技资源分配的一项独特机制,而研究尚未深入且结论不一。理论上,高新认定政策通过定量标准筛选出真正具有技术创新潜力或能力的企业,并给予一系列政策优惠。这不仅能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还能给予企业丰富的创新资源、积极的市场信号,激励家族企业技术创新。而也有学者指出,扶持对象甄选、效果评估等不存在高效易行的统一标准,导致政府错误配置经济资源。在实践中,高新认定政策也引起诸多争议,如“一刀切”认定门槛的合理性及“伪高新”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等问题。可见,高新认定政策效应仍有待检验。基于此,本文以家族企业创新问题、高新认定政策问题及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不成熟为切入点,以政府干预理论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数理分析、博弈分析等方法,构建一个高新认定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财税支持、家族控制、研发操纵三个视角,运用随机前沿、多元回归、双重差分等计量方法,系统研究了高新认定政策效应,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高新认定政策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及后果?(2)通过高新认定后,家族企业获得的财税支持能否进一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绩效?(3)家族控制如何影响高新认定政策效应?(4)研发操纵的类别、动机、规律及后果?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结合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国际经验提出政策启示。以实现高新认定政策目标为出发点,通过梳理发达国家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经验,结合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得到启示:(1)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中央、财力雄厚省市及产业领先企业应率先加强投入并设立基金;(2)重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通过税收、补助、融资等政策手段激励企业技术创新;(3)重视高校高新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应用,督促高校将高新技术成果应用列入考核机制,并促进产学研合作;(4)重视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培养后备人才科学兴趣和技能,并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技术移民政策等吸引外籍人才。2.构建高新认定政策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从高新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正外部性和重要性论证了高新认定政策实施的经济学原理;其次,根据边际收益-成本曲线和需求-供给曲线,从研发投资、产品数量角度论证了高新认定对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并结合Jones(1995)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将其表述为数理模型;最后,通过博弈模型分析高新认定中政府与家族企业的关系,发现合理的高新认定门槛不仅有助于减少家族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还能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3.探究高新认定对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以高新认定政策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基础,分析和检验了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结果发现:(1)通过高新认定后,家族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更优的市场信号,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2)由于较低的违规成本、宽松的审批流程或复杂的审计工作,导致高新认定复审阶段的政策效果减弱,长期政策效果并不乐观;(3)在机构持股比例越少、行业竞争越激烈、市场化进程越快的外部环境下,政府越有可能实现高新认定政策目标。4.探究财税支持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从激励方式、激励对象、项目决策、实施速度四方面论证了政府补助和税收优惠两类财税支持的作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了财税支持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家族企业可获得财税支持,既能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及风险,又能传递积极的市场信号,进而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2)相对于税收优惠,政府补助促进作用更显着;(3)财税支持的促进作用在董事长无政治关联、融资约束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及高新开发区外的家族企业中更显着。5.探究家族控制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以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为基础,立足“家文化”传统的中国背景,提出一个分析家族企业衡量技术创新不同阶段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了家族控制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家族企业制定风险偏好策略,并通过管理权、所有权积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2)家族参与管理具有社会资本、内部监管及成果应用等优势,家族所有权具有传承意愿、损失厌恶等特点,有利于家族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3)家族控制的促进作用在两权分离度低、公司规模大及多元化水平低的企业中更显着。6.探究研发操纵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根据研发操纵行为的动机和规律,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构建了一个界定“达标型”和“避税型”研发操纵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检验了不同研发操纵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研发操纵将不属于研发活动的费用计入研发支出科目,或是通过购置未投入运营的设备虚增研发支出,降低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高管可利用研发操纵所带来的监管真空和信息优势实现个人利益,造成企业决策短视,导致高新认定政策目标难以实现;(2)“达标型”研发操纵为了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所给予的政策优惠,集中在高新认定初审阶段,并且在职业经理人参与管理、销售收入高、高新开发区外的企业更显着;(3)“避税型”研发操纵为了降低税收负担,集中在高新认定复审阶段,并且在职业经理人参与管理、销售收入低、高新开发区内的企业更显着。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点包括:1.提供了一个高新认定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框架以政府干预理论为基础,运用新结构经济学、数理分析、博弈分析模型等方法,解释了高新认定政策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学原理及作用,并对设置合理高新认定门槛、解决研发操纵问题、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进行详述。2.提供了一个解释政策扭曲效应的新视角。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企业针对政府干预采取的投机性行为,最终影响政策效果。本文从研发费用这一具体会计科目的操纵行为视角,分析家族企业微观行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并发现高新认定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家族企业有意通过研发操纵满足其“达标”或“避税”需求,导致政策目标难以实现。3.为少量有关高新认定政策的研究提供微观证据。传统政府干预研究多从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视角展开分析,少量研究分析了高新认定政策效应且结论不一。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到期前应参与复审。而以往研究仅仅将通过初审视为条件,忽视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差异。基于此,本文将高新认定分初审和复审两阶段,发现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存在差异,且受财税支持、家族控制、研发操纵等因素影响。实证结果不仅为以往文献不一的结论提供解释,还为高新认定办法提供政策建议。

王卓[8](2018)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经历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与G7、G20等模式之后,全球经济治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与全球经济治理有何种关系?国际开发性金融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新成立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运作过程和项目分析,为以亚投行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治理路径的成功奠定理论基础是本文目的之所在。本文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大理论和最新前沿分析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与CPTPP、AIIB。第一章导论引出了标题的问题,文献综述厘清了相关定义,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说明。首次整理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三大经典和最新前沿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论述,对新成立的CPTPP、AIIB进行分析。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虽有波折,不会停滞,更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加速,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更加强烈的需求。而已往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以WTO、IMF等多边机制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已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导致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日趋严重,直至引发“逆全球化”一时暗流涌动。顺应全球化大势,避免全球化问题,必须变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这是本论文第二章探讨的主要内容。从多边体制到区域框架,是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趋向。大国在此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也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各自利益和诉求最大化,从而引发了主要大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与中国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战略博弈。这是本论文第三章探讨的主要内容。其中重点分析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美国的历史与现实、欧盟的传统与变革、日本的跟进与进取,以及中国的贡献与超越。而有关大国围绕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战略博弈,则以TPP/CPTPP和AIIB为案例,在第四和第五章中展开。中国与美国、日本关于全球治理变革路径的博弈,主要是围绕TPP/CPTPP展开的。或者说,围绕TPP/CPTPP的战略进退,集中体现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在全球治理变革路径选择层面的战略博弈。美国奥巴马政府全力推进TPP,很大程度上是在其以往依靠两大多边机制(WTO、IMF)越来越难以维持其对全球经济治理的操控甚至霸权之后,把希望寄托在了包括TPP在内的“两洋战略”上。为此,也要求日本跟进,从而促使日本在全球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上,最初采取了在国内利益集团强烈反对的背景下,被动跟进美国参与TPP的战略。但在特朗普上台第一天,即宣布美国退出了以往由其全力主导的TPP,并在其他全球治理机制中,也开始推行“退出”战略。在此背景下,日本又一改以往跟随美国的战略,联合其他10个TPP成员,全力推进没有美国的TPP11,即所谓CPTPP。对于美国和日本的这种战略态势,中国如何应对?显然成为重要战略议题。这也是本论文第四章探讨的核心议题。面对全球治理变革的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中国的最重要抉择是提出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倡议的大框架下,迄今取得的最大进展,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的成功启动和平稳运转。一带一路的主体内容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的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AIIB显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核心领域在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变革,AIIB显然直指核心。而美国、日本与欧洲大国在对待中国全力推进AIIB,却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战略应对。欧洲大国宣布作为发起国参加,成为AIIB启动过程的重要转折,而美国和日本迄今仍未明确表示加入甚至抵制的态势。AIIB仍将是中国与美日在变革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上展开战略博弈的重要领域。本论文第五章主要围绕这一领域展开。上述探讨得出的主要结论及政策启示,将在第六章“结语”中予以简要概括总结。

金德谷[9](2016)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文中指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党中央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在边疆民族地区先后推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或发展工程,同时出台了与国家战略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到边疆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筹集了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投入资金,推动建设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加快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当前,学界从经济学、税收学等学科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成果较多,却较少从民族学视角入手,分析和讨论税收如何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个案,在实地田野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方法考察税收在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此外,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笔者还将重点关注边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民族关系状况。本文认为,税收对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促进作用。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通常凭借两种途径: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使之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发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资源再分配的工具,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领域的动力来源和物质支撑,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凭借税收的途径促进了边疆民族的发展,增强了边民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推动并构建了和谐的民族关系。除绪论外,本文共分六个章节。在本文绪论部分,笔者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田野调查点概况。第一章为“满洲里市税收概况”。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简述满洲里市征税的历史,此后,运用税收学的分析方法对当前满洲里市国税和地税数据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状况。比如运用宏观税负分析,得出满洲里的税负在合理区间运行;运用税收弹性分析,表明满洲里的税收增长要快于经济增长。从税种结构来看,满洲里的税收主要来源包括营业税、增值税等;从产业结构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满洲里税收来源囊括了国有企业和股份公司。在本章的后半部分,笔者还借助个案访谈材料,对满洲里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税收情况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状况进行比较,考察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影响。在第二章中,重点探讨了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核心,那么,税收如何促进满洲里的经济发展?本章以税收三大支柱:对外贸易、旅游业和工业为主要分析对象,同时分析了税收对满洲里畜牧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满洲里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为满洲里财政收入贡献占60%。国家出台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在边疆民族地区鼓励发展边境贸易,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采取减半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调整为财政转移支付,扶持边贸企业发展。此外,对边民互市规定货值范围内的生活用品采取免关税的政策,激活了边贸市场,促进满洲里对外贸易的发展。旅游业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将西部地区旅游景点和景区经营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税收优惠政策范围,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政策,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政策,比如对农家乐、牧户游等旅游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对旅游包机业务返还50%的营业税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旅游业发展。工业发展是满洲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满洲里市政府根据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税收政策制定了鼓励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工业发展减免企业所得税,企业设备抵扣税收等,促进了满洲里的工业发展。2005年1月,内蒙古比全国提前一年取消了牧业税,这对满洲里的畜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调整营业税的起征点方面,满洲里市政府从2009年的5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2万元,鼓励各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从而促进满洲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总体而言,满洲里市的各项税收政策和措施,较快地促进了满洲里市的经济发展。在第三章中,笔者主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关系。当税收收入纳入财政收入之后,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途径,把税收资金(财政收人)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重点项目和城市建设、民族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边民生活质量提高及文化发展。根据每年财政投入社会建设的资金分析,满洲里政府在社会各领域建设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而且重视民生事业发展,2013年,其民生领域的支出甚至占到财政总支出近40%。在社会保障与就业领域,满洲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130元提高到2014年的540元。同时当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在就业方面,国家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抵扣,促进当地失业人员再就业。2004年到2014年满洲里的城镇失业率维持在4%左右,反映了满洲里就业发展良好。边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反映满洲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提高,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到2014年提高了1.67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005年到2014年提高了4.53倍。此外,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举办节庆活动,出台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满洲里的文化发展。在第四章中,重点从当地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出发,探讨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关系。少数民族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上。政府通过投入财政资金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少数民族孕妇去医院住院生产,满洲里市少数民族人口发展较快。此外,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到满洲里就业,这样外来少数民族的流入,带来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通过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笔者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满洲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原因。在生计方式变迁方面,历史上满洲里牧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从事游牧生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满洲里发展,提供较好的工资待遇,很多牧民放弃游牧生计,选择到城市企业工作。国家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家发展民族服饰,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收。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活动,比如蒙古族祭敖包、回族古尔邦节等节日屠宰牲畜免除屠宰税,之后又逐步取消了屠宰税,这对少数民族饮食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此外,在住房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对少数民族棚户区改造,及其购买第一套住房享受契税低税率优惠,带来了少数民族住房的发展。在交通方面,政府投资修巷道、硬化道路,方便少数民族出行。这些措施提升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使得当地的民族关系得以和谐发展。第五章主要讨论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税收促进满洲里整体的社会发展,边民受益,从而增强了边民国家认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比邻国呈现出更好的发展态势,这也增强我国边民对于自己国家的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边民对于未来生活的选择往往有着非常理性的认知,“用脚投票”选择他们认为税收环境、发展环境更好的国家发展。在不同场域中,不管是少数民族、汉族的民族区分,还是中国人、蒙古人、俄罗斯人的国籍区分,边民往往会选择那种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身份来认同。在本文最后一个部分,笔者对税收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章中,笔者首先讨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税收功能、特点和影响,分析满洲里税收与经济的数量关系,分析税收杠杆与满洲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内在关联,以及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讨论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税收如何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

朱玉荣[10](201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反映,它是各国通过单边、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等途径,根据互惠和互利安排,在国际贸易中逐步消除歧视性待遇、减低关税和减少其他贸易壁垒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贸易自由化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在其发展过程中,贸易自由化表现出开放性、中性化和政府干预弱化的特征。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决定力量,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也促使贸易自由化成为各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方向。转轨国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也首先实施了贸易自由化的改革,主要手段为取消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放松对外贸易主体的限制,实施进出口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逐步放松进口限制,减低各种非关税壁垒,提高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程度。由于转轨方式不同,转轨国家实施贸易自由化的结果是不同的。俄罗斯等国采取激进改革措施,实行一步到位的完全贸易自由化,结果导致大量国家稀缺物资出口,科技秘密泄露,进口大幅增长,冲击国内产业,造成国内工厂倒闭,生产下降,工人失业,通货膨胀严重,产业结构恶化,给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中国实行渐进式改革措施,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保证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转轨国家的经济转轨与贸易自由化是一个需要逐步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完全的贸易自由化需要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作为基础和条件,而转轨国家并不具备这一基础,因此,转轨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贸易自由化不仅会为转轨国家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还会冲击转轨国家国内产业,影响国内产业发展、就业水平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尤其重要。转轨国家政府应对贸易自由化有充分的研究和认识,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固守成规,要充分认识到实施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根据本国产业发展情况,逐步开放本国市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按照wTO允许的规则培育优势产业,转变观念,完善宏观调控手段,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纵观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改革与实践,转轨国家政府指导贸易自由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到麦金农的最优次序论。目前,转轨国家已经认识到贸易自由化的过程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并已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是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转轨国家还普遍存在政府宏观调控不完善,贸易战略不明确,贸易结构不合理,市场开放度不够,贸易竞争力低下等共性问题。本文将转轨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面分析了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指出转轨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应加强宏观调控,并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等方面具体提出转轨国家深化贸易自由化的路径与对策。全文共分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明选题的意义,概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的基本框架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综论。对经济全球化理论、贸易自由化理论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阐明贸易自由化的含义,分析贸易自由化的意义与成本,介绍贸易自由化的历史实践及其进展。指出贸易自由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转轨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应认清贸易自由化的含义、特征、意义及成本,逐步开放市场,注意贸易自由化的成本,及时规避风险。第三章研究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分析了转轨国家实施贸易自由化的原因,指出转轨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是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介绍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对其特点进行简单评述,并以俄罗斯和中国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成效进行分析。指出不同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成效存在很多不同,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国家高度重视。第四章分析了贸易自由化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对转轨国家进出口贸易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在经济转轨的特殊阶段,政府应充分重视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国家安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第五章从分析介绍转轨国家经济干预的理论与实践入手,指出转轨国家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并指出在贸易自由化方面,转轨国家的宏观调控应从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贸易发展战略、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本国贸易国际竞争力、转变职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考虑。第六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转轨国家深化贸易自由化的具体措施。转轨国家实施贸易自由化应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在国家对自由化进程宏观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在商品贸易方面,应调整贸易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市场多元化;在服务贸易方面,应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化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高本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的趋势下,转轨国家还应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加快贸易自由化改革。第七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提出出口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及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指出,企业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并应加强对各种贸易壁垒的研究,加快企业制度的完善,以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转轨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二、去年我企业获28亿美元减免关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去年我企业获28亿美元减免关税(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历程层面
        1.3.2 地域建筑层面
        1.3.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3.4 国外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及地域文化的研究
    1.4 国内研究现状
        1.4.1 建筑历程层面
        1.4.2 地域建筑层面
        1.4.3 地域建筑与文化层面
        1.4.4 国内学者对自贡地区城市、建筑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2 本文的研究框架
    1.6 主要概念界定
        1.6.1 界定
    1.7 本论文写作说明
        1.7.1 本文对“历史”与“叙事”问题的回应
        1.7.2 阅读建议
2 建设背景
    2.1 中国建筑创作环境概述
        2.1.1 1949年至1964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2 1965年至1976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1.3 1977年至1989年的国内设计环境概述
    2.2 自贡的地域文化
        2.2.1 自贡恐龙的故事
        2.2.2 自贡彩灯的故事
    2.3 本章小结
3 建筑设计组织策划
    3.1 我们为何建造
        3.1.1 兴建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设想
        3.1.2 兴建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设想
        3.1.3 讨论:兴建设想
    3.2 研究落实修建博物馆
        3.2.1 确定修建自贡恐龙博物馆
        3.2.2 确定修建中国彩灯博物馆
        3.2.3 讨论:不同的投资模式,不断努力得以确定兴建
    3.3 设计竞赛的组织安排
        3.3.1 自贡恐龙博物馆竞赛组织
        3.3.2 中国彩灯博物馆竞赛组织
        3.3.3 讨论:组织经验的延续和发展
    3.4 本章小结
4 建筑竞赛及后续进展
    4.1 方案评选与审定
        4.1.1 乱石——“恐龙群窟”与“洪荒时代”的抽象
        4.1.2 灯的群组——“南国灯城”的新星
        4.1.3 讨论:创作与评审
    4.2 方案确定及后续进展
        4.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后续进展
        4.2.3 讨论:后续进展
    4.3 本章小结
5 建筑创作回响
    5.1 官方新闻媒体的关注
        5.1.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1.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1.3 讨论:媒体关注
    5.2 大众的声音
        5.2.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关注
        5.2.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关注
    5.3 业内人士的评价
        5.3.1 对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评价
        5.3.2 对中国彩灯博物馆的评价
    5.4 获奖情况
        5.4.1 自贡恐龙博物馆获奖情况
        5.4.2 中国彩灯博物馆获奖情况
    5.5 本章小结
6 建筑评析
    6.1 建筑策划
        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
        6.1.2 设计任务书阶段
        6.1.3 自贡恐龙博物馆所带来的建筑策划启示
    6.2 建筑后评估
        6.2.1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2 中国彩灯博物馆的建筑后评估
        6.2.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后评估带来的启示
    6.3 建筑设计竞赛
        6.3.1 建筑竞赛的方案组织
        6.3.2 建筑评选中的“长官意志”与“明星建筑师”问题
        6.3.3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方案组织与评选带来的启示
    6.4 建筑设计
        6.4.1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
        6.4.2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
        6.4.3 建筑设计师
        6.4.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所带来的启示
    6.5 建筑伦理
        6.5.1 建筑精神与价值判断
        6.5.2 自贡恐龙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3 中国彩灯博物馆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建筑伦理
        6.5.4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表达的建筑伦理及其启示
    6.6 建筑与城市文化
        6.6.1 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对自贡城市文化的意义
        6.6.2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中国彩灯博物馆带来的城市文化启示
        6.6.3 自贡城市文化及其认同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此两案例建筑设计全过程及其评析对当代的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论文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2)关联理论视角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 ——以李克强2015-2019年记者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Research Methods
    1.4 Thesis Outline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Relevance Theory and Press Conference’s Interpretation
    3.2 Three Principles of Relevance Theory
        3.2.1 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
        3.2.2 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
        3.2.3 Contextuality of Relevance Theor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Key Points of the Press Conference’s Interpretation
    4.2 Case Analysis
        4.2.1 Analysis of Omission
        4.2.2 Analysis of Corresponding Interpretation
        4.2.3 Analysis of Explanatory Interpretation
        4.2.4 Analysis of Restructuring
        4.2.5 Analysis of Literal Interpret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Appendix Ⅲ
Appendix Ⅳ
Appendix Ⅴ

(3)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高新技术产品范围的界定
        1.2.2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研究
        1.2.3 知识产权保护对产品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
        1.2.4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2.1 短期影响
        2.1.1 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成本
        2.1.2 减少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的数量
    2.2 长期影响
第3章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特点
        3.1.1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3.1.2 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增速波动较大
        3.1.3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较大
        3.1.4 高新技术产品占商品贸易额的比重较大
    3.2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特点
        3.2.1 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
        3.2.2 进口额与出口额增速放缓
        3.2.3 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3.2.4 美国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市场
        3.2.5 中间产品进口处于被管制状态
第4章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措施及影响分析
    4.1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执法措施
        4.1.1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特点
        4.1.2 美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执法措施
    4.2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的措施
        4.2.1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
        4.2.2 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加大
        4.2.3 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4.2.4 在自由贸易协定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4.3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中涉及中国的措施
        4.3.1 涉及中国企业的“337 调查”居多
        4.3.2 多次对中国发起“301 调查”
        4.3.3 知识产权是中美贸易争端核心之一
    4.4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对中国的影响分析
        4.4.1 增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成本
        4.4.2 降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额
        4.4.3 严重打击了中国信息及通讯产品出口
        4.4.4 可能导致中国失去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
        4.4.5 激励中国进行技术创新
第5章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双重差分法检验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的影响
        5.1.1 数据的选取
        5.1.2 模型的建立
        5.1.3 平行趋势检验
        5.1.4 回归结果分析
    5.2 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前和升级后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
        5.2.2 模型的设定
        5.2.3 平稳性检验
        5.2.4 协整检验
        5.2.5 实证结果及分析
结论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4)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特点
        1.1.2 欧盟和日本的自贸区战略
        1.1.3 中国的自贸区战略
        1.1.4 选题和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和逻辑框架
        1.3.2 创新点和存在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索
    2.1 文献综述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文献综述
        2.1.2 欧日自贸区效应的文献综述
        2.1.3 文献评述
    2.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
        2.2.1 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2.2 自贸区相关理论
        2.2.3 理论评述
第3章 欧日签署EPA的背景与基础
    3.1 货物贸易情况
        3.1.1 总体货物贸易情况
        3.1.2 双边贸易情况
        3.1.3 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3.2 服务贸易发展
    3.3 双向投资发展
    3.4 比较优势分析
    3.5 竞争优势分析
    3.6 产业内贸易分析
第4章 欧日EPA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4.1 主要内容
        4.1.1 货物贸易
        4.1.2 服务贸易
        4.1.3 非关税壁垒
        4.1.4 投资自由化
    4.2 主要特点
第5章 欧日EPA的经济效应
    5.1 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5.1.1 贸易效应
        5.1.2 投资效应
        5.1.3 竞争效应
        5.1.4 轮轴-辐条效应
    5.2 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简述
        5.2.2 数据与方法
        5.2.3 结果分析
    5.3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5.3.1 关税削减程度
        5.3.2 模型和模拟方案
        5.3.3 结果分析
第6章 欧日EPA的社会、环境和规则治理效应
    6.1 社会效应
        6.1.1 理论分析
        6.1.2 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
    6.2 环境效应
        6.2.1 理论分析
        6.2.2 基于LMDI模型的实证分析
    6.3 规则治理效应
        6.3.1 补贴和国有企业
        6.3.2 公司治理和市场导向
        6.3.3 可持续发展
        6.3.4 政府采购
        6.3.5 投资保护
第7章 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7.1 中国与欧日双边合作情况
        7.1.1 双边贸易
        7.1.2 双向投资
    7.2 中国与欧日贸易分析
        7.2.1 竞争性和互补性
        7.2.2 比较优势
        7.2.3 竞争优势
        7.2.4 产业内贸易
    7.3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7.3.1 理论分析
        7.3.2 实证分析
第8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结论
        8.1.1 欧日EPA的综合效应
        8.1.2 欧日EPA对中国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重要意义
        8.2.2 加快实施中国自贸区战略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阿塞拜疆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对策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的现状与特色分析
    一、阿塞拜疆当前的经济潜力及其在恢复历史丝绸之路中的贡献与作用
        (一) 阿塞拜疆的政治经济形势
        (二) 阿塞拜疆经济转型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构想
        (三) 中阿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内的战略合作前景
    二、一带一路项目对阿塞拜疆的作用及经济影响
        (一) 基本战略构想
        (二) 阿塞拜疆加入一带一路经济项目的优势
第三章 阿塞拜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钢铁丝路”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科学因素
    二、当前阿塞拜疆进出口政策导向及其评价
        (一) 出口目的国
        (二) 中阿贸易情况
        (三) 阿塞拜疆与欧盟国家贸易情况
        (四) 英国和阿塞拜疆贸易
    三、恢复历史的丝绸之路的效益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的巨大前景
    一、中国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强大推动力
    二、跨里海航线
        (一) 巴库-第比利斯-卡尔斯铁路鼓励开发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TITR)
第五章 阿塞拜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
    一、高加索跨里海贸易航线开放中国进口市场
    二、一带一路下的中国在南高加索的存在
        (一) 中国投资在阿塞拜疆共和国
        (二) 中国投资在格鲁吉亚
        (三) 中国投资在亚美尼亚
第六章 ”一带一路”为阿塞拜疆创造的机遇和风险
    一、阿塞拜疆的机会
        (一) 经济风险
        (二)操作风险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理论及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5.3 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投资理论回顾
    2.2 政策与制度国内外文献回顾
        2.2.1 国内文献回顾
        2.2.1.1 国内文献研究侧重点
        2.2.1.2 国内文献小结
        2.2.2 国外文献回顾
        2.2.2.1 国外文献侧重点
        2.2.2.2 国外文献小结
    2.3 文献述评和本文研究要点
        2.3.1 文献述评
        2.3.2 本文研究要点
第3章 母国政策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3.1 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3.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演变
    3.3 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3.3.1 计量模型设计、数据与变量
        3.3.2 BIT对OFDI影响的实证估计结果、分析与检验
        3.3.3 实证结论
    3.4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政策
        3.4.1 跨境并购大幅增长
        3.4.2 大规模跨境并购的深层动因
        3.4.3 非理性不合规跨境并购的负面效应
        3.4.4 加大监管力度引导真实合规性与理性回归
        3.4.5 新政策下跨境并购走势
    3.5 基于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的OFDI政策
    3.6 “一带一路”下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
        3.6.1 “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3.6.2 “一带一路”的内在背景与化解产能过剩
        3.6.3 “一带一路”的外在背景与构建全球新秩序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道国制度环境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4.1 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4.2 东道国制度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海外利益维护
    4.3 欧盟反规避制度下的对外直接投资
        4.3.1 欧盟反规避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4.3.2 欧盟反规避条款的正当性质疑
        4.3.3 欧盟反规避条款的合法性质疑
    4.4 企业异质性在东道国制度环境下的作用
        4.4.1 企业所有制结构
        4.4.2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4.4.3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4.4.4 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点
        4.4.5 国有企业实际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法律经济分析与比较分析
    5.1 母国政策的法律经济分析
        5.1.1 跨境并购监管政策法律经济分析
        5.1.2 金融服务体系改革政策效率法律经济分析
        5.1.3 法律经济分析小结
    5.2 母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比较分析
        5.2.1 中国与巴西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比较分析
        5.2.2 中国与印度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比较分析
        5.2.3 对比分析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策建议
第7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高新认定政策与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基础理论
        一、政府干预理论
        二、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政府干预的动机及后果
        二、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三、政府干预对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三节 现有文献评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美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
    第二节 英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
    第三节 瑞士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
    第四节 日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
    第五节 其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
    第六节 国际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启示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新认定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理论框架
    第一节 高新认定政策的制度背景
    第二节 高新认定政策的框架体系
    第三节 高新认定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理分析
        一、高新认定政策实施的经济学分析
        二、高新认定政策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高新认定中政府与家族企业的博弈分析
        一、博弈模型假设
        二、博弈模型构建
        三、博弈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新认定影响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实证检验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制度背景、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财税支持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家族控制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发操纵对高新认定政策效应的影响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启示和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8)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Summary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厘定
    五、研究框架
    六、若干难点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治理
    一、经济全球化:动因与趋势
    二、全球经济治理:需求强化
    三、治理体系缺陷与供给不足
    四、治理问题恶化与逆全球化
    五、从逆全球化到新全球化
    六、变革全球经济治理势在必然
第三章 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博弈
    一、全球经济治理新趋向:从多边到区域
    二、大国主导全球经济治理:理论与实践
    三、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美国:自由与霸权
    四、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欧盟:区域与多边
    五、全球经济治理中的日本:跟进与进取
    六、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贡献与超越
第四章 CPTPP:美国进退、日本进取与中国应对
    一、战后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美国主导
    二、多边治理框架的困境与两洋战略
    三、TPP:美国进退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四、从TPP到CPTPP:日本的战略进取
    五、从TPP到CPTPP:中国的战略应对
第五章 AIIB对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金融体系与基础设施
    二、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中国方案与“一带一路”
    三、“一带一路”框架下的AIIB:地位与影响
    四、AIIB引发的战略博弈:美日、欧洲及其他
    五、AIIB产生的战略影响:优化全球金融治理
    六、AIIB需要的战略应对:完善内部治理绩效
第六章 结论
    一、几点逻辑结论
    二、若干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答谢

(9)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四节 田野调查点的概况
第一章 满洲里市税收概况
    第一节 满洲里税收史简述
    第二节 满洲里市的地税
    第三节 满洲里市的国税
    第四节 不同历史时期的满洲里市税收对比分析
    第五节 地税、国税的财政贡献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第二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第一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发展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
    第三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工业发展
    第四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畜牧业、批发零售业发展
    第五节 税收与扶持民族企业发展
第三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第一节 税收促进边疆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节 税收支持民族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第三节 税收稳定民族地区城市社会保障与就业
    第四节 税收保障边民生活质量提高与文化发展
第四章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事业发展
    第一节 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生计变迁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衣、食、住、行发展
    第三节 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发展
    第四节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
第五章 边疆、税收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边民互动中的国家认同
    第二节 税收环境与“用脚投票”
    第三节 民族关系、身份认同与家园选择
第六章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边疆民族地区税收的功能、特点及影响
    第二节 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税收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四节 税收杠杆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第五节 税收杠杆与国家统筹建设
    第六节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税收与边疆城市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综论
    2.1 相关理论综述
        2.1.1 经济全球化理论
        2.1.2 贸易自由化理论
    2.2 贸易自由化的含义及特征
        2.2.1 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2.2.2 贸易自由化的特征
        2.2.3 贸易自由化与贸易政策中性化
        2.2.4 贸易自由化的衡量依据
    2.3 贸易自由化的意义与成本
        2.3.1 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2.3.2 贸易自由化的成本
        2.3.3 关于贸易自由化的争议
    2.4 贸易自由化的历史实践及其进展
        2.4.1 贸易自由化的历史实践
        2.4.2 贸易自由化的进展
    2.5 小结
3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转轨国家的贸易自由化
    3.1 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原因
        3.1.1 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外因
        3.1.2 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内因
    3.2 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3.2.1 中国贸易自由化进程
        3.2.2 俄罗斯贸易自由化进程
    3.3 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的成效分析
        3.3.1 中国贸易自由化的成效分析
        4.3.2 俄罗斯贸易自由化的成效
    3.4 转轨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4.1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4.2 俄罗斯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5 小结
4 贸易自由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4.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4.1.1 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
        4.1.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4.2 对外贸易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
        4.2.1 贸易安全的含义
        4.2.2 贸易自由化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途径
    4.3 转轨国家出口贸易与国家经济安全
        4.3.1 出口贸易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
        4.3.2 转轨国家出口贸易与国家经济安全
    4.4 转轨国家进口贸易与国家经济安全
        4.4.1 进口与国家经济安全
        4.4.2 中国进口与国家经济安全
        4.4.3 俄罗斯进口与国家经济安全
    4.5 小结
5 贸易自由化与宏观调控
    5.1 转轨国家经济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5.1.1 转轨国家经济干预理论
        5.1.2 转轨国家经济干预的实践
    5.2 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与政府宏观调控
        5.2.1 贸易自由化与宏观调控
        5.2.2 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
        5.2.3 中国贸易自由化与政府调控
        5.2.4 俄罗斯贸易自由化与政府调控
    5.3 小结
6 转轨国家深化贸易自由化的路径
    6.1 调整出口贸易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6.1.1 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
        6.1.2 俄罗斯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
    6.2 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
        6.2.1 中国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
        6.2.2 俄罗斯进口贸易结构的调整
    6.3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开放市场
        6.3.1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6.3.2 俄罗斯服务贸易的发展
    6.4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贸易发展
        6.4.1 转轨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原因
        6.4.2 转轨国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6.4.3 转轨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
        6.4.4 转轨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6.5 小结
7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总的结论
    7.2 对策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去年我企业获28亿美元减免关税(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设计全过程实录及其评析 ——以自贡恐龙博物馆和中国彩灯博物馆为例[D]. 朱厢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关联理论视角下记者会口译策略研究 ——以李克强2015-2019年记者会为例[D]. 史亚超.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美国知识产权保护升级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D]. 范虹桥. 吉林大学, 2020(08)
  • [4]欧日经济伙伴协定的综合效应研究[D]. 王宇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5]阿塞拜疆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艾达. 安徽大学, 2019(02)
  • [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与制度研究[D]. 昝丙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7]高新认定政策与家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D]. 万源星. 浙江工商大学, 2019(07)
  • [8]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路径选择 ——以CPTPP、AIIB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 王卓. 外交学院, 2018(12)
  • [9]税收与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例[D]. 金德谷.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4)
  • [10]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 ——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例[D]. 朱玉荣.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去年我公司获得28亿美元关税减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