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夹竹论文-杨凌云,郭颖艳,黄仲华

白夹竹论文-杨凌云,郭颖艳,黄仲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夹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夹竹,药剂浓度,防护处理,力学性能

白夹竹论文文献综述

杨凌云,郭颖艳,黄仲华[1](2019)在《白夹竹防护处理工艺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夹竹为试验材料,采用环保防霉剂对其进行加压防护处理,分析药剂浓度、加压时间、浸渍温度对防腐防霉处理效果的影响,比较各工艺条件载药量的差别,并分析防腐防霉处理工艺对竹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浓度是影响白夹竹防腐防霉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白夹竹较为理想的防腐防霉处理工艺为药剂浓度1.5%,加压时间30 min,浸渍温度120℃;防腐防霉处理使白夹竹主要力学性能略微下降,但处理前后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林产工业》期刊2019年08期)

薛阁,李洋,陈劲松,宋会兴[2](2018)在《克隆整合对遮荫白夹竹分株根际土壤细菌生物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整合被认为是克隆植物维持生态优势的重要手段,其通过分株间生理整合缓解资源异质性带来的压力。文章以根状茎克隆植物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为研究对象,探讨异质性光照下克隆整合对白夹竹分株根际土壤细菌生物特征的影响。白夹竹克隆片段包含一个近端分株(proximal ramet)和一个远端分株(distal ramet),近端分株或远端分株分别置于80%遮荫环境,另一分株置于全光照环境;同时,分株间根状茎保持连接或割断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白夹竹克隆片段近端分株遮荫还是远端分株遮荫,克隆整合均显着促进了遮荫分株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MBC,MBN);根状茎连接条件下遮荫分株根际土壤胞外N-乙酰基-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脲酶(Urease)活性显着高于根状茎割断处理的遮荫分株;对遮荫分株根际土壤基因组DNA的16S rDNA V3、V4可变区的测序结果表明,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归于13个门,415个属。与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相关的菌群Nitrosomonadaceae(uncultured),Nitrospira,Nitrospinaceae(uncultured),Xanthobacteraceae(uncultured),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较小(最高值为11.8%)。基于OTUs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状茎割断处理并没有对遮荫分株根际土壤细菌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着性影响。克隆整合显着促进了遮荫分株根际土壤C有效性,进而刺激了微生物调控的土壤有机质(SOM)周转过程。克隆整合对异质生境下克隆植物土壤细菌生物特征的影响可能部分解释了克隆植物的生态优势。(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李洋[3](2017)在《克隆整合对异质光照下白夹竹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照、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资源在环境中多呈斑块化、异质化分布。普遍存在的环境异质性加大了植物获取必需资源的难度。而克隆植物分株间的连接结构(根状茎,匍匐茎等)使得资源的转移和共享变得可能,这种资源的分配被称为克隆整合(Clonalintegration)。克隆植物通过分株间克隆整合缓解资源异质性带来的选择压力,提高克隆片段的生存与生长,同时可为子代分株提供支持。克隆整合被认为是克隆植物维持生态优势的重要手段。根际作为植物根系与土壤的交互界面,存在着广泛的物质交换。植物光合产物以根际沉积(Rhizodeposition)的形式释放到土壤环境中,成为土壤微生物主要的可利用碳源以及结构物质。而土壤微生物对顽固有机质的降解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本文以为根状茎克隆植物白夹竹为例,研究克隆整合对遭受光照胁迫分株根际氮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白夹竹克隆片段包含—个母本分株(mother ramet)和一个子代分株(offspringramet),母本(子代)分株置于全光照,而子代(母本)分株置于80%遮荫环境,同时,分株间根状茎保持连接或者割断处理。本文主要探讨克隆整合对白夹竹遮荫分株(子株,母株)根际氮素转化过程及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同化产物的传输方向对氮素转化过程的不同影响,同时探讨功能基因丰度与根际生态过程的相关性,这对揭示克隆整合的生态适应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克隆整合显着促进了遮荫分株根际土壤C有效性,但是似乎削弱了 N有效性。克隆整合显着增加了遮荫分株的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并进而导致了遮荫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的增加。同时,克隆整合也增加了胞外N-乙酰基-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脲酶(Urease)活性,并且资源的不同传输方向(acropetal、basipetal)也对遮荫分株根际氮矿化速率(Nmin)和硝化速率(Nnitri)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2)对16S rDNA V3、V4可变区的测序结果表明,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归属于 13 个门,415 个属。其中Nitrosomonadaceae(uncultured),Nitrospira,Nitrospinaceae(uncultured),Xanthobacteraceae(uncultured),Bradyrhizobium是与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相关的菌群,其相对丰度较小(最高值为11.8%)。基于OTUs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状茎割断或连接处理的遮荫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并没有发生显着变化,这表明本研究中克隆整合对遮荫分株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3)克隆整合显着提高了连接的遮荫分株根际的功能基因丰度。氨氧化细菌氨单加氧酶基因(AOB amoA)丰度远远超过氨氧化古菌氨单加氧酶基因(AOA amoA)丰度及固氮酶基因(nifH)丰度。功能基因丰度、根际生态过程的相关性在不同传输方向处理中不同,同时遮荫分株(子株,母株)根际土壤功能能基因丰度与N有效性存在着显着负相关关系。克隆整合促进了遮荫分株根际土壤的C有效性和微生物生物量,进而刺激了根际土壤有机质周转过程。并且同化产物的传输方向(顶向,基向)对遮荫分株根际氮素转化过程有着不同影响。同时遮荫分株根际土壤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以及功能菌群在土壤的微弱比例可能某种程度上解释了克隆整合作用对遮阴分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不显着影响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程永志[4](2016)在《给男人命名——女性主义视阈下解读《白夹竹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白夹竹桃》以少女阿斯特里德辗转于各个监护家庭为主线,以"残缺的母爱父爱"为基本架构,成功刻画了一幅幅形象、性格迥异的女性画卷。有学者已尝试着从人性及母爱主题等角度对该文本进行剖析,但却往往忽视了作者笔下所描绘的男性形象。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该文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位男性人物进行分析,并刍议女性文学中的男权批判误区及女性主义的走向。(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涌,冯涌[5](2014)在《邻水县白夹竹产业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了邻水县白夹竹产业现状和资源现状,通过针对性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4年13期)

张亚慧,孟凡丹,于文吉[6](2013)在《白夹竹和寿竹制备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白夹竹、寿竹不同疏解次数得到的单板为原料,对其压制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疏解5~6遍竹材得到的单板压制的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良,板材的静曲强度均超过200 MPa、弹性模量超过20 000 MPa、垂直加载剪切强度超过20MPa、吸水厚度膨胀率小于10%、内结合强度大于3MPa,均能达到部分工业结构用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人造板》期刊2013年01期)

宋会兴,江明艳,陈其兵[7](2011)在《华西雨屏区白夹竹分株种群的点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华西雨屏区白夹竹分株种群的分布格局以及不同龄级分株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夹竹分株种群在0~0.32m空间尺度上呈集群分布,0.64~4.48m空间尺度上呈均匀分布,>4.48m空间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各龄级分株种群在0~8.00m空间尺度上主要呈随机分布,龄级间略有差别.其中,Ⅰ龄级与Ⅱ、Ⅲ龄级分别在1.76~4.16m、0.32~4.16m尺度上接近或达到空间负关联,与Ⅳ龄级在0.32~3.04m尺度上呈显着空间负关联,表现为随着龄级差距的加大,幼龄分株与高龄级分株的空间负关联增加.白夹竹分株种群的空间格局及不同龄级分株之间的相互关系由尺度、分株龄级及环境因素共同决定.(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潘丽娟[8](2009)在《白夹竹开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竹子开花机理至今仍是一个谜,其主要原因在于竹子的特殊性,其开花现象复杂,生长周期长(60~120年)。关于竹子开花原因,各专家学者众说不一。但均停留在假说阶段,且都缺乏充分有力的证据,难以作出明确的解释。关于竹子开花原因的研究,目前主要还是从开花历史资料的分析、开花现象的观察和开花竹林的调查着手。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是大熊猫的主食竹,白夹竹的周期性开花一直以来也是大熊猫保护生物学的焦点,同时也是大熊猫主食竹生理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核心议题。从分子水平上开展竹子开花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竹子开花机理研究的新热点。田波等从试管苗诱导开花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中克隆了MADS-box基因家族AGL6亚家族的一个开花基因,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麻竹开花时间调控。这是竹子开花基因功能研究的首次报导,对于开展竹子开花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植物中的MADS-box基因是一个序列特异的调节基因家族。它编码的蛋白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MADS-box基因在植物(特别是在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基因重复事件而形成一个多基因家族。MADS-box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调控开花时间、决定花分生组织和花器官特征,以及调控根、叶、胚珠及果实的发育中起着广泛的作用。研究MADS-box基因的调控序列可以进一步揭示影响基因时空表达的内外因素,开展对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结构、表达模式及编码蛋白的功能研究可以为这些同源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可能命运提供很好的实验依据。本研究拟以刚竹属中的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为实验材料,从分子水平上克隆白夹竹的开花基因,研究开花与不开花白夹竹的基因表达差异,克隆出竹子开花基因的特征片段,阐述竹子开花机理,为竹子开花提供预警作用。通过3′RACE和5′RACE方法从白夹竹嫩叶克隆到一个含完整编码区及3′端非翻译区的cDNA,命名为PbAP1MADS1,全长1157bp;编码区编码343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由MADS区、I区、K区和C末端组成。序列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PbAP1MADS1属于AP1亚家族,其核酸序列与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MADS-box protein (Mads1) mRNA的同源性最高:92%,其次与大麦属(Hordeum vulgare)的MADS-box中EU331771等的同源性为88%,与稻类Oryza sativa (japonica cultivar-group) (Os03g0752800)同源性为85%,其氨基酸序列与麻竹的MADS-box基因同源性最高。(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6-30)

王亿成[9](2008)在《浅析四川省白夹竹低产原因及改造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白夹竹经营现状,分析白夹竹低产低效形成的原因及各种制约因素,探索改造低产白夹竹林的技术措施,指出当前白夹竹低产林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8年01期)

王波然[10](2005)在《试论《白夹竹桃》一书所表现的人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女作家珍妮特·菲奇的《白夹竹桃》是一部很严肃的通俗小说。作品中,作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如人类的自私、麻木和无情,同时也细腻地描写了人性美的一面。对于人性和人性化的探讨使这部作品成为畅销书之一,并为珍妮特·菲奇奠定了成为一位优秀作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白夹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克隆整合被认为是克隆植物维持生态优势的重要手段,其通过分株间生理整合缓解资源异质性带来的压力。文章以根状茎克隆植物白夹竹(Phyllostachys bissetii)为研究对象,探讨异质性光照下克隆整合对白夹竹分株根际土壤细菌生物特征的影响。白夹竹克隆片段包含一个近端分株(proximal ramet)和一个远端分株(distal ramet),近端分株或远端分株分别置于80%遮荫环境,另一分株置于全光照环境;同时,分株间根状茎保持连接或割断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白夹竹克隆片段近端分株遮荫还是远端分株遮荫,克隆整合均显着促进了遮荫分株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MBC,MBN);根状茎连接条件下遮荫分株根际土壤胞外N-乙酰基-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脲酶(Urease)活性显着高于根状茎割断处理的遮荫分株;对遮荫分株根际土壤基因组DNA的16S rDNA V3、V4可变区的测序结果表明,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归于13个门,415个属。与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相关的菌群Nitrosomonadaceae(uncultured),Nitrospira,Nitrospinaceae(uncultured),Xanthobacteraceae(uncultured),Bradyrhizobium相对丰度较小(最高值为11.8%)。基于OTUs的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根状茎割断处理并没有对遮荫分株根际土壤细菌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着性影响。克隆整合显着促进了遮荫分株根际土壤C有效性,进而刺激了微生物调控的土壤有机质(SOM)周转过程。克隆整合对异质生境下克隆植物土壤细菌生物特征的影响可能部分解释了克隆植物的生态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夹竹论文参考文献

[1].杨凌云,郭颖艳,黄仲华.白夹竹防护处理工艺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林产工业.2019

[2].薛阁,李洋,陈劲松,宋会兴.克隆整合对遮荫白夹竹分株根际土壤细菌生物特征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

[3].李洋.克隆整合对异质光照下白夹竹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7

[4].程永志.给男人命名——女性主义视阈下解读《白夹竹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

[5].刘涌,冯涌.邻水县白夹竹产业现状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6].张亚慧,孟凡丹,于文吉.白夹竹和寿竹制备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初探[J].中国人造板.2013

[7].宋会兴,江明艳,陈其兵.华西雨屏区白夹竹分株种群的点格局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1

[8].潘丽娟.白夹竹开花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成都理工大学.2009

[9].王亿成.浅析四川省白夹竹低产原因及改造措施[J].四川林业科技.2008

[10].王波然.试论《白夹竹桃》一书所表现的人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标签:;  ;  ;  ;  

白夹竹论文-杨凌云,郭颖艳,黄仲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