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学习的积累
余娟(江苏省泰兴市曲霞小学225400)
在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雅各布做梦沿着登天的梯子取得了“圣火”。后人便把这梦想中的梯子,称之为“雅各布天梯”。如果我们把较高的语文素养比作“圣火”,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送给学生一把“登天的梯子”。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叫做荀子的人也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得为他们架起一把语文积累的“梯子”。学生如果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大量的诗歌,大量的格言,大量的美文,下笔时就能文思如泉,妙笔生花。
《语文课程标准》就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还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如第一学段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要求:“积累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语文学习必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洋洋洒洒,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的积累呢?
一、在早读课上积累
我们所学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名家名作,如《安塞腰鼓》、《草原》等,这些课文中有大量优美的词汇和精彩的段落,在教完课文后,我们不能就把它抛之脑后,应在早读课上要求学生,背诵积累一些优美的段落。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早读课,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句,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并补充一些名作片段要求学生记忆。大教育家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所以,我们要尽早引导学生与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亲近,熟悉,而后熟练运用。
二、在课堂教学中积累
在课堂上,我们要多给学生朗读与复述的机会。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课文中美妙的语言。复述也是积累的一个重要方法,分为概要复述,详细复述,创造性复述。这三种复述在运用时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要求,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创造性地复述文章有难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语言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给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另外,我们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及时发现学生在发言中出现的新词语,新句式,给予大力表扬。在表扬声中,学生尝到了课外积累词句的甜头,其他学生也由此积累了新的内容,促使大家更加努力地阅读与积累。
三、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语文课本是小学生规定学习的内容。但它对整个语文知识而言,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因此依靠课文积累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课外书中积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以及在邮局订阅的书报杂志和学校图书室里的各种课外读物。广泛地阅读,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扩大语言积累的来源,拓宽语言积累的范围。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给它设计一个喜爱的封面,给封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配上喜爱的图画,然后在日常阅读时及时进行摘抄,可以抄写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也可以在上面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读书收获等。学期结束时编辑整理成册,便于日后经常翻阅。
在阅读时,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剪贴法。在翻阅报纸或一些旧书时,就可以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或精彩段落或名言警句剪下来,贴到自己专用的剪贴本上。当然,教师要做一些技术性的指导,比如进行内容的分类整理,进行适当的配图,简单的说明等。例如:写人物的,写动物的,写景物的,写生活常识的,写作文技巧的等等。
四、在生活中积累
留心处处皆学问。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要做有心人,与别人交谈,收看电视,上网阅读时,注意随时把一些优美的词句记录下来。我们鼓励家长带领学生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带领孩子外出旅游,并指导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同时,我们还应该经常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语文活动来积累和运用语言。如:读书交流会,由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喜爱的书,谈谈自己读书的感想与收获,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掌握的语言与同学分享;名人故事会,把自己最佩服的名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谈谈自己的感想;连词成段描述大赛,将自己一周内积累的词汇嵌进一段话中,看谁写得生动、有趣、优美。在读读说说写写的过程中,学生把书本的语言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声、小品、猜谜语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积累语言;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去阅读大自然、大社会这部无字书,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增长知识,积累语言。
值得提出的是,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聚集的过程。我们只有努力地给学生架起一把“梯子”,并耐心地陪伴他们一格一格地往上爬,才能取得“圣火”,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在达到一定的积累程度时,学生就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储存多时的语言就会犹如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喷涌流出而成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