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男性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费者,自我概念,购买行为
男性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杨家骦,侯玲[1](2019)在《男性自我概念与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瑟吉(1981,1982)提出自我形象/产品形象一致性的理论,认为包含形象意义的产品通常会刺激包含相同形象意义的自我概念。消费者对自己消费概念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看法,对事物的认知,对他人的意见听取程度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消费者对自我的认知反映了自己在消费时的态度,不论这些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都会引导消费者的许多购买决定。只要清楚了解消费者的心里认知,也就是消费者的对自身需求的认知,从而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诱导,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消费者本身利益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唐文佩,吴苗[2](2018)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念及其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男性更年期疾病"这一概念出现于19世纪初的英国。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睾酮的合成与临床应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成为一种疾病名称。然而,这一疾病的真实性和疗法的有效性均遭到质疑,且很快淡出了医学界的视野。直到90年代,随着新疾病名称"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出现,男性更年期问题再次得以关注。我国医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念,中西医均开始关注这一疾病的诊治。2000年以后,在新疾病名称的引导下,研究数量开始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关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科普类文献大量涌现。不过,由于对男性更年期的定义存在歧义,在大众话语中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本文来源于《中国性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张燕[3](2016)在《男性戒毒人员童年创伤、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敌,不仅会给成瘾者自身造成严重的精神和躯体危害,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在戒毒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生理脱毒容易,心瘾难戒。在强制戒毒所实习中,我发现大部分吸毒者在童年期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创伤。这种经历和吸毒行为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查阅文献后发现,毒品成瘾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概念、童年创伤等都被提及到。多项研究表明,个体的童年创伤与异常心理和行为障碍高度相关,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物质滥用等。同时,童年创伤容易使个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又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表明童年创伤、个体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毒品成瘾者的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过低会直接影响了吸毒者的戒断,从而导致高复吸率。那么,童年创伤是否可以预测个体的吸毒行为及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概念在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叁者在毒品戒断中的角色和之间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戒毒人员的童年创伤、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叁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连智和刘志民编制的阿片成瘾严重程度量表(OASI)、赵幸福修订的简版童年创伤问卷(CTQ-SF)、台湾学者林邦杰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以及1984年王征宇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兰州市某戒毒所发放问卷625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554份,有效回收率88.64%。使用SPSS17.0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戒毒人员的毒品成瘾严重程度依次分别是:精神依赖、社会功能损害、身体损害和身体依赖;(2)戒毒人员中57.6%遭受过童年创伤,其中69.1%遭受过情感忽视,50.5%遭受过躯体忽视;(3)戒毒人员的童年创伤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着负相关,与自我概念呈显着负相关,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着正相关;(4)自我概念在童年创伤和心理健康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部分中介效应占了总效应的16.11%。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戒毒人员的童年创伤现象普遍存在;第二,童年创伤能够直接影响戒毒人员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自我概念也能够直接影响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第叁,童年创伤既可以直接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也可以间接地通过调节自我概念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对于遭受过童年创伤的戒毒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增强自信心和提高自我评价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减弱因童年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达到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成功戒毒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隋红升[4](2016)在《男性气概与男性气质:男性研究中的两个易混概念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男性气概与男性气质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但国内学界对这两个概念缺乏正面系统的辨析,以至于在这两个概念的译介和使用方面存在着相当的不准确性。因此,弄清楚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的联系与区别,是国内男性研究或性别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在男性气概和男性气质的研究成果,从两个概念的词源史与文化史、定义范围和评判标准、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建构方向与实践方式等四个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代男性气概的人文重构议题,希望对纠正男性气概的某些错误认知以及超越现代男性气质困境有所启示。(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陈兆娣[5](2008)在《从“第一性”到“第二性”:中国广告中男性概念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主义的发展使得女性在文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女性的地位和境遇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然而,这种炙热化的研究也直接导致男性遭到忽视和冷遇。实际上女性发展中的问题在男性身上也同样存在,只是表现得更为潜隐,在广告传播这一领域也逐渐凸显出来:男性实则由传统社会学意义上的“第一性”沦为“第二性”,成为女性的附属,没有像女性那样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这一文化现象值得深思。本文试图站在男女两性平等的立场上来进行不带有性别偏执的批评与分析,重新审视男性在广告中的性别呈现,分析男性为什么由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性”而在广告中沦为实际意义上的“第二性”,这是不仅广告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折射了当前性别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序言开始导入男性遭遇冷落的文化现象,第一章简要叙述了社会学上男性作为“第一性”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表现,紧接着第二章便提出男性在广告中已经从中心位置推到了边缘,第叁章和第四章根据性别研究的成果进行消化整理,并从文化、商业、消费以及大众传媒等四个维度去深度剖析男性从“第一性”到“第二性”的原因,从而引发对商业与文化的关系、媒介生存等问题的思考。最后,本文将对两性关系、广告的创意表现以及释放男性消费潜力等方面分析男性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10)
曾德明,张婷森[6](2008)在《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模型构建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要回顾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自我概念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并在理论上推导出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MALES模型。根据男性消费者的自我分化演变过程,将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提炼为:权力自我、家庭自我、事业自我和交际自我,同时指出了这五种男性自我概念成分与营销沟通、品牌态度的全息投射关系。最后本文简单论述该模型的应用和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1期)
梁海红[7](2006)在《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模型及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SELF理论并在理论上进行推导,且用立体模型的形式加以解释;然后以此为假设,通过对男性消费者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实证研究,检验假设,并进一步动态研究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06年12期)
吕筱萍,邹忠良[8](2006)在《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简要回顾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自我概念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并在理论上推导出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SELF理论及其立体结构模型;而后以此为假设,通过对男性消费者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所提出的理论与模型进行检验;同时,进一步对自我概念的影响因素做了动态研究;论文最后简单论述该理论的应用和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与管理》期刊2006年05期)
邹忠良[9](2006)在《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模型及其在轿车市场细分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汽车制造商纷纷开始调整战略,积极谋划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同时,国内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其中以轿车市场最为突出,可以说中国的汽车私人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在轿车市场上,众多厂商为了争夺和维持市场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品牌,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和手段。另一方面,虽然女性消费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男性始终是轿车消费的主要群体。 男女消费者在轿车消费行为上有着显着差别,而不同性别的自我概念作为影响消费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轿车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男性自我概念的角度来研究男性轿车消费行为和轿车市场细分。首先,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模型。接着,本文通过实证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分析了男性自我概念结构与轿车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然后,本文通过聚类分析对轿车市场细分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轿车市场细分以及运用自我概念原理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定位。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归纳和逻辑演绎的思维方法。前者用于对自我概念结构的归纳和推理,后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男性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来论证基于理论归纳提出了相关假设。本文所做的主要工(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06-01-01)
陆琰,翁小秋[10](2005)在《我国男性"灰领"的生活方式及其着装设计营销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度竞争的服装行业中,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去开发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项目才能有商机。男性"灰领"阶层正逐渐成为中国国内市场最具消费潜力的社会群体。本文通过对男性"灰领"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结合其对着装的需求,指出只有创造生活方式的品牌定位才能提高男装品牌的附加值,获得较持久的市场份额。(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男性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男性更年期疾病"这一概念出现于19世纪初的英国。20世纪30年代末,随着睾酮的合成与临床应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成为一种疾病名称。然而,这一疾病的真实性和疗法的有效性均遭到质疑,且很快淡出了医学界的视野。直到90年代,随着新疾病名称"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的出现,男性更年期问题再次得以关注。我国医学界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念,中西医均开始关注这一疾病的诊治。2000年以后,在新疾病名称的引导下,研究数量开始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关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科普类文献大量涌现。不过,由于对男性更年期的定义存在歧义,在大众话语中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男性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家骦,侯玲.男性自我概念与消费者行为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2].唐文佩,吴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念及其演变[J].中国性科学.2018
[3].张燕.男性戒毒人员童年创伤、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4].隋红升.男性气概与男性气质:男性研究中的两个易混概念辨析[J].文艺理论研究.2016
[5].陈兆娣.从“第一性”到“第二性”:中国广告中男性概念的缺失[D].吉林大学.2008
[6].曾德明,张婷森.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模型构建之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7].梁海红.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模型及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江苏商论.2006
[8].吕筱萍,邹忠良.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
[9].邹忠良.男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结构模型及其在轿车市场细分中的运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
[10].陆琰,翁小秋.我国男性"灰领"的生活方式及其着装设计营销概念[J].温州大学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