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道通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管道,内检测,机器视觉,图像处理
管道通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刘阳,孟祥鹏,张文学,金俞鑫[1](2019)在《基于机器视觉的管道通径内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通径内检测可以提前发现管道安全隐患,在确保管道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机器视觉技术的基础上,将视觉测量技术中的Radon变换应用于激光光源投射成像方法中,提出了基于视觉的管道通径测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发生仪投射与管道内部形状完全吻合的激光环,由相机采集管壁上的光环图像,并将其进行边缘检测和细化处理,最终获得管道的截面轮廓曲线。通过Radon变换得到两条反映管道内径信息的光带,经细化处理提取光带中心线,进而根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计算得到管道在所有方向角上的内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计算方法高效快捷,能够一次性获取管道截面在所有方向角上的内径信息,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图7,参21)(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9年10期)
李晓龙[2](2016)在《刚性摆臂式天然气管道通径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高精度通径检测器广泛应用于检测管道变径、变形、内表面缺陷以及腐蚀等特征。但相对国外,国内对于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高精度通径检测器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12年才第一次实现了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的自主研发,这就造成了多通道通径检测器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开展了对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如下:(1)研制了适用于?355mm天然气管道的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并开发了通径检测器数据后处理软件,实现了管道内表面不同缺陷特征的检测和识别。进行了各部件性能测试实验,验证了自主研制的通径检测器的性能,使其满足了通径检测器的基本检测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总结了关键部件的设计原则及理论,为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的国产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针对通径检测器检测臂检测精度问题,分析了检测臂划过管道内表面凸起和凹陷特征的运动过程,并基于此提出了检测臂划过凸起缺陷的“弹跳模型”和划过凹陷缺陷的“收缩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检测臂的运行速度、弹簧预紧力、弹簧刚度以及缺陷外型对于检测臂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证明以上因素与检测臂的径向检测精度以及轴向检测精度密切相关。(3)针对检测臂的检测精度问题,搭建了检测臂检测精度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检测臂运行速度、弹簧预紧力、缺陷外型等因素对于径向和轴向检测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检测臂运行速度越大,检测臂划过凸起缺陷的径向弹跳高度越大,划过凹陷缺陷的收缩值越大,因此径向和轴向检测精度都相应的下降。同理,弹簧预紧力或弹簧刚度越小,径向弹跳高度越大,收缩值也越大,径向和轴向检测精度相应的下降。对于凸起缺陷轮廓,检测臂与缺陷外轮廓接触点处切线斜率绝对值越大,检测臂径向弹跳高度越大,检测精度越低。此外,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检测臂的”弹跳模型“和“收缩模型”正确性和准确性,对管道缺陷以及固有特征的准确识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在通径检测器数据处理方面,建立通径检测信号特征识别模型以及管道内表面识别基准,理论上实现了通径检测器中心偏移的误差修正,提高了检测精度。此外,分析了检测臂通过管道内部缺陷、焊缝、叁通以及弯道等特征段的特性,并基于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识别算法,为通径检测数据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高精度通径检测器的国产化提供一定的工程指导,也为后续通径检测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12-01)
李晓龙,张仕民,赵春华,王焱,廖宁生[3](2015)在《油气管道通径检测器叁通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径检测器作为管道内检测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解决管道安全隐患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通径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对其通过叁通管段时检测臂的摆动状态进行分析,得出靠近旁通段检测臂倾角的变化情况,即越靠近旁通段管道中心线,倾角变化越大,极限倾角为0°;同时得出检测臂倾角为0°的最大扇形区域,总结了不同结构检测器的检测臂处于扇形区域的数量及概率;根据检测臂倾角为0°时的数量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叁通识别算法,有效避免了通径检测器误检测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检测精度。研究成果对通径检测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5年07期)
郭晓婷,宋华东,董刚,蒋兴桥,杨路[4](2014)在《涡流检测技术在管道通径器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测径清管器已成为新建管线验收的重要设备之一。针对传统的测径清管器不能准确确定管径变形的具体位置问题,文中提出将涡流检测技术检测管道曲面方法应用于管道通径器中。文中重点介绍了涡流检测技术原理,利用电涡流传感器分别对平面、曲面钢板进行仿真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利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对曲面钢板进行检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新型通径器应用的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测径清管器的检测效率。(本文来源于《管道技术与设备》期刊2014年06期)
洪险峰,严舒[5](2008)在《管道通径检测技术及其在新线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管道通径检测技术及设备不断得到发展、应用和普及,为管道维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当前国内外的管线运营商对于新建输油气管线的安全运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要求新建的输油气管线投产运营之前必须进行通径检测。本文阐述了管道通径检测技术及设备在新建油气输送管线投产前如何应用的问题,并对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油科技论坛》期刊2008年01期)
管道通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高精度通径检测器广泛应用于检测管道变径、变形、内表面缺陷以及腐蚀等特征。但相对国外,国内对于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高精度通径检测器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12年才第一次实现了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的自主研发,这就造成了多通道通径检测器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开展了对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如下:(1)研制了适用于?355mm天然气管道的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并开发了通径检测器数据后处理软件,实现了管道内表面不同缺陷特征的检测和识别。进行了各部件性能测试实验,验证了自主研制的通径检测器的性能,使其满足了通径检测器的基本检测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总结了关键部件的设计原则及理论,为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通径检测器的国产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针对通径检测器检测臂检测精度问题,分析了检测臂划过管道内表面凸起和凹陷特征的运动过程,并基于此提出了检测臂划过凸起缺陷的“弹跳模型”和划过凹陷缺陷的“收缩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检测臂的运行速度、弹簧预紧力、弹簧刚度以及缺陷外型对于检测臂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证明以上因素与检测臂的径向检测精度以及轴向检测精度密切相关。(3)针对检测臂的检测精度问题,搭建了检测臂检测精度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检测臂运行速度、弹簧预紧力、缺陷外型等因素对于径向和轴向检测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检测臂运行速度越大,检测臂划过凸起缺陷的径向弹跳高度越大,划过凹陷缺陷的收缩值越大,因此径向和轴向检测精度都相应的下降。同理,弹簧预紧力或弹簧刚度越小,径向弹跳高度越大,收缩值也越大,径向和轴向检测精度相应的下降。对于凸起缺陷轮廓,检测臂与缺陷外轮廓接触点处切线斜率绝对值越大,检测臂径向弹跳高度越大,检测精度越低。此外,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检测臂的”弹跳模型“和“收缩模型”正确性和准确性,对管道缺陷以及固有特征的准确识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在通径检测器数据处理方面,建立通径检测信号特征识别模型以及管道内表面识别基准,理论上实现了通径检测器中心偏移的误差修正,提高了检测精度。此外,分析了检测臂通过管道内部缺陷、焊缝、叁通以及弯道等特征段的特性,并基于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识别算法,为通径检测数据处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刚性摆臂式多通道高精度通径检测器的国产化提供一定的工程指导,也为后续通径检测相关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道通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华,刘阳,孟祥鹏,张文学,金俞鑫.基于机器视觉的管道通径内检测技术[J].油气储运.2019
[2].李晓龙.刚性摆臂式天然气管道通径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3].李晓龙,张仕民,赵春华,王焱,廖宁生.油气管道通径检测器叁通检测技术[J].油气储运.2015
[4].郭晓婷,宋华东,董刚,蒋兴桥,杨路.涡流检测技术在管道通径器中的应用研究[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4
[5].洪险峰,严舒.管道通径检测技术及其在新线上的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