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实验中学519100
摘要:德育工作是否有效,关系着学生道德品质的优劣,关系着他们能否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当今社会屡屡出现学生伤人伤己甚至危害社会的事件,或残忍或悲凄,令人叹惋。这一个个案例摆在面前,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常抓不懈了吗?我们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了吗?本文就中学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浅析。
关键词:德育必要性可行性常抓不懈以身作则投入情感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主要阵地,为培养强有力的接班人队伍,锻炼学生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然而,在当前重视成绩、强调升学率的现状下,学校德育工作似乎偏离了轨道,失去了他本应发挥的作用,出现了“重智轻德”“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众所周知,德育之功,不在一朝一夕,教师日常渗透引导,点滴之效,日积月累,才能铸就学生伟岸的道德世界。反而言之,德育工作长期空置,无法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法律法规教育,使德育变成叫得响落不实的表面文章,在学生眼中德育形同虚设。殊不知,当德育无法给学生育德时,我们教育的根本已经被动摇,教育已经失去了它“育”的意义,长此以往,令人堪忧。
一、形势严峻,德育工作必不可少
先来看几个案例:
2002年清华大学直升研究生刘海洋伤熊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舍友事件;2005年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小猫事件;2009年云南大学张超杀情夫分尸事件;2011年发生的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车杀人事件。
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屡见不鲜,大约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0%以上,其中中学生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20%以上,并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
近年来,中小学生轻生的案例频发。而导致这些孩子早早结束生命的原因,竟然是与周围人无法协调的关系,或无法排解、不会排解的来自学习上的压力。
这一系列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或极有可能再次发生的惨痛事件,已经一步步将学生的道德问题推上了全社会关注和讨论的风口浪尖上。当下学生情感荒漠,思想品德钝化、意志力薄弱,法律意识淡薄,现状令人担忧。
面对这一桩桩令人痛惜的事件,我们不得不反思现象背后的成因。为什么我们花大代价培养出来的接班人,竟能置国法而不顾,竟能不顾后果地轻言生死,竟能拿别人的生命当儿戏。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兢兢业业授业解惑的同时,有没有做到教书育人两手抓,有没有及时跟进对他们的道德关注。德育的警钟已经敲响,育人先育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常抓不懈。
二、巧用心思,将德育渗透在日常点滴中
1.利用班会,强化法制教育。
中学生身体和思维发育还没完全成熟,往往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好感情用事,加上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单纯,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较少,是非判断能力不强,在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缺乏冷静理智的处理能力,容易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学校要利用校会和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律常识讲解,并针对一些学生可能遇到的伤害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意识到生命诚可贵,学会爱护自己的生命,更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命。
2.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
教师是学生的第一模仿对象,教师的着装仪表、一言一行、兴趣爱好,对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他会用他干净整洁、得体大方的着装,熏陶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更为重要的是他能用自己积极健康的形象、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去鼓舞学生,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正能量,培养他们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的坚强毅力。
3.投入情感,让德育触动心灵。
中学生毕竟还是一群孩子,淘气贪玩,喜欢新鲜刺激本就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特色,偶尔犯下无伤大雅的错误时,老师如何不动声色微调一番,让他们很快各安其位呢?也许有的老师会劈头盖脸数落一番,批得学生无地自容,不敢再犯;有的老师会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地说教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得学生从此幡然醒悟,不愿再犯;但我更佩服这样的班主任的做法,他不动声色,没有批评,没有说教,谈笑风生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失。更值得学习的是,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德育提供了最佳平台,一个可亲可敬、理解、尊重学生的老师,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而学生的好心情是德育的良好情绪背景,班主任要知道数十过不如表一功的道理,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德育才会达到最佳效果。相信几个孩子最后主动承认错误的时候,内心一定感悟到了一个道理:感恩别人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也要学会善待他人。
参考文献
[1]兰勇谢登科中学德育工作的困惑与建议——建构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护航[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3)。
[2]叶芷珊新时期如何做好初中德育工作[J].新课程,中学,2013,(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