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证券市场论文-王中昭,刘胜粤,潘静

国际证券市场论文-王中昭,刘胜粤,潘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证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证券市场,传导路径,效应,SEM模型

国际证券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王中昭,刘胜粤,潘静[1](2019)在《我国与主要国际证券市场传导路径及其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因子分析和SEM模型相结合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与主要国际市场之间的相互传导路径和传导效应问题。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对主要国际市场的总传导和直接传导效应均弱于他们对我国的传导,我国证券市场尚不具备影响国际证券市场的能力;美国是世界证券市场波动的主要来源国,对各国的传导以直接传导为主,间接传导为辅;我国证券市场对美日英发达国家的间接传导路径多于他们对我国的传导路径,同时呈分散传导状态;美日中的相互间接传导效果要比我国与英国相互间接传导高,在各国对我国的直接传导中,其强弱排序为美国、日本和英国,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应从美日市场寻求突破口;我国对美日英证券市场传导的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相反,美日英对我国传导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我国与美日英证券市场存在时间上的阶段性协整关系。(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朱伟一[2](2018)在《指数供应商:当今国际证券市场新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数供应商不仅生意做得红火,而且拥有准规则制定权。但他们仅提供上市公司股票业绩指数。债券指数大多由大银行所设立,其他机构很难推出自己的指数,除非收购品牌指数。所以,彭博收购了巴克莱银行固定收入指数,伦敦证交所收购了城市银行指数系列。落霞与孤鹜齐(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8-05-22)

成博[3](2016)在《国际证券市场动态相依的特征检验与驱动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估计国际证券市场的相依特征,量化剖析并深层次理解证券市场相依的驱动因素,对于投资者制定分散投资策略以及政策当局有效监管市场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动态视角对全球证券市场动态相依的整体特征及普遍性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地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的市场联动效应和市场传染机制,以及中国这一特定市场与境外市场的动态相依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全面发掘证券市场相依关系及影响机理。首先从多层面检验全球证券市场的整体动态相依特征。考虑到不同地区可能呈现不同的市场相依特征,将全球36个证券市场分为美洲、亚太、欧洲叁大区域,多维度实证检验各区域的市场动态相依特征,包括运用VECM模型检验长短期因果性,运用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检验动态价格引导关系,运用AG-DCC模型与滚动历史相关模型检验动态条件相关性。美洲区域的市场相依特征检验表明,美洲各国市场之间存在金融传染效应,在遭遇负面冲击时市场间相关性会显着提高。其中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的相依性最高;新兴市场中墨西哥和巴西股市与美加股市的相依性整体较高;委内瑞拉市场的独立性较强。亚太区域的市场相依特征检验表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提高了亚太地区各市场的长期联动机制,而次贷危机的冲击又导致这种联动机制有所弱化。其中东南亚新兴国家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最显着;新加坡市场与新兴市场的关联性表现最显着;俄罗斯市场在亚太区域中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特征。欧洲区域的市场相依特征检验表明,主权债务风险较高的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市场在债务危机深化后与其他国家关联性呈下降趋势,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欧洲各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平均水平普遍高于美洲和亚洲市场间的相关性;西欧和南欧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联动特征,中东欧、北欧国家市场则相对独立性较强。然后对全球证券市场相依的普遍性驱动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涵盖经济贸易基础、金融市场特征、地域性和区域经济合作叁个维度的市场相依驱动因素分析体系。在剖析各因素对市场相依理论影响路径的基础上,以所测算出的全球证券市场动态相依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掘显着影响市场相依的普遍性驱动因素。基于贸易与金融因素的检验结果表明,GDP差异、实际利率差异对证券市场相依存在负向影响,相对出口依赖度和相对进口依赖度存在正向影响,通货膨胀差异和双边汇率变化的影响不显着。基于市场特征因素的检验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市值占比差异、金融化程度差异、证券市场波动率差异对市场相依存在负向影响,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占比差异、资本项目开放度差异的影响不显着。此外发达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显着高于新兴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基于地域性与区域经济合作因素的检验结果表明:地理距离对证券市场相依存在负向影响,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有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相依性,而加入欧盟对证券市场相依性没有显着影响。考虑到金融危机爆发可能导致证券市场相依性迅速上升或偏离长期均衡,进一步针对金融危机这一特殊时期的独特市场相依特征及影响机制进行细致研究。首先梳理并剖析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展过程、相关股市表现及风险传染特征。其次从多维度实证检验叁次危机的市场联动效应,包括运用格兰杰模型检验因果关系,运用固定系数、滚动历史相关、AG-DCC模型检验相关性,运用时变t-Copula模型检验尾部相依性,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检验危机净传染性。结论显示,叁次危机均对市场相关性产生显着的正向直接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然后构建基于动态博弈的金融风险跨国传染模型,从市场参与者的分散投资策略和信息不对称等行为金融学角度解释金融危机下的市场联动机理。结论表明:新兴市场自身爆发危机难以传染至发达市场,但新兴市场爆发危机可以发达市场为中介传染给另一低关联的新兴市场;发达市场因为自身危机受到冲击时,资本将倾向于流向基本面良好的新兴市场,从而可能促进新兴市场的繁荣;在面对如国际油价剧烈波动等国际共享要素冲击时,具有相同风险敏感性的新兴市场往往比发达市场更容易遭受损失。此外,考虑到作为处于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发展进程中的典型新兴市场,中国可能与境外市场存在独特的动态相依特征,继续针对中国这一特殊市场与境外市场的动态相依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细致研究。首先从均值溢出效应、非对称波动性和非对称动态相关性方面对AG-DCC模型进行了扩展优化。其次运用改进的AG-DCC模型检验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世界主流证券市场动态相依特征。结论显示,从联系紧密程度来看,中国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的相关性整体水平最高,与亚洲周边市场存在一定关联性,而与欧美发达市场的相依性不高,跨地域联系更多通过港股进行间接传导。从动态变化趋势看,中国内地股市与境外市场的相关性在1997年至2010年间普遍呈现上升趋势,但2010年至2015年间中国内地与香港除外的境外市场相关性有所下降。然后对中美证券市场相依的驱动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除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两国通货膨胀差异、两国实际利率差异以及两国股市市值占比差异等普遍性驱动因素外,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以及中国金融自由化均是促成中国证券市场向世界整合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证券市场相依的现象和特征提出了推进金融自由化与应对市场联动的措施以及防范危机期间金融风险传染的策略两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18)

邱淑杰,许香存,王艾雯,祝登辉,毛茂林[4](2015)在《国际证券市场交易前透明度与信息揭示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易信息揭示制度是反映证券市场透明度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大交易所由于存在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等差别,从而其在交易信息揭示种类、数量和程度方面有着重大的区别。本文首先分别考察了采取指令驱动市场、做市商市场以及混合市场的交易制度,并总结了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揭示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9年12月15日开始对机构投资者提供商业level-2行情数据这一事件,分析了交易信息揭示制度变革与市场透明度的发展趋势。得出我国证券市场可从国外做市商制度市场上得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5年29期)

韩冬梅,王雯[5](2014)在《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国际证券市场结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Kendall's秩相关系数作为网络边权值,构建复杂网络,测度国际证券市场指数收益率序列的波动相关性,分析该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现该网络具有显着小世界特性,无明显无标度特性,并存在叁大社区。研究结果与市场现实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证明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刘慧娟[6](2014)在《国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境外企业为了实现其融资,扩大自身品牌知名度和加强资本渗透的目的在中国A股发行上市。这些境外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将被划分为“国际板”。由于设立国际板属于新生事物,加之在这方面我国立法尚属空白,其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构建国际板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就是其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是拟在研究欧美等国家国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现状,探讨我国国际板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建立问题。本文首先对文章的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和文章涉及的相关概念做简要阐述,为文章的写作做好工作;然后,对国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国际信息披露监管协调机制进行研究;最后,对如何构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板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具体本文将分为七个部分对论题进行论述:第一章,导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做简要阐述,为文章的写作做铺垫。第二章,国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基本问题概述。本章主要是对论题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做简要说明,包括证券法上信息的界定、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原因、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问题、监管的相关问题等。第叁章,国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监管模式。本章主要分析竞争监管与竞争监管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为什么选择统一监管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第四章,世界主要国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内容的监管规定。本章主要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世界主要国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世界主要国家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语言选择等问题作了阐述。第五章,国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协调机制。本章主要是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协调机制、欧盟的协调机制、国际证券会组织(IOSCO)、美国国内机制并对各机制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第六章,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板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和中国证券市场国际板信息披露监管协调机制的构建模式。这两章,回归到我国市场国际板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研究,对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板信息披露监管体系提出策略性建议和具体可行性措施。第七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国际板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模式。在关于我国国际板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模式选择的思考方面主要从中国与东盟各国国际板构建的模式,台湾、澳门、香港的公司到上海上市模式以及中国与发达国家国际板构建的具体模式思考方面进行设计。第八章,结论。本章作为文章的结尾,主要是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重申本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断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吸引和接收优秀的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上市和发行证券,不仅是加快我国国家化程度的需要,也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推进我国证券交易市场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对我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期刊2014-06-01)

孙辰健[7](2013)在《国际证券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证券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建设安全可靠、共享式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市场成本,从而促进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是行业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国际证券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我们得到这样几点启示: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统一协调和明确运营主体,证券市场发展离不开跨行业、跨市场的通信网络支持,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引导和整合,另外业务及技术创新需要建立相应的风控体系。根据上述启示,本文就我国证券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证券市场导报》期刊2013年11期)

薛青峰[8](2013)在《国际证券市场对A股市场的风险传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中国倍受世界瞩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层次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提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与紧密程度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监测和控制中国股市的风险已越来越受到业界、管理层及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分别选取了金融、基础材料、石油与天然气叁个行业,从行业的视角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A股与香港、韩国、日本、美国及欧洲五个国家或地区的风险传染效应。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非对称动态相关系数模型(ADCC)显示,A股市场与周边股市的相关性高于欧美等外围股市,且2008年金融危机后,A股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相关性上升到新的高度;(2)GJR-GARCH模型显示,A股市场的波动性长期以来高于周边股市和欧美股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股市波动率急剧上升,但在危机过后,股市波动率又迅速回落到危机前的水平,并没有出现显着的增长;(3)对风险传染建立的Spillover模型显示,来自周边股市和外围股市的异常波动均对A股市场均有显着影响,但后者的影响力明显小于前者,这说明A股市场的外围风险主要来自于周边市场,欧美等外围股市的异常波动通过影响香港、日本等周边股市而间接传播到A股;(4)一方面,风险传染在不同行业间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和风格,这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估自身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时,不同的行业应适用不同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虽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在稳步推进,但区域性的经济分割仍然存在,表明全球化分散投资策略依然有效。(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3-28)

史其禄[9](2012)在《国际证券投资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正在演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随着这一趋势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给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场所——国际证券市场的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使得证券市场国际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地证券市场发展的一种潮流。中国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成为世界上对国际资本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注入巨大活力,也为多渠道引进国际资本发挥积极作用。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证券市场在更高的战略架构、更广的业务领域、更深的合作层次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水平。本文把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相结合,以新的视野,秉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综合、系统、动态地考察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有关问题。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对国际证券投资的相关背景进行简要概述,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关系,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国际化的相关问题,以及中国利用国际证券投资的现状及展望,并且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第二章,国际证券投资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般理论及评述。主要对国际证券投资的概念、基本特性和类型给予了说明,介绍了国际证券投资的一般模型,评述了有关国际证券投资理论的演变和发展,主要包括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等。第叁章,国际证券投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影响。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国际证券投资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直接影响,从中可以看到,国际资本流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国际资本大量、快速、直接地流入或流出证券市场时,会引起证券市场的市值规模迅速膨胀或萎缩,使证券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极易造成金融动荡。第四章,国际证券投资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间接影响——联动机制的理论及实证分析。当国际资本不能直接进入证券市场时,国际资本可以通过对汇率、利率、外汇储备、资本形成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来间接影响证券市场。本章和第叁章以详实的资料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证券投资出现的新特征,进而阐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证券市场格局及发展的重大影响。第五章,国际证券投资与中国证券市场非理性行为----基于行为金融学和博弈论的分析。主要采用新的以人为中心的生命范式去代替现代主流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突破现代金融理论只注重理性投资决策模型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进行简单测度的范式,以“非理性或者有限理性”的投资者实际决策心理的视角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行为规律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以期更透彻、真实地刻画证券市场。第六章,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由于各国在经济基础、制度环境、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开放理念的差异,各国证券市场分别采用了完全直接开放、有限直接开放和间接开放等不同国际化模式。本章结合中国国情具体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模式选择。回顾总结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必然性,提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阶段和基本原则,借鉴国外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对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做出选择,并对QFⅡ、QDⅡ、B股市场以及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方向和定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2-06-30)

宋群英[10](2012)在《国际证券市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传染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股指对内地银行指数的风险传染程度及传染途径。首先运用内生变点检测将时间划分为叁段,然后对不同阶段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分析。主要结论有:一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证券市场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有较强的外生性;二是国际证券市场的冲击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但强度很大;叁是中国银行业对美国和英国市场冲击最敏感,但风险通过中国香港市场和英国市场传递过来。(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04期)

国际证券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数供应商不仅生意做得红火,而且拥有准规则制定权。但他们仅提供上市公司股票业绩指数。债券指数大多由大银行所设立,其他机构很难推出自己的指数,除非收购品牌指数。所以,彭博收购了巴克莱银行固定收入指数,伦敦证交所收购了城市银行指数系列。落霞与孤鹜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证券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中昭,刘胜粤,潘静.我国与主要国际证券市场传导路径及其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9

[2].朱伟一.指数供应商:当今国际证券市场新锐[N].上海证券报.2018

[3].成博.国际证券市场动态相依的特征检验与驱动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6

[4].邱淑杰,许香存,王艾雯,祝登辉,毛茂林.国际证券市场交易前透明度与信息揭示制度研究[J].时代金融.2015

[5].韩冬梅,王雯.复杂网络视角下的国际证券市场结构特征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

[6].刘慧娟.国际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7].孙辰健.国际证券市场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趋势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13

[8].薛青峰.国际证券市场对A股市场的风险传染研究[D].复旦大学.2013

[9].史其禄.国际证券投资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宋群英.国际证券市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传染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

标签:;  ;  ;  ;  

国际证券市场论文-王中昭,刘胜粤,潘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