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定位论文-张磊,郑秀兰

头部定位论文-张磊,郑秀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部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功能区,MRI,术中超声,导丝定位

头部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郑秀兰[1](2019)在《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25例功能区深部脑肿瘤病例,术前行头部MRI检查,明确肿瘤的叁维空间结构关系,采用避开功能区皮层、尽量减少白质纤维束损伤的原则设计手术入路,并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肿瘤。根据术前MRI确定的手术入路选择头皮切口。颅骨骨窗暴露范围:预穿刺进针、造瘘处颅骨+预放置超声探头处颅骨。硬脑膜剪开范围:仅打开预定穿刺进针、造瘘处硬膜。利用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引入术中超声。探头在硬脑膜表面扫查,确定病灶位置。当获得与术前MRI确定的手术入路相同的平面时,调整超声探头位置,使导丝定位针按预穿刺的位置及角度进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术中徒手将导丝定位针尖端置于肿瘤中心或肿瘤边缘(根据肿瘤血运情况决定是否穿刺进入肿瘤瘤体),确定其位置后,术者一手持导丝,一手缓慢推出针鞘,以防导丝随针鞘脱出病灶,打开导丝尖端的倒钩,使其固定在肿瘤内部或肿瘤边缘,用缝合线将外部导丝固定在手术单上。退出超声探头到手术切口外,在显微镜下沿导丝方向寻找肿瘤并切除。切除过程中应避免用力提拉导丝而导致其脱出肿瘤,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导入超声以了解切除范围及程度。术后72 h内复查头部磁共振增强评估肿瘤切除率,术后4周采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结果在25例患者中,胶质瘤15例,转移瘤5例,淋巴瘤5例。25例患者肿瘤定位准确,20例患者瘤体完全切除,5例患者因术中冰冻病理报淋巴瘤,所以仅取活检。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9例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术前改善,6例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同术前。结论针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患者,采用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能精准定位肿瘤、并能够实时指引手术路径,在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吴迎年,贺梦嘉,项伟[2](2019)在《基于集成学习的人眼定位和头部状态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眼定位中的实时性检测问题,设计了基于Viola-Jones算法的人眼实时检测系统,通过MATLAB控制外接或网络摄像头对检测到的人眼图片进行实时读取和实时定位,通过正面图、侧视图、俯仰图的检测,表明人眼实时定位系统检测效果较好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针对小数据集对头部状态的分类效果较差的情况,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将俯仰角和偏航角的分别用HOG-LBP融合特征和Haar-like特征分类,再将得到的俯仰角和偏转角进行融合,在Pointing'04数据集上对比直接分类准确率提升了4.5%。(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磊,程文[3](2019)在《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择25例功能区深部脑肿瘤病例,术前行头部MRI检查,明确肿瘤的叁维空间结构关系,采用避开功能区皮层、尽量减少白质纤维束损伤的原则设计手术入路,并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肿瘤。根据术前MRI确定的手术入路选择头皮切口。颅骨骨窗暴露范围:预穿刺进针、造瘘处颅骨+预放置超声探头处颅骨。硬脑膜剪开范围:仅打开预定穿刺进针、造瘘处硬膜。利用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引入术中超声。探头在硬脑膜表面扫查,确定病灶位置。当获得与术前MRI确定的手术入路相同的平面时,调整超声探头位置,使导丝定位针按预穿刺的位置及角度进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术中徒手将导丝定位针尖端置于肿瘤中心或肿瘤边缘(根据肿瘤血运情况决定是否穿刺进入肿瘤瘤体),确定其位置后,术者一手持导丝,一手缓慢推出针鞘,以防导丝随针鞘脱出病灶,打开导丝尖端的倒钩,使其固定在肿瘤内部或肿瘤边缘,用缝合线将外部导丝固定在手术单上。退出超声探头到手术切口外,在显微镜下沿导丝方向寻找肿瘤并切除。切除过程中应避免用力提拉导丝而导致其脱出肿瘤,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导入超声以了解切除范围及程度。术后72 h内复查头部磁共振增强评估肿瘤切除率,术后4周采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结果在25例患者中,胶质瘤15例,转移瘤5例,淋巴瘤5例。25例患者肿瘤定位准确,20例患者瘤体完全切除,5例患者因术中冰冻病理报淋巴瘤,所以仅取活检。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9例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术前改善,6例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同术前。结论针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患者,采用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能精准定位肿瘤、并能够实时指引手术路径,在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重视与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8-23)

张白霖,戴振晖,朱琳,杨耕,朱远湖[4](2019)在《基于光学表面监测系统进行头部肿瘤放疗实时定位准确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瓦里安直线加速器EDGE上搭载的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对偏差探测的准确性(或纠错能力)。方法:使用一个颅脑体模,评估OSMS治疗前摆位准确性、治疗中监测偏移精确度、特定条件下(非零床角和仅双摄像头工作)能否正常使用。结果:OSMS实现治疗前摆位,其等中心与锥形束CT(CBCT)摆位的偏差范围为(0.6±0.5)mm,角度最大偏差为0.3°;治疗中监测偏移精确度,探测平移偏差范围(0.1±0.2)mm,探测角度偏差范围0.10°±0.07°;不同的床角下OSMS的精确度接近,挡住其中一个摄像头产生约0.5 mm的不确定度。结论:OSMS配合CBCT能够为头部肿瘤放疗的治疗前摆位及治疗中实时监测提供保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黄劲文,杨飞然,杨军[5](2019)在《头部跟踪器的虚拟声源定位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基于Windows平台个人电脑和C++编程语言的虚拟声源定位系统近期工作进展。系统利用头部跟踪器实时追踪倾听者头部的移动与转动,动态模拟声波从声源到双耳的传递路径,使耳机重放能够产生逼真的声学环境。提出一种基于虚声源镜像法的房间反射声模拟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声源在房间中的高阶反射声,提高耳机重放的声场逼真度与饱满感。通过主观听觉实验表明,使用基于头部跟踪器的虚拟声源定位系统进行定位,比静态虚拟声源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降低84.5%。随着其性能的升级与扩展,系统可作为虚拟现实应用与双耳听觉研究的一个功能强大且灵活的平台。(本文来源于《网络新媒体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牛保龙,戴相昆,张宏,陈辉,王小深[6](2019)在《不同CT模拟定位条件对射波刀图像引导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 k V组、100 k V组、120 k V组及140 k 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 m 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 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 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 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最大值为0.402 mm,最小值为0.009 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 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 k V,440 m 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2期)

张庆培[7](2019)在《基于视觉的经颅磁治疗系统头部建模和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颅磁刺激治疗(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脑相关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在临床上,经颅磁刺激治疗仍然是靠医生或者护士将经颅磁治疗线圈放到病人头部的病灶点,使病人头部保持不动,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头部会有移动,这样就会导致经颅磁治疗线圈不是处在最佳位置上。因此,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器人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它可以加持经颅磁治疗线圈跟随病人头部运动。在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器人系统中,头部病灶点定位和追踪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假如有了病人的头部外观模型,医生便可以在模型上指出病灶点在头部的位置,这样在治疗过程中便可以通过定位和追踪头部而实现对病灶点的追踪,且方便和磁共振成像头颅模型配准。本课题以Kinect2作为视觉传感器,以UR5机械臂作为执行机构,对头部模型的获取和定位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器人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讨论,设计了经颅磁治疗机器人系统;对头部模型获取和定位的视觉传感器进行了分析和选型,确定了课题中所使用的视觉传感器;详细介绍了视觉平台Kinect2;对Kinect2相机进行了标定,并对Kinect2和UR5机械臂之间的手眼标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视觉平台和执行机构之间的空间位姿关系。针对Kinect2深度图像存在孔洞问题,使用改进的双边滤波算法进行了孔洞填充;当获得了Kinect2的有效的深度图像后,使用ICP(Iterative Closest Point)算法和TSDF(truncated signed distance function)模型实现了对头部模型的获取,使用点云库进行了可视化显示;由于ICP算法比较耗时,使用图形处理器开辟了多线程进行并行计算,提高获得模型的速度。针对在经颅磁刺激治疗过程中,病人头部移动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脸部特征点对头部进行定位的方法。首先使用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描述子和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检测出人脸,在检测出的人脸区域中使用级联回归算法对脸部特征点进行定位,接着结合Kinect2对齐后的深度图像便可以得到脸部特征点的空间叁维坐标。针对定位脸部特征点时出现的缺帧和特征点跳动现象,使用滑动窗口滤波对缺失的帧进行了填充,并消除了跳动现象。最后,使用UR5机械臂作为执行机构,通过定位脸部特征点做到了对病人头部病灶点的实时定位并完成了实时追踪。(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李国夫,张磊,程莹莹,程文,张学新[8](2018)在《术前头部DT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手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头部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在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给13例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患者术前行头部DTI检查,根据DTI技术重建脑白质纤维叁维图像,并与MRI图像整合,明确肿瘤与白质纤维束的叁维空间结构关系。采用避开功能区皮层、尽量减少白质纤维束损伤的原则设计手术入路;并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肿瘤。术后72 h内复查头部MRI增强扫描评估肿瘤切除程度,术后4周采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身体功能状态。结果本组患者的肿瘤定位均准确,10例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3例患者因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为淋巴瘤,仅取活检。术后病理检查示,胶质瘤6例,转移瘤4例,淋巴瘤3例。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术前改善,5例患者的症状同术前。结论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采用术前头部DT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技术,能精准定位肿瘤,并能够实时指引手术路径;在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的同时,又可有效保护神经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唐阳山,徐忠帅,杨语尧[9](2018)在《基于头部姿态眼睛差分定位的驾驶员疲劳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面部特征的驾驶员疲劳判断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而眼睛睁闭程度最直接表达驾驶员的精神状态。传统的眼睛检测方法受环境、传输、头部姿态的影响,眼睛的定位精度不高,从而导致疲劳分析不准确。提出一种基于脸部图像灰度差进行眼睛检测的方法:正常情况下在人脸上半部只有眼睛进行睁闭的活动,故眼部区域灰度会发生变化,由此来进行标定。该方法主要包括基于Ada Boost算法的人脸识别、图像预处理、眼睛的检测、积分投影法计算眼睛的高宽比,以及基于PERCLOS(percentage of eyelid closure)准则的驾驶员疲劳判断。最后分别基于头部左转、右转和正视叁种情况下进行实验。根据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眼睛的检测,对于进行驾驶员的疲劳判断有极大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1期)

闵秋莎,刘能,陈雅婷,王志锋[10](2018)在《基于面部特征点定位的头部姿态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头部姿势估计在许多智能系统中是检测身份和理解行为的关键,但其受光照变化、遮挡、分辨率等因素影响较大。针对彩色二维图像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在分析现有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点定位的头部姿态估计方法。将Adaboost算法和椭圆肤色模型相结合,用于检测人脸,并准确获得图片中的人脸区域。利用Hough圆检测方法定位眼睛和鼻孔,利用人眼和鼻孔的位置信息,将眼睛、鼻子定位结果与正脸头部姿态中的眼睛、鼻子进行对比,从而对不同的头部姿态进行粗估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识别正脸以外的6种不同的头部姿态,总体准确率达到93.53%。(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头部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人眼定位中的实时性检测问题,设计了基于Viola-Jones算法的人眼实时检测系统,通过MATLAB控制外接或网络摄像头对检测到的人眼图片进行实时读取和实时定位,通过正面图、侧视图、俯仰图的检测,表明人眼实时定位系统检测效果较好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针对小数据集对头部状态的分类效果较差的情况,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将俯仰角和偏航角的分别用HOG-LBP融合特征和Haar-like特征分类,再将得到的俯仰角和偏转角进行融合,在Pointing'04数据集上对比直接分类准确率提升了4.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部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张磊,郑秀兰.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的临床应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2].吴迎年,贺梦嘉,项伟.基于集成学习的人眼定位和头部状态检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9

[3].张磊,程文.术前头部MR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对功能区深部脑肿瘤的临床应用[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全国介入超声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19

[4].张白霖,戴振晖,朱琳,杨耕,朱远湖.基于光学表面监测系统进行头部肿瘤放疗实时定位准确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5].黄劲文,杨飞然,杨军.头部跟踪器的虚拟声源定位系统[J].网络新媒体技术.2019

[6].牛保龙,戴相昆,张宏,陈辉,王小深.不同CT模拟定位条件对射波刀图像引导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9

[7].张庆培.基于视觉的经颅磁治疗系统头部建模和定位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8].李国夫,张磊,程莹莹,程文,张学新.术前头部DTI结合术中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在功能区深部脑肿瘤手术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

[9].唐阳山,徐忠帅,杨语尧.基于头部姿态眼睛差分定位的驾驶员疲劳检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10].闵秋莎,刘能,陈雅婷,王志锋.基于面部特征点定位的头部姿态估计[J].计算机工程.2018

标签:;  ;  ;  ;  

头部定位论文-张磊,郑秀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