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廉春光(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028000)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20-02

【摘要】目的探讨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用了诊断明确的15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以针刀治疗;对照组70例,以颈椎牵引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近、远期临床总有效率为74.7%、90.0%,对照组分别为54.3%和64.3%,两组相比差异均显著(均P<0.01)。结论针刀治疗安全可靠,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比,针刀治疗组对颈椎病的疗效更佳。

【关键词】针刀颈椎病安全性效果分析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可导致患者颈肩痛,并可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严重者可诱发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及四肢瘫痪等综合症状[1]。针刀疗法是指以针刀为工具,结合中医针灸理论与现代外科手术操作方法,用于临床治疗各类疾病的一种医疗体系,治疗时既可以通过针刺手法起到针灸作用,又能在体内发挥切割、剥离等手术刀作用,由于切割、剥离时的损伤较小,无须缝合[2]。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53例急性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针刀治疗及颈椎牵引治疗,并对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进而来确认针刀临床治疗颈椎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5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针刀治疗(在患椎上下棘间韧带和两侧后关节的关节囊处行针刀治疗);对照组以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83例,其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程6月至18年,平均(11.5±1.8)月。对照组70例,其中男34例,女3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9岁,平均年龄46.1岁;病程2月至17年,平均(10.9±1.6)月。治疗组颈型患者33例,交感神经型24例,推动脉型7例,神经根型19例;对照组颈型19例,交感神经型20例,推动脉型6例,神经根型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治疗前首先通过X光片了解患者颈部的解剖结构,以防损伤患者的神经。治疗时让患者俯卧,令其下颌部和床头边缘齐平,低头、下颌内收,在患椎上下棘间韧带和两侧后关节的关节囊处,手术操作务必遵循针刀四步八法[2]进行治疗,同时为保证将针刀已经松解的患椎体微小错位进一步回归原位,施行针刀医学特有的推弹手法1次,每次不超过2秒钟。操作以拇指压住患椎的棘突和横突,转动患者头部,达到相应角度时,顺势弹压棘突和横突一下即可。对照组采用坐位牵引,每次30分钟,牵引力视患者情况而定,从小到大逐渐增加重量,为防拉伤,首次力量一定不可过大。两种方案都是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为5-7天,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疗效评定: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或变化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2/3;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或1/3<变化率≤1/3;未愈:症状无改善,或变化率≤1/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了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6.9889,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1。

2.2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的远期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分别X2=13.5902,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远期治疗情况比较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1

3讨论

目前,国内外学者经过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生物力学及组织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基本形成共识,普遍认为其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内在的自然退变因素和外在的损伤因素,二者互为因果,共同发生,导致颈椎内外力学平衡失调,其发病基础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的退变。脊髓的病理变化取决于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急性压迫可造成血流障碍,组织充血、水肿,久压后血管痉挛、纤维变、管壁增厚甚至会造成血栓形成,脊髓灰质和白质也随之萎缩,尤其以脊髓灰质更为明显,出现变性、软化和纤维化,脊髓囊性变、空腔形成[4]。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最初髓核脱水变薄,接着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和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降低,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劳损甚至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承受力量最集中,故也最易受损伤。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颈5、颈6、颈4及颈7。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53例患者在随机分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针刀治疗及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显示,与颈椎牵引对照组比较,在近期治疗情况、远期治疗情况方面,针刀治疗组均有明显的优势,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颈椎牵引对照组(P<0.01)。可见,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确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但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及各种刀法的实施要领,明确病变部位及层次,对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有正确的估计,操作要熟练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操作手法要轻柔、快捷、准确。不要用力过猛或强力旋转针体,以免进针过深或刀针断折体内。为确保治疗效果,使用前务必仔细检查刀体质量[5]。

综上所述,针刀治疗应用于颈椎病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有助于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治疗颈椎病实践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卢志明,唐占英,叶秀兰,等.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手法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61-64.

[2]万霞.临床护理路径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2,4:47-48.

[3]唐峰,吕武宾,邓军.影像监控下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临床研[J].中医外治杂志,4:5-7.

[4]杨辉,郭丽新,武媛媛.颈椎病病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6:1152-1154.

[5]宋佳敏,周晓玲,王霞.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1,22(6):141.

标签:;  ;  ;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安全性及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