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理想论文-田津

空间理想论文-田津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理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店员》,《人性的污点》,空间,精神

空间理想论文文献综述

田津[1](2019)在《“审美乌托邦”:《店员》和《人性的污点》中的空间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穆德和菲利普·罗斯写作风格迥异,但其作品《店员》和《人性的污点》都关注犹太移民在美国遇到的现代性困境及空间诉求。《店员》里,莫里斯通过和店员重建"我—你"关系,将杂货店变成精神救赎的场所;《人性的污点》中,科尔曼通过和清洁工佛妮娅的恋爱逃离俗世,使有机农场变成世外桃源。(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靳雨澎[2](2019)在《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营造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愈趋加快,在以效率和功能为驱动的发展目标下,人们所生活的物质空间急剧膨胀,但是这种物质空间的膨胀并非如表面般光鲜亮丽,而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自然与人工的割裂、身体与空间的失语等,更因为这样的膨胀稀释了传统文化的密度,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难以进行现代转译的困境,从而陷入不断模仿和符号化的机械操作之中,加之在全球化语境下,受西方艺术、哲学、文化的冲击,更是大大增加文化传承的难度。而这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最终反映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之中,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越来越发达的技术,却难以兼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琐碎生活,这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值得怀疑。传统文人的智慧似乎可以稀释上述的矛盾,弥补身体性失语的现状,为身体与建筑、建筑与自然、身体与自然之间增加差异性的“灰度”,并借此回归空间的诗意。对于传统,冯纪忠先生说“模仿不是继承”,如此,就需要对传统文人的空间理想进行意欲何为的追问。本文首先通过对诗文、绘画、园林的解析,分析和阐释传统文人空间理想的起源和演化,并从“可变性”上得到操作内容的演化痕迹,从“不变性”上得出其追求身体、日常、空间、时间诗意内涵的结论。其次通过对传统文人理想空间基本构成要素、空间叙事方式和现代性的讨论,分析其空间特质。随后,对传统文人理想空间能够重回当代建筑、城市视野的条件进行辨析,分别从城市、建筑在当代所面对的空间困境和传统空间本身的价值角度来论证传统文人理想空间在当代建筑空间的应用视野。最后,从营造实践的角度,提出传统文人空间理想在当代建筑空间中应用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传统文人空间理想对于当代建筑来说具有双重价值,它不仅有助实现对传统文化深层意义的阐释与继承,更能够调和城市空间膨胀与自然之间、与日常生活间的矛盾,让建筑与生活寻回诗意的多样情境。(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先登[3](2016)在《创造城市发展空间理想统筹运行生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正在走向建党百年的新起点上,不忘初心、"赶考"自信、继续前进,面向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未来,面向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化发展新时期,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空间,在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砥柱"性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强力的"火车头"作用。如何创造城市发展空间理想的统筹运行生态,成为新常态化新时期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城市发展空间理想的统筹运行生态"的概念实质是,城市发展空间在一定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环境下,处于统筹运行可塑性的状态,状态越好,其生态值越高;状态的最大化,就是可塑性的理想化。(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6年11期)

冯艺佳[4](2016)在《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构建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北京的城市建设范围在过去几年中以惊人的速度持续扩大,边界线逐渐靠近周边山地。一直以来,山地都是北京市的主要生态涵养地。北京东、北、西叁面环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浅山区作为平原与山地的交界地带,区域内包含有多种类型的绿色空间,其中不乏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等生态敏感性极高的区域。同时,浅山区又面临着强烈的开发建设需求,承载着愈来愈多的人类活动。在对浅山区进行关注和研究之前,已有多处绿色空间成为城市蔓延的牺牲品。因此,如何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浅山优化、科学发展是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本论文着眼于浅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绿色空间。通过对浅山区、绿色空间、浅山区绿色空间和理想格局的理论梳理和概念界定,明确浅山区绿色空间和理想格局的定义、现状、范围、分类、作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较为清晰的理论脉络。在此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的现状问题和挑战,首次提出“宏观调控—中观网络—微观设计”相结合的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体系组成。宏观调控包含长期规划和政策法令;中观网络包含自然服务优化网络和人文服务优化网络;微观设计包含场地设计和社区共享。之后,总结其构建的整体思路和基本流程,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尺度,提出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的构建策略,并结合荷兰兰斯塔德绿心、美国瓦萨奇山前区和北京百望山森林公园叁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宏观调控策略包括构建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建设实施的法规体系;明确绿色空间理想格局范围内的补偿与发展机制;建立跨行政区的管理机制。中观网络策略包括生物栖息、水文过程、地质灾害缓冲、游憩功能和文化遗产保护优化网络构建的指导性导则。微观设计策略包括场地设计注重现状肌理和周边关系,加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挖掘场地乡土文化,使用与保护并重;建立社区共享机制,引导公众参与等。论文进而在镇域尺度上进行了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构建的进一步实践探索。以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浅山区这一具体地区为例,进行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面相结合的理想格局构建并提出实施策略,对研究结论进行校正和完善。本论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基于适当保护的理念,对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的发展保护提出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面的实施策略,综合涵盖政策法规、网络构建和微观设计等内容,对于北京乃至我国其它山前城市建设中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4-01)

赵旭,林丽琼[5](2014)在《关于弱空间理想L类奇异算子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定义弱空间理想L类奇异算子的概念,举例说明这类算子在一般情况下真包含严格奇异算子类,但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又是相等的.然后证明了对给定的非平凡空间理想L,这类算子构成一内射闭算子理想WL S,同时给出有界线性算子属于这个算子理想的充要条件.最后得到新的一种由非平凡空间理想生成算子理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童谨[6](2012)在《技术、信息和生活的意义——论网络空间理想的叁重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技术、信息和日常生活叁个维度上,网络空间理想的意涵主要包括:一、技术的人道化,即在技术的使用中,既关怀人的有限性,又注重人的潜能发挥。二、信息共享,即开放信息传递和接收的途径,发展网上的知识公共资源,以保障网民求知权利的实现。叁、在全球视野下,通过网络伙伴合作发掘生活意义。这叁重维度的网络空间理想殊途同归,同为人文主义在信息化时代的拓展,旨在实现一个适宜人类发展的网络空间。(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牟红,刘聪,李玉臻[7](2010)在《休闲空间理想形态探讨——重庆“嵌入种植”城乡休闲共生体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休闲空间是城市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休闲空间不断增加,需要功能完善的城市综合休闲体。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城镇外延空间不断扩大,城市休闲空间向原来的农村空间发展,并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功能空间。重庆市作为一个大农村基底上的大城市,重庆的休闲空间理想形态是田园城市,由此构建的新型城市综合休闲体,可以实现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优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核心—辐射与"嵌入种植"方法,通过对重庆城市、乡镇、农村的休闲空间形态研究,分析重庆城市休闲空间与都市农业形成的空间布局,提出重庆城市综合休闲体的发展的空间格局。(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期刊2010-10-26)

林浩[8](2010)在《良好的朝向 完整的空间 理想的景观——天富康城建筑设计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专家评审意见摘要:1、小区住宅平面设计针对新疆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平面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取得了良好的通风朝向和优异的室外景观,空间利用较充分,平面较规整,十余种户型满足了不同的消费群体。(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0年07期)

强永[9](2009)在《城市滨水空间理想图景构成要素及路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本质反映了城市的自然风貌、形态结构、文化格调、个性魅力、经济潜力、社会生活的活力。通过对西安浐灞渭河流域滨水公共空间理想图景构成要素———自然因素、物质空间、经济、社会因素的分析;构思人们在滨水空间各类日常生活活动、塑造浐灞河渭水流域滨水空间的理想图景:一个自由的空间、有吸引力、安全的环境、有人气、生机勃勃;舒适场所和可意向性的形象、方便通道和联系、人们的使用和活动、和谐的生态环境,从而为探讨滨水公共空间的活力与建设有些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09年04期)

周长林[10](2007)在《滨海愿景与空间理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愿景,原是英文Vision的台湾译文,目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已将它收入,解释为“所向往的前景”。愿景一词常用于企业管理,是企业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概括了企业的(本文来源于《城市》期刊2007年07期)

空间理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愈趋加快,在以效率和功能为驱动的发展目标下,人们所生活的物质空间急剧膨胀,但是这种物质空间的膨胀并非如表面般光鲜亮丽,而是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自然与人工的割裂、身体与空间的失语等,更因为这样的膨胀稀释了传统文化的密度,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难以进行现代转译的困境,从而陷入不断模仿和符号化的机械操作之中,加之在全球化语境下,受西方艺术、哲学、文化的冲击,更是大大增加文化传承的难度。而这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最终反映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之中,越来越多元化的世界、越来越发达的技术,却难以兼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琐碎生活,这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值得怀疑。传统文人的智慧似乎可以稀释上述的矛盾,弥补身体性失语的现状,为身体与建筑、建筑与自然、身体与自然之间增加差异性的“灰度”,并借此回归空间的诗意。对于传统,冯纪忠先生说“模仿不是继承”,如此,就需要对传统文人的空间理想进行意欲何为的追问。本文首先通过对诗文、绘画、园林的解析,分析和阐释传统文人空间理想的起源和演化,并从“可变性”上得到操作内容的演化痕迹,从“不变性”上得出其追求身体、日常、空间、时间诗意内涵的结论。其次通过对传统文人理想空间基本构成要素、空间叙事方式和现代性的讨论,分析其空间特质。随后,对传统文人理想空间能够重回当代建筑、城市视野的条件进行辨析,分别从城市、建筑在当代所面对的空间困境和传统空间本身的价值角度来论证传统文人理想空间在当代建筑空间的应用视野。最后,从营造实践的角度,提出传统文人空间理想在当代建筑空间中应用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传统文人空间理想对于当代建筑来说具有双重价值,它不仅有助实现对传统文化深层意义的阐释与继承,更能够调和城市空间膨胀与自然之间、与日常生活间的矛盾,让建筑与生活寻回诗意的多样情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理想论文参考文献

[1].田津.“审美乌托邦”:《店员》和《人性的污点》中的空间理想[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2].靳雨澎.传统文人空间理想之于当代建筑空间的营造视野[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郭先登.创造城市发展空间理想统筹运行生态研究[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6

[4].冯艺佳.风景园林视角下的北京市浅山区绿色空间理想格局构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5].赵旭,林丽琼.关于弱空间理想L类奇异算子的探讨[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童谨.技术、信息和生活的意义——论网络空间理想的叁重维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牟红,刘聪,李玉臻.休闲空间理想形态探讨——重庆“嵌入种植”城乡休闲共生体布局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2010

[8].林浩.良好的朝向完整的空间理想的景观——天富康城建筑设计特点[J].住宅产业.2010

[9].强永.城市滨水空间理想图景构成要素及路径的研究[J].陕西建筑.2009

[10].周长林.滨海愿景与空间理想[J].城市.2007

标签:;  ;  ;  ;  

空间理想论文-田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