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胚乳论文-刘云川,侯健,郝晨阳,刘红霞,张学勇

小麦胚乳论文-刘云川,侯健,郝晨阳,刘红霞,张学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胚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淀粉合成,共表达,转录因子

小麦胚乳论文文献综述

刘云川,侯健,郝晨阳,刘红霞,张学勇[1](2019)在《小麦TaNAC100转录调控胚乳中淀粉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叁大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主要能源。淀粉作为小麦籽粒胚乳中主要贮藏物质,其含量和组成决定了小麦的品质。小麦胚乳中淀粉合成受到一系列酶的协同调控,淀粉合成酶的功能已经被广泛研究,然而小麦胚乳中淀粉合成酶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5个小麦育种中间材料花后不同天数的籽粒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WGCN方法分析发现TaNAC100与淀粉合成酶基因SSI、GSI共表达。TaNAC100基因全长772bp,包含两个外显子,编码一个属于NAC家族的转录因子,该基因主要在籽粒中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表明TaNAC100是一个核定位的转录抑制因子。利用胚乳特异启动子在水稻中过表达TaNAC100,导致水稻胚乳中总淀粉含量显着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并无显着变化。小麦中过表达TaNAC100,胚乳中总淀粉含量和千粒重显着降低。该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将为小麦淀粉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对小麦品质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赵宇茜,赵鹏,王晓明,许盛宝[2](2019)在《六倍体小麦胚乳特异表达基因的挖掘》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胚乳是蛋白质和淀粉等营养物质的重要贮藏器官。胚乳的发育不仅直接决定面粉的品质,同时也影响粒重和产量。因此,小麦胚乳特异表达基因的挖掘研究对利用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定向改善籽粒的品质性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IWGSC提供的850份六倍体小麦RNA-seq数据,以在胚乳中高表达而在根,茎,叶叁个组织中均低表达或不表达为筛选标准,筛选到654个在开花后20天的小麦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基因。提取中国春根,茎,叶,胚乳四个组织的RNA反转录为cDNA,经过RT-PCR验证后挑选出18个在开花后20天的胚乳中特异且高表达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控制籽粒硬度,编码α-淀粉酶抑制剂,α-淀粉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醇溶蛋白。为小麦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付立冬,贺江,闫素辉,许峰,邵庆勤[3](2019)在《灌浆期淹水对小麦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灌浆期淹水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以烟农19和偃展4110为材料,于籽粒灌浆期进行淹水处理,分析其对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淹水显着降低小麦籽粒粒重、淀粉含量与积累量.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淹水显着降低小麦籽粒B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增加A型(>10μm)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进一步分析,淹水显着降低B型淀粉粒中5-10μm淀粉粒组与A型淀粉粒中>22μm淀粉粒组体积百分比,可见灌浆期淹水不利于B、A型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灌浆期淹水对籽粒B、A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着影响,但显着降低B型淀粉粒中<0.52μm淀粉粒数目百分比.可见淹水不利于小淀粉粒的产生以及淀粉粒个体体积的增大与数目的增加.(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昕钰,陈铭鑫,杨阳,李波,董召娣[4](2019)在《干旱胁迫下小麦颖果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胚乳发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干旱胁迫下小麦颖果内源激素与胚乳发育的关系,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在幼苗返青至颖果成熟阶段进行干旱处理,采用树脂切片及显微摄影等技术观察小麦颖果和胚乳细胞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颖果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GA_4)、玉米素核苷(ZR)、二氢玉米素核苷(DHZR)的含量。结果显示,干旱胁迫缩短了小麦颖果发育进程,促进颖果早衰,导致颖果发育不良;显着降低了籽粒千粒重、可溶性糖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促进颖果发育早期胚乳细胞分裂和淀粉积累,抑制了发育后期胚乳细胞的分裂、体积扩大和淀粉体充实,并提高了颖果整个发育过程中胚乳蛋白体的积累;提高了颖果发育前期IAA、GA_3、GA_4、ZR和DHZR的含量,ABA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均较高。说明干旱胁迫能通过影响颖果内源激素的积累来调控胚乳发育。(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汪巧菊,陈昕钰,冉莉萍,李波,董召娣[5](2019)在《小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及物质积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小麦强弱势粒发育的差异,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半薄切片、组织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等方法比较研究了小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的发育及物质积累过程。结果表明,在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强势粒的形态大小始终大于弱势粒,在花后3~11d表现尤为明显;与弱势粒相比,强势粒的胚乳尤其是背部胚乳中淀粉体和蛋白体的相对面积较大,充实度较高,胚乳质地更致密;强势粒的B型淀粉粒多于弱势粒,强、弱势粒的淀粉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强势粒中0~2μm的淀粉粒数显着高于弱势粒,在其他粒径范围两者无显着差异;与弱势粒相比,强势粒中总淀粉、蛋白质、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支链淀粉含量均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由此可见,小麦弱势粒发育不良与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及物质积累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波,杨阳,曹文韬,刘建,余徐润[6](2018)在《稻秆浸提液对小麦根尖和胚乳结构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稻秆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机制,为稻秆还田条件下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扬麦16和扬麦22为试验材料,设4个稻秆浸提液质量浓度(0.02、0.04、0.06和0.08 g/mL),以蒸馏水为对照(0 g/mL,CK),测定不同处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苗高、根数、根长和α-淀粉酶活性,并观察萌发2和6 d的小麦胚乳及根尖显微结构。【结果】稻秆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且浸提液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不同质量浓度的稻秆浸提液对小麦苗高、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典型的低促高抑现象,其中0.02 g/mL处理对小麦的根长和苗高均有促进作用,0.08 g/mL处理则对二者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他稻秆浸提液处理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随稻秆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小麦根系分生区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浸提液质量浓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会使根尖分生区细胞明显变形。高质量浓度稻秆浸提液还会显着降低小麦胚乳淀粉体的降解程度(P<0.05),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活性也随之下降,0.08 g/mL处理的小麦α-淀粉酶活性萌发2 d时较CK下降36.70%,萌发6 d时较CK下降28.13%。【结论】稻秆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稻秆浸提液主要通过影响小麦淀粉体降解及淀粉酶活性来影响小麦种子萌发。(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祁远宏[7](2018)在《淹水胁迫下小麦胚乳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色素c释放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胚乳发育需经历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淹水可加速其进程。为进一步揭示淹水胁迫下小麦胚乳细胞PCD进程提前的生理和细胞学机制,本实验以华麦8号为材料,在开花当天对其进行淹水处理,从显微和超微结构水平研究了胚乳细胞中线粒体动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蛋白印迹等技术多角度研究了胚乳中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研究了胚乳中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组分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另外,研究了抗环血酸、环孢菌素A和过氧化氢处理对耐湿品种华麦8号和不耐湿品种华麦9号生理生化和PCD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未淹水情况下,胚乳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发育早期胚乳中线粒体结构完整,内嵴清晰,花后12 d线粒体轻微变形,内嵴模糊,花后20 d大部分线粒体降解,仅在细胞边缘处存在少量线粒体,结构模糊。线粒体膜电位和膜吸光度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胚乳细胞发育时间的延长线粒体膜电位膜降低,膜通透性增大,线粒体损伤加剧。淹水处理后,花后10 d胚乳细胞中部分线粒体明显膨大,花后15 d胚乳细胞中大部分线粒体内部出现电子透明区域,有被膜结构包裹的未降解完全的线粒体存在;线粒体膜电位和膜吸光度低于同时期未淹水处理组。正常生长的小麦胚乳细胞中线粒体结构随着胚乳PCD的进行逐渐被破坏,淹水胁迫导致这种损伤加剧,时间提前。2.未淹水情况下,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花后10 d之前胚乳细胞中细胞色素c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上,花后12 d细胞色素c开始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花后15 d和花后20 d细胞色素c进一步释放;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发现,花后8 d细胞色素c主要集中在线粒体上,花后15 d在线粒体内外均可检测到细胞色素c的存在;蛋白印迹结果同样显示,花后12 d以后随着胚乳细胞发育胞质中细胞色素c含量逐渐增多。淹水胁迫下,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结果都显示,在花后10 d即可观察到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并且释放的细胞色素c含量高于同时期未淹水处理组。正常生长的小麦胚乳细胞中细胞色素c在花后12 d开始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中,而淹水胁迫下细胞色素c在花后10 d即开始从线粒体释放,且释放量大于同时期未淹水处理组。淹水胁迫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时间提前,释放量增加。3.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未淹水情况下,小麦胚乳细胞中VDAC2表达量基本不变、VDAC3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ANT1表达量逐渐降低,与蛋白折迭相关基因HSP70和HSP90表达量均先降低后增加。而淹水处理后VDAC2和VDAC3表达量均在花后8 d显着增加,ANT1表达量在花后10 d达到峰,HSP70和HSP90基因表达量均低于未淹水对照组。MPTP可能参与淹水胁迫促进胚乳细胞PCD过程的调节,而蛋白折迭障碍可能在其中承担一部分作用。4.使用外源H_2O_2处理后,与未进行药物处理对照组相比,华麦8号胚乳细胞中H_2O_2和O~(2-)含量上升,SOD和CAT活性增加,线粒体膜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多,caspase-like蛋白酶活性上升;华麦9号中变化趋势类似,但与华麦8号相比较,细胞中O~(2-)积累更多、CAT活性上升幅度较小。使用外源抗环血酸处理后,华麦8号和华麦9号中H_2O_2含量均降低。使用外源环孢菌素A处理后,部分抑制了H_2O_2处理导致的ROS含量上升、线粒体膜透性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多和caspase-like蛋白酶活性上升等现象。以上结果说明,外源H_2O_2处理加剧了小麦胚乳细胞PCD,且华麦9号在遭遇外界胁迫后胚乳中ROS积累更多,抗氧化酶系统较弱,可能是其不耐湿的机制之一。综上所述,淹水处理加剧小麦胚乳细胞中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色素c释放,可能是淹水导致胚乳细胞PCD加剧和进程提前的原因之一。线粒体在正常生长和淹水胁迫下小麦胚乳细胞PCD的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华麦9号胚乳中ROS累积多以及抗氧化系统弱,可能是其不耐湿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雅美[8](2018)在《小麦胚乳ADP-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TaBT1的遗传效应和育种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小麦产量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其中千粒重(Thousand kernel weight,TKW)对产量的贡献位于叁要素之首。小麦籽粒中65-70%为淀粉,淀粉合成可显着影响小麦TKW和产量。ADP-葡萄糖转运蛋白(BT1)介导的底物ADP-葡萄糖的跨膜转运是淀粉合成途径的重要限速步骤。本研究通过干扰小麦BT1基因的表达及标记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对TaBT1基因进行遗传效应分析;同时通过扫描来自全球六大小麦主产区的1305份育成品种以研究TaBT1在全球小麦育种过程的选择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获得TaBT1的叁个同源基因,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将其定位在染色体6A、6B和6D上。该基因主要在幼穗和发育的籽粒中表达,且花后10天籽粒中的表达量达到高峰。叁个同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A基因组相对表达量最高,D组次之,B组最低。2.花后10天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转基因小麦叁个代表性阳性株系的表达量分别下降20.8%、50.3%和69.5%;淀粉粒的组成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相同视野范围内,A型/B型淀粉粒比值降低。成熟后籽粒变小,叁个株系的籽粒TKW分别极显着降低15.7%、31.1%和47.3%。籽粒大小发生显着变化,其中粒长分别降低0.7%、4.5%和5.6%;粒宽分别降低8.1%、13.2%和23.3%;粒厚分别降低10.1%、15.4%和17.1%;以上表明TaBT1可显着影响小麦淀粉合成及TKW。3.利用36份普通小麦材料对TaBT1进行重测序,序列分析发现六倍体小麦中TaBT1-6A和TaBT1-6D均不存在多态性,仅在TaBT1-6B编码区及调控区检测到24处等位变异,形成叁种单倍型TaBT1-6B-Hap1、TaBT1-6B-Hap2和TaBT1-6B-Hap3(以下简称为Hap1、Hap2和Hap3);根据变异位点开发了两个分子标记CAPS-1664和InDel-2029,以区分叁种单倍型;标记与表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ap1和Hap2为与高TKW相关联的优异单倍型。4.利用导入系验证单倍型表型效应,表明单倍型为Hap1的后代个体平均TKW为50.6 g,较单倍型为Hap3的后代个体高出10.5%,两者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0.05);TaBT1-6B在不同单倍型材料中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Hap1型品种的平均相对表达量最高,分别为Hap2和Hap3的1.6倍和4.3倍(P<0.01);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分析发现Hap1型启动子的驱动活性最高,分别为Hap2和Hap3的1.5倍和3.1倍(P<0.01)。表明启动子区的变异可能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而造成单倍型之间的千粒重差异,且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型具有相对高的启动子活性。5.由我国地方种到育成品种,优异单倍型Hap1和Hap2受到强烈的人工正向选择;随着育种年代的推进,两种单倍型频率逐渐升高;全球六大小麦主产区中Hap1和Hap2的高频率分布表明对高TKW的选择是全球性的。6.对普通小麦二倍体祖先种乌拉尔图(AA)、粗山羊草(DD)和四倍体祖先种的BT1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在多倍化过程中BT1-6B的核苷酸多态性呈现出显着下降(π_(DI)/π_(TE)=7.18,P<0.05),以ATG上游1 kb以内的启动子区降幅较为明显。对四倍体的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BT1-6B从栽培二粒到硬粒小麦的选择效应(π_(DM)/π_(DR)=11.9)强于由野生二粒到栽培二粒的驯化效应(π_(DI)/π_(DM)=1.3)。另外六倍体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表明育种过程也会导致BT1-6B多态性的下降。7.中国小麦育成品种中ADP-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TaBT1-6B与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编码基因(TaAGP)的优异单倍型具有一定的加性效应,优异单倍型数目越多,平均TKW越高。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催化生成ADP-葡萄糖的过程或TaBT1蛋白介导的ADP-葡萄糖的跨膜转运过程减弱均会影响淀粉合成,进而影响TKW。8.本研究证实TaBT1对TKW具有很强的遗传效应,开发的两个功能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MAS)育种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8-05-01)

李超[9](2018)在《小麦花后干旱胁迫下乙烯和脱落酸对胚乳PCD调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胚乳发育伴随着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过程。胚乳发育易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胚乳细胞发育状况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小麦的籽粒产量和品质。新疆麦区籽粒灌浆期干旱频发,导致胚乳细胞发育不充分,灌浆期缩短,造成籽粒减产和品质降低。本研究选用新疆主栽冬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胚乳细胞结构、凝胶电泳检测、Real-time PCR检测PCD相关基因转录等技术研究小麦花后干旱胁迫下胚乳PCD特征变化,旨在揭示主要内源激素乙烯(Ethylene,ETH)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胚乳细胞PCD的调控机理,从胚乳PCD角度阐明花后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发育的危害,为新疆小麦生产应对干旱胁迫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花后干旱胁迫下胚乳PCD变化特征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花后干旱胁迫下胚乳PCD发生部位呈随机性,胚乳细胞核退化、变形程度均加快,线粒体开始出现中空化;最大胚乳细胞核数目分别下降了7.5%和12.7%;总DNA含量分别下降了25.3%和17.2%;DNA酶活性显着提高,峰值出现时间提前,胚乳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程度加深,片段最大化出现时间提前。参试品种ACC和脱落酸含量均显着增加,脱落酸合成关键酶基因(nced1、nced2、ao1、ao2)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上调;脱落酸降解关键酶基因(ABA1)仅在灌浆后期有较高表达量;乙烯受体基因(ers1,ers2,etr1,etr2)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下调;dad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下降,bcl-2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两个品种最大灌浆速率显着下降,成熟期新冬18号粒重下降8.1%,新冬22号粒重下降9.6%。(2)小麦花后干旱下ETH对胚乳PCD的调控小麦花后干旱胁迫下抑制ETH处理,胚乳细胞活力显着提高,胚乳细胞核变形、解体变慢;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最大胚乳细胞核数目分别增加8.1%和6.6%;总DNA含量分别提高12.6%和12.5%;同时期DNA酶活性显着下降,DNA酶活性峰值推后,胚乳细胞基因组DNA片段化程度降低,片段最大化出现时间推后。参试品种ACC含量显着下降,脱落酸含量、脱落酸合成和降解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均无显着差异;乙烯受体基因表达量整体呈上调趋势;dad1基因显着上调表达,bcl-2基因显着下调表达。两个品种最大籽粒灌浆速率无显着提高,但持续时间较干旱对照延长,新冬18号粒重增加3.1%,新冬22号粒重增加2.1%。(3)小麦花后干旱下ABA对胚乳PCD的调控小麦花后干旱胁迫下抑制ABA处理,胚乳细胞活力显着下降;胚乳细胞核变形、解体加快;新冬18号和新冬22号胚乳最大细胞核数目分别下降11.9%和5.2%;总DNA含量最大值分别下降7.9%和10.4%;同时期DNA酶活性显着上升,峰值出现时间提前,胚乳基因组DNA片段化程度增强,片段最大化出现时间提前。参试品种ACC含量显着提高;脱落酸含量、脱落酸合成和降解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乙烯受体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下降;dad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上升,bcl-2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两个品种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成熟期粒重均显着下降,新冬18号粒重下降2.9%,新冬22号粒重下降8.0%。综上所述,小麦胚乳PCD受花后干旱胁迫环境影响,外界干旱胁迫打破了内源性激素ETH和ABA的平衡,导致了ETH和ABA含量的急剧升高,同时削弱了ABA对ETH的拮抗作用,最终加速了胚乳PCD进程。胚乳PCD进程与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密切相关,延长胚乳PCD进程可以起到增加粒重的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小麦生产上采取人工干预措施缓解外界干旱胁迫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培育抗旱、高产、优质小麦品种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5-01)

陶莉敏,周琴,蔡剑,王笑,戴廷波[10](2018)在《施硫时期对小麦颖果和胚乳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施硫时期对小麦颖果和胚乳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各施60 kg·hm~(-2)硫肥对小麦颖果发育形态、胚乳中蛋白和淀粉分布与积累的影响,以不施硫肥为对照。[结果]施硫使小麦灌浆中后期颖果长度、宽度、周长、投影面积和干、鲜质量增加,发育后期颖果投影面积增加了0.5%~18.7%;在孕穗期施硫显着增加胚乳细胞数,相对增加量为92%~97%。胚乳中蛋白体总面积因施硫而增加,而小淀粉粒总面积则降低。施用硫肥提高了籽粒各层蛋白质含量,主要调控皮层和外胚乳中淀粉含量。各施硫时期对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分布及含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孕穗期、播种期、开花期、拔节期。[结论]施硫提高胚乳细胞数,增大籽粒库容;提高了灌浆中期蛋白体的比例,有利于成熟籽粒蛋白质的积累,并以孕穗期施硫处理调控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小麦胚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胚乳是蛋白质和淀粉等营养物质的重要贮藏器官。胚乳的发育不仅直接决定面粉的品质,同时也影响粒重和产量。因此,小麦胚乳特异表达基因的挖掘研究对利用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定向改善籽粒的品质性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IWGSC提供的850份六倍体小麦RNA-seq数据,以在胚乳中高表达而在根,茎,叶叁个组织中均低表达或不表达为筛选标准,筛选到654个在开花后20天的小麦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基因。提取中国春根,茎,叶,胚乳四个组织的RNA反转录为cDNA,经过RT-PCR验证后挑选出18个在开花后20天的胚乳中特异且高表达的候选基因,这些基因分别控制籽粒硬度,编码α-淀粉酶抑制剂,α-淀粉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醇溶蛋白。为小麦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胚乳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云川,侯健,郝晨阳,刘红霞,张学勇.小麦TaNAC100转录调控胚乳中淀粉合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赵宇茜,赵鹏,王晓明,许盛宝.六倍体小麦胚乳特异表达基因的挖掘[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付立冬,贺江,闫素辉,许峰,邵庆勤.灌浆期淹水对小麦籽粒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陈昕钰,陈铭鑫,杨阳,李波,董召娣.干旱胁迫下小麦颖果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胚乳发育的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19

[5].汪巧菊,陈昕钰,冉莉萍,李波,董召娣.小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及物质积累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9

[6].李波,杨阳,曹文韬,刘建,余徐润.稻秆浸提液对小麦根尖和胚乳结构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8

[7].祁远宏.淹水胁迫下小麦胚乳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色素c释放对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8

[8].王雅美.小麦胚乳ADP-葡萄糖转运蛋白编码基因TaBT1的遗传效应和育种选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

[9].李超.小麦花后干旱胁迫下乙烯和脱落酸对胚乳PCD调控机理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10].陶莉敏,周琴,蔡剑,王笑,戴廷波.施硫时期对小麦颖果和胚乳发育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

标签:;  ;  ;  ;  

小麦胚乳论文-刘云川,侯健,郝晨阳,刘红霞,张学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