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钟论文-张伟,胡震,杨申申

救生钟论文-张伟,胡震,杨申申

导读:本文包含了救生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VxWorks,实时调度,嵌入式控制系统,通信模块

救生钟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胡震,杨申申[1](2013)在《援潜救生钟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VxWorks嵌入式操作系统在援潜救生钟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完成了救生钟显控子系统的软硬件设计。采用VxWorks的二进制信号量进行tProcess任务和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之间的同步,实现系统运行的实时性与可靠性,满足了救生钟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水池试验和海上试验证明,VxWorks操作系统在救生钟控制系统上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控制功能实现良好,数据通信实时可靠。(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仪表》期刊2013年11期)

赵俊海,刘涛,崔维成[2](2012)在《新型机动型救生钟铠装缆绞车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加,潜艇在巡航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也经常发生,引起了各国对援潜救生的普遍重视。国内外大型防救演习中均将救生钟的对接援救演练作为必演科目之一。我国现役潜艇上也都设有救生钟专用对接救生平台。机动型救生钟是我国重要援潜救生装备、是新型号救生钟系统。该系统以机动化快速运输、快速装船、快速援救为主要使用特点。论文简要地介绍机动型救生钟的系统组成,阐述铠装缆绞车的使用工况、功能需求和任务分配,计算绞车卷筒工作负载,提出绞车技术参数和功能指标,确定绞车液压动力驱动参数。对所研制的绞车进行了试验考核和验证。海试结果表明:该绞车的技术性能指标先进,具有被动放缆和张力保护功能,铠装缆同步收放和自动换向,不发生缠绕、乱缆等现象,绞车运行安全、可靠,满足了机动型救生钟布放和回收要求。这些成果将为我国援潜救生装备,以及深海水下载人/无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2年04期)

王子纯,王春江[3](2011)在《深潜器救生钟脐带电缆若干问题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深潜器救生钟及脐带电缆救生工作原理和过程,根据特种用途电线电缆设计思想,对脐带电缆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其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线电缆》期刊2011年04期)

苗兰森,胡勇,沈允生[4](2011)在《大深度救生钟耐压结构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救生钟的救生舱耐压壳体,推导出典型水下耐压结构的计算公式,建立结构优化数学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以求解结构最优尺寸,在此基础上确定耐压结构的设计尺寸。对设计结果采用有限元计算和规范计算比对分析,结果证明采用程序计算设计的优化尺寸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提供的计算方法可为水下环肋耐压壳体结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付本国,刘汉明,臧海鹏[5](2011)在《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救生钟与失事潜艇的对接成功率,分析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建立了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判据。分析了救生钟受力,建立了平衡方程组。在假定缆形为抛物线条件下,计算得到了铠装缆的张力。通过编程解算平衡方程组,得到了引导缆倾角与海流、工作深度、推进器推力、正浮力、铠装缆冗余长度和水面母船定位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海流、工作深度和推进器推力对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影响大,推进器推力决定钟体倾角,但对于钟体移位作用不明显。根据计算分析结果还提出了操纵建议和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1年Z1期)

苗兰森,胡勇[6](2009)在《援潜救生钟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救生钟是援潜救生的重要装备,在国际和国内均具有较悠久的使用历史。文中对救生钟的国内国际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我国救生钟的发展提出建议;分析了发展新型救生钟的关键技术与目前所具备的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翁海荣,杨朋,陈子辉,陈高明,杨志强[7](2008)在《某新型移动式救生钟救生演练的医学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某新型移动式救生钟实兵演练积累医学保障经验,完善某潜艇叁级援潜的医学保障。方法:36名参训人员进行先理论后实践、由浅入深的潜水训练,其中1名艇员参加叁级援潜实兵演练。在人员选拔、潜水训练、叁级援潜实兵演练等方面进行医学保障。结果:潜水训练和叁级援潜实兵脱险演练安全顺利,未出现减压病、氧中毒、气压伤等潜水疾病,脱险演练艇员心理素质较好。结论:科学合理的医学保障是潜水训练和叁级援潜安全顺利的重要保证。(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付本国,孟庆鑫,臧海鹏[8](2008)在《对接过程中救生钟引导缆的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救生钟与失事潜艇的安全对接,分析了引导缆的安全性,建立了对接过程中救生钟受力平衡方程.在假定缆形为抛物线的条件下,计算了铠装缆的张力.通过编程解算平衡方程组,得到了引导缆受力与海流流速、工作深度、铠装缆冗余长度、推进器推力和正浮力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1.7 kn海流内2、00 m以浅范围内,引导缆安全;但随着海流流速增大,引导缆倾斜渐增,无法保证救生钟对中坐落到失事潜艇救生平台上.分析认为应在救生钟与母船之间设立中继站.(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毛建忠[9](2008)在《救生钟水下绞车牵引及主动放缆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救生钟钟下室的对口绞车是某型综合援潜救生钟的配套设备,其功能是完成救援用钢丝绳的收放,使得救生钟在水下和失事潜艇救生口成功对接,从而完成救援任务。本文以现有的钢丝绳绞车和工程用卷扬机为对象,对目前的钢丝绳运输进行现场勘查,从实际情况出发,仔细分析绞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压绳、咬绳、垒绳等现象的原因,及现有排绳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使用要求及总体性能指标,对照水下救生钟收放装置的作业过程,试图通过对绞车卷筒上的钢丝绳释放时加装一套主动牵引机构,使救生钟水下绞车具备主动释放功能,解决钢丝绳牵引及排绳系统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文工作以液压传动技术和救生钟对口绞车为研究对象展开,主要内容如下:1.对绞车在工程机械,采矿设备,建筑机械以及海洋船舶,海洋石油等领域的应用及最新的技术在绞车的速度和恒张力控制上的应用作了概述。对救生钟及其上的对口绞车在实施水下救援任务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作了介绍。2.针对救生钟对口绞车卷筒在水下释放钢丝绳时,钢丝绳不受外载荷因而无法有序地离开卷筒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法来实现救生钟对口绞车对钢丝绳释放时具有主动牵引功能,并在对两种方法作了优缺点比较、适用场合的分析,最后结合对口绞车的实际工况和使用场合,决定使用滚轮传动方法来实现对口绞车主动牵引功能。3.对救生钟对口绞车主动牵引系统的机械,液压系统作了研究与设计,分析和比较了叁种排缆技术方案。完成了救生钟对口绞车主动牵引系统各组成机构的主要元件的选型计算和安全校核。4.对实现恒张力控制系统的各种液压系统比较和研究,对其主动牵引系统功能实现原理的介绍,并对该项目的深入和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设计救生钟对口绞车牵引及主动释放系统具有的前置牵引及主动释放功能,确保救生钟对口绞车能够有效地完成水下救援任务。2.对主动牵引系统的功能实现方案及各组成机构进行了选型,设计与计算,使得机构能满足水下工作环境的特殊要求。(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8-05-01)

顾靖华,金凤来,陈海庭,彭勤健,胡金凯[10](2007)在《某型救生钟生命支持系统性能人体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生命支持系统改换装后的总体性能。方法:救生钟在常压下进行10人8 h试验。结果:整个试验过程中,钟内CO2浓度始终未超过指标上限1.5%,钟内O2浓度基本保持稳定,均在21%左右。结论:生命支持系统改换装后,能满足技战指标要求,工作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救生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潜艇数量的增加,潜艇在巡航过程中出现的事故也经常发生,引起了各国对援潜救生的普遍重视。国内外大型防救演习中均将救生钟的对接援救演练作为必演科目之一。我国现役潜艇上也都设有救生钟专用对接救生平台。机动型救生钟是我国重要援潜救生装备、是新型号救生钟系统。该系统以机动化快速运输、快速装船、快速援救为主要使用特点。论文简要地介绍机动型救生钟的系统组成,阐述铠装缆绞车的使用工况、功能需求和任务分配,计算绞车卷筒工作负载,提出绞车技术参数和功能指标,确定绞车液压动力驱动参数。对所研制的绞车进行了试验考核和验证。海试结果表明:该绞车的技术性能指标先进,具有被动放缆和张力保护功能,铠装缆同步收放和自动换向,不发生缠绕、乱缆等现象,绞车运行安全、可靠,满足了机动型救生钟布放和回收要求。这些成果将为我国援潜救生装备,以及深海水下载人/无人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救生钟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胡震,杨申申.援潜救生钟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3

[2].赵俊海,刘涛,崔维成.新型机动型救生钟铠装缆绞车的研制[J].中国造船.2012

[3].王子纯,王春江.深潜器救生钟脐带电缆若干问题的讨论[J].电线电缆.2011

[4].苗兰森,胡勇,沈允生.大深度救生钟耐压结构的优化设计[J].海洋技术.2011

[5].付本国,刘汉明,臧海鹏.救生钟对中坐落能力分析[J].船舶力学.2011

[6].苗兰森,胡勇.援潜救生钟综述[J].海洋技术.2009

[7].翁海荣,杨朋,陈子辉,陈高明,杨志强.某新型移动式救生钟救生演练的医学保障[J].海军医学杂志.2008

[8].付本国,孟庆鑫,臧海鹏.对接过程中救生钟引导缆的安全性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

[9].毛建忠.救生钟水下绞车牵引及主动放缆系统研究与设计[D].江南大学.2008

[10].顾靖华,金凤来,陈海庭,彭勤健,胡金凯.某型救生钟生命支持系统性能人体试验[J].海军医学杂志.2007

标签:;  ;  ;  ;  

救生钟论文-张伟,胡震,杨申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