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琼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龙山初中024400
摘要首先简单介绍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并引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二是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三是创造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四是拓展空间,适时展示学生个性。五是寻找契机,营设学科整合情境。最后提出倡议,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我在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部分学生没有一点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学生家庭计算机拥有率为0,学生接触到计算机的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在校上课学习时也不能做到每人一机),另一个就是乡镇上的网吧。目前,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每周仅开1课时,因此农村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很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传授基本技能。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与综合的信息素养问题;也有教学环境、硬件配置低、学生学习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什么原因,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前者以书为主,后者以人为主,关注人的发展,后者对教材的使用,更多的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去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内涵、思想和方法为我所用。
概括起来说,教学方式的核心在于适用性和实用性,合理使用、改造教材将新理念贯穿于课堂之上。
二、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我们即找不到两个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全体学生的一种教法,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学生,研究他们的个性差异、兴趣及认知差异,在继承的基础上探究,实施因材施教,层次教学,关注全体学生,从教材中挖掘出层次性的教学目标,适合于全体学生。
一开始就给初一年级的学生介绍硬件、软件、主机、键盘、内存、芯片、操作系统以及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相应操作等,对于一部分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初中学生来说,打开教材就接触到这么多抽象的概念,很快就被搞糊涂了,此时就需要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的接触中愉快地学会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再进行学习,在计算机上绘画是学生特别感兴趣和能掌握的。当学生对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再将计算机的常识及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穿插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介绍,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为此,我改变了教材的教学顺序,先从鼠标的操作学起,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鼠标操作的实践机会,例如:引导学生用鼠标拖动桌面图标摆图案;给学生提供练习用flash小游戏,包括学数学、语文识字、填颜色、拼图挑战记忆力、帮助可爱猫整理房间等,由简单逐步深入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些小游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这些设计又完全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
三、创造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在创造课堂教学氛围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每一课都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效思维的方式展开。
例如在学习《浏览器的使用》一课时,我采用课件导入情境,给学生播放内蒙风光的图片并配上音乐,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一张张草原的风光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光标键时,设置了青蛙过河、松鼠推箱子、找目标等小游戏。
其实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因材施教提供最大的可能。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指引学生对生活的深层挖掘,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争取学有创新,有所突破,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拓展空间,适时展示学生个性
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自由想像的空间,引导和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不强调统一;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工具和基本操作之后,就应该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要避免操作的单一化和工具选择的固定化,提倡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僵硬化和惰性。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在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并不忙于开始操作,而是引导学生“策划”如何完成任务,让多种思维进行交流。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个人小档案时,我结合学生班级实际,改成了《我的课程表我做主》,首先激发学生兴趣,想不想有一张自己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课程表,然后指导学生学习插入表格,尝试性使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虽然出现了很多的错误,但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中更加深入地掌握了相关工具的使用,在修饰自己的课程表时,学生综合利用剪贴画、图片、颜色的搭配以及边框和底纹等相关菜单的操作,不仅完成了教材中关于掌握编辑表格的方法的教学目标,而且有所创新,几乎都有自己个性的内容存在。可见对教材适当的拓展,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五、寻找契机,营设学科整合情境
中学现代信息技术课的集成性非常强,它自身本来就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的内容与各门学科紧密相连。在上面阐述的要点中我的课程设计都给予了体现,所以,现代信息技术课的职能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对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要求,教师必须对语文、音乐、美术……等都要有一定的掌握,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上好信息技术课。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要避免传统课程的缺陷(如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化,教学内容偏深而不实用等),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亲切易学的实用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去研究,在教学的实践中去积累经验。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