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快通道麻醉,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警觉,镇静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立强,程周,廖小卒,梁毅,叶红雨[1](2019)在《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超快通道麻醉(UFCA)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传统麻醉,观察组采用UFCA。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 5 min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意识恢复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脏阻断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 min拔管后警觉/镇静评分5分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定位感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32.00%(P <0.05)。结论与传统麻醉比较,行UFCA的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神经意识恢复更快,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岳琴,邬晓臣,王舰,丁盛,辛梅[2](2019)在《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老年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脏外科行CPB下心脏瓣膜手术的2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58例)和非POCD组(148例),并对POC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OCD组患者年龄大于非COPD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均长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是老年CPB下心脏手术患者POCD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老年CPB下心脏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与年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POCD的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9期)
郑广娣,江天燕,张小丽,梁倩玲[3](2019)在《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影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笔者医院收治的5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9例)与对照组(n=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情况、生活质量水平及护理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固体食物耐受、拔管及住院时间皆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四个层面的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实施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健康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更加符合患者对于临床护理服务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1期)
胡娜[4](2019)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中的麻醉应用效果及患者术后中枢炎症反应(CIR)情况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0例行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各30例。DEX组,麻醉诱导前所有患者均予以1μg·kg~(-1)的DEX输注,速率为0.5μg·kg~(-1)·h~(-1);对照组则在同时段单纯予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输注。分别于切皮前(T0),CPB开始后0.5 h(T1),CPB停止后0.5 h(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 d(T4),术后3 d(T5)抽取颈静脉球部血液标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d、术后7 d、术后30 d完成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评分。结果:T0时,DEX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2、3、4、5时,DEX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X组术前1 d的MM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EX组术后7 d、30 d的MMS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予以1μg·kg~(-1) DEX并以0.5μg·kg~(-1)·h~(-1)的速率输注能起到短期抑制CIR而改善CPB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减少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但POCD的长期发生率却是无法有效抑制或减少的,故还应拓展研究方向和加大临床研究力度以降低POCD长期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顾月[5](2019)在《PDCA模式的QCC活动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接台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戴明循环管理(PDCA)模式的品管圈(QCC)活动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接台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80例,其中2018年6月~2018年9月行常规手术接台流程9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0月~2018年12月行PDCA模式QCC活动的9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接台时间、干预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上台器械处理用时、上台出室至接台通知用时、接台通知至交接开始用时、交接开始至入手术室用时、静脉置管用时及导尿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效果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模式的QCC活动应用于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能显着缩短手术接台时间,提升干预效果满意度。(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6期)
李选发,唐婧英,徐志新,刘丽丽,韦雪梅[6](2019)在《不同血糖水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血乳酸以及康复进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不同血糖水平对血乳酸值及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糖水平分为糖尿病组(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33例和非糖尿病组(术前空腹血糖<7.0 mmol/L)45例,于术前2h(T_1)、麻醉后(T_2)、CPB转机后5 min(T_3)、主动脉阻断后5 min(T_4)、停止CPB时(T_5)、手术结束时(T_6)、术后2h(T_7)、4h(T_8)、6h(T_9)、8h(T_(10))、12h(T_(11))、24h(T_(12))及48h(T_(13))监测两组血糖及血液乳酸水平,比较两组康复进程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两组血糖与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两组各时间点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高于T_1时刻(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与糖尿病组的15.15%(5/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术前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波动更明显,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3期)
孙思[7](2019)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对预先指示认知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对预先指示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72例,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及预先指示认知问卷调查患者。结果 41.3%的患者听说过预先指示,60.5%的患者愿意接受预先指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是否接受预先指示的独立因素有:文化程度、医疗决策主体、医疗决策中谁的意见最重要、病情难以逆转或疾病晚期是否放弃治疗、生存质量重要还是生存时间重要、是否听说过预先指示、是否听说过生前预嘱、是否听说过预立医疗代理人(均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对预先指示的了解较少,但对预先指示持支持态度,提高患者对预先指示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预先指示的接受程度。(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吕红,张昱,赵婉,吕焕然,周勇[8](2019)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氨甲环酸对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TXB2的变化与术后出血和输血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观察。入选101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48)。氨甲环酸采用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剂量10 mg/kg,20 min完成,随后给予维持量10 m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液输注。对照组和观察组各顺序取20例受试者,在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 h和术后24 h四个时间点取静脉血3 mL,3 000 r/min持续5 min离心,取血浆-20℃冻存。ELISA法测定TXB2。记录术后TXB2水平、出血量、输血量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情况,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术前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临床数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即刻,观察组的TXB2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66.41(40.72,94.93)vs.34.10(21.06,51.82) ng/L,P<0.01]。术后总引流量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746.83±274.60)vs.(1 153.62±480.37)mL,P<0.01]。观察组异体红细胞的输注量、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与输注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TXB2水平在手术后即刻显着降低,氨甲环酸可显着改善术后TXB2降低并显着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本研究未观察到与氨甲环酸相关的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心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谢屹红,戴备军,沈社良[9](2019)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指标(SCT)指导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浙江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G组(T组)和SCT组(C组)。2组均于手术期间每次自体血液回输结束时、手术结束后24 h内患者引流量>300 mL/h时检测HB,若<70 g/L,输入异体RBC;同时2组在上述时点分别检测TEG或SCT,按TEG或SCT结果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PLT)及纤维蛋白原(FIB)。记录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血液(RBC、FFP及PLT)输入量;记录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2组围术期出血量、输液量、自体血液及异体RBC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组围术期FFP及PLT输入量小于C组(均P<0.05);2组气管插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24 h内因出血过多再次手术例数、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EG指导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可以减少患者FFP和PLT输入量,不影响出血量、RBC输入量及临床结局。(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熊梦莹[10](2019)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体外循环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体外循环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拟行体外循环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为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SP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实验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缓慢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ml于前锯肌表面,30分钟后测定阻滞范围及效果,阻滞范围且镇痛效果满意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C组实施单纯全凭静脉麻醉。术毕两组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转机前(T2)、体外循环结束时(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24h(T5)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4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浆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肾上腺素(EPI)的浓度。于相同的时间点从动脉中抽取血液做血气分析的同时可测得血糖(Glu)浓度。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的用量、气管拔管时间、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在术后24小时(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SP组术中及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小于C组(P<0.05);2、SP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心胸外科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3、与麻醉前(T1)比较,T2、T3、T4、T5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IL-6、EPI、COR和Glu的浓度均显着升高(P<0.05),IL-10浓度显着降低(P<0.05);4、与C组比较,T2、T3、T4、T5时间点SP组IL-6、EPI、COR和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显着升高(P<0.05);5、SP组T5静态和动态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C组(P<0.05);6、S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5)。结论:对体外循环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实行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凭静脉麻醉,可使创伤应激反应显着降低,术后镇痛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ERAS)。(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老年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脏外科行CPB下心脏瓣膜手术的2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OCD,将患者分为POCD组(58例)和非POCD组(148例),并对POC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OCD组患者年龄大于非COPD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ICU时间均长于非PO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是老年CPB下心脏手术患者POCD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老年CPB下心脏手术患者POCD的发生与年龄、受教育年限、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关。临床医生应给予高度的重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POCD的发生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王立强,程周,廖小卒,梁毅,叶红雨.超快通道麻醉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
[2].岳琴,邬晓臣,王舰,丁盛,辛梅.老年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
[3].郑广娣,江天燕,张小丽,梁倩玲.手术室规范性配合护理干预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影响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胡娜.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顾月.PDCA模式的QCC活动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接台时间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6].李选发,唐婧英,徐志新,刘丽丽,韦雪梅.不同血糖水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血乳酸以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7].孙思.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对预先指示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9
[8].吕红,张昱,赵婉,吕焕然,周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氨甲环酸对血栓素B2水平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
[9].谢屹红,戴备军,沈社良.血栓弹力图指导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出血量、输血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
[10].熊梦莹.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体外循环下胸腔镜心脏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