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体意识论文-朱林

政治主体意识论文-朱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治主体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

政治主体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朱林[1](2019)在《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呈现出自主性与多样性、理性与功利性、波动性与矛盾性、片面性与表面性等比较复杂的特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培育要从5个方面着手:加强"两课"、党课团课等主渠道政治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鼓励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锻炼;提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0期)

徐林[2](2017)在《高中政治“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意识的作用》一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政治"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在"主体参与"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讨论、应用、评价"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01期)

苏庆[3](2011)在《当代封建政治意识反思——清官意识对民众政治主体性影响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清官意识在当今盛行的原因,重点对清官意识给民众政治主体性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反思,并对消除这种影响提出了几点简单建议。(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1年30期)

邹之坤[4](2011)在《公民文化意识与政治主体文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思想保证。本文从政治文化的内涵界定出发,分析了政治文化的特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杨亮[5](2010)在《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制度有效性获得的增量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取决于政治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取得的效果,从本质上讲,政治制度获得有效性受制于政治主体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认同感等,而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认同感又受制于政治主体意识的高低。在发展现代政治文明进程中,提升政治主体的自觉程度和主动程度,培育较高的政治主体意识,是我国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建设中充分发挥成效的增量因素。政治主体意识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是政治制度有效性获得的直接内驱力。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深度变迁时期,造成政治主体意识欠缺,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使政治制度本身具有的功效得到高效益的发挥。(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袁道露[6](2008)在《罗大经与宋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长期坚持崇文国策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提倡科举为草茅而设的选拔人才导向,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给予士人极大的政治参与空间和优越的生活待遇,读书出身的人不论门第高低都能凭才学进入国家的领导层、决策层,参与国家的管理和日常事务。这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使得大量士人对国家抱有强烈的知遇之恩,对家国负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报答国家成为他们的人生选择。士大夫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宋代士大夫的地位有了比之前很大的提高,士大夫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增强,“以天下为己任”激励了士大夫们不断以社会主人翁的经世致用思想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论文选择罗大经这一宋明理学里一个游走于士大夫阶层和百姓之间的人物,以他的思想中对宋代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入手,本文“绪论”概括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回顾了研究现状,并对本论文的创新性进行了阐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的思想进行研究。其一,宋代的理学士大夫借由宋代历史发展的显着特点,使得士大夫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加上宋代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士大夫们对国家政治投入了很大的热情。针对罗大经身处的时代特点,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来看,他便是把自己作为众多理学士大夫中一员的热忱充分投入到了国家的政治秩序重建上来。其二,罗大经进一步从如何增强理学士大夫的道德和责任进行探讨,认为士大夫在投入到国家政治之前,首先是需要自身对世间的万世万物进行体验。提出“静中体验”和“活处观理”这两种互为补充,互为辅助的体验方式来作为个人修养的基础和必备内容。进而提出了自己对理想士大夫人格的要求,明确要以“君子”这种道德品质的人为士大夫的理想道德标准,并通过君子人格的士大夫作为儒家王道思想实现的理想人选而大力提倡。罗大经认为要强国先要拾束人心,用儒家思想对民众进行教化,重用儒臣,所以士大夫都要学习儒家经典,用儒家思想来“以道事君”,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方法。并且以一个理学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要求自己,大力提倡科举,并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学校和部分儒生的不足之处。还对当时政治秩序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仅是国家政治机构中心的朝廷还把理性的触角触及到远离国家权利中心的广大乡村。其叁,宋代士大夫们的政治主体意识增强的一个显着标志是宋代奉行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君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罗大经提出了对君权的要求。集权的宋代君主如果缺乏外在的有效约束,必然养成君权的膨胀,君主的自大,他便要求用道德规劝和灾异谴告来约束君权。然后,提出宋代皇帝虽然强化了中央集权,但是在罗大经看来相权也有了提高,并成为皇权的延伸。他也对过分放肆的相劝提出了批判,反对秦桧这种利用自己宰相的位置结党营私,谋取私利,罪大恶极,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的宰相,也反对王安石这样在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上存在严重不足,“内圣”之学是不成熟的宰相。最后,罗大经提出对理想的宰相的呼唤,他眼中理想的宰相不仅是道德的楷模,百官的榜样更是君,臣,民的一个重要沟通。罗大经所推崇的宰相的理想代表人物便是开诚心,布公道,集谋虑,广忠益,其存心无愧的诸葛亮。总之,本文通过对罗大经对宋代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的剖析,以小见大看出整个宋代理学士大夫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从一个方面展示出理学的博大。最后结论,对罗大经及其时代中理学士大夫强烈的政治主体意识进行总体性评价。(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张志祥[7](2005)在《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意识的缺失与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的政治主体意识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观念力量。政治主体意识中民主法治、政治参与、政治认同、政治责任等意识的缺失,制约着青年的政治成熟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完善和提高政治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培育和优化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意识的主要路径。(本文来源于《青年探索》期刊2005年05期)

方世南[8](2004)在《培育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文明与政治主体意识密切有关。正确的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观念力量。政治文明呼唤着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认同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养、弘扬公民的政治主体性,是培育和优化政治主体意识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政治主体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中政治"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在"主体参与"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分为"自学、讨论、应用、评价"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学环节。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治主体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朱林.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主体意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9

[2].徐林.高中政治“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意识的作用》一框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

[3].苏庆.当代封建政治意识反思——清官意识对民众政治主体性影响的几点思考[J].传承.2011

[4].邹之坤.公民文化意识与政治主体文化建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杨亮.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制度有效性获得的增量因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6].袁道露.罗大经与宋士大夫的政治主体意识[D].重庆师范大学.2008

[7].张志祥.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意识的缺失与培育[J].青年探索.2005

[8].方世南.培育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标签:;  ;  ;  

政治主体意识论文-朱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