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性控制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伏并网,准Z源逆变器,零动态,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
线性控制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李媛,方番,肖先勇,张芮,李佳逸[1](2019)在《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准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于光伏系统的准Z源逆变器(QZSI)存在着不稳定的零动态和非线性特性,导致系统振荡、动态响应缓慢和控制器设计复杂等问题。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方法,提出将直通电流和脉冲直流电压作为状态变量建立QZSI直流侧的仿射非线性二阶模型,将原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具有模型精确、阶数低、算法简单等优点。基于此模型,设计经典PI控制器调节QZSI的输入电压,并最终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阐述了QZSI的输入/输出线性化建模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证明该线性化系统零动态稳定,设计QZSI直流侧与交流侧控制器,实现光伏逆变器升压、并网波形及功率控制3个目标。通过仿真及实验与经典控制策略对比,显示该控制方法能使QZSI输入电压快速跟踪最大功率点,并且在系统工作点大范围变化时能保证输入电压及并网电流波形质量。(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刘志强,王一凡,吴雪刚,张春雷,倪捷[2](2019)在《基于线性路径跟踪控制的换道避撞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车辆自主避撞,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路径跟踪控制的换道避撞控制策略。为实时确定制动和换道时机,获取跟车状态下自车和前车车速、加速度、相对距离以及驾驶人制动反应时间计算制动安全距离和换道安全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入制动危险系数B和换道危险系数S评估制动与换道风险,使得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危险程度和主动干预阈值更直观。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的变化特性,采用5次多项式法规划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避撞路径。为保证换道避撞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舒适,采用最大横向加速度约束换道避撞轨迹。为实现对换道避撞路径的线性跟踪控制,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横摆稳定性,基于车辆稳态动力学模型建立前馈控制,结合线性反馈控制消除换道路径的位置和横摆角偏差,修正参考路径实现直车道场景追尾避撞控制。仿真和实车交叉验证试验表明: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建立的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五次多项式换道路径与驾驶人实际换道避撞路径基本吻合,结合碰撞时间和车间时距的制动避撞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的同时有效避免车辆追尾碰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武常[3](2019)在《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在级联H桥SVG中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级联H桥SVG系统数学模型具有多变量、强耦合等特点,且系统满足非线性系统线性化条件,基于此,设计了反馈线性化控制方法。最先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工作机理,并在dq坐标系下构建了级联H桥SVG的数学模型。接下来判断了系统模型是否符合状态空间精确线性化的充要条件,确定了输出函数并推导了状态空间精确线性化过程,实现了SVG的电流环反馈线性化控制。最后为了验证控制策略的动态和稳态性能,搭建MATLAB仿真模型,完成各种仿真对比实验,从而验证了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国外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林晓冬,雷勇,杨超[4](2019)在《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SMES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超导磁储能系统(SMES)的非线性特性,精准的控制策略是SMES实际应用的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非线性鲁棒控制的SMES功率控制策略。建立了电压源型SMES的交流侧变流器以及直流斩波器两部分的数学模型。根据反馈线性化原理,设计了SMES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控制的SMES对功率指令具有优秀的跟踪能力,同时能够快速稳定直流侧电压。与SMES的经典PI控制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收敛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07期)
王灏,黄家海,权龙,王鹤[5](2018)在《基于双线性插值控制策略的比例流量阀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液压调速阀通常采用机械式压差补偿器或动态流量器等方式实现输出流量的精确控制,但存在机械结构复杂、通流量小,以及输出流量受负载影响大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双线性插值的流量补偿策略,并将该策略应用到以Valvistor阀为主阀的比例流量阀中,形成具有数字流量补偿功能的比例流量阀,其包括主阀、先导阀、压力传感器和流量补偿器,压力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反馈主阀进、出口压力;流量补偿器以主阀进、出口压力和设定流量为输入变量,经双线性插值计算后,流量补偿器输出流量校正控制信号,调节先导阀开口以补偿主阀口压差变化对输出流量的影响,从而实现流量的精确控制。建立该比例流量阀的简化数学模型(不考虑流量补偿器),研究发现输出流量、先导阀输入电压与主阀压差平方根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基于此特征,设计基于双线性插值算法的流量补偿器,并利用仿真和试验对该流量阀的动、静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流量阀输出流量具有良好的静态控制精度且受主阀压差变化的影响较小;若主阀口压差越大,则主阀芯动态响应会越快;对于由负载压力阶跃变化产生的主阀压差而言,若主阀压差越大,则系统流量抗干扰能力随之减弱。(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0期)
魏选[6](2018)在《叁电平PWM整流器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极管中点箝位叁电平PWM整流器因其网侧电流畸变小、开关器件承受应力小、能量可双向流动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电力领域。但是当所带负载发生突变、电网电压波动或者整流器内部参数发生变化时,将会引起直流侧电压波动,从而影响系统的稳定及可靠运行。因此,本文对二极管中点箝位叁电平PWM整流器直流侧电压的抗扰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二极管中点箝位叁电平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分析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结构与算法,对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分别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该观测器将被控量和扰动量分别估计出来,通过反馈通道对其扰动量进行补偿,设计了 PD控制器以减小被控量突变引起的冲击。从而设计出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叁电平PWM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系统,提高了直流侧电压和网侧电流的抗扰性。其次,采用胡尔维茨稳定性判据从电流内环和电压外环的控制角度分析了叁电平PWM整流器线性自抗扰控制的稳定性,得出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中观测器和PD控制器参数的初选范围。采用频域法分析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估计能力,被控量的观测噪声和控制量的扰动对被控量估计值的影响,以及扰动项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从而优化了线性自抗扰控制器中观测器和PD控制器参数的选取。最后,在PSIM软件中搭建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叁电平PWM整流器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分析了其在负载扰动、电网电压波动以及整流器参数变化下的抗扰性,结果表明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叁电平PWM整流器系统抗扰动性强,参数调节方便,系统超调小,响应速度快。搭建了以TMS320F28335为最小系统的叁电平PWM整流器系统的实验平台,并在该平台上完成了叁电平PWM整流器线性自抗扰控制系统实验。(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朱龙[7](2018)在《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滑模的孤岛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能源消耗速度加快,也因此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之下,可再生的分布式能源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如果不加控制的接入大电网,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很大的潜在威胁。在此背景下,微电网应势而生。微电网可分为交流、直流以及交直流叁种微电网。目前,交流微电网占大多数,但是随着直流负载的普及以及直流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直流微电网有着可期的发展未来。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以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单元的控制为基础,针对孤岛直流微电网的运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直流微电网的基本结构,分布式电源选用光伏电池、储能单元选用铅酸蓄电池。在分析光伏电池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搭建实用的工程模型,并以此进行仿真,对光伏电池的运行特性进行研究。然后在光伏电池的工程模型基础上,用改进的电导增量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在光照强度和温度变化时的有效性和快速性。接着介绍蓄电池的通用模型和叁阶动态模型,详细分析蓄电池与直流母线之间Buck-Boost双向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原理。其次,针对光伏电池恒压控制模式,以精确反馈线性化为基础设计滑模控制器,并通过仿真验证在外界参数变化时,设计的滑模控制器比PI控制器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以Matlab/simulink中自带的铅酸蓄电池模型为基础搭建蓄电池的充放电模型,Buck-Boost变换器选用互补导通模式运行,在精确反馈线性化的基础上,运用反步滑模法设计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该控制器与PI控制器相比的优越性,在充放电控制时,设计的反步滑模控制器更加快速稳定。最后,搭建孤岛直流微电网系统,以功率平衡方程为基础,将孤岛直流微电网运行模式分为正常工作、光伏恒压以及切负载叁个大模式。以设计的滑模控制器代替PI控制器,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中,控制器运行于对应的工作模式。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通过仿真验证提出的运行策略的正确性。该运行策略结合改进的滑模控制器可以使系统稳定运行,系统不同模式之间可以平滑快速地切换,实现了稳定直流母线电压的目标。(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聂枝根,王万琼,宗长富,王超[8](2018)在《基于线性变参数实时简化模型的重型半挂车稳定性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重型半挂车各工况稳定性精准最优控制,提出了基于线性变参数实时简化模型的重型半挂车稳定性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基于制动系统,采用分层控制方式,运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方法,选择多个车辆状态为反馈状态,以实现重型半挂车横摆、折迭和侧倾稳定性综合控制;应用遗传粒子群算法,设计综合提高横摆、折迭和侧倾稳定性的优化目标函数,优化控制策略权重系数,以实现重型半挂车各工况稳定性最优控制;最后搭建硬件在环试验台并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后,牵引车质心侧偏角、牵引车横摆角速度、挂车质心侧偏角和挂车横摆角速度最大值分别改善了38.6%、13.8%、15.8%、8.4%,铰接角最大值改善了5.1%,牵引车侧向加速度、牵引车侧倾角、挂车侧向加速度、挂车侧倾角最大值分别改善了10.4%、15.4%、10.8%、17.7%,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综合提高了重型半挂车普通工况的横摆、折迭和侧倾稳定性,并且实现了极限工况侧翻精准控制,从而避免重型半挂车侧翻。(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林忠晨[9](2018)在《基于线性规划中央空调优化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空调系统是调节大型建筑物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重要设备之一,如何降低空调能耗也是当下热点。本论文从理论结合实际出发,根据中央空调系统的调节控制,采用Eviews软件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中央空调系统的总耗电量、系统效率、冷却负载进行建模。在结合线性规划算法,在一定条件下给出空调的最优控制策略,从而实现空调的智能控制。(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01期)
袁晓冬,楼冠男,陈亮,李强,柳丹[10](2017)在《基于线性自抗扰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微电网并网/孤岛运行模式平滑切换是保证微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提出了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技术的微电网运行模式平滑切换控制策略。以主从结构的微电网为研究对象,将主控单元电压外环控制器设计为LADRC控制器,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xtended state observer,ESO)对扩张状态(未知过程扰动、系统未建模摄动及dq轴通道耦合)进行在线实时估计,并将扰动估计主动补偿于主控单元的电流内环设定值中,从而达到快速消除扰动、平缓切换过程的效果。推导出一阶LADRC及主控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进行幅频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具有良好的设定值跟踪性能和扰动抑制性能。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平滑微网由并网切换至孤网模式产生的暂态振荡,同时对从控部分的扰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并且算法简单、调试容易。(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线性控制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车辆自主避撞,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路径跟踪控制的换道避撞控制策略。为实时确定制动和换道时机,获取跟车状态下自车和前车车速、加速度、相对距离以及驾驶人制动反应时间计算制动安全距离和换道安全距离,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入制动危险系数B和换道危险系数S评估制动与换道风险,使得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危险程度和主动干预阈值更直观。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的变化特性,采用5次多项式法规划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避撞路径。为保证换道避撞过程中驾驶人的安全舒适,采用最大横向加速度约束换道避撞轨迹。为实现对换道避撞路径的线性跟踪控制,保证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横摆稳定性,基于车辆稳态动力学模型建立前馈控制,结合线性反馈控制消除换道路径的位置和横摆角偏差,修正参考路径实现直车道场景追尾避撞控制。仿真和实车交叉验证试验表明:根据车辆期望横向加速度和期望横向位移建立的符合驾驶人换道避撞特性的五次多项式换道路径与驾驶人实际换道避撞路径基本吻合,结合碰撞时间和车间时距的制动避撞控制策略能够在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的同时有效避免车辆追尾碰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性控制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李媛,方番,肖先勇,张芮,李佳逸.基于输入/输出线性化的准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控制策略[J].高电压技术.2019
[2].刘志强,王一凡,吴雪刚,张春雷,倪捷.基于线性路径跟踪控制的换道避撞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3].刘武常.反馈线性化控制策略在级联H桥SVG中的仿真分析[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9
[4].林晓冬,雷勇,杨超.基于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的SMES控制策略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9
[5].王灏,黄家海,权龙,王鹤.基于双线性插值控制策略的比例流量阀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6].魏选.叁电平PWM整流器线性自抗扰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7].朱龙.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滑模的孤岛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8].聂枝根,王万琼,宗长富,王超.基于线性变参数实时简化模型的重型半挂车稳定性控制策略[J].中国公路学报.2018
[9].林忠晨.基于线性规划中央空调优化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视界.2018
[10].袁晓冬,楼冠男,陈亮,李强,柳丹.基于线性自抗扰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策略[J].电网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