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墓论文-王方捷

王建墓论文-王方捷

导读:本文包含了王建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建墓,冯汉骥,四川省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

王建墓论文文献综述

王方捷[1](2019)在《成都永陵(王建墓)考古年表(1937~1964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都永陵(王建墓)发掘是中国帝王陵墓首次科学发掘,也是抗战期间内迁至四川的学术机构及顶尖学者一次空前绝后的合作。将永陵考古置于整个四川考古文博史的大背景下,通过系统的史料搜集与梳理,还原永陵考古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其背后以冯汉骥为代表的前辈对四川考古文博事业的开创性贡献。(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19年06期)

冯汉骥,着何汀[2](2019)在《永陵——王建墓的发现及发掘》一文中研究指出旅人行进在成都平原上,应当会留意到许多人工土丘的存在,正是它们打破了周遭沉闷单调的景色。有些土丘规模巨大,高逾15米,周长达数百米。它们之中绝大多数是墓冢,时代早至公元前5至4世纪,晚至现代。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墓外的纪念性遗迹一概无存,所属何人往往也无从考证,被当地人称为"丘"或"皇坟"。人们通常认为它们关乎当地风水的好坏,~([3])(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19年05期)

郑以墨[3](2012)在《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形制和布局而言,王建墓与同时代的其他帝陵迥然不同,而与唐代法门寺地宫存在较为明显的相似性。这受到佛舍利瘗埋制度的影响。目的是希望墓主死后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中室须弥座棺床及其上雕刻的伎乐、莲花则代表着西方极乐世界;棺床两侧的十二半身像应为药师净土中的十二神将,其功能是保护墓主顺利进入西方净土。(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12年06期)

马良云[4](2005)在《王建墓维修保护工程中的考古新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1984年,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前蜀王建墓维修保护中,有很多考古新发现一、在王建墓周围发现大量墓葬,出土文物多件;二、发现规模宏大的王建墓外部建筑遗址及大量建墓材料;叁、通过航拍,对王建墓周边环境及历史演变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发现,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05年04期)

马良云[5](2005)在《1989年度王建墓防渗排水维修工程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蜀王建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年以来多次维修,其中1989年度王建墓防渗排水维修工程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该次工程历时近一年,基本解决了王建墓封土、墓室的渗水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05年05期)

[6](1998)在《纪念王建墓科学发掘55周年暨五代历史文化座谈会纪要》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念王建墓科学发展55周年暨五代历史文化座谈会于1997年12月9日在成都王建墓博物馆召开。来自省文化厅、省考古研究所、省社科院、省博物馆、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市文化局、市社科联、武侯调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市博物馆、成都师院等十几家单位的领导(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1998年04期)

杨荣新[7](1998)在《王建墓及其棺床乐伎石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丽富饶的成都,是四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开始,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每当中原动荡,封建割据者便往往利用四川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建立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前蜀的王建便是这些割据称雄者中的一个(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1998年03期)

濮新[8](1997)在《《成都革命斗争史展览》在王建墓博物馆正式开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6日,《成都革命斗争史展览》在王建基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式.以大型浮雕墙、烈士遗言墙为先导.配合《沉默的情怀》和《碧血春华》两部录相片介绍,利用近300m2的展厅向人们充分展示了从1911年辛亥保路运动至1949年成都解放这(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1997年06期)

迟乃鹏[9](1997)在《王建墓棺床石刻乐伎弄佛曲说探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现成都市内的王建墓,其墓室棺床之东、南、西叁面束腰处,有一组乐伎浮雕,共二十四人,全为女性。除南面有二舞女对舞外,余者均为演奏各种器乐的乐女。对此二舞女舞蹈所演示的内容,秦方瑜先生发表在《四川文物)1986年第2期上的《王建墓石刻伎乐与霓裳羽衣舞》一(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1997年03期)

唐淑元[10](1997)在《王建墓建筑特色与蜀永楼构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王建墓建筑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建筑物的造型和构造都反映出不同朝代的特征,并且非常显着。仅就曲线屋顶的发展,就有“汉魏古拙,唐辽遒劲,两宋舒展,明清严谨”的风格差异。王建墓建筑特色也不例外,必然具有其特定朝代的特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史称“永陵”,位于成都叁洞桥附近,为五代十国时期于公元907—918年所建的前蜀皇帝王建陵墓,是目前全国已发掘的叁座五代王陵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地上帝王陵寝。前蜀皇帝王建,字光图,唐末许州舞阳人。原为普通兵,因作战有勇有谋,被升为队将,为“随驾五都之一”,后又升任神策军使,负责宫廷警卫。公元903年唐昭宗又加封王建为蜀王。唐亡后,王建在成都称帝,史称前蜀。王建目不知书而善待士,对唐旧臣投靠他都加以任用。根(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1997年01期)

王建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旅人行进在成都平原上,应当会留意到许多人工土丘的存在,正是它们打破了周遭沉闷单调的景色。有些土丘规模巨大,高逾15米,周长达数百米。它们之中绝大多数是墓冢,时代早至公元前5至4世纪,晚至现代。由于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墓外的纪念性遗迹一概无存,所属何人往往也无从考证,被当地人称为"丘"或"皇坟"。人们通常认为它们关乎当地风水的好坏,~([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王建墓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方捷.成都永陵(王建墓)考古年表(1937~1964年)[J].四川文物.2019

[2].冯汉骥,着何汀.永陵——王建墓的发现及发掘[J].四川文物.2019

[3].郑以墨.往生净土——前蜀王建墓棺床雕刻与十二半身像研究[J].四川文物.2012

[4].马良云.王建墓维修保护工程中的考古新发现[J].中华文化论坛.2005

[5].马良云.1989年度王建墓防渗排水维修工程综述[J].四川文物.2005

[6]..纪念王建墓科学发掘55周年暨五代历史文化座谈会纪要[J].四川文物.1998

[7].杨荣新.王建墓及其棺床乐伎石刻[J].文史杂志.1998

[8].濮新.《成都革命斗争史展览》在王建墓博物馆正式开展[J].四川文物.1997

[9].迟乃鹏.王建墓棺床石刻乐伎弄佛曲说探证[J].四川文物.1997

[10].唐淑元.王建墓建筑特色与蜀永楼构思[J].规划师.1997

标签:;  ;  ;  ;  

王建墓论文-王方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