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曲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列车,摩擦系数,曲线碰撞,能量转化
摩擦曲线论文文献综述
杨皓杰,肖守讷,高天阳[1](2019)在《不同摩擦系数对地铁列车曲线碰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不同摩擦系数对地铁列车曲线碰撞的影响,以某4节编组地铁列车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设计了动摩擦系数在0.05~0.5之间变化的6种碰撞工况,从碰撞能量转化、车辆点头姿态和车轮抬升量等方面,对地铁列车碰撞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摩擦系数的提高,轮轨间滑移能逐渐增大,车体结构变形吸收的总内能变化不大,而防爬吸能装置和头车前端结构吸收的能量逐渐减少;碰撞能量转化、车辆点头姿态和车轮抬升量等增大或减小的趋势随摩擦系数的提高而逐渐变缓。(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1期)
丁毅[2](2018)在《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力热综合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简称FSW)作为一种新型固态焊接工艺,其焊接接头质量好,可实现单面一次焊透,加工无需保护气体,近年来已应用到运载火箭贮箱箱底的制造。然而,由于箱底空间曲线焊接的结构特殊性,焊接力热的不稳定会影响焊缝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本文针对不同焊缝的特点,将其抽象为具体问题采用仿真和物理实验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焊接过程中的力热物理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义预测算法的下压力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了有无控制下的下压力变化情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运载火箭贮箱箱底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的特点,对焊缝进行分析和抽象设并计了相关仿真实验,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完全热力耦合模型,实现了一维/二维焊缝的仿真模拟;对不同位置、空间几何结构改变、焊接路径改变以及圆弧轨迹等的焊缝进行了力热物理场分析,结果显示,空间曲线焊缝对这些通常存在于焊接加工中的变化因素敏感,呈现出了不同力热现象。(2)对实验设计中的典型实验组进行了焊接工艺实验与力热测量。设计了一种热电偶嵌入搅拌头的温度测量方法,下压力的测量使用基于压电晶体的刀柄式力传感器,使用热像仪测量工件暴露在空气表面的温度,验证了仿真实验的准确性。从搅拌头受力和焊接过程功热转换的角度,揭示了焊接力热平衡作用和力热作用机制。通过对焊后接头的表面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了焊接力热对于焊接质量的影响。(3)最后从提高空间曲线焊缝焊接质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不同控制策略确定了基于焊接速度调整的下压力控制策略,建立了块结构化下压力模型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修正模型,提出了基于广义预测算法的下压力控制方案,实验测试证明,这种下压力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5-22)
赵江伟[3](2018)在《摩擦自激振动导致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有限元分析及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所有采用钢轮车辆制式的轨道线路都避不开钢轨波浪形磨耗的困扰,钢轨波磨引起的轮轨间不稳定振动将导致车辆零部件受损,并带来尖叫噪声;同时钢轨波磨也会导致轨枕下沉、路基损坏、轨下结构松动,钢轨表面的波磨过于严重时还将危及行车安全,带来剧烈颤振、甚至脱轨等隐患。目前关于钢构波磨的机理认识和应对手段都略显不足:一百多年来该领域的学者做了许多相关研究,仍然没有得到一致认可或者完善合理的解释;轻微的钢轨波磨可以进行打磨去除,严重的只能更换钢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运营成本。因此,研究钢轨波磨的产生机制,从根源上抑制钢轨波磨无疑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基于陈光雄教授提出的轮轨之间蠕滑力饱和引起摩擦耦合自激振动,进而导致钢轨波磨的观点,针对地铁小半径曲线路段高发的钢轨波磨现象,借助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建立地铁B型车轮轨接触模型。通过对扣件模拟方式的不同把轮轨模型一分为叁,分别为传统的弹簧阻尼对扣件、固定扣件以及接触扣件模型。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提供的复特征值分析方法和瞬时动态分析方法,计算主要结果如下:(1)结合现场调研钢轨波磨波长的数据和行车速度,推算出钢轨波磨发生时的频率大致在290~365 Hz之间。通过复特征值分析可以看到,在模型中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扣件的模型预测结果要优于传统的弹簧阻尼对,预测的频率误差较小。其中接触扣件模型预测的频率为294.19 Hz,在叁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中最为精准,并且另一处频率为516.01 Hz不稳定振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选取仿真效果最理想的接触扣件模型进行瞬时动态分析,轮轨接触力和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动态响应表明内轮-内轨处的波动明显比外轮-外轨处强烈,与复特征值分析预测得到的模态主振型一致,同样与实际线路钢轨波磨的出现规律一致。功率谱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内轮-内轨处的信号波动强于外轮-外轨处,频域角度得到的幅值最大波动的频率和复特征值分析预测的自激振动频率、现场数据推算的频率范围十分接近。(3)对接触扣件模型中的扣件等效刚度在合理取值范围内进行影响性分析,发现轮轨接触系统发生不稳定振动的趋势随着扣件等效刚度的上升而降低,但刚度变化对不稳定振动发生的频率影响甚微。综上所述,本文得到的结论主要为:(a)轮轨接触模型对钢轨波磨的再现、计算结果与现场调研的契合证实了摩擦自激振动是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产生的重要原因;(b)文中建立的接触扣件模型在仿真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作参考;(c)在合理范围内提升扣件垂向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钢轨波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24)
闫磊,李青宁,刘芳平,申纪伟,程龙飞[4](2018)在《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非规则曲线桥梁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支座摩擦滑移对非规则曲线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建立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非规则桥梁空间耦联模型,研究支座刚度及支座摩擦系数对其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座摩擦滑移可以明显消耗地震能量,降低墩底弯矩,有效避免桥墩墩底塑性铰的形成;支座摩擦系数和初始刚度的选择对非规则曲线桥梁加速度减震率及梁体位移影响较大,应根据参数最优匹配的方法选取其最优组合。(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王金,杨新文,练松良[5](2018)在《摩擦因数对轮轨曲线啸叫噪声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摩擦因数为常数时是否会出现曲线啸叫,并探讨摩擦因数对轮轨接触特性和曲线啸叫噪声强度的影响,建立详细的轮轨曲线啸叫噪声预测模型,包括轮轨弹性振动模型、时域相互作用模型和声辐射模型,并用CONTACT软件验证了相互作用模型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因数为常数时,也会出现曲线啸叫。摩擦因数对曲线啸叫频率没有影响,轮对横移量为5 mm、横向蠕滑率为-0.01时,啸叫频率总是与车轮的0节圆3节径轴向模态频率相近;摩擦因数越大,曲线啸叫噪声强度越大;可以用横向力级峰值的个数判断是否会出现黏滑振荡,用接触区域内滑动区所占比例的变化程度表示黏滑振荡的激烈程度,用横向力级最大值或声功率级最大值对应频率预测曲线啸叫频率;提出两个临界摩擦因数:摩擦因数小于0.20时不会出现曲线啸叫,大于等于0.24时会出现啸叫,介于0.20和0.24之间时有可能出现曲线啸叫。(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于志华[6](2016)在《基于空间曲线的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摩擦焊接作为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绿色焊接方法而被广泛应用。搅拌摩擦焊接设备是该技术发展的载体,传统的搅拌摩擦焊接设备多以焊接长直焊缝与简单轨迹焊缝为主。然而在进行空间曲面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需要焊接设备具有刚度大、承载扭矩大、多轴柔性控制等特点,传统串联式焊接设备在进行空间曲面零件的焊接时表现出能力不足。东北大学自主研发的3-TPT混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负载能力强、精度高、动力性能好、工作空间大等一系列优点,可以很好的弥补串联式焊接设备在进行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接时的不足。为此,本文在3-TPT并联机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将其改造成能够进行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接的五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为达到以上目标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的设计与研究:(1)针对空间曲线焊缝搅拌摩擦焊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与简单焊缝焊接时工艺的区别。主要研究了焊接时轴肩下压量与轴肩半径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空间曲线焊接时对焊头轨迹进行分析研究,此外建立了搅拌头焊接受力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2)依据空间曲线焊缝焊接工艺要求对3-TPT并联机器人进行再设计。主要包括头部微动机构的设计与建模,二自由度数控回转工作台的设计与建模,然后将两者与3-TPT并联机构相结合构成五自由度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3)对设计的五自由度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进行了运动学研究。首先,运用SolidWorks对装配完成的机器人进行运动仿真以验证模型建立及装配关系的正确性;然后,在3-TPT并联机构运动学方程的基础上改变基坐标系的同时添加两个回转自由度推导出带转台的五自由度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方程。最后本文对运动学正逆解进行了理论分析验证,结果正确。(4)由于搅拌摩擦焊对设备的刚度和强度有较高要求,为此本文还对设计的五自由度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进行了静力学研究。首次运用向量法建立了各杆受力大小与焊接时搅拌头受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在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内运用MATLAB搜索了其中一杆受力最大时焊头的位置,并求得杆在此点受力大小;最后使用求得的最大力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机器人主要零部件加载进行刚度和强度分析。(5)为模拟空间曲线焊接,验证本文研究的工艺参数选择原则及搅拌头形状尺寸设计原则是否合理,本文还设计了一套用于环形焊缝焊接的专用工装夹具,并进行了加工制造与安装调试,然后将其安装于普通搅拌摩擦焊焊接机床上进行空间环形焊缝的搅拌摩擦焊实验,初步探究空间曲线焊缝焊接的工艺同时检验本文自主设计的环形焊缝焊接工装夹具性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郭红涛[7](2016)在《谈采用侧面摩擦系数评价公路平曲线设计的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工程实践常运用质点模型设计高速公路和街道平曲线,在这个模型里,用侧面摩擦系数最大值与选定的设计速度和最大超高率结合,决定校准曲线的最小半径。论文阐述了在平曲线设计中最主要的侧面摩擦描述,包括在平曲线设计方针中与侧面摩擦系数应用有关的定义和基本原则,提供了存在于平曲线设计方针中的安全系数分析方法,此种分析方法考虑了多种车辆类型、路表面类型和运行速度分布。论文的最终目标是描述一个框架,以便更有效地考虑现有车辆在路面状况范围内的行驶和在平曲线设计方针中车辆速度分配。(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6年15期)
吴坚定[8](2016)在《6005A-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S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搅拌摩擦焊接(FSW)技术从发明至今得到了迅速发展,株机公司率先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道交通车辆铝合金轨道车辆薄板制造领域。针对6005A-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中易出现S曲线的问题,本文通过扫描电镜SEM获取焊缝中S曲线的形貌及成分来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弧焊、搅拌摩擦焊的对比实验来研究S曲线对搅拌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及疲劳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6年06期)
张兴明,方健,周志军[9](2016)在《基于荷载-沉降曲线的摩擦桩基极限承载力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现场静载试验测得的荷载-沉降曲线形态可以分为缓变型和陡降型,确定其极限承载力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预测这类试桩极限承载力时,应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选取较为典型的两种曲线形态的试验数据,分别采用折线法、双曲线法、百分率法、抛物线法及灰色理论的方法对两种类型的曲线数据进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和抛物线法的预测误差较大,不宜采用;折线法和百分率法的预测误差在10%以内,精度较高;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中修正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预测误差可达到1%。并通过现场试验中未达极限破坏的不完整荷载-沉降曲线进行预测,验证了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6年03期)
崔凡,徐奎,宋学成,封小松,郭立杰[10](2015)在《叁维曲线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残余变形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维复杂曲线焊缝进行了搅拌摩擦焊,研究了焊接参数对结构残余变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专用五轴机床上,采用搅拌摩擦焊能够获得成形良好、内部无缺陷、力学性能优良的叁维曲线焊缝。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接头的残余变形增加;在焊接速度不变时,随旋转速度增加,焊缝的力学性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优化的工艺区间为焊接速度200~300mm/min,旋转速度750~900rpm。(本文来源于《第二十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5-10-14)
摩擦曲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简称FSW)作为一种新型固态焊接工艺,其焊接接头质量好,可实现单面一次焊透,加工无需保护气体,近年来已应用到运载火箭贮箱箱底的制造。然而,由于箱底空间曲线焊接的结构特殊性,焊接力热的不稳定会影响焊缝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本文针对不同焊缝的特点,将其抽象为具体问题采用仿真和物理实验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焊接过程中的力热物理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义预测算法的下压力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了有无控制下的下压力变化情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运载火箭贮箱箱底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的特点,对焊缝进行分析和抽象设并计了相关仿真实验,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完全热力耦合模型,实现了一维/二维焊缝的仿真模拟;对不同位置、空间几何结构改变、焊接路径改变以及圆弧轨迹等的焊缝进行了力热物理场分析,结果显示,空间曲线焊缝对这些通常存在于焊接加工中的变化因素敏感,呈现出了不同力热现象。(2)对实验设计中的典型实验组进行了焊接工艺实验与力热测量。设计了一种热电偶嵌入搅拌头的温度测量方法,下压力的测量使用基于压电晶体的刀柄式力传感器,使用热像仪测量工件暴露在空气表面的温度,验证了仿真实验的准确性。从搅拌头受力和焊接过程功热转换的角度,揭示了焊接力热平衡作用和力热作用机制。通过对焊后接头的表面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了焊接力热对于焊接质量的影响。(3)最后从提高空间曲线焊缝焊接质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不同控制策略确定了基于焊接速度调整的下压力控制策略,建立了块结构化下压力模型及其在不同工况下的修正模型,提出了基于广义预测算法的下压力控制方案,实验测试证明,这种下压力控制方法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和实时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曲线论文参考文献
[1].杨皓杰,肖守讷,高天阳.不同摩擦系数对地铁列车曲线碰撞的影响[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2].丁毅.空间曲线搅拌摩擦焊力热综合分析与控制[D].东华大学.2018
[3].赵江伟.摩擦自激振动导致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有限元分析及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闫磊,李青宁,刘芳平,申纪伟,程龙飞.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非规则曲线桥梁抗震性能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8
[5].王金,杨新文,练松良.摩擦因数对轮轨曲线啸叫噪声的影响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8
[6].于志华.基于空间曲线的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6
[7].郭红涛.谈采用侧面摩擦系数评价公路平曲线设计的安全性[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
[8].吴坚定.6005A-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焊缝S曲线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
[9].张兴明,方健,周志军.基于荷载-沉降曲线的摩擦桩基极限承载力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
[10].崔凡,徐奎,宋学成,封小松,郭立杰.叁维曲线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残余变形及力学性能[C].第二十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