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横断与纵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父母自主支持,未来规划,基本心理需要
横断与纵向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丹佳[1](2018)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规划(future planning)是个体对未来进行规划并实现规划的过程,未来规划能力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核心素养,对青少年当前适应和未来的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父母自主支持是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重要预测因素,然而,目前尚无研究揭示这一关系的中介机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从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和个人成长主动性视角,通过横断和纵向两个研究探讨父母自主支持影响青少年未来规划的中介机制。研究一运用横断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56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父母自主支持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自主支持显着正向预测青少年未来教育规划,但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测作用不显着;(2)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自主支持和青少年未来教育、职业规划之间均起着显着的链式中介作用;(3)此外,纳入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作用后,父母自主支持对未来职业规划具有显着的负向残余效应,但对未来教育规划的残余效应不显着。研究二运用纵向追踪方法对375名高一学生进行叁次调查,在研究一的模型基础上,使用交叉滞后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长时影响以及从纵向角度验证链式中介模型。结果发现:(1)基本心理需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在父母自主支持和青少年未来规划之间起显着的纵向链式中介作用;(2)父母自主支持与基本心理需要之间存在显着的反馈效应,个人成长主动性与未来规划之间也存在显着的反馈效应;(4)基本心理需要与个人成长主动性之间不存在显着的反馈效应。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心理需求和个人成长主动性是父母自主支持影响青少年未来规划的重要潜在中介机制。这些研究发现对于促进青少年未来规划,增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父母、教师等可通过增加对青少年的自主支持,促进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和关系等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个人成长主动性,进而促进青少年未来规划能力的发展。本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将自我决定理论运用于青少年未来规划影响因素的探讨,并将个人成长主动性的概念创造性地引入这一自我决定行为的产生过程,这丰富了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内容,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交叉滞后的研究设计清晰的阐明了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机制和各有关变量在其中的交互作用关系,具有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靳义君[2](2018)在《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间关系的研究——横断与纵向研究方法的结合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横断的问卷调查结合纵向数据追踪两种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认知风格与创业意向关系所起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5名大学叁、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前者能够积极地预测后者;(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认知风格与创业意向的影响关系模型中具有中介效应。研究2选择同质大学生被试49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前者实施12周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持续干预,并记录这一期间全体被试的创业意向的变化情况。通过线性成长模型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结论:(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创业意向的变化上具有显着的差异;(2)即使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人为改变创业自我效能感将加快创业意向的改变。(本文来源于《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陈菲菲[3](2016)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儿童自尊的影响:横断与纵向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能动性和社群性两个基本维度。能动性(Agency)是与追求个人成就或展现个人才能相关的特质,比如勤奋、懒惰;社群性(Communion)是与道德判断以及社会交往相关的特质,比如善良、孤僻。有关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的研究表明,在认知他人和群体时出现社群性优先效应,而在认知自我以及亲密他人时出现能动性优先的效应,双重视角模型从社会互动中利益角度对两种优先效应进行了论证。然而,已有理论和解释均基于成年人,并未检验儿童群体的适用性。儿童面临不同于成年人的发展任务,在自我评价时未必遵循成人规则。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来探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特质对儿童自尊产生的影响,并在有关发现的基础上扩展社会认知两类内容发展的“阈限”观。研究一采用横断研究方式,采用自陈问卷和内隐联想测验为工具,考察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特质对4~11岁儿童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影响。结果发现:(1)能动性和社群性均无法显着预测学期儿童的外显自尊,社群性显着正向预测小学低年级儿童外显自尊,能动性显着正向预测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外显自尊;(2)能动性和社群性均无法显着预测儿童的内隐自尊。研究二采用追踪调查方式,采用自陈问卷对小学1~4年级200名儿童的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和自尊进行了为期叁年的追踪测查,探讨儿童的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特质和自尊发展特点,以及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特质对儿童自尊的长时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在追踪的叁年中,小学儿童的自尊水平和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特质均呈现上升趋势;(2)小学儿童第一年的社群性维度能预测第二年、第叁年自尊,第二年的社群性维度预测第叁年的自尊。总之,通过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来探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儿童自尊的影响作用,发现: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特质对儿童外显自尊的即时解释作用表现出从无到有、从社群性预测转变为能动性预测的现象;社会认知基本维度特质无法预测儿童内隐自尊;社群性特质对儿童外显自尊具有长时预测效应,而能动性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5-31)
阮氏芳,伍新春,李虹,程亚华,郑明璐[4](2013)在《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发展及其对汉字识别、汉字听写的预测作用——横断研究、纵向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汉字字符都是由笔画和部件构成。这些笔画和部件都必需按照通常所说的"正字法"规则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人们能接受的一个真正的汉字(李虹,彭虹,舒华,2006)。所谓的"假字",虽然在汉语中不存在,但是其结构完全符合"正字法"规则,因此,对汉字结构掌握良好的中国儿童可以将"假字"看成一个未学过的真汉字。研究一以1007个一到六年级中国儿童为横断研究对象,排除儿童学习知识经验的影响,使用"假字((王目))"作为目标选项,通过假字和笔画乱写■、位置错误■、部件错误■等叁种"非字"的字典判断任务,考察学生的正字法意识发展。研究结果发现:(1)一年级儿童正字法意识处于发展阶段,二到六年级儿童对汉字结构的掌握没有显着差异;(2)一到六年级在不同层次的正字法意识表现基本一致,即先发展区分笔画乱写与符合规则的假字的能力,其次是位置意识,最后是部件意识,但是(3)在正字法意识的每个层次上,各个年级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异,表示发展速度快慢不同。研究二以145个一年级为纵向研究对象,两个时间点间隔6个月,结果发现:(4)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一年级儿童在正字法意识的不同层次的成绩都有显着提高;(5)时间点1、时间点2的正字法意识都对各自时间点的汉字识别能力分别有显着的预测作用。(6)时间点1的正字法意识能显着预测六个月后的汉字识别能力,但是,控制自回归的效应后,正字法意识不再能预测汉字识别能力。(7)时间点1的正字法意识对时间点1的汉字听写能力有显着预测作用;然而,两个时间点的正字法意识都不能显着预测时间点2的汉字听写能力。(本文来源于《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刘长让,常青[5](2011)在《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中段横断骨折56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8-10-2010-05我院利用纵向生理加压骨折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中段横断骨折56例,效果良好,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8~73(平均35)岁,以20~40岁居多。致伤原因:车祸伤31例,坠落伤22例,跌伤3例。胫骨骨折位置:左侧30例,右侧26例。骨折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1年34期)
黄娟[6](2006)在《青年人际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人际交往生活中的体现,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获得的较稳定的、持久的和具有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本研究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构分析了青年人在择友时所持有的心理状态,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自编了适合我国青年人特色的人际价值观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然后对正式问卷调查的青年人际价值观结果进行了横断比较。最后又对青年人际价值观的状况进了纵向回顾研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1)自编的青年人际价值观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青年人际价值观的工具。青年人际价值观由六个维度构成:分别为:互信互利取向、自我呈现取向、功利取向、安全感取向、顺从取向以及独立(自主)取向。实证模型与理论构想模型基本拟合。 (2)总体上,青年人际价值观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女性在自我呈现、功利和独立(自主)取向上得分显着低于男性的得分,在互信互利和安全感取向上的得分显着高于男性,在总分上没有显着差异。 (3)民族差异的t检验比较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得分没有显着差异。 (4)青年人际价值观存在着显着的学历差异。高中学生在安全感取向和顺从取向上的得分要显着低于其他学历的群体,大一的学生在互信互利的取向上得分显着高于高中的学生,大四和在职人员在功利这个取向上的得分也显着高于其他的群体,所不同的是,大四学生还在自我呈现这个取向上得分较高,在职人员在独立自主这个取向上也有较高的得分。从问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在职的无大学学历的人员的得分要显着高于高中的学生。 (5)我国青年人际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从传统的集体主义取向转向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并存,个别时候还会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个人主义取向。 (6)我国青年的人际价值目标在改革开放后变化不大,择友观变化亦不大。 (7)无论何个时期,我国的青年都高度看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表现出强烈的交友需要,但现实中人际状况却极不理想。(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5-01)
廖莎莎[7](2006)在《青年爱情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爱情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是在生理发育成熟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又带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其人的生活和事业的影响不同寻常。在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对各个阶段的青年群体进行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青年爱情价值观的构想模型;通过预试问卷的因素分析,并考察了信度和效度之后,本研究经修订最后编制出青年爱情价值观的正式问卷;用正式问卷对515名青年进行调查,并运用路径分析,进一步从多角度、多指标考察《青年爱情价值观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果表明: (1)自编的青年爱情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青年爱情价值观可以分为四个维度:贪图性欲取向、现实功利取向、理想浪漫取向、传统奉献取取向。实证模型与理论构想模型基本拟合。 (2)在贪图性欲取向和现实功利取向上,存在显着的学历水平差异,学历水平越低,越趋向于现实功利取向和贪图性欲取向。 (3)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年对爱情的看法越趋成熟和理智。 (4)从纵向分析来看,青年择偶中自主意识明显增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5)随着文化程度的上升,青年对婚前性行为的宽容程度也随之增高。性开放从幕后走到台前,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 (6)考察爱情价值观的结构,当代社会对青年人爱情价值取向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现实功利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5-01)
徐华春[8](2006)在《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态度、生活准则等与人生终极目标、理想相关的现象做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是对个人与社会、与集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本研究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构分析了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中的各种重要因素,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自编了适合我国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然后对正式问卷调查的青年人人生价值观结果进行了横断比较。最后又对中国青年的人生价值观状况进了纵向的比较和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1)自编的青年人生价值观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工具。青年人生价值观由七个维度构成:自我实现、人际家庭、社会公益、名誉地位、信仰依从、经济物质、轻松安逸。实证模型与理论构想模型基本拟合。 (2)当代中国青年人生价值观总体来看是积极向上的。对各取向的重视程度排序为:自我实现、人际家庭、社会公益、名誉地位、信仰依从、经济物质、轻松安逸。 (3)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男青年对名誉地位因素的重视程度显着高于女青年。 (4)当代中学生、大学生和在职青年在人生价值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经济物质取向上,在职青年的重视程度显着高于大、中学生。 (5)性别与青年所处阶段在人生价值观各取向上的交互作用均不显着。 (6)纵向比较结果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青年的个人取向,尤其是对自我发展与价值实现,以及人际家庭的看重日益提升;对社会取向,社会公益因素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但排序上仍始终居中;对金钱、物质和信仰依从的重视程度一直较低.但近年来信仰依从因素的排序位置有所提前。性别差异从纵向来看,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5-01)
辛增友[9](2006)在《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本研究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构分析了青年人在考虑未来职业时所看重的各种因素,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自编了适合我国青年人特色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了检验。然后对正式问卷调查的青年人职业价值观结果进行了横断比较。最后又对青年人职业价值观的状况进了纵向回顾研究。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1)自编的青年职业价值观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青年职业价值观可以分为六个维度:工作保障、贡献及集体主义、自我发展、家庭、尊重及声望和社会关系。这与作者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 (2)青年人总体在各维度得分从最重视到最不重视的排序为:自我发展、工作保障、家庭、贡献集体主义、尊重声誉、社会关系。 (3)在工作保障取向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青年女性比男性更重视工作保障因素。 (4)在社会关系和贡献集体主义两种价值取向上,存在显着的民族差异,汉族青年更重视社会关系因素,少数民族青年更重视贡献集体主义因素。 (5)在家庭取向上,高中男生的重视程度高于高中女生,在职有大学学历的女性对它的重视程度则高于在职有大学学历的男士。 (6)从纵向分析来看,青年学子们未来的择业取向仍然会非常重视发挥能力符合兴趣,对经济收入、物质保障方面的关注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大的变动;青年学子们对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重视近期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另外青年学子们对社会贡献方面的关注将继续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 (7)从纵向分析来看,大学女生相对大学男生一直非常重视工作稳定或保障方面,这种性别差异可能还包括社会关系、地位声望等方面,而且短期内难以改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6-05-01)
横断与纵向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横断的问卷调查结合纵向数据追踪两种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认知风格与创业意向关系所起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45名大学叁、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前者能够积极地预测后者;(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认知风格与创业意向的影响关系模型中具有中介效应。研究2选择同质大学生被试49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前者实施12周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持续干预,并记录这一期间全体被试的创业意向的变化情况。通过线性成长模型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结论:(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创业意向的变化上具有显着的差异;(2)即使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人为改变创业自我效能感将加快创业意向的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断与纵向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许丹佳.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8
[2].靳义君.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间关系的研究——横断与纵向研究方法的结合运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陈菲菲.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对儿童自尊的影响:横断与纵向研究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6
[4].阮氏芳,伍新春,李虹,程亚华,郑明璐.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发展及其对汉字识别、汉字听写的预测作用——横断研究、纵向研究的证据[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5].刘长让,常青.纵向生理加压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中段横断骨折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6].黄娟.青年人际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
[7].廖莎莎.青年爱情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
[8].徐华春.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
[9].辛增友.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