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论文-夏必胜

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论文-夏必胜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拟-优化,水动力模型,水质模型,区间线性规划模型

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夏必胜[1](2018)在《基于模拟—优化耦合模型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着人均量少、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在水资源使用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并且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在水环境管理理念上偏重总量控制,缺乏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并且管理部门多,各自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在流域管理层面上比较复杂,带来行政区划跨界断面的污染纠纷。在跨界流域管理的技术手段上亟需能有效控制区域水环境风险,同时又能体现上下游公平性的决策管理方法体系和工具。数学模型方法在区域环境污染负荷控制上起着核心作用,其中水动力水质模型反映了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变化过程,数学规划模型可以实现污染物削减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将水动力水质模型作为规划模型的约束条件耦合到规划模型中,建立模拟优化耦合模型,是有效的计算途径,但是求解的问题一直是个难题。明确风险的区间线性规划模型(Risk Explicit Interval Linear Program,REILP)是一种高效计算模拟优化问题的方法,克服了寻找函数替代方法的困难,但求解结果存在着公平性局限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拟优化方法,引入了公平性目标与相应的公平性约束条件,从而解决了污染负荷分配公平性的问题,可以得到较低的系统期望水平和风险水平,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一般的流域管理方法体系中。使用上述改进的模拟优化方法,决策人员可以在污染物削减率、污染风险和削减公平性之间权衡折中,选择合适的污染控制方案。本文研究的苏沪跨界区域包括跨界主干河流太浦河、吴淞江,针对主要的污染物指标进行负荷分配和削减率的计算。将改进的模拟优化模型应用于苏沪跨界区域太浦河,针对主要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通过模拟优化模型计算得到在满足苏沪跨界控制断面水质要求的条件下,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两项指标的负荷量在不同污染源分配和最优削减率,实现了跨界区总量控制的优化分配。与原REILP模型相比,最优值的系统期望水平值要低一个等级,CODMn和TN的标准化总负荷削减要大,但标准化风险水平要低。在不同的系统期望水平下,各个排污口之间的负荷削减率具有相对公平性。与太浦河不同的是,吴淞江是其中一段干流分成两条支流再汇成干流,应用改进的模拟优化模型,其标准化总负荷削减和标准化风险水平随着系统期望水平的变化规律,与太浦河模型的结果趋势一致,并且各排污口之间的分配比例保持了良好的公平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8-01)

肖传宁,卢文喜,安永凯,顾文龙,赵莹[2](2015)在《基于两种耦合方法的模拟-优化模型在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中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基于模拟-优化模型的方法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识别研究.模拟-优化模型分别采用响应矩阵法和状态转移方程法进行耦合,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经过多次迭代,使得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的误差达到最小.最后,通过一个假想例子评估模拟-优化模型的性能,同时比较应用不同耦合方法的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应用响应矩阵法耦合模拟-优化模型所得结果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1~1.6g/L,应用状态转移方程法时,绝对误差范围为0~5.2g/L,因此,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拟-优化模型能够有效且准确地得到地下水污染源的释放量,可以应用于地下水污染源识别问题,并且采用响应矩阵法耦合模拟-优化模型优于状态转移方程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8期)

张晓烨,董增川[3](2012)在《地下水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耦合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地下水资源管理概念的介绍,阐述了加强地下水科学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指出如何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耦合,是完成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构建的关键,根据已经发表的国内外大量文献,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耦合方法(嵌入法和响应矩阵法)的研究情况和应用现状,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最适宜单位脉冲值的选择和探求解嵌入法的经济方法等问题是今后研究需要重视的方面。(本文来源于《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期刊2012年02期)

刘晓民[4](2009)在《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地下水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水源,在保障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水资源短缺也日益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属于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其展旦召水源地地下水是城镇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因此,对水源地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并提出一种合理、高效的开发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本论文以展旦召水源地为研究区,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首先回顾了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及管理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历史,阐明了我国地下水模拟模型及管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了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与管理模型的发展趋势,为科学、客观、准确评价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状况,合理建模奠定良好的基础。2)为准确测定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本次研究运用核磁共振找水系统,进行了核磁共振测试试验;并利用钻探地质水文地质孔,开展了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与地质地层测试试验;结合收集到的已有水文地质孔资料,采用不同方法,确定出水源地水文地质参数。此外,还选取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及承压水含水层渗透系数、贮水系数这四个参变量,利用随机函数的空间变异理论,系统地分析确定了各参变量的统计特征及其结构函数,并应用对数克立格法、泛克立格法、协克立格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了估值预测,提高了地下水系统模型的模拟评价精度。3)在详细分析研究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现状开采条件下研究区各项补给、排泄资源量进行了评价。按照可开采系数法、开采强度法对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估算。4)采用GMS6.0软件建立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在建立含水层系统模拟模型时,充分考虑各项补排信息的动态变化特点。首先建立降水入渗补给量、潜水蒸发量与降水量大小、潜水蒸发强度、开采量大小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曲线,继而由模型来反映水资源开发对各项信息的动态影响程度。5)在考虑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水资源系统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从而实现了水资源问题的分析、预测、优化、模拟和管理五者一体的功能。本文中管理模型和模拟模型的有机耦合的应用,实现了水资源管理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使描述复杂的地下水系统问题更真实、灵活、简单、便于修改,此研究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互式程序分析研究的发展,也间接地拓展了今后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1)

李群,贾明敏,陈南祥,崔进涛[5](2007)在《优化与模拟耦合模型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合理配置已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方面取得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分析了常用的两种配置模型——优化模型和模拟模型。结合工程实际,研究优化与模拟耦合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实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时间和空间的有机耦合。(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黄晓荣,张新海,裴源生,梁川[6](2006)在《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优化模拟耦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最为敏感的限制性因子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瓶颈”。现代水资源规划内涵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用多目标优化与模拟耦合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水的关系,并以宁夏为例,探讨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06年01期)

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一种基于模拟-优化模型的方法对地下水污染源进行识别研究.模拟-优化模型分别采用响应矩阵法和状态转移方程法进行耦合,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经过多次迭代,使得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的误差达到最小.最后,通过一个假想例子评估模拟-优化模型的性能,同时比较应用不同耦合方法的计算结果.研究表明:应用响应矩阵法耦合模拟-优化模型所得结果的绝对误差范围为0.1~1.6g/L,应用状态转移方程法时,绝对误差范围为0~5.2g/L,因此,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拟-优化模型能够有效且准确地得到地下水污染源的释放量,可以应用于地下水污染源识别问题,并且采用响应矩阵法耦合模拟-优化模型优于状态转移方程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夏必胜.基于模拟—优化耦合模型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8

[2].肖传宁,卢文喜,安永凯,顾文龙,赵莹.基于两种耦合方法的模拟-优化模型在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中的对比[J].中国环境科学.2015

[3].张晓烨,董增川.地下水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耦合技术研究进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

[4].刘晓民.干旱区典型地下水系统的动态模拟与模拟优化耦合管理模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5].李群,贾明敏,陈南祥,崔进涛.优化与模拟耦合模型在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7

[6].黄晓荣,张新海,裴源生,梁川.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优化模拟耦合模型研究[J].人民黄河.2006

标签:;  ;  ;  ;  

模拟优化耦合模型论文-夏必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