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安全防范
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论文文献综述
曲欣[1](2009)在《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及其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金融运营体系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从事盗窃、贪污电子资金、破坏金融领域计算机系统等违法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如何防治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注意和重视。(本文来源于《信息与电脑(理论版)》期刊2009年07期)
闫东升,李樱杕[2](2008)在《试论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防范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金融运营体系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从事盗窃、贪污电子资金、实施金融诈骗、破坏金融领域计算机系统等违法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不仅犯罪手段复杂、隐秘,而且呈现出职务犯罪和共同犯罪的特征。其诱因在于金融制度设计自身的漏洞与缺陷,以及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中存在的致命隐患,监督约束机制的弱化与法律规制的滞后致使犯罪防范与打击乏力。为此必须依靠专门机关、金融部门、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构建快速、高效的侦诉、审判控制工作体系和金融领域内部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预防体系。(本文来源于《政法学刊》期刊2008年02期)
王品[3](2008)在《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是伴随着计算机发明以及应用于金融系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类型。本文是关于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研究,约叁万余字,共分四个部分,借鉴了犯罪学、刑法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起源、发展和趋势,以及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状况及其社会危害。本文从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产生开始,介绍了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产生背景。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它的副产品—利用计算机犯罪。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的弱点、其存储的信息具有价值性、犯罪的风险回报高、道德培养的欠缺和相关法律的缺乏都导致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产生。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除了具有其他传统型犯罪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如隐蔽性强、智能性高、危害性大、地域性广等。目前在国内外专家对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表达方式,笔者认为这些定义只是反映了当时的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内含,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自己的归纳。而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其犯罪构成也不同于其他犯罪类型,笔者“述、评、论”了这方面刑法学界的各种观点,对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分别从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最后笔者通过对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法律对策、技术对策、社会对策的分析,力求建立一种多维的立体对策体系。计算机犯罪的法律发展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此应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涵盖法律、技术和社会层面,包括立法、司法、行政、道德建设的预防和控制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对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3-15)
俞剑锋[4](2004)在《论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及其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金融电子化趋势的加快,金融业务的处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金融财富和机密也越来越集中于计算机,使得计算机系统的任何故障和破坏,都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如何防治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确保金融领域计算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应引起各有关方面的注意和重视。(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6期)
朱学明[5](2004)在《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与控制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以及通讯网络产业的飞跃,近年来,各国利用计算机实施的 金融犯罪愈演愈烈,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的计算机金融防范刻不容缓。(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04年10期)
曹丹[6](2004)在《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类型多样、主体年轻化等特点。该类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技术、管理、法制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治对策,以杜绝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本文来源于《常熟高专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靳高风,齐巍[7](2003)在《我国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及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其中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占全部案件的61%,平均涉案金额达几十万元,最大涉案金额高达1400余万元,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从发展趋势来看,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将日趋严重,并且危害也将日趋严重,给金融业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因此,金融领域计算机(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03年11期)
欧德成[8](2003)在《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融领域 ,计算机犯罪的手段及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具有技术性、智能化和隐蔽性等特点。目前 ,金融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技风险意识不强 ,计算机犯罪隐患较多 ,防范计算机犯罪措施不力。对于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 ,必须打防结合 ,提高风险意识 ,增强安全观念 ,重视内部管理和法制、制度建设 ,加强技术防范措施(本文来源于《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张新志,刘新平[9](2002)在《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特点与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以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金融网络系统的建立,为金融服务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促成了金融各项新业务的开展,传统的金融业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去的完全手工处理,传统的柜台业务逐步突破了地域限制,向网络化服务迈进,金融服务于社会的手段(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安全》期刊2002年04期)
靳高风,齐巍[10](2002)在《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研究(一)》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犯罪大案,从9.11美国遭受恐怖主义袭击,到……都损失巨大,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世界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但也有一起盗窃案件相比损失不大,仅数十万英镑,也同样引起了世界的广为关注,我国的《法制日报》将其评为2001年度10大案件之一,何故?因为其侵害对象和犯罪方法的独特性而使之然。 案例1:Egg互联网银行盗窃案——全球首例网络银行盗窃案。2001年2月日,英国拥有120万名客户的Egg互联网银行日前遭专业黑客入侵,被盗取数十万(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02年05期)
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代金融运营体系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利用计算机与网络从事盗窃、贪污电子资金、实施金融诈骗、破坏金融领域计算机系统等违法犯罪形势日趋严峻,不仅犯罪手段复杂、隐秘,而且呈现出职务犯罪和共同犯罪的特征。其诱因在于金融制度设计自身的漏洞与缺陷,以及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中存在的致命隐患,监督约束机制的弱化与法律规制的滞后致使犯罪防范与打击乏力。为此必须依靠专门机关、金融部门、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构建快速、高效的侦诉、审判控制工作体系和金融领域内部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预防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论文参考文献
[1].曲欣.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及其防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
[2].闫东升,李樱杕.试论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的防范与控制[J].政法学刊.2008
[3].王品.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探析[D].山东大学.2008
[4].俞剑锋.论金融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及其防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5].朱学明.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与控制防范[J].理论月刊.2004
[6].曹丹.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探析[J].常熟高专学报.2004
[7].靳高风,齐巍.我国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及其现状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3
[8].欧德成.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探讨[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9].张新志,刘新平.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特点与预防[J].计算机安全.2002
[10].靳高风,齐巍.金融领域计算机犯罪研究(一)[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