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椎体外系症状为主发病的森林脑炎两例报告

以椎体外系症状为主发病的森林脑炎两例报告

刘凤茹(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中心卫生院165465)

【中图分类号】R51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59-01

森林脑炎为林区常见的一种蜱传脑炎,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高热、脑膜刺激征和瘫痪等症状为主,而以椎体外系症状为主发病的临床少见,现就笔者在临床中遇到的以椎体外系症状为主发病的森林脑炎两例报告如下:

例1:

患者赵某,男,40岁,入院日期:2001年7月4日,以“高热、口周震颤”3日入院,该患于入院前1周进山采集野菜时,曾被蜱虫叮咬后背部,当时无不适,未在意,于入院前3日突然出现持续性高热寒战(未测体温)随即出现口周不自主抽动,继而震颤,在个体诊所按“感冒”治疗(具体不祥)无效,且病情较前加重,故来我院。查体:T:39.5℃,P:100次/分,BP:130/90mmHg,R:25次/分,急性热性病容,语言笨拙,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正常,口周肌肉不自主收缩,可见明显震颤,颈强(—),克氏征、布氏征(—),血常规:红血球总数:3.84×1012/L,白血球总数:13.4×109/L,血色素:120g/L,分叶0.87,淋巴球:0.13,尿常规、便常规正常。根据发病季节(7月份),蜱咬史,高热、口周震颤,诊断森林脑炎,在我院住院治疗6天,体温下降至37.2℃左右,口周不自主抽动减轻,转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总院进一步诊治,进行血清学检测,相应抗体阳性,符合森林脑炎诊断,住院治疗20天痊愈出院。

例2:

患者赵某,女,34岁,入院日期:2001年7月18日,该患以“高热伴颈部僵硬,双手震颤”1日入院,自述入院前10日进山采集山野菜时,曾被蜱虫叮咬腹部,当时无不适感觉,也未治疗,入院前3日出现发热,自认为“感冒”,自服维C银翘片,康必得片等(具体不详)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前1日病情明显加重,呈持续性高热,体温波动在39℃—39.7℃之间,伴颈部僵硬感,双手震颤,急来我院救治,查体:T:39.1℃,P:100次/分。R:25次/分,BP:110/70mmHg,一般状态较差,呈急性热性病容,神清,语明,头颅五官正常,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正常,颈部略有抵抗感,双手粗震颤(+),克氏征、布氏征(—),检验:血常规:红血球总数:3.84×1012/L,白血球总数:8.8×109/L,血色素:120g/L,杆状0.01,分叶0.68,淋巴球0.31,尿常规、便常规均正常。根据发病季节(7月份),蜱咬史,高热、颈部僵硬感、双手震颤,诊断:森林脑炎,投给积极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体温不降,始终呈持续性高热,波动在39.2℃—39.8℃之间,病人状态差,恶心,不能进食,于入院第2日转往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医院急救中心诊治,进行血清学检测相应抗体阳性,符合森林脑炎诊断,住院1个月痊愈出院。

讨论

森林脑炎是由披膜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野生动物(尤其是野鼠)是本病的传染源,蜱为传播媒介,本次报告的两例病人均有蜱叮咬史,该病有严格的地区性,多发于我国东北及西北原始森林地区,人群普遍易感,病毒传入人体后,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病变,病理变化与乙型脑炎相似,神经系统出现广泛的炎症病变,灰质和白质均被累及,神经细胞有变性坏死和软化灶,常累及基底节、视丘和脑干,临床表现以高热起病,随即出现脑膜刺激征、瘫痪、呼衰、昏迷等症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但以椎体外系症状发病的患者较少见,主要表现震颤、不自主运动,但预后尚好。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凡遇到有疫源史,突然出现高热,并伴有不自主运动及震颤者,经观察对症治疗,体温持续不降,虽无典型的脑膜刺激征、瘫痪等症状,也应考虑到森林脑炎的可能,有条件的及时进行脑脊液及血液病毒分离和血清抗体检测,无条件的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进行诊治,以免贻误抢救时机,另外林区作业人员应做好有效的防护,同时应大力宣传该病的特点,避免和减少百姓在发病季节入山采集中草药和山野菜等,以免传染森林脑炎,提高林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标签:;  ;  ;  

以椎体外系症状为主发病的森林脑炎两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