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河道论文-樊晓伊,薛国勤,刘斌,黄银涛,谢启

单一河道论文-樊晓伊,薛国勤,刘斌,黄银涛,谢启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一河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春光油田,沙湾组,曲流河,单一河道

单一河道论文文献综述

樊晓伊,薛国勤,刘斌,黄银涛,谢启[1](2019)在《曲流河单一河道砂体井震联合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以曲流河沉积为主,河道不断迁移改道,砂体迭合频繁,井网密度小,单一河道边界识别困难,局部井区油水关系矛盾大,限制了单砂体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为精细刻画研究区单一河道边界,达到油气精细开发的目的,以测井响应特征为基础,总结了单一河道边界4种典型标志;建立初始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正演,总结地震识别标志,为稀井区单一河道的识别提供技术方法;依据地层切片上砂泥岩响应特征,在平面上识别出不同时期单一河道的展布特征和发育位置。井震联合方法克服了测井资料横向上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单一河道的刻画精度。(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王俊,高银山,王洪君,王新星,鲍志东[2](2018)在《基于正演模拟的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分流河道是浅水叁角洲沉积主要的砂体类型之一,但受砂体规模限制,如何在非密井网区对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部单一河道砂体进行表征,是目前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以乾安油田高台子油层为例,采用井震结合的手段对目的层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砂体展开划分与识别。研究表明,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砂体侧向迭置关系可划分为切迭式、接触式和孤立式3大类,分别与单边侧向迭加、多边侧向迭加、厚度差异、厚—薄—厚、河间砂沉积型和河间泥沉积型6类测井—地质识别标志相对应;根据密井网区测井资料建立6类识别标志的实际地质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正演模拟建立6种单一河道组合正演模型,各种单一河道组合的连接部位的地震响应特征分别为"能量不变、波峰错动、波谷错位"、"能量不变、波形下错"、"能量减弱、波形拉长、上移"、"能量不变、单峰上移"、"能量减弱、视厚度增加、边界错动"、"能量很弱、出现复波";由密井网区单一河道砂体划分结果拟合得到研究区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宽/厚比经验公式,在此指导下,通过寻找与已建立正演模型特征相符的井间地震响应,完成了稀疏井网区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9期)

朱可丹,王雅春,林彤,衣启樊,王长江[3](2019)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对单一河道砂体的刻画》一文中研究指出河道储层是我国东部陆相油田的主要储层类型,储层内单一河道砂体宽度窄、横向变化快,砂体之间迭置关系复杂,导致了油田开发中后期面临的注采矛盾突出、剩余油挖潜困难等一系列生产难题.因此,对单一河道砂体进行预测和精细刻画尤为重要.应用传统测井剖面对比方式刻画单一河道砂体,不仅难度高、工作量大,而且井间砂体预测只能依靠推测,可靠性低.而受限于地震资料的主频,常规储层反演的预测结果纵向分辨率低,无法达到描述薄层单一河道砂体的要求.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基于井震结合思想,通过数学模拟的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薄层砂体的预测效果,在其预测结果中刻画薄层单一河道砂体的精度可以满足开发中后期油田生产的需要.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榆树林油田树123区块为例,采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对扶杨油层浅水湖泊叁角洲相河道储层单砂体开展了预测和刻画.结果显示:密井区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85.6%,稀井区砂体预测结果与沉积模式吻合.在剖面上可以识别出薄层单一河道砂体间的迭置或接触关系,有效指导了井间砂体对比,揭示砂体连通关系;在平面上相对准确地定量化展现出单一河道砂体的展布形态,为确定剩余油富集区和井位部署提供依据,从而保障油田持续增储上产.(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丛琳,王威,王占武[4](2017)在《水下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的精细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角洲前缘水下复合河道砂体内局部储层注采效果不好的问题,利用岩心、密井网等资料,重新精细刻画葡北二断块水下复合河道砂体。垂向上,通过物性、泥质、钙质叁种夹层标志,将水下复合河道细分至单一期次。平面上,提出定量参数与定性参数相结合计算综合系数的新方法,用以追踪、预测井间单一河道边界。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水下复合河道砂体精细刻画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油田实际开发调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王广霞[5](2016)在《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合物驱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开发后期注水易沿河道中部突进,导致注水波及系数小,常规水驱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效果差的问题,开展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合物驱的可行性研究。优选出适合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的聚合物分子量为1200×10~4~1600×10~4。优化注入参数,即聚合物驱注入质量浓度为1000mg/L,注入速度为0.06PV/a,聚合物用量为300mg/(L·PV),可以实现有效渗透率在100mD以下储层的有效注入。通过分析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驱效果的影响因素,表明当聚驱控制程度大于80%、驱替距离165m时聚驱效果较好。该研究提高了中低渗透单一河道油藏的采收率,为该类油藏后期挖潜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6年11期)

肖佃师,张飞飞,卢双舫,陆正元,谷美维[6](2016)在《井震联合识别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以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朝阳沟阶地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分析了河流—叁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地质与测井识别标志、地震响应特征以及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方法。研究发现:1根据相邻河道的期次及规模差异、复合砂体组合部位的微相、砂体厚度及宽厚比的异常变化,构建出六类测井与地质识别标志;2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可分为同期对接型、非同期切割型、河间泥及河间砂型四类,分别对应"同相轴能量降低、视厚度变小"、"类断层式波形错动"、"同相轴突然下断"、"能量减弱、视厚度增大"的地震响应特征;3采用"地质认识定位、测井识别定点、属性趋势引导定向、地震剖面定型"的方法,井震结合有效刻画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边界及连通关系。(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6年01期)

韩景江,程华[7](2014)在《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气区单一河道砂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气区单一河道砂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气区单砂体垂向界限,分析了气区沉积微相特征和单砂体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气区单个独立分布的单砂体底界限定在最底部冲刷面上,顶界一般限定在上部地层底冲刷面上;2个或多个独立分布的单砂体以层位最低的单砂体底冲刷面为底界,顶界定在上部地层底冲刷面或该单砂体之上大段泥岩测井曲线幅度最低值处;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气区单砂体属于叁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和9种沉积微相;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SⅠ1、SⅠ2油层组气区单砂体沉积模式如下:SⅠ11为叁角洲前缘亚相下席状叁角洲;SⅠ2为叁角洲前缘亚相枝-坨过渡状叁角洲;SⅠ4为叁角洲前缘亚相枝状叁角洲;SⅡ2+31、SⅡ2+32沉积模式为叁角洲平原亚相高弯曲分流河道。(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20期)

徐立恒,郝兰英,刘江玉[8](2014)在《井震反演识别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开发井网依次加密,储层砂体分布趋势逐渐明确,在纵向上可根据测井资料准确地识别砂体,但横向上很难确定井间砂体的分布特征。针对连井剖面上进行单一河道识别任务重且存在多解性的难题,提出了采用井震结合反演技术来预测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边界,再进一步利用测井曲线特征对河道边界进行验证。基于该思路,在反演剖面上识别了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4个典型标志,并依据地震反演属性平面图上的砂岩变差带发育位置,清晰识别出8条同层不同期单一河道,且单一河道识别成果在完善油田注采关系、挖潜剩余油上见到良好效果,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王震,李国成,刘汝敏[9](2011)在《QHD32-6油田复合砂体内划分单一河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QHD32-6油田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存在单一河道砂体边界这种情况,在全区展开了单一河道砂体的追踪。主要利用研究区有限的测井、测试、取心及示踪剂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砂体切割及平面匹配关系对复合砂体进行分类,从而有利于单一河道识别后对复合砂体内部连通关系的认识,为准确地判断油水井的注入或来水方向、剩余油分布等,为油田开发、增产工艺及措施的实施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吐哈油气》期刊2011年01期)

施尚明,马艳平,王雷,王琦[10](2011)在《曲流河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大庆油田开发以来,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处于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中某些部位的开发井水淹级别相差悬殊。经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并非单支河道,而是一支多期(或多支)河流平面侧向迭加所致。不同单一河道之间由于其连通方式的复杂性及其自身储层性质的差异形成复杂的非均质性。因此,正确识别单一河道对于进一步研究储层的内部构型及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以杏南开发区PI31小层为例,分析了各单一河道的成因,并在现代沉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地下密井网资料,采用平面、剖面及叁维视窗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共识别出了3条单一河道,宽约(400~1200)m,流向由北向南,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曲流河单一河道边界的识别标志,并提出了单一河道的划分方法,为油田储层的进一步详细描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1年03期)

单一河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下分流河道是浅水叁角洲沉积主要的砂体类型之一,但受砂体规模限制,如何在非密井网区对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部单一河道砂体进行表征,是目前开发地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以乾安油田高台子油层为例,采用井震结合的手段对目的层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砂体展开划分与识别。研究表明,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砂体侧向迭置关系可划分为切迭式、接触式和孤立式3大类,分别与单边侧向迭加、多边侧向迭加、厚度差异、厚—薄—厚、河间砂沉积型和河间泥沉积型6类测井—地质识别标志相对应;根据密井网区测井资料建立6类识别标志的实际地质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正演模拟建立6种单一河道组合正演模型,各种单一河道组合的连接部位的地震响应特征分别为"能量不变、波峰错动、波谷错位"、"能量不变、波形下错"、"能量减弱、波形拉长、上移"、"能量不变、单峰上移"、"能量减弱、视厚度增加、边界错动"、"能量很弱、出现复波";由密井网区单一河道砂体划分结果拟合得到研究区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宽/厚比经验公式,在此指导下,通过寻找与已建立正演模型特征相符的井间地震响应,完成了稀疏井网区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一河道论文参考文献

[1].樊晓伊,薛国勤,刘斌,黄银涛,谢启.曲流河单一河道砂体井震联合识别[J].新疆石油地质.2019

[2].王俊,高银山,王洪君,王新星,鲍志东.基于正演模拟的水下分流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划分[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

[3].朱可丹,王雅春,林彤,衣启樊,王长江.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对单一河道砂体的刻画[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4].丛琳,王威,王占武.水下复合河道内单一河道的精细识别方法[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

[5].王广霞.中低渗透单一河道储层聚合物驱的可行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

[6].肖佃师,张飞飞,卢双舫,陆正元,谷美维.井震联合识别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以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

[7].韩景江,程华.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气区单一河道砂体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8].徐立恒,郝兰英,刘江玉.井震反演识别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王震,李国成,刘汝敏.QHD32-6油田复合砂体内划分单一河道[J].吐哈油气.2011

[10].施尚明,马艳平,王雷,王琦.曲流河复合砂体内单一河道的识别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

标签:;  ;  ;  ;  

单一河道论文-樊晓伊,薛国勤,刘斌,黄银涛,谢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