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氦氖激光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创口184例(论文文献综述)
卢丹丹[1](2021)在《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作用机理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药物,也为研制八宝痔疮膏提供证据和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96例在泉州市中医院肛肠科被诊断为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以八宝痔疮膏外敷患处,对照组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患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7天均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肛门水肿、疼痛、坠胀感及肛周潮湿瘙痒程度)的检测和评分,并对总疗效分别进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各有3例脱落病例,脱落率6.25%。最终纳入90例,每组各45例,两组病例基线齐,具有临床可比性。2.疗效结果:(1)连续用药7天(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肛门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试验组应用八宝痔疮膏第1天(P=0.049)、第4天(P=0.037)、第7天(P=0.006)肛门疼痛程度相对于对照组均显着降低,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炎性外痔引起的肛门疼痛治疗作用很好,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3)肛门坠胀感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第1天,试验组肛门坠胀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在治疗第4天(P=0.006)、第7天(P=0.002)试验组肛门坠胀感程度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炎性外痔肛门坠胀感的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4)肛门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第1天,试验组肛门水肿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在治疗第4天(P=0.016)、第7天(P=0.013)试验组肛门水肿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炎性外痔肛门水肿的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5)肛门潮湿、瘙痒程度评分比较:治疗第1天,试验组肛门潮湿、瘙痒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在治疗第4天(P=0.038)、第7天(P=0.009)试验组肛门潮湿、瘙痒程度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说明八宝痔疮膏对于改善炎性外痔肛门潮湿、瘙痒程度的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3.安全性评价: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瘙痒、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说明了八宝痔疮膏外敷治疗炎性外痔的安全性。结论八宝痔疮膏外敷可显着改善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减轻患者肛门疼痛、水肿、坠胀感,改善肛周潮湿瘙痒程度上均有明显优势,临床疗效稳定,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热依汗姑·赛米[2](2021)在《新龙甘消炎膏对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等效随机对照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排出标准的肛肠科住院病人术后给予重新组方的新龙甘消炎膏纳肛、涂抹创面等,观察其对术后病情恢复的疗效,旨在日后临床推广和使用。方法: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肛周脓肿术后患者于每天上午10:00及下午16:00时在换药室进行换药,换药前自行以院内肛肠科外洗颗粒剂(我科协定中药方)坐浴15-20分钟。换药时,嘱患者取侧卧体位,创面用碘伏棉球消毒,再将盛入注射器内的新龙甘消炎膏缓慢纳肛注射,每次肛内注射2ml,并均匀涂抹于无菌纱布块,厚约3 mm左右,覆盖创面并固定。外敷药膏的时候药物覆盖的面积需超过手术切缘范围约0.5cm以上。每天换药2次,分别收集患者术后1、4、8、12天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面积,计算创面缩小率。试验结果用SPSS 23.0分析。结果:共有60例研究对象纳入本次试验,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将所收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创面缩小率,通过SPSS 23.0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可见测试时间和组别间无交互作用,F=2.474 P=0.09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0,P=0.626,即两组处理因素对创面缩小率无显着性影响;同一组在不同测量时间的创面缩小率存在差异,F=7.814,P=0.001。将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F=0.277,P=0.798,说明组别与测试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F=223.154,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同一试验组在不同阶段测量时的疼痛评分间存在差异;F=0.548,P=0.462,组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经两组处理因素处理后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研究病例在此次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相关不良隐患。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对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有效且安全;两组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创面恢复及疼痛方面均值无差异,疗效相近。结论:通过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观察,新龙甘消炎膏与原龙甘消炎膏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在减轻疼痛及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无差异,疗效相近。
孙春元[3](2021)在《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使用康复新液冲洗及蘸有康复新液的无菌纱条填塞治疗低位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的愈合质量及检测相关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h1/Th2平衡指数等指标,从而对康复新液在促进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纳入60例2019年11月至2021年01月住院于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的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康复新液组3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1d开始换药,换药前两组患者均用痔瘘洗剂坐浴熏洗10min,每天2次换药直至创面完全愈合,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后用凡士林纱条引流,康复新液组使用康复新液彻底冲洗后用蘸有康复新液的无菌纱条引流,对比术后1月的治疗有效率,术后3d、7d、14d、21d创面愈合质量评分,术前1d、术后1d、术后7d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Th1/Th2平衡指数。结果:(1)术后1月,康复新液组总有效率(93.33%)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显着升高(P<0.05)。(2)组间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14d及21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d与对照组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愈合质量评分无显着差异(P均>0.05)。(3)对创面VAS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3d、7d、14d及21d,对照组患者创面VAS评分在依次显着降低,组内差异均有意义(P均<0.05)。术后3d、7d、14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VAS评分依次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VAS评分差异并不显着(P>0.05)。(4)对分泌物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对照组患者分泌物评分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并不显着(P>0.05);术后14d、21d分别与术后3d、7d相比,对照组患者分泌物评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3d、7d、14d,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依次显着降低(P均<0.05);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5)对肉芽组织评分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提示,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对照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21d分别与术后3d、7d相比,对照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均降低明显(P均<0.05)。术后7d与术后3d相比,康复新液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4d与术后7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14d相比,康复新液组肉芽组织评分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均>0.05),但术后14d与术后3d相比及术后21d与术后3d、7d相比,康复新液组肉芽组织评分均降低明显(P均<0.05)。(6)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术后1d与术前1d,两组患者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d与术前1d相比,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7d与术前1d和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降低更为显着(P均<0.05),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升高更为显着(P均<0.05)。(7)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IL-4/IFN-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术后1d与术前1d,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1d与术前1d相比,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内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7d与术前1d和术后1d相比,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组内相比升高明显(P均<0.05);且康复新液组升高更显着(P均<0.05)。结论:在促进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中,使用康复新液冲洗联合纱条填塞创口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缓解了创面的疼痛程度、减少了分泌物的产生及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的生成,而且又调节术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又通过维持机体Th1/Th2细胞免疫平衡以利于机体免疫应答趋于稳态,在治疗后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过程中疗效显着。
热依汗姑·赛米,黄凤[4](2020)在《外治法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对近年来外治法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阐述肛周脓肿术后愈合运用外治法治疗的优缺点,指导临床治疗。查阅近几年我国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了归纳分析,现将外治法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研究方面总结如下。
井鹏[5](2020)在《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湿热下注型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湿热下注型患者74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珍龙生肌散换药组)和对照组(凡士林纱条换药组),每组患者均为37例。两组肛瘘患者均在腰椎麻醉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开术;术后两组均行常规肛肠科换药,治疗组用珍龙生肌散均匀撒布于无菌纱条覆盖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创面。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初始创面面积等基本信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积分、水肿积分,分泌物积分以及术后创面面积和愈合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细菌培养结果;出院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并记录愈合时间。在试验期间,如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对症处理并详细记录。结果两组74例患者,有3位患者被剔除;最终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纳入最后统计分析当中。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初始创面面积上,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30天内均痊愈,故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第7、14天的创面面积以及计算出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在术后第2、7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结果无差异(P>0.05)。5治疗组在术后第3、7、14天的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术后第3、7、14天的分泌物评分上两组无差异(P>0.05)。7两组在术后第1天的细菌培养结果无差异(P>0.05),第7天治疗组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珍龙生肌散相较于凡士林纱条运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湿热下注型患者术后的换药,可以有效加速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抑制创面疼痛、水肿及细菌增殖。图0幅;表13个;参131篇。
刘子号[6](2020)在《拔毒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拔毒生肌散对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于2019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肛肠科、明确诊断为低位单纯性肛瘘、中医辨证属湿热下注证且施行肛瘘切除术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受试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试验组使用拔毒生肌散纱条换药,对照组使用复方黄柏液纱条换药,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换药1次,分别记录每例患者创面愈合总时间,并于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记录患者创面面积、创面纵径、创面愈合率、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创面水肿评分、创面疼痛评分以及用药安全情况。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有临床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均完成试验,无脱落、中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痊愈26例(86.7%)、显效4例(1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9例(63.4%)、显效10例(33.3%)、有效1例(3.3%),总有效率96.6%。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总体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3、创面愈合总时间方面:试验组用时最长36天、最短20天,平均25.07±3.83天,对照组用时最长42天,最短23天,平均28.50±4.40天。试验组用时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创面面积方面:两组原始创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创面面积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创面愈合率方面: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创面纵径方面:两组术后第1天创面纵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试验组创面纵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创面分泌物评分方面:两组在术后第1天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7天时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时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创面肉芽生长评分方面: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试验组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天时试验组评分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创面水肿评分方面: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术后第21天试验组创面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8天时试验组评分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创面疼痛评分方面:两组在术后第1天时创面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时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天、术后第28天试验组评分亦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所有病例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拔毒生肌散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换药可以显着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面积缩小、纵径缩短,提高创面愈合率,在创面愈合早期可以提脓去腐,促进坏死组织脱落,在愈合中后期可以敛疮生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且具有减轻创面水肿、缓解创面疼痛的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孙博淳[7](2019)在《氦氖激光照射结合护理干预对痔瘘裂术后患者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照射结合护理干预对痔瘘裂术后患者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行痔瘘裂术的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氦氖激光照射技术结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氦氖激光照射结合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提升护理满意度。
常双庆[8](2019)在《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评估本术式的优劣,为临床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探索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方法:根据高位肛周脓肿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多切口引流”术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术后排尿障碍、术后分泌物、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半年肛门功能及随访半年内的复发情况。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术后第3天疼痛、术后第7天疼痛、术后第3天分泌物、术后第7天分泌物、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患者第1天疼痛、术后第1天分泌物、术后当日排尿障碍、术后半年肛门功能方面及随访半年内复发情况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于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上是安全有效的。与多切口引流术相比,在术后第3天疼痛、第7天疼痛、术后第3天分泌物、术后第7天分泌物、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本术式不仅体现了肛肠科手术微创趋势的思想,还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损害少、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总而言之,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优良方法。
雷玉翠[9](2019)在《基于湿性愈合理论应用熊珍软膏联合紫草油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湿性愈合理论探讨熊珍软膏联合紫草油纱条换药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0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周均以生理盐水纱条换药,术后第2周开始治疗组以熊珍软膏联合紫草纱条油换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纱条换药。观察两组术后创面分泌物的量、肉芽生长情况、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总体疗效上,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治愈率100%,无差异。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后第2周,第3周创面疼痛程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第2周,第3周创面分泌物相比较,治疗组创面分泌物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熊珍软膏联合紫草油纱条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中后期换药为创面修复提供了更适合伤口生长的湿性愈合环境,从而促进创面分泌物排出、肉芽组织增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因此,肛周脓肿术后中后期换药使用中药膏剂和油剂换药具有意义。
邹世镇,王炜,陈德伦[10](2018)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加速合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肛周脓肿(perianal abscess)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1]。最近的一项瑞典队列研究报道肛周脓肿发生率约为16.1/10万[2],英格兰一项研究显示肛周脓肿的总发病率为20.2/10万[3],而真实的发病率可能更高。肛周脓肿的病情进展较快,对患者的身体及日常生活、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ASCRS)制订的2016年版
二、氦氖激光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创口18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氦氖激光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创口184例(论文提纲范文)
(1)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痔的认识 |
1.1 痔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
1.2 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治疗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概念及病因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发病机制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病例来源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剔除标准与中止标准 |
1.6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临床观察 |
3.1 一般项目 |
3.2 疗效性观察 |
3.3 安全性观察 |
3.4 观察时间节点 |
3.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4 统计学处理 |
5 伦理学要求 |
6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两组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两组年龄分布比较 |
1.3 两组病程分布比较 |
1.4 治疗前各单项症状比较 |
2 治疗后结果统计 |
2.1 肛门疼痛评分比较 |
2.2 肛门坠胀评分比较 |
2.3 肛门水肿评分比较 |
2.4 肛周潮湿瘙痒评分比较 |
2.5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观察 |
分析与讨论 |
1 选择课题及证型的原因 |
2 选择中药膏剂外敷的依据 |
2.1 祖国医学外敷膏药疗法的历史背景 |
2.2 外敷药膏对炎性外痔的缓解作用 |
2.3 药物透皮吸收作用 |
3 对照组选择依据 |
4 八宝痔疮膏的选择依据 |
4.1 八宝痔疮膏中医组方分析及配伍特点 |
4.2 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研究结果疗效分析 |
5.1 基线结果分析 |
5.2 各单项症状及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
6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
7 优点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炎性外痔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新龙甘消炎膏对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等效随机对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病例 |
1.2 诊断 |
1.3 纳排标准 |
1.4 受试者终止、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2.6 流程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外治法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3)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1.2.2 年龄 |
1.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1 疗效评价 |
3.2 创面愈合质量(创面VAS、分泌物、肉芽组织)评分 |
3.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
3.4 Th1/Th2平衡指数 |
3.5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
4.2 两组患者创面VAS比较 |
4.3 两组患者分泌物评分比较 |
4.4 两组患者肉芽组织评分比较 |
4.5 两组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比较 |
4.6 两组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 |
4.7 两组患者Th1/Th2平衡指数比较 |
5 讨论 |
5.1 中医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5.2 西医对影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 |
5.2.1 局部微循环障碍 |
5.2.2 创面组织再生能力及重塑障碍 |
5.2.3 创面持续的感染 |
5.2.4 机体的免疫损伤 |
5.2.5 关键生长因子缺乏或分布异常 |
5.3 Th1、Th2细胞因子及免疫平衡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
5.4 康复新液的药理作用 |
5.4.1 促进创面修复 |
5.4.2 抗炎消肿 |
5.4.3 调节免疫 |
5.4.4 抗肿瘤 |
5.4.5 抗氧化 |
5.5 结果分析 |
5.5.1 临床疗效对比 |
5.5.2 创面愈合质量(创面VAS、分泌物、肉芽形态)评分比较 |
5.5.3 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5.5.4 Th1/Th2 平衡指数比较 |
6 结论 |
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 中西医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
1 中医治疗 |
2 西医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附录 |
(4)外治法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祖国医学外治方法 |
1.1 中药熏洗坐浴 |
1.2 中药外敷 |
1.3 灸法 |
1.4 中药纳肛 |
1.5 中药直肠滴入 |
1.6 药物填塞 |
2 现代医学外治方法 |
2.1 物理疗法 |
2.2 新型敷料 |
2.3 其他疗法 |
3 小结 |
(5)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临床资料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中止和剔除标准 |
1.1.6 脱落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药物组成 |
1.2.2 治疗方案 |
1.2.3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 |
1.2.4 术后换药注意事项 |
1.2.5 疗效观察指标 |
1.2.6 疗效判定指标 |
1.2.7 安全性判定 |
1.2.8 统计学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1.3.1 一般资料分析 |
1.3.2 治疗后疗效分析 |
1.3.3 临床疗效判定 |
1.3.4 安全性判定 |
1.4 讨论 |
1.4.1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1.4.2 组方的理论依据 |
1.4.3 珍龙生肌散组成药物药理作用 |
1.5 小结 |
1.6 展望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关于肛瘘和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
2.1.1 中医对肛瘘病名的认识 |
2.1.2 中医对肛瘘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3 中医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2.2.1 现代医学对于肛瘘的研究现状 |
2.2.2 肛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
2.2.3 现代医学对于创面修复的认识 |
2.2.4 影响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因素 |
2.2.5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治疗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拔毒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拔毒生肌散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
1 出处与沿革 |
2 方药分析 |
3 临床应用 |
4 安全性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试验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疗效观察指标 |
5.3 总体疗效比较 |
5.4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情况 |
6 讨论 |
6.1 “祛腐生肌法”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
6.2 拔毒生肌散剂型的优化 |
6.3 复方黄柏液的选择依据 |
6.4 熏洗坐浴法的应用 |
6.5 试验结果分析与机制探讨 |
6.6 结论 |
6.7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氦氖激光照射结合护理干预对痔瘘裂术后患者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氦氖激光照射 |
1.2.2 护理干预 |
1.3 临床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
2.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8)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基于湿性愈合理论应用熊珍软膏联合紫草油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熊珍软膏及紫草油纱条来源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常规处理 |
2.4 术后换药 |
2.5 换药注意事项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观察指标 |
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3.3 疗效评定标准 |
3.4 观察指标评分标准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研究比较 |
5.2 观察指标量化分析结果 |
5.3 结果分析 |
6 讨论 |
6.1 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
6.2 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 |
6.3 干性愈合与湿性愈合 |
6.4 中医外治法在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应用 |
6.5 肛痈术后分期辨治 |
6.6 煨脓长肉 |
6.7 湿性愈合与中医外治法中“煨脓长肉” |
6.8 熊珍软膏及紫草油纱条药理作用分析 |
7 本课题立体依据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加速合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换药技术新进展 |
1.1 传统外科换药方法的局限 |
1.2 负压封闭引流引流技术在换药中的应用 |
1.3 新型敷料的应用 |
1.4 超声清创技术的应用 |
2 中医中药外用 |
2.1 中药坐浴熏洗 |
2.2 中药湿敷 |
3 物理治疗的应用 |
4 联合方法的应用 |
5 结语与展望 |
四、氦氖激光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创口18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八宝痔疮膏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疗效观察[D]. 卢丹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新龙甘消炎膏对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等效随机对照试验[D]. 热依汗姑·赛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康复新液对马蹄形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炎性因子及Th1/Th2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D]. 孙春元.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外治法治疗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研究现状[J]. 热依汗姑·赛米,黄凤. 新疆中医药, 2020(04)
- [5]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井鹏.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拔毒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影响的临床观察[D]. 刘子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氦氖激光照射结合护理干预对痔瘘裂术后患者创面疼痛及愈合的影响[J]. 孙博淳. 医疗装备, 2019(14)
- [8]小切口挂浮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观察[D]. 常双庆.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基于湿性愈合理论应用熊珍软膏联合紫草油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 雷玉翠.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加速合方法的研究进展[J]. 邹世镇,王炜,陈德伦.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