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氢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注硫,二甲基二硫醚,二乙基多硫醚
加氢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刘浩,刘培亮,刘玉桥,王星健[1](2019)在《碳四加氢装置注硫过程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公司碳四加氢装置为维持催化剂的正常活性,日常运行中一直进行注硫操作。二甲基二硫醚作为常用的硫化剂价格较高。通过多方调研、筛选,采用价格便宜的二乙基多硫醚作为其替代品,效果相同,但可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9年11期)
张登跃,靳鹏,谷小虎,林雄超[2](2019)在《悬浮床高温煤焦油沥青质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供氢溶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悬浮床加氢过程中供氢溶剂性能与煤焦油沥青加氢裂化反应间的关系。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初始压力对供氢溶剂油预加氢深度的影响,探讨了供氢溶剂对高温煤焦油沥青加氢反应中沥青质裂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加氢反应程度的增加(初始氢气压力增加、反应温度增加),供氢溶剂油的芳碳率逐渐降低;在初始氢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350℃的加氢工艺条件下,可得到芳碳率为0. 42的理想供氢溶剂。在煤焦油沥青加氢反应过程中,随着供氢溶剂添加量的增加,大于350℃重油馏分的收率有所降低;生成的重油中胶质、沥青质的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转化率分别由64. 00%和82. 61%提高到了81. 98%和89. 21%;芳烃质量分数大幅度增加,说明供氢溶剂对胶质和沥青质的加氢裂化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王君达[3](2019)在《碳叁加氢反应器过程模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spen Plus化工过程模拟软件针对裂解装置碳叁加氢单元建立平推流反应器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实际设计参数相吻合。根据模型计算结果探寻稳态操作条件下各工艺参数对生产运行产生的影响,寻求不同工况条件下配氢量、温度、循环量、操作压力等操作参数的最优化设定,为实际生产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炼油与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赵瑞悦,樊俊杰,张忠孝,王建理[4](2019)在《淖毛湖煤加氢转化过程中硫和氮的迁移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硫、氮含量对新疆低变质煤热解炼制油气品质的重要影响作用,本实验通过建立多功能煤热解转化实验台,并结合XPS先进测试方法,充分考察了不同温度对新疆淖毛湖煤加氢转化中硫、氮迁移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煤和低温半焦中的硫主要为噻吩硫、硫砜和硫酸盐等.低温热解条件下主要为不稳定有机硫的分解;当热解温度高于600℃时煤焦表面形成大量硫化物;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硫酸盐在高温热力环境下逐渐分解.原煤中的氮主要为吡咯氮及少量氮氧化物.低温热解阶段吡咯向吡啶转化,高温阶段吡咯和吡啶向季氮快速转化.当热解温度升高至800℃时,吡咯氮转化完全,季氮和吡啶氮为半焦中氮的主要形式.(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孙士可,王仲义,崔哲,曹正凯[5](2019)在《工艺条件对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柴油加氢转化技术已成功进行工业应用,在大幅降低柴油密度和硫含量的同时,提高了高附加值产品的收率。通过对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发现了工艺条件对催化柴油中多环芳烃加氢转化为单环芳烃的影响、工艺条件与汽油产品研究法辛烷值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降低反应压力、降低加氢精制段反应深度、提高加氢转化段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汽油产品芳烃含量及研究法辛烷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孙茹,王治红,涂陈媛,屈珊珊,唐君其[6](2019)在《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加氢过程气中微量硫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利用二维气相色谱中心切割技术与双检测器相结合,测定硫磺回收加氢过程气微量硫化物的分析方法。目标化合物经预柱分离进入热导检测器,同时通过辅助电子气路控制系统压力变化设定阀切换时间,将目标化合物切入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确定了加氢过程气中H_2S、SO_2、COS、CH_3SH、C_2H_5SH、CS_2在柱切换与不切换时的保留时间,建立了双柱、双检测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进行加氢过程气的分析,目标化合物相对标准偏差RSD<1.0%,最低检出限<1×10~(-6)(体积分数),线性相关系数R≥0.999 9。该方法将常量硫化氢与微量硫化物完全分离,节省了H_2S预处理步骤,解决了H_2S与微量SO_2、微量有机硫共存下硫形态的准确定量分析问题。(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韩坤鹏,戴立顺,聂红[7](2019)在《两类典型渣油原料加氢过程中脱金属催化剂运转初期失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碳硫元素分析(CS)、催化剂氮含量分析(CAT-N)、热重-质谱联用分析(TG-MS)以及低温静态N_2物理吸附等技术手段,分别对在中型固定床渣油加氢实验装置上运转0(硫化后)、162、262、562 h后的卸出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研究高氮低硫类渣油加氢过程运转初期催化剂失活快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相同催化剂级配体系和相同工艺条件下,与加工高硫低氮类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的渣油原料(沙轻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相比,加工高氮低硫类仪长管输原油的渣油原料(仪长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上形成了更多的积炭,沉积的硫化物略少,而氮化物较多;加工仪长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上形成了更多的高温型积炭,且相比加工沙轻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上形成的高温型积炭更难氧化燃烧;积炭对加工仪长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的孔结构性质影响更大,比表面积、孔体积均低于加工沙轻渣油的脱金属催化剂,大孔占比更低。(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刘敏,陈贵锋,王永刚,赵鹏,曲思建[8](2019)在《白石湖煤液化粗油加氢精制过程硫、氮化合物转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实沸点蒸馏仪对白石湖煤液化油进行馏分切割,切取<170℃液化粗油进行加氢精制脱除其中硫、氮化合物,采用硫化学发光气相色谱仪(GC-SCD)、氮化学发光气相色谱仪(GC-NCD)对液化粗油和精制油中硫、氮化合物进行分析表征,研究加氢精制过程硫、氮化合物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液化粗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噻吩类化合物和硫醇,经过加氢精制后基本消失,苯并噻酚类化合物脱除比例要低于噻吩类化合物,属于较难脱除含硫化合物。液化粗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苯胺类化合物,其次是吲哚类化合物,经过加氢精制吲哚类化合物全被脱除,苯胺和喹啉类化合物属于碱性含氮化合物,是精制油中残留的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达1.61 mg/kg。(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吕木兰,马帅,岑建孟,夏芝香,方梦祥[9](2019)在《煤焦油加氢过程中NiWP/Al_2O_3催化剂失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固定床加氢微型反应器上进行NiWP/Al_2O_3催化剂的煤焦油模化物加氢实验,分析了催化剂初期快速失活的原因。本实验采用N_2吸附-脱附、XRD、元素分析、SEM、TPO-MS、TG、FTIR和XPS等方法分析催化剂反应前后的性质变化及表面积碳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反应进行,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和加氢脱氧活性变化不大,而加氢脱氮活性快速下降;催化剂快速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表面生成积碳,覆盖其表面的反应活性中心,使加氢反应活性下降;表面积碳的主要成分是芳香烃,还有少量脂肪烃。(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4期)
钟金龙,毛学锋,朱肖曼[10](2019)在《渣油加氢转化过程结焦物分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渣油加氢过程中易发生结焦现象,生成的结焦物可能会导致装置堵塞、催化剂失活、产物收率降低等。为了防止结焦现象的发生,需揭示结焦物的基本特性,以便为渣油加氢工艺设计、煤油共炼工艺设计、催化剂设计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采用间歇式高压釜装置,模拟工业装置渣油加氢裂化条件,获取渣油加氢裂化的结焦物。采用红外光谱分析(IR)、核磁共振分析(NMR)、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SEM-EDS)、元素分析等对渣油加氢过程中的结焦物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常压渣油在450℃加氢裂解时,出现结焦现象,氢耗率为2. 19%,气产率为8. 90%,结焦物产率达6. 95%;结焦物的H/C原子比为0. 66,结焦过程发生剧烈的脱氢反应。渣油的芳香环缩合度为0. 699 4,芳碳率为0. 395 6;结焦物的芳香环缩合度为0. 400 5,芳碳率为0. 7695。结焦物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环结构,在187℃和584℃失重最为剧烈;结焦物的主要成分是C,还含有少量O、Na、Cl、Ca、V等元素;结焦物呈球状和不规则块状,尺寸为30~50 nm,部分结焦物堆积后呈多孔状,孔径为500~1 000 nm。(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加氢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悬浮床加氢过程中供氢溶剂性能与煤焦油沥青加氢裂化反应间的关系。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初始压力对供氢溶剂油预加氢深度的影响,探讨了供氢溶剂对高温煤焦油沥青加氢反应中沥青质裂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加氢反应程度的增加(初始氢气压力增加、反应温度增加),供氢溶剂油的芳碳率逐渐降低;在初始氢气压力10 MPa、反应温度350℃的加氢工艺条件下,可得到芳碳率为0. 42的理想供氢溶剂。在煤焦油沥青加氢反应过程中,随着供氢溶剂添加量的增加,大于350℃重油馏分的收率有所降低;生成的重油中胶质、沥青质的质量分数明显降低,转化率分别由64. 00%和82. 61%提高到了81. 98%和89. 21%;芳烃质量分数大幅度增加,说明供氢溶剂对胶质和沥青质的加氢裂化具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氢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浩,刘培亮,刘玉桥,王星健.碳四加氢装置注硫过程优化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9
[2].张登跃,靳鹏,谷小虎,林雄超.悬浮床高温煤焦油沥青质加氢裂化反应过程中供氢溶剂作用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王君达.碳叁加氢反应器过程模拟与优化[J].炼油与化工.2019
[4].赵瑞悦,樊俊杰,张忠孝,王建理.淖毛湖煤加氢转化过程中硫和氮的迁移规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5].孙士可,王仲义,崔哲,曹正凯.工艺条件对催化柴油加氢转化反应过程的影响[J].石油化工.2019
[6].孙茹,王治红,涂陈媛,屈珊珊,唐君其.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加氢过程气中微量硫化物[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
[7].韩坤鹏,戴立顺,聂红.两类典型渣油原料加氢过程中脱金属催化剂运转初期失活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8].刘敏,陈贵锋,王永刚,赵鹏,曲思建.白石湖煤液化粗油加氢精制过程硫、氮化合物转化规律[J].燃料化学学报.2019
[9].吕木兰,马帅,岑建孟,夏芝香,方梦祥.煤焦油加氢过程中NiWP/Al_2O_3催化剂失活研究[J].煤炭转化.2019
[10].钟金龙,毛学锋,朱肖曼.渣油加氢转化过程结焦物分析与表征[J].洁净煤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