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销贷款风险的化解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娜[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价值链金融是涉农金融模式创新的结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主导、龙头企业主导和买方担保三种典型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农业价值链金融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还能够弥补农户信用水平不足及实现农业价值链增值。但是,在实践中因农业产业化水平、小农户的信用水平不高,加上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不足,影响了农业价值链金融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美国、秘鲁、日本三国的农业价值链金融运作模式,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应加强要素聚集和融合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来提升农户整体信用水平,以多元金融主体互动来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进而不断推进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张晓山[2](2021)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与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龙岩探索》文中提出新的发展阶段下,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既有必要性、紧迫性,也有独特的资源和资产基础。龙岩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力量,探索以生产、供销、金融服务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全程一体化社会化服务,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破解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难题。龙岩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模式合适的抓手和平台,也凸显了 "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凌晓[3](2021)在《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研究 ——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在管理民主、运营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的合作经济组织,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党巩固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力量,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2014年国务院批复山东、浙江等四省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以来,供销合作社围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其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伴随着改革试点的推进,蓬勃发展起来。作为根植于农村的庞大系统,供销合作社探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对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优势、补充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供销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内部互助型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系统总结了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政策背景、社会背景,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互助业务的实践为切入点,运用实地调研法走访了 L市H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领办的22家开展内部信用互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具体分析了 L市H区供销合作社创新的“大小联合”和山东省信用互助业务“信用互助试点”两种模式。通过对L市H区供销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模式和风险防控措施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大小联合”模式比“信用互助试点”模式更灵活,资金利用效率更高,“信用互助试点”模式对风险的防控更加严格,安全性更强。最后,论文分析了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创新的优势与困境,提出了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明确的“法律地位”;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政策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深化合作;建立全国“城乡一体”统筹信用系统;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防控体系等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为解决农户、农业经营企业等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本论文的研究,将对各地供销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提供一定的启示,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治理水平,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探索一条新路子。
卫利姣[4](2021)在《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与防范分析》文中认为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力军,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然而,中小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在经济中的地位不相匹配。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应运而生,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2008年以来,拥有电商平台背景的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迅猛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基于此,京东、苏宁纷纷获得金融牌照,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拥有强大零售背景资源的国美零售不甘落后,也开始积极布局供应链金融。但由于供应链金融自组织系统中参与企业众多,合作与竞争并存,针对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因为市场制度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信用低,以强大电商平台为依托开展的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模式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组织协同,导致供应链金融风险问题频繁爆发。国美零售作为曾经零售电商三巨头之一,与其他两巨头京东、苏宁相比,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起步较晚,且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京东、苏宁,同时面临着很多金融风险问题。本文以国美零售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自组织协同理论梳理了其协同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并研究了国美零售现有的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剖析出其存在的风险问题:(1)国美零售风控体系不健全,上下游供销商违约风险高;(2)国美零售资金链脆弱,资金链断裂风险高;(3)国美零售内部进行关联交易,存在自融风险。其次,对国美零售上下游供销商违约风险进行了风险评估,建立由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国美零售上下游供销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国美零售上下游供销商的数据和Logistic模型建立了上下游供销商企业风险违约概率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率达82.60%。最后,针对国美零售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案:(1)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降低供销商违约风险;(2)优化国美资金链运转保障资金融通;(3)减少融资关联交易降低自融风险。
张镇昌[5](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学界对渔业企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渔业企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渔业企业的历时性研究。渔业企业是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连接鱼产品从渔船到餐桌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渔业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的渔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的办法将北海市的渔业企业的发展脉络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以及进入21世纪后这三个时间阶段的不同时期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厘清渔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效能、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并通过梳理同时期国内不同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状况,尝试对北海渔业企业进行评价,提出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路径。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为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北海市渔业企业体系在建立后对恢复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却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凸显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下逐步发展成熟,开拓了远洋渔业,提升了渔业经济发展质量。改革开放后,渔业企业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传统的渔业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变化,同时期也衍生了新的乡镇渔业企业系统。在这一阶段,暴露出传统渔业企业出现竞争能力下降、涉外渔业事件影响企业发展以及海洋资源衰退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海域国际政治关系与该时期海洋过度捕捞等相关联。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实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内外的贸易沟通、打开远洋渔业局面、延长渔业产业链和涉足非渔产业,加快构建侨港镇渔业企业体系等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21世纪后北海渔业企业有了发展新方向,渔业经济得到转型发展,成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力引擎。新时代下渔业企业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走出去”的时代任务和条件,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下实现转型升级等发展目标定位,这一时期传统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民营企业取而代之成为新时代渔业产业的主角。却也需要面对渔业资源衰退引发的连锁反应、传统企业没落、国家部分渔业政策紧缩下企业转型生产的阵痛和走向国际阻碍重重等问题,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缺陷,也有政府政策措施及落实力度不足和复杂的国内国际存在的社会原因。为突破新时代下的发展障碍,渔业企业自身从多元发展、科技创新、响应“走出去”战略、扩大交流圈、紧贴国家发展政策、回馈社会等六个方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行自我解困。第四部分,分别阐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东海、黄海和渤海这三大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的简要状况,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构建与发展所发挥的社会功用从奠定北海在南海区的渔业地位、带动个体渔民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话语权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从政府政策施政、企业内部动力和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共同体等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渔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雪伊[6](2021)在《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经营体制组织和制度创新,可以有效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新时期农民群众的选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阜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起步晚,发展能力依然薄弱,而供销社作为主管部门,势必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问题,加强供销社对合作社指导扶持服务,引导其健康、规范发展,改变阜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的瓶颈,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筹功能,从而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实地研究,总结出阜蒙县供销社在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发展成效,并分析出当前制约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些问题。一是缺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二是金融服务供给匮乏;三是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缺乏;四是辅助合作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最后针对上述的问题,给出多种今后促进发展的建议:一是以全方位金融服务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瓶颈,通过开展系统内资金互助、联合金融机构满足合作社金融需求、创建金融服务平台来解决合作社长期缺乏资金的问题;二是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财务会计机制;三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的供给和培养,保证合作社人才储备。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引入高学历年轻人才,开展自身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四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是的市场竞争力。供销社需要积极领办合作社、辅助合作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体系。
于海鹏[7](2021)在《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文中提出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过去、现在、将来均如此。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至今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和三农问题仍然很严峻。资金缺乏是困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难题,就目前中国的体制和小农经济形态来说,合作经济才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发展好合作经济根源在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中国农村拥有合作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农村合作金融道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普遍存在且发展很成功的选择。河北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祥地,建国以来河北地区乃至全中国一直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而探索,目的就是解决三农问题。但是,河北乃至全中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一直很缓慢,农村合作金融背离合作制发展方向,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名不副实,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都出现了异化,这并不能证明我国不需要合作金融和没有合作金融发展的条件,而是各种其他因素限制了其发展。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河北省三农问题关乎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农村合作金融问题已经成为河北乃至全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热点,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势在必行。直到1996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农业银行脱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道路,也标志着河北农村合作金融进入了独立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合作基金会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重要补充、填补了农村金融空白。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断进行改革深化,从名称中删除了“合作”二字,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兴起。到2015年,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初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走向商业化和股份制,成为向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联社方向发展的走向异化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成为主体,政策性金融发展不足,合作性金融逐步消失。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兴起,非正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大量存在,形成了以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多样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共同发展的局面。首先对农村合作金融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把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分为独立发展、探索发展和快速发展三个历史阶段,探讨了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历程,进行了正面和负面分析,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和发展特点等问题。
郑春旭[8](2020)在《伊春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供销合作社出现在建国之前,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走过曲折漫长的道路,在其全盛时期,承担着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先锋队和领军人的作用,肩负着做好“三农”工作和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供销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着为农服务的理念,在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贡献了卓越力量。市场经济环境下,供销合作社曾经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急需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改革中发挥作用、履行使命、完善体系,打造成值得党和政府信赖的新型为农经营服务主体。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等内容,阐明了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相关理论。以伊春市为例,对在此次改革工作中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等进行归纳总结,深刻剖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明确供销合作社的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与农村经济主导地位、有效盘活资源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基层社的新建与改造、推进服务平台建设、优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外部环境这五个方面的解决办法,为伊春市的改革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王鹏梁,张晶晶[9](2020)在《“供销合作社+银行”小额贷款模式研究——以福建龙岩市供销合作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农民融资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福建省龙岩市供销合作社与银行机构合作探索了"供销合作社+银行"小额贷款模式,通过整合供销合作社和金融机构的力量,实现"四级联动、社银融合",龙岩市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实现从"没人管"向"管到底"转变,有效补上了农村金融服务短板。
郭璟琦[10](2020)在《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作为利润高、资产雄厚的企业群体,集团客户一直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先者。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逐渐从单一企业演变成企业集团,通过设立子公司、合并、收购和其他扩大业务范围的方式,实现集团的业务日益多元化,子公司遍及全国或世界各地。在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的信贷业务中,集团客户的信贷审批主要取决于交易的审查和批准,而交易审查人员又偏向于同业银行的授信情况。这种情况下,仅了解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大量客户是不够的,很容易忽略行业和政策风险,甚至为了完成银行自身的规模和收益指标而放宽授信标准。近年来,集团客户债务危机频发不断,且债务风险呈现出连锁性和突发性,这反映了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授信风险把控方面的薄弱。采取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加强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的管理,是保证银行业信贷资金安全和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本文首先对集团客户进行了识别和界定,分析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的分类,并挖掘产生风险的原因。文章以风险管理新理论为理论框架,对C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客户组成、授信业务情况及当下对于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深入挖掘C银行在战略目标、治理和文化、流程执行、审阅与修订、信息沟通等亟需改进的方面,最后根据出现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强化集团客户额度授信的风险管理工作。
二、供销贷款风险的化解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销贷款风险的化解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 |
(一)农业价值链及农业价值链金融的概念 |
(二)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
(三)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特征 |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模式及规律总结 |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黑龙江玉米合作社为例 |
1. 案例情况。 |
2. 运行机制。 |
3. 运行的效果及特征。 |
(二)龙头企业主导模式:金融扶贫陕西模式为例 |
1. 案例情况。 |
2. 运行机制。 |
3. 运行效果及特征。 |
(三)买方担保模式:电商平台担保模式为例 |
1. 案例情况。 |
2. 运行机制。 |
3. 运行效果及特征。 |
(四)发展规律总结 |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价值链金融的作用与局限性 |
(一)作用 |
1. 降低信息不对称。 |
2. 降低交易成本。 |
3. 弥补信用度不足。 |
4. 实现价值增值及共享。 |
(二)局限性 |
1. 嵌入范围受限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 |
2. 嵌入水平受限于信用机制。 |
3. 金融供给能力持续性存疑。 |
四、国外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国外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模式 |
1. 美国: |
2. 秘鲁: |
3. 日本: |
(二)经验借鉴 |
1.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2. 金融机构应发挥好引导作用。 |
3. 农业企业应发挥好带动作用。 |
4. 农户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
五、政策建议 |
(一)强化要素聚集与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
(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农户的信用水平 |
(三)推动多元金融主体互动,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 |
(3)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研究 ——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层面 |
1.1.2 实践层面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阐释 |
2.1 概念解析 |
2.1.1 供销合作社 |
2.1.2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
2.1.3 信用互助业务 |
2.2 信用互助业务与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内在联系 |
2.3 理论基础 |
2.3.1 规制理论 |
2.3.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3章 L市H区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现状 |
3.1 “大小联合”模式 |
3.1.1 运作模式 |
3.1.2 “12345”内部监管措施 |
3.1.3 规模现状 |
3.2 “信用互助试点”模式 |
3.2.1 运作模式 |
3.2.2 “第三方银行托管+地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机制 |
3.2.3 规模现状 |
3.3 两种模式对比分析 |
3.3.1 同一性 |
3.3.2 差异性 |
3.4 服务成效 |
3.4.1 服务带动农户增收 |
3.4.2 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
3.4.3 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
第4章 优势与困境 |
4.1 优势分析 |
4.1.1 人缘、地缘、亲缘优势 |
4.1.2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势 |
4.1.3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势 |
4.2 困境分析 |
4.2.1 “法律地位”短期内难以突破 |
4.2.2 监管手段和力度相对薄弱 |
4.2.3 舆论、社会环境等不稳定因素影响大 |
4.2.4 农村金融资源激活难度大 |
4.2.5 人才不足制约发展 |
第5章 政策建议 |
5.1 赋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明确的“法律地位” |
5.2 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政策性银行、地方商业银行深化合作 |
5.3 建立全国“城乡一体”统筹统用信用系统 |
5.4 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
5.5 建立科学规范的风险防控体系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与防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理论概述 |
1.2.1 自组织协同理论 |
1.2.2 协同供应链金融模型 |
1.2.3 供应链融资理论 |
1.2.4 交易成本理论 |
1.3 文献综述 |
1.3.1 供应链金融相关文献综述 |
1.3.2 自组织协同相关文献综述 |
1.4 案例研究设计 |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可能的不足 |
2 案例正文 |
2.1 国美零售案例介绍 |
2.1.1 供应链金融行业背景 |
2.1.2 供应链金融协同现状 |
2.1.3 企业情况介绍 |
2.2 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模式形成动因 |
2.2.1 供应链金融下财务分析 |
2.2.2 外部动因 |
2.2.3 内部动因 |
2.3 国美零售自组织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
2.3.1 国美生态圈供应链金融产品介绍 |
2.3.2 国美供应链金融平台架构概述 |
2.3.3 供应链金融融资效应分析 |
3 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问题与分析 |
3.1 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 |
3.1.1 外生风险 |
3.1.2 内生风险 |
3.1.3 风险评估指标 |
3.2 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3.2.1 评估指标计算 |
3.2.2 主成分指标筛选 |
3.2.3 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 |
3.2.4 评估结果小结 |
4 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应对及改善方案 |
4.1 健全风险评估体系降低供销商违约风险 |
4.1.1 利用违约概率模型加强供销商信用评估 |
4.1.2 对接大数据管理平台进行风控管理 |
4.1.3 利用金融牌照打造高效融资平台 |
4.2 优化国美资金链运转保障资金充足 |
4.2.1 审查融资抵押物保障回款能力 |
4.2.2 扩充供应链金融融资资金来源渠道 |
4.2.3 促进协同共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
4.3 减少融资关联交易降低自融风险 |
4.3.1 利用E-Broker加强融资企业审查 |
4.3.2 加强同融资供销商合法合规性控制 |
4.3.3 建立紧急预警机制进行风险分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致谢 |
(5)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学术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关于海洋渔业经济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渔业企业的研究 |
(三)关于国外渔业企业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实地调查法 |
五、相关问题的必要说明 |
(一)渔业企业的概念界定 |
(二)选取北海市作为研究点的缘由 |
(三)文章中涉及的主要渔业企业信息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的基础奠定 |
一、构建渔业企业体系的必要性 |
(一)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 |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要 |
(三)构建渔业经济体系是重要任务 |
二、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构建完善 |
(一)水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 |
(二)渔船修造体系的构建 |
(三)综合性国有海洋捕捞企业的成立与成长 |
三、北海渔业企业在渔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用、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渔业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用 |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
(三)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的突破 |
一、改革开放后的新任务 |
(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 |
(二)推动渔民就业,释放生产活力 |
(三)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焕发新生活力 |
二、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变化 |
(一)改革开放以来至21 世纪前传统渔业企业的新变化 |
(二)形成新的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
三、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国有企业优势下降 |
(二)渔业涉外事件的损失和海洋资源减少 |
(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
四、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
(一)改革管理制度 |
(二)加强与国内外的贸易沟通 |
(三)开拓远洋捕捞新局面 |
(四)渔业产业链延伸和非渔产业拓展的发展实践 |
(五)努力建构新兴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
一、21 世纪以来渔业企业的历史定位和新形势 |
(一)渔业企业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 |
(二)时代为渔业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
(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催生渔业企业转型升级 |
二、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特征 |
(一)传统企业为时代所淘汰 |
(二)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产业的龙头引领 |
三、渔业企业在困境中前行 |
(一)渔业企业发展中所遇问题 |
(二)渔业企业所遇问题的原因 |
(三)渔业企业自我解困的主要举措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对北海渔业企业的评价和建议 |
一、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情形 |
(一)东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 |
(二)黄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
(三)渤海区渔业企业的状况 |
二、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区域地位和现实作用 |
(一)有利于奠定北海在南海地区渔业地位 |
(二)有利于带动个体渔民发展 |
(三)有利于维护国家在海洋权益中的话语权 |
三、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路径 |
(一)政府须加强对渔业企业政策等的支持 |
(二)渔业企业自身要提升发展的内力 |
(三)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命运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6)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重点和难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供销社含义及发展历程 |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 |
三、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伙伴关系理论 |
二、公共物品理论 |
第三章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合作社建设现状 |
一、阜蒙县供销社概况 |
二、阜蒙县农民合作社基本情况 |
三、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做法 |
第二节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缺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 |
二、金融服务供给匮乏 |
三、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缺乏 |
四、辅助合作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作用不强 |
第三节 原因分析 |
一、部门工作缺乏联动性 |
二、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
三、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流失严重 |
四、“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不顺畅 |
第四章 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以全方位金融服务化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瓶颈 |
一、系统内开展资金互助 |
二、联合金融机构满足合作社金融需求 |
三、创建金融服务平台拓宽惠农服务渠道 |
第二节 加强合作社内部建设 |
一、指导建立合作社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
二、监督建立财务会计制度 |
三、促进合作社依法规范发展 |
第三节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的供给和培养 |
一、出台人才支持政策 |
二、创新培训模式 |
三、加强社员素质培训 |
第四节 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
一、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
二、辅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
三、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体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选题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理论意义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四 研究对象的基本说明 |
第一章 农村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
第一节 合作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
一 现代合作思想的发展 |
二 现代合作经济的发展 |
第二节 合作金融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二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独立发展阶段 |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背景 |
二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向独立发展 |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独立发展阶段分析 |
第二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 |
一 农村合作基金会产生背景 |
二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历程 |
三 农村合作基金会发展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探索发展阶段 |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全面深化改革 |
一 正面分析 |
二 发展问题分析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背景 |
二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 |
三 其他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阶段 |
第一节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制 |
一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 |
二 河北省农村商业银行 |
三 石家庄汇融农村合作银行 |
四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正面分析 |
五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分析 |
第二节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
一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快速发展 |
二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整顿规范 |
第五章 河北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分析 |
第一节 正面分析 |
一 肩负了三农的历史责任和支持三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二 推动了河北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三 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四 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储蓄动员 |
五 做出了很大的社会贡献 |
第二节 发展问题分析 |
一 正规农村合作金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二 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畸形发展 |
三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难以承担三农历史重任 |
四 农村合作金融历史问题复杂 |
五 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不足 |
第三节 发展特点分析 |
一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
二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 |
三 河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占主要地位 |
四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特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伊春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相关理论概述 |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的定义和机构设置 |
一、供销合作社的定义 |
二、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
三、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职能 |
第二节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
一、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背景 |
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义 |
第三节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目标 |
一、打造为农服务平台 |
二、基层社升级改造 |
三、理顺联合社治理机制 |
四、重视供销合作事业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伊春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现状 |
第一节 伊春市供销合作社简介 |
第二节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 |
一、全方位谋划开局综合改革 |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三、推进服务平台建设 |
第三节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经验 |
一、分类改造推进基层社建设 |
二、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生动力 |
三、整合资源打造为农服务平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伊春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供销合作社的职能定位不准确 |
二、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实力弱 |
三、基层组织发展缓慢 |
四、为农服务范围狭窄,形式单一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缺乏明确的职能定位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
二、综合实力和社有资产受历史包袱的影响较大 |
三、建设基层组织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
四、为农服务平台建设条件困难 |
五、缺少各方力量的支持配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伊春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对策 |
第一节 伊春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对策 |
一、明确供销合作社的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与农村经济主导地位 |
二、有效盘活资源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
三、加快基层社的新建与改造 |
四、推进服务平台建设,丰富为农服务方式与内容 |
五、优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外部环境 |
第二节 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坚持基层组织的长期管理 |
二、坚持为农服务的时效性 |
三、正确处理与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供销合作社+银行”小额贷款模式研究——以福建龙岩市供销合作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发展过程 |
运作模式 |
成效和不足 |
主要成效 |
主要不足 |
模式推广的可行性 |
(10)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集团客户及授信的相关定义 |
2.1.1 集团客户的定义及分类 |
2.1.2 集团客户的特点 |
2.2 集团客户的授信风险分类 |
2.2.1 关联交易风险 |
2.2.2 集团客户多元化经营产生的风险 |
2.2.3 过度授信风险 |
2.2.4 信息不透明风险 |
2.2.5 集团客户的道德风险 |
2.3 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产生的原因 |
2.3.1 集团客户的隐蔽性 |
2.3.2 企业试图延缓风险暴露 |
2.3.3 集团客户经营风险的突发性 |
2.3.4 集团企业信贷投放过于集中 |
2.4 集团客户风险管理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银行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现状 |
3.1 C银行的授信情况 |
3.1.1 C银行的基本介绍 |
3.1.2 C银行的授信业务情况 |
3.2 C银行的授信风险防范原则 |
3.2.1 坚持统一授信原则 |
3.2.2 坚持适度授信原则 |
3.2.3 坚持相互配合原则 |
3.3 C银行的集团授信风险管理现状 |
3.3.1 治理和文化方面 |
3.3.2 战略和目标设定方面 |
3.3.3 执行方面 |
3.3.4 审阅与修订方面 |
3.3.5 信息、沟通与报告方面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治理和文化存在问题 |
4.1.1 风险管理文化环境未构建全面 |
4.1.2 授信人员专业化不足 |
4.2 战略和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 |
4.3 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
4.3.1 贷前调查未充分识别风险 |
4.3.2 风险评估忽略行业因素 |
4.3.3 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
4.4 审阅与修订存在的问题 |
4.4.1 监督检查力度不足 |
4.4.2 风险预警机制尚需完善 |
4.5 信息、沟通与报告存在的问题 |
4.5.1 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
4.5.2 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
4.6 风险案例解析 |
4.6.1 忽略行业因素的风险案例 |
4.6.2 贷前调查不充分引发的风险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5.1 加强风险管理治理和文化建设 |
5.1.1 提升重视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 |
5.1.2 改进对专业人员的考核和培训 |
5.2 调整战略定位,更新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
5.3 全面做好执行工作 |
5.3.1 完善贷前调查系统 |
5.3.2 加强行业分类的客户准入 |
5.3.3 贷后检查落实到位 |
5.3.4 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水平 |
5.4 加强风险预警和监督 |
5.4.1 风险预警系统升级 |
5.4.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
5.5 建立行内外信息沟通机制,着力建设信贷系统 |
5.5.1 建立行内外信息沟通机制 |
5.5.2 信贷系统建设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供销贷款风险的化解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研究[J]. 刘娜娜. 西南金融, 2021(10)
- [2]“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与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龙岩探索[J].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张晓山. 农村经济, 2021(07)
- [3]供销合作社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研究 ——以L市H区供销合作社的实践为例[D]. 凌晓. 山东大学, 2021
- [4]国美零售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与防范分析[D]. 卫利姣.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5]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D]. 张镇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6]阜蒙县供销社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问题研究[D]. 王雪伊.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7]河北农村合作金融研究(1996~2015)[D]. 于海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伊春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问题研究[D]. 郑春旭.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9]“供销合作社+银行”小额贷款模式研究——以福建龙岩市供销合作社为例[J]. 王鹏梁,张晶晶. 中国合作经济, 2020(10)
- [10]C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 郭璟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