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论论文-潘喜乐

社会认知论论文-潘喜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认知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认知,图书定价

社会认知论论文文献综述

潘喜乐[1](2019)在《社会认知论视域下大学生对当前纸质图书定价的态度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湖南省长沙市的大学生为样本,调查他们对当前纸质图书定价的看法,从社会认知的特点、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方面,分析大学生在对图书价格高低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的行为态度、影响因素,旨在发现目前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真知、追求真理,共同打造全民阅读新时代。(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13期)

陈迪[2](2019)在《社会认知论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大众的体育认知流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体育事业与大众的体育认知也产生了显着的变化。从民众对“体操王子”李宁汉城奥运失误的谩骂到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的爱恨交加,再到对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频频失误与成绩不佳的理解宽容,反映出了大众对体育的认知与接受的流变,人们从对金牌的关注逐渐转向运动员、体育运动本身及大众参与。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对于体育运动的接受与否,而对于体育的接受与否则很大程度上由人们对于体育的认知所决定。深刻认识并科学引导大众的体育认知,不仅有利于大众体育参与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大众健康的提升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本文以社会认知论为理论框架,以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2年期间《人民日报》对体育的报道、1992年至2008年我国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情况以及2008年至今体育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脉络来研究大众的体育认知的流变,探索大众对体育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及其背后的成因与社会文化因素,由此梳理中国体育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探索大众的体育认知的发展方向,并得出以下结论:1、1978年至1992年,基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与媒体对竞技体育的引导导致大众对体育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体育的政治功能;2、1992年至2008年,随着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及文件的出台、各类国内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行,以及各地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体育基础服务的齐全,大众的体育认知产生明显的转变,体育参与度显着提高,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得以认可;3、2008年至今,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中国体育的新时代,体育对外交流频繁,大众的体育认知呈现出多元与健康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的价值与意义得以彰显,大众的体育参与进一步增强,体育消费显着增长,体育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最后,论文从五个维度对大众的体育认知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包括政府、市场与媒体的科学的功能的发挥,以及体育氛围的建构和东西方体育价值观的交流与共鉴。(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6)

晏久顺[3](2018)在《社会认知论视域下虚假新闻的综合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悠悠历史长河里,获取信息、了解新闻一直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不管是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抑或是现代社会,信息在人们生活中始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新闻也一直是人们了解外界的窗口。然而,虚假新闻的出现却严重干扰了这一过程,混乱了新闻市场。长久以来,虚假新闻就如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社会“毒瘤”,总会不时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虚假新闻的治理问题一直都是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焦点。社会认知论是由着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以一种互动观分析人的发展、适应和改变,它认为人的主体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叁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根据这一互动的因果模型,人的能动性是其主体内部因素、行为模式和外部环境影响这叁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以社会认知论为理论基础,试图以一种较为全面的社会行为视角探索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论文以社会认知论的核心理论“叁方互惠决定论”为框架结构,分别从人的认知思想、个体行为和外部环境叁方面出发分析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和负面影响,也依据这叁大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虚假新闻的综合治理措施,针对虚假新闻产生前的认知思想动机、产生时的个体行为失范以及产生后的综合治理措施层层把关,以期能关注到以往研究的盲点,减少虚假新闻的产生。论文主要分为绪论、叁个章节的主体内容以及结语叁大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总结了社会认知论在各学科的应用情况以及虚假新闻的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的研究框架和基本构思做了简单的呈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论的主体内容,包括核心框架“叁方互惠决定论”以及“观察学习”等文本内容;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虚假新闻的成因和社会影响,同时梳理了历史上较为典型的几类虚假新闻;第叁章结合社会认知论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虚假新闻的综合治理方案,分别从主体认知、行为和社会环境出发,逐层深入、逐个思考;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论文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舒永久,马婧[4](2017)在《基于社会认知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偏向理论硬性强化,因此,从社会认知论的应用融合路线进行相关研究具有显着的意义。首先,结合社会认知论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研究范畴,反映理论强化模式构建现状。然后,通过社会比较理论观点的应用、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融合的分析,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社会认知论的落实方向,为思政教育人才社会心理认知、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林颖[5](2015)在《官场“两面人”的心理演变——基于社会认知论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官场"两面人"心理演变的基础是自恋或自大的心理。演变的诱因是指向满足感的双重行为标准。演变特点是始"微"终"盛"的道德滑坡。(本文来源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冯忠垒,谢雄标,严良[6](2015)在《社会网络情境下企业绿色行为的形成机制模型——基于社会认知论的社会网络、管理者认知与绿色行为叁方互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环境、主体和行为叁方互动的社会认知论观点,社会网络情境下的企业绿色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网络、管理者认知与企业绿色行为叁方交互作用的结果。根据社会认知论关于环境、人的能动性和观察学习的具体观点,分析网络嵌入、管理者认知和企业绿色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网络、管理者认知与企业绿色行为之间的叁方互动模型,从中进一步得到企业绿色行为形成的静态和动态机制。(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5年10期)

杨晚星[7](2015)在《基于社会认知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机辅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教育理论和教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社会认知论为依据,以商务英语写作机辅教学为手段,探索一种新的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动力基础是英语写作理论的发展需要、社会发展对商务英语写作的需要、教师教学的需要。其教学模式根据过程和教学需要分为无机辅导、半机辅导、全机辅导叁个写作阶段。通过这叁个阶段能够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闫欢[8](2012)在《基于社会认知论的微博主道德判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社会认知论关于现实社会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从个体的道德判断标准、意见领袖的道德判断原则以及社会层面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等叁个方面,对公民个体进行微博客传播过程中道德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受到个体、重要他者及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特征加以分析与论述。(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李鹏飞,鲁虹[9](2011)在《基于社会认知论的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划分为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然后,基于社会认知视角从成员主体特征、成员关系特征、创业团队文化和创业团队特征四个方面考察创业团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相关分析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法分别分析了各要素对创业团队中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成员能力、成员正直、成员沟通、成员合作、成员竞争、团队行为规范、任务依赖性、角色期待性、目标明确性和成员异质性10个因素对创业团队认知型信任产生显着影响;成员善意、成员信任倾向、成员沟通、成员合作、成员竞争、团队价值观念、团队行为规范和目标明确性8个因素对创业团队情感型信任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管理科学》期刊2011年05期)

杜琳琳,李省叁,娄峰阁,史孝志,薛海峰[10](2011)在《基于Bandura社会认知论的高等医学院校ABC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Bandura社会认知论为理论依据,在对学生系统培养、统一管理的模式下,以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探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为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方法追踪调查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去向并分析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信息反馈情况,建立基于Bandura社会认知论的高等医学院校ABC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结果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结论基于Bandura社会认知论的高等医学院校ABC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可广泛推广。(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社会认知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体育事业与大众的体育认知也产生了显着的变化。从民众对“体操王子”李宁汉城奥运失误的谩骂到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退赛的爱恨交加,再到对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代表团频频失误与成绩不佳的理解宽容,反映出了大众对体育的认知与接受的流变,人们从对金牌的关注逐渐转向运动员、体育运动本身及大众参与。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对于体育运动的接受与否,而对于体育的接受与否则很大程度上由人们对于体育的认知所决定。深刻认识并科学引导大众的体育认知,不仅有利于大众体育参与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大众健康的提升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本文以社会认知论为理论框架,以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2年期间《人民日报》对体育的报道、1992年至2008年我国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情况以及2008年至今体育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脉络来研究大众的体育认知的流变,探索大众对体育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及其背后的成因与社会文化因素,由此梳理中国体育所走过的发展道路,探索大众的体育认知的发展方向,并得出以下结论:1、1978年至1992年,基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与媒体对竞技体育的引导导致大众对体育的认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体育的政治功能;2、1992年至2008年,随着国家有关体育的政策及文件的出台、各类国内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行,以及各地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体育基础服务的齐全,大众的体育认知产生明显的转变,体育参与度显着提高,体育的强身健体功能得以认可;3、2008年至今,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开启了中国体育的新时代,体育对外交流频繁,大众的体育认知呈现出多元与健康的发展态势,促进了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的价值与意义得以彰显,大众的体育参与进一步增强,体育消费显着增长,体育成为社会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最后,论文从五个维度对大众的体育认知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包括政府、市场与媒体的科学的功能的发挥,以及体育氛围的建构和东西方体育价值观的交流与共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认知论论文参考文献

[1].潘喜乐.社会认知论视域下大学生对当前纸质图书定价的态度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

[2].陈迪.社会认知论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大众的体育认知流变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9

[3].晏久顺.社会认知论视域下虚假新闻的综合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舒永久,马婧.基于社会认知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

[5].林颖.官场“两面人”的心理演变——基于社会认知论的探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

[6].冯忠垒,谢雄标,严良.社会网络情境下企业绿色行为的形成机制模型——基于社会认知论的社会网络、管理者认知与绿色行为叁方互动分析[J].生态经济.2015

[7].杨晚星.基于社会认知论的商务英语写作机辅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5

[8].闫欢.基于社会认知论的微博主道德判断研究[J].情报科学.2012

[9].李鹏飞,鲁虹.基于社会认知论的创业团队人际信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1

[10].杜琳琳,李省叁,娄峰阁,史孝志,薛海峰.基于Bandura社会认知论的高等医学院校ABC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社会认知论论文-潘喜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