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汽轮机叶根和轮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汽轮机,转子,T型叶根,叶根槽
汽轮机叶根和轮槽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蔡晖,王志强,贾若飞[1](2019)在《汽轮机转子T型叶根-轮槽系统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汽轮机转子T型叶根-轮缘系统的整体模型,计算出汽轮机转子T型叶根及叶根槽的静应力及共振状态下动应力,并基于Goodman曲线方法对汽轮机转子叶根及叶根槽进行高周疲劳安全系数分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叶根上倒角及外包小角、叶根槽端壁上倒角处以及两侧外包倒角处是较易发生疲劳裂纹的部位,与实际中已发生疲劳失效的叶根槽位置相符。该结果可为T型叶根及叶根槽高周疲劳安全性能设计及检查监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02期)
廖上斌[2](2018)在《汽轮机转子T形叶根轮缘强度补充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T形叶根轮缘强度在《火力发电设备技术手册》要求的经典强度计算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分析,得出了在一定结构尺寸下其最大应力截面并不是常规计算的那几个计算截面的结论,并提取了能满足工程计算需要的该截面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28期)
马征,陈勇,周代伟,李文福,欧阳华[3](2012)在《基于APDL的汽轮机叶根及轮槽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采用APDL语言进行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的步骤,通过一个实例详细阐述了这一过程,计算了叶根存在不同加工误差时的应力。结果表明,该程序计算结果可靠,并且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热力透平》期刊2012年04期)
张明辉,张荻,谢永慧[4](2012)在《基于叁维热弹性接触的汽轮机调节级叶片枞树型叶根轮缘结构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高温热变形影响的前提下,对汽轮机调节级叶片枞树型叶根轮缘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了枞树型叶根轮缘的参数化模型,以叶根轮缘的8个关键尺寸作为设计变量,以叶根轮缘处最大等效应力达到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模式搜索算法进行优化控制,对叶根轮缘结构进行多变量的优化分析,获得了使叶根轮缘处最大等效应力大幅减小的枞树型叶根轮缘优化型线.结果表明:相对于原始结构,优化后,叶根和轮缘处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别降低了19.84%和6.48%,提高了汽轮机运行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谢永慧,马丹丹,张荻,丰镇平[5](2012)在《汽轮机叶片枞树型叶根轮缘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是汽轮机中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通过改进叶片结构来弥补材料强度方面的不足,减少叶片事故,进而提高整个机组的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对汽轮机叶片枞树型叶根轮缘完成了多变量优化分析工作,基于APDL编程语言对枞树型叶根轮缘进行了多参数建模,通过求解7个特征变量的优化值,以达到叶根轮缘最大、等效应力最小的目的;并对具体的叶片分别采用零阶算法结合一阶算法、智能优化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及模式搜索等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精度及优化时间的情况下,模式搜索算法是解决本问题的最佳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汽轮机叶片叶根轮缘部分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透平机组的运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热力透平》期刊2012年02期)
马征,陈勇,周代伟,李文福,欧阳华[6](2011)在《基于APDL的汽轮机双T型叶根及轮槽参数化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轮机双T型叶根及轮槽,使用APDL语言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定制用户化图形交互界面,自动实现参数化建模、网格划分、载荷和边界条件施加、计算结果输出,简化了系列化产品设计任务过程中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提高了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效率。以某型汽轮机中压第一级动叶为例,计算了叶根存在不同加工误差时的应力,分析了接触面离心载荷分配规律,验证了程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1)
王小平[7](2007)在《用变态模型研究汽轮机叶根轮槽的叁维接触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轮机的叶片工作在高温、高压的蒸汽介质中,由于高转速产生离心力,叶片和叶轮轴的可靠连接是关系气轮机安全工作的关键。叶根与轮槽间通过齿连接是目前采用的比较先进的连接方式,为了优化齿型设计,必须对于叶轮和轮槽间的应力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叁维接触问题,由于结构复杂,不存在解析解,数值和实验分析方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手段。叁维冻结切片法是目前研究叁维应力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由于叶根和叶槽沿中心线的截面是不变的,本文研究采用变态模型,减小厚度,这样在制造加工可以带来很大方便,不仅节省了资源,缩短了周期,同时还能够避免环氧树脂模型变形在高温下的大变形。但是对于叶根轮槽这样的不规则的变态模型是很难用相似理论得出其相似关系的,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有限元法来分析叶根轮槽的相似关系,并通过有限元法来分析影响接触应力的因素。本文工作主要是用有限元法对叶根轮槽变态模型的接触分析。首先总结了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接触基本理论、接触的种类以及判定条件,然后通过分析汽轮机叶根轮槽的接触来总结影响接触应力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模型厚度、弹性模量、摩擦系数以及初始间隙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分析结果很好的验证了相似理论推导的结果,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相似关系中从而得出变态模型的相似关系。本文的另一个工作是研究数字光弹法在叁维冻结切片法中的应用,用六幅图像法得到了全场的等倾线和等差线相位图,并通过等差线的数字倍增更为形象地表现接触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这种表现手段不需要增加载荷,也不需要传统的将切片置于侵没液中多次反射干涉的条纹倍增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方法处理叶根轮槽变态模型的接触问题,并且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其光明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7-01-01)
谢浩,李锋,孟庆集[8](2003)在《汽轮机叶根轮缘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汽轮机叶根结构的安全性,提出采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方法对叶根轮缘进行精细的应力分析。文中以一菌型叶根为对象,分析了界面摩擦系数和初始间隙对接触力分布、载荷分配及最大应力的影响。另外,对叉型叶根,文中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接触模型,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更合理的销钉孔载荷分布拟合公式。(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03年06期)
谢永慧,王乐天,袁奇,孟庆集[9](1997)在《汽轮机叶片应力的叁维非线性及叶根轮缘接触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叶片的具体结构形式提出了一种叁维实体混合单元模型来分析叶片的整体应力,考虑到转动叶片的刚性变化,采用了非线性计算方法。为了获得细致的叶根轮缘应力分布,使用求解非线性问题的增量法分析了叶根轮缘接触应力场。从实际叶片算例可以看出,所提供的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精确直观地反映叶片的整体和局部应力情况,为工程中实际叶片的应力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1997年05期)
王学辉[10](1978)在《六十万瓩汽轮机双倒梯型叶根、轮缘的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前言在我厂设计、研制的六十万瓩汽轮机中,有十个级别叶片的叶根和轮缘采用了双倒梯的结构形式。对于这种结构形式的强度计算以前都是采用舒宾科方法。这种方法是:在一定的简化近似条件下,采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计算了轮缘的截面应力。对有应力集中的复杂情况,这种方法就有极为明显的局限性了。因此,在六十万瓩轮汽机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了有限单元法计算双倒T型叶根、轮缘的强度,并进行金属模型的拉伸试验(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1978年02期)
汽轮机叶根和轮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对T形叶根轮缘强度在《火力发电设备技术手册》要求的经典强度计算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分析,得出了在一定结构尺寸下其最大应力截面并不是常规计算的那几个计算截面的结论,并提取了能满足工程计算需要的该截面计算公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轮机叶根和轮槽论文参考文献
[1].王鹏,蔡晖,王志强,贾若飞.汽轮机转子T型叶根-轮槽系统力学分析[J].热力发电.2019
[2].廖上斌.汽轮机转子T形叶根轮缘强度补充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3].马征,陈勇,周代伟,李文福,欧阳华.基于APDL的汽轮机叶根及轮槽的参数化建模与分析[J].热力透平.2012
[4].张明辉,张荻,谢永慧.基于叁维热弹性接触的汽轮机调节级叶片枞树型叶根轮缘结构的优化[J].动力工程学报.2012
[5].谢永慧,马丹丹,张荻,丰镇平.汽轮机叶片枞树型叶根轮缘优化研究[J].热力透平.2012
[6].马征,陈勇,周代伟,李文福,欧阳华.基于APDL的汽轮机双T型叶根及轮槽参数化有限元分析[C].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7].王小平.用变态模型研究汽轮机叶根轮槽的叁维接触问题[D].天津大学.2007
[8].谢浩,李锋,孟庆集.汽轮机叶根轮缘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应力分析[J].汽轮机技术.2003
[9].谢永慧,王乐天,袁奇,孟庆集.汽轮机叶片应力的叁维非线性及叶根轮缘接触有限元分析[J].汽轮机技术.1997
[10].王学辉.六十万瓩汽轮机双倒梯型叶根、轮缘的应力分析[J].汽轮机技术.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