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冻土,试验研究,流变,非弹性
内时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朱志武,宁建国,宋顺成[1](2009)在《基于内时理论的冻土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内时理论出发,基于考虑了温度和应变率影响的冻土内时流变本构方程,采用Matlab拟合法确定内时材料参数,对冻土在单轴和3轴应力条件下的应变进行了求解、分析与试验验证,并将理论结果与试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比较,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吻合.与传统塑性理论的研究方法相比,内时理论的研究方法可以免去确定屈服面的困难.基于所使用的内时本构模型,对冻土路基的冻结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胡亚元[2](2009)在《内时模型“现时近似式”与塑性增量理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塑性时间的定义,Valanis K C提出的内蕴时间是其特例。分析了一类积分型塑性时间内时模型"现时近似式"的基本性质,揭示了此类"现时近似式"存在屈服面和塑性位势的必要条件。当"现时近似式"存在屈服面和塑性位势时证明了"现时近似式"的塑性因子等于塑性时间与其Pfaffy型积分分母之积。当Pfaffy型积分分母为正常数时塑性因子等于塑性时间。从经典塑性增量理论出发,采用塑性因子作为塑性时间,建立了一个小应变条件下干砂的内时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砂土的剪胀性,能够较好地拟合循环荷载作用下干砂的应力-应变响应。(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9年06期)
尹光志,王登科,张东明,魏作安[3](2009)在《基于内时理论的含瓦斯煤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内时理论出发,通过内蕴时间的重新构造,在Helmholtz自由能中引入损伤变量,利用连续介质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出了含瓦斯煤岩的内时损伤本构方程,并给出了确定本构模型中各参数的方法。同时,对在叁轴应力条件下所建立的本构方程进行了求解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本构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含瓦斯煤岩在损伤发生前后的变形特点,并能有效地反映含瓦斯煤岩的非线性和剪胀扩容等物理力学现象。(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9年04期)
胡亚元[4](2008)在《塑性增量理论与内时塑性理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塑性时间的定义,K.C.Valanis 的内蕴时间是其特例。研究了积分型塑性时间内时模型 "现时近似式"的基本性质,证明了"现时近似式"存在屈服面和塑性位势的必要条件。分析表明:当 "现时近似式"存在屈服面和塑性位势时,脉冲函数为核函数的塑性时间内时理论退化为经典的塑性增量理论。同时,任何一个经典塑性增量模型都可以推广为塑性时间内时模型,这就证明了经典塑性增量理论是塑性时间内时模型的一个特例。本文还证明了"现时近似式"的塑性因子等于塑性时间与其 Pfaffy 型积分分母之积;当 Pfaffy 型积分分母为正常数时,采用塑性因子作为塑性时间的积分型内时模型与原积分型塑性时间内时模型在表示形式上相同,其原像函数是"现时近似式"位势函数关于应力的一阶导数的反函数,从而避免了内时塑性理论确定塑性(内蕴)时间的困难。文中以 von Mises 屈服条件为例,推导了塑性因子表达式,把 von Mises 屈服条件模型推广到积分型内时塑性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张硕英,叶艳琦[5](2005)在《杆内时模型的基础理论及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合实际和便于工程应用的杆恢复力模型是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关键。杆内时模型是本文作者提出的一种新型杆件恢复力模型,它是将材料内时本构理论思想应用于杆截面本构研究及杆本构研究中的新尝试,为内时思想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在截面层次上应用内时思想,建立具有内时特色的截面本构关系,然后通过与杆有限元法的结合,建立具有内时特色的杆恢复力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5-08-01)
江五贵,黄明挥[6](2005)在《简单剪切有限塑性内时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限塑性内时理论中引入Jaumann率、广义Jaumann率、扶率及Wu率,并以此分析了简单剪切大变形问题· 结果验证了简单剪切变形中,采用次弹性或内时刚塑性材料的Jaumann率客观模型,随单调递增的剪切变形剪切应力和法向应力都会出现振荡现象· 这说明振荡现象的出现不取决于弹塑性模型,而与选取不同的客观率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指出在简单剪切大变形时,法向应力并不为零·(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5年01期)
刘红玫,袁中夏,王峻[7](2004)在《基于内时理论的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基于内时理论的动荷载下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饱和黄土液化过程中其孔压的增长与土的干密度、饱和度以及动应力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孙道远,温丹,施行觉[8](2004)在《岩石非弹性特性的内时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岩石的非弹性特性,将内时理论引入到岩石特性的研究中来。首先对内时理论的方程作了简要推导和说明。将核函数作四阶的Prony展开,将积分方程用一组微分方程来代替,最后得出可以进行数值运算的内时方程。在MTS压机上进行了砂岩、花岗岩等不同岩石样品的多种循环加卸载实验,得到一系列应力—应变曲线。根据滞回曲线的拐点,用最小二乘拟合法来具体确定内时方程中的有关参数。将理论产生的各种滞回曲线与实验滞回曲线作比较,可以看出在滞回曲线和残余应变这二个岩石非弹性特性最明显的标志上,非常一致。说明在中等应变强度时,利用内时理论可以对岩石非弹性特性作很好的研究。与塑性理论比较,可以免去确定屈服面的困难。最后对岩石滞回特性的微观机制用P-M模型作了简要讨论和分析。(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04年03期)
温丹,施行觉[9](2004)在《结合内时理论研究岩石衰减与应变振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解决复杂弹塑性问题的有效工具内时理论,引入到岩石衰减的研究中来。根据内时理论,简要推导了在中等应变条件下,岩石衰减与应变振幅的用非弹性参数α表示的具体关系式。在MTS压机上,对砂岩、花岗岩等多种岩石样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循环加卸载实验。利用应力应变滞回曲线的面积,根据衰减的能量损耗的定义,计算了各种实验条件下的岩石样品的衰减值。实验数据表明,在各次循环平均应力相等的条件下,岩石样品的衰减随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增加,与内时理论的推导结果相一致。最后,对表示岩石非弹性的参数α进行了简要的讨论。砂岩的α值较为稳定,在0.5左右;而花岗岩的α值变化较大,但二者都随着应力的增加而增加。该实验结果对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的衰减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04年01期)
陈沅江,潘长良,曹平,王文星[10](2003)在《基于内时理论的软岩流变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内时理论出发 ,通过在内蕴时间中引入牛顿时间 ,在Helmholtz自由能中引入损伤变量 ,对它们分别进行重新构造 ,利用连续介质不可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了软岩的内时流变本构方程。然后 ,对该方程在单轴应力条件下进行了求解、分析与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方程能有效地描述软岩蠕变过程中衰减蠕变、稳定蠕变和加速蠕变等叁个阶段的力学特性 ;当损伤尚未发生或未明显出现时 ,该方程能用来描述软岩蠕变第一、二阶段的特性及松弛特性 ,当损伤开始发生或出现时 ,该方程描述的是蠕变第叁阶段的特性 ;造成软岩蠕变加速阶段出现的原因是损伤起始于或明显显现于蠕变第二阶段之末。(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内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塑性时间的定义,Valanis K C提出的内蕴时间是其特例。分析了一类积分型塑性时间内时模型"现时近似式"的基本性质,揭示了此类"现时近似式"存在屈服面和塑性位势的必要条件。当"现时近似式"存在屈服面和塑性位势时证明了"现时近似式"的塑性因子等于塑性时间与其Pfaffy型积分分母之积。当Pfaffy型积分分母为正常数时塑性因子等于塑性时间。从经典塑性增量理论出发,采用塑性因子作为塑性时间,建立了一个小应变条件下干砂的内时模型,该模型能够考虑砂土的剪胀性,能够较好地拟合循环荷载作用下干砂的应力-应变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时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朱志武,宁建国,宋顺成.基于内时理论的冻土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J].力学学报.2009
[2].胡亚元.内时模型“现时近似式”与塑性增量理论的关系研究[J].工程力学.2009
[3].尹光志,王登科,张东明,魏作安.基于内时理论的含瓦斯煤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09
[4].胡亚元.塑性增量理论与内时塑性理论的关系研究[C].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2008
[5].张硕英,叶艳琦.杆内时模型的基础理论及其新进展[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2005
[6].江五贵,黄明挥.简单剪切有限塑性内时理论分析[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
[7].刘红玫,袁中夏,王峻.基于内时理论的饱和黄土孔压增长模型的试验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4
[8].孙道远,温丹,施行觉.岩石非弹性特性的内时理论模型[J].实验力学.2004
[9].温丹,施行觉.结合内时理论研究岩石衰减与应变振幅的关系[J].实验力学.2004
[10].陈沅江,潘长良,曹平,王文星.基于内时理论的软岩流变本构模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