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效应论文-宋小威,谢亮

电声效应论文-宋小威,谢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声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声,前历效应,音质,听觉感受

电声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宋小威,谢亮[1](2015)在《电声系统中的前历效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电声系统中客观存在的"前历效应"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了其在电声系统中的成因。阐述了"前历效应"给电声系统的听觉感受带来的危害。通过改善"前历效应"的设备和装置,可以大大改善听觉感受。(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5年01期)

王岩[2](2013)在《电—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点体系的电子输运及热电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介观尺度设备和纳米结构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量子点体系中的固态热电领域获得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这不仅仅是对基础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同时也是为设计和制备各种低维量子器件提供理论支持。电-声子相互作用作为量子点体系中一种典型的退相干机制,它对体系的各种性质会产生奇特的影响。因此,研究电-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点体系中热电效应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非平衡态格林函数和正则变换的理论,较为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种量子点结构中电-声子相互作用对其热电效应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耦合双量子点以及单量子点与叁电极耦合两种结构。工作重点是针对不同理论模型以及环境参数下热电效应相关物理量电导、热导、热功率及热电优值的谱图进行分析对比,并最终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论文主要展开如下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首先,在耦合双量子点体系中引入局域磁通,选取不同的参数,调节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强度。我们发现在局域磁通φ=0时,电导幅值和热导幅值均受到抑制,同时谱图出现明显振荡并伴随线型的移动,这说明电-声子相互作用破坏了体系中的电子输运。但是,热功率及热电优值的谱图却展现出与此相反的变化。随着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增强,热功率极值变大。热电优值的谱图中,谱图振荡更加明显,伴峰的峰值增加显着。这主要是共振通道中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在局域磁通Φ=π时,电-声子相互作用对热电效应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表现在各参量谱图呈现的变化更为显着。其次,我们选取了单量子点与叁电极耦合的结构。着重考虑量子点与两铁磁性终端电极的耦合强度分别为零的情况。通过调节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强度,我们发现,电-声子相互作用使得体系中的热电效应更加显着。这主要表现在热功率与热电优值谱在某些值处增加明显,甚至出现极值。此外,我们考虑了该体系在非线性区的情况,电-声子相互作用对此部分影响较为复杂。在非线性区内,体系取为两终端铁磁性电极时,电-声子相互作用对体系的热电效应起积极的作用。当体系结构为叁电极时,电-声子相互作用表现出消极的负面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3-06-01)

邢雁[3](2013)在《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电—声子相互作用及叁元混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介电连续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极性二元晶体构成的球形异质结构——双层和叁层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光学振动模及电—声子相互作用,并利用变分法对双层结构中的束缚极化子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之上,在球形异质结构中引入极性叁元混晶材料,利用改进的无规元素孤立位移模型和有效声子近似,研究了含叁元混晶的双层和叁层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叁元混晶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利用介电连续模型研究了非极性材料包覆的双层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界面/表面(IO/SO)声子模,给出了声子模的色散关系和电子-IO/SO声子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并对CdSe/ZnS核壳量子点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双层结构中存在叁支频率不同的IO/SO声子模,其频率不仅取决于核壳结构材料的有关参数,而且依赖于外层非极性材料的介电常数εd.叁支声子势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且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IO/SO声子模在界面或表面附近的局域性显着增强.并且发现,当εd较小时,频率较高的两支类ZnS IO/SO模对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起主要作用,当εd较大时,表面极化效应明显减弱,频率最高的类ZnS SO模转变为类ZnS IO模,对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起主要作用.随着角量子数的增大,IO/SO声子模对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逐渐减小.二、利用介电连续模型研究了叁层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IO/SO声子模,给出了声子模的色散关系和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并对CdSe/ZnS/CdSe核壳量子点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叁层结构中存在五支IO/SO声子模,其中频率较高的两支模为类ZnS IO模,频率较低的叁支模为类CdSe IO/SO模,且五支模的频率均依赖于外层非极性材料的介电常数εd.同时发现,五支声子势的变化趋势各不相同,当εd较小时,类ZnS IO模及类CdSe SO模对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起主要作用,当εd较大时,类CdSe SO模转变为类CdSe IO模,表面极化效应明显减弱.叁、利用改进的无规元素孤立位移模型(MREI)和有效声子近似(EPMA),研究了含叁元混晶的双层和叁层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叁元混晶效应,并对GaAs/AlxGa1-xAs和GaAs/AlxGa1-xAs/GaAs核壳量子点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球形核壳量子点中存在特殊的混晶效应,具体表现在,在组分取不同值时,不仅类AlxGa1-xAs IO/SO声子模的频率变化范围明显不同,而且类GaAs IO声子模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也会受到组分的影响.同时发现,各支IO/SO声子模的静电势随混晶组分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形态,因此组分的变化对电—声子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四、利用介电连续模型研究了叁层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受限LO声子模,给出了电子—LO声子相互作用的哈密顿量,并对CdSe/ZnS/CdSe核壳量子点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局域在CdSe核中的LO1声子和局域在ZnS壳层中的L02声子对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是主要的,且LO2声子的声子势强度强烈依赖于ZnS壳层的厚度,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声子势强度逐渐降低,对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也相应地逐渐减小.五、利用本文导出的电—声子相互作用哈密顿量,采用有效质量近似和变分法研究了双层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束缚极化子,讨论中同时考虑了电子—声子和杂质—声子的耦合作用,并对ZnS/CdSe核壳量子点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杂质态结合能和声子极化效应均明显依赖于核半径和阱宽,声子效应明显地降低了杂质态的结合能.随着核半径和阱宽的减小,杂质态结合能明显增大;同时发现,存在一个临界阱宽,当阱宽小于临界阱宽时,杂质态的结合能明显增加,而且声子的贡献也显着增大.(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3-05-10)

关威,胡恒山,汤天知,程希[4](2011)在《声电效应测井电声比及其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声波-电磁场耦合效应的测井方法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从Pride动电耦合波方程组入手,推导了伴随斯通利波的井孔电场与声压比值(电声比)的频率域表达式.结果表明,在较低频率条件下,电声比幅角的正切值与渗透率呈反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低频的声电效应测井全波反演地层渗透率的方法.针对砂岩地层,从计算模拟的声电效应测井响应反演出了渗透率,其值比利用声波测井斯通利波反演的渗透率更接近真实值.(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梁敏,陈建峰,马天,张普照,雷开卓[5](2010)在《水下等离子体电声转换效应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水下等离子体电声转换现象的微观粒子运动过程和宏观声场分布及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动画建模仿真。其中微观粒子运动过程逼真地演示了水下等离子体的产生、放电通道的形成、放电过程中气泡生成、膨胀、收缩和破裂的各个典型过程,而声场分布及演变过程则利用声学软件对在反射体内及水中自由场中各个时刻声压的分布、强度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地展示。整个仿真过程利用3DSMAX实现叁维立体效果,做到了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仿真结果和模型与实际系统物理参数真实对应,为研究水下等离子体电声转换的机理与特性提供了良好的仿真平台。(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王林军,李启楷,帅志刚[6](2008)在《第一性原理研究有机分子晶体中电声子耦合的压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声子耦合系数是决定有机分子体系电荷传导过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电声子耦合对理解有机分子晶体中的本征电荷传输机制有重要的意义.从实验得到的晶体结构出发,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出电子结构和声子模式,再投影到紧束缚模型,通过数值拟合和有限差分,计算出各个声子模的电声子耦合系数,进一步还可以研究随压强变化的关系.以萘晶体为例,计算表明,声子频率随压强增加,但电声耦合强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对迁移率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郭自强,郭子祺,钱书清,李世愚,刘晓红[7](1999)在《岩石破裂中的电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6通道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及叁分量声发射换能器对多种岩石样品在单轴压缩及双剪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EM)和声发射(AE)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样尺寸和岩石矿物成分对电磁辐射的产生及其特性都有较大影响.EM与AE的关系具有多样性,既有伴随AE出现的EM,还有不伴随AE出现的EM.这表明除微破裂产生的电磁辐射外,可能存在产生电磁辐射的非破裂机制.(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郭自强,郭子祺,钱书清,李世愚,刘晓红[8](1996)在《岩石破裂中的电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前记录到的异常电磁信号已有大量报道,但产生这一现象的物理原因一直未得到阐明,为了研究这种电磁辐射机制,许多学者曾进行岩样实验室模拟实验。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加载方式对AE及EM事件的影响,我们对花岗岩、大理岩及辉长岩进行了单轴和剪切破裂实验。采用AE及EM全通道及EM通道二种触发模式,用16通道最高采样频率为20M的事件采集系统,同时记录岩样在形变至宏观破裂过程中产生的 EM和AE.本文报告岩石剪切及单轴加载过程中产生由电磁信号(EM)及声发射(AE)的实验结果。实验在200吨手动液压实验机上进行。岩样尺寸为24×12×12CM3,14×7×7CM3及12×6×4CM3,并(本文来源于《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6-10-01)

王世蕃[9](1982)在《电致伸缩陶瓷材料的非线性机-电转换效应的研究——一种新型的电声混频、倍频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具有大电致伸缩效应的陶瓷材料弛豫铁电体PZT:La被我们发现了。电致伸缩也是一种基本的机-电耦合效应。由于S=ME~2,它是个二次方函数,因此所产生的机-电耦合是一个非线性效应。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电致伸缩所特有的非线性机-电转换功能。利用双晶片的弯曲振动模式可以制造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电声倍频器、混频器,可适用于整个低频范围。(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1982年02期)

[10](1970)在《半导体换能器的电声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压电半导体中,自由载流子的存在引起声阻尼,因此降低他们用作机电换能器的效率。由于载流子用超声速度漂移,当改变能量的转换过程时发现与声放大相联系的电声效应。分析了以一延迟棒加在表面上作负载而构成的半导体换能器转换能量的情况,描述能显示出漂移速度、电阻率、负载阻抗效应的换能器增益的计算结果[10 log_(10)(负载功率/有用功率)]。用很小的机械负载和载流子用超声速度漂移将能改善探测和发射的性能,在给主净电子增益的机械谐振附近,换能器的增益为正值。同时指出电声不稳定性发生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1970年02期)

电声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介观尺度设备和纳米结构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量子点体系中的固态热电领域获得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这不仅仅是对基础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同时也是为设计和制备各种低维量子器件提供理论支持。电-声子相互作用作为量子点体系中一种典型的退相干机制,它对体系的各种性质会产生奇特的影响。因此,研究电-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点体系中热电效应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非平衡态格林函数和正则变换的理论,较为系统地从理论上研究了两种量子点结构中电-声子相互作用对其热电效应的影响。我们选取了耦合双量子点以及单量子点与叁电极耦合两种结构。工作重点是针对不同理论模型以及环境参数下热电效应相关物理量电导、热导、热功率及热电优值的谱图进行分析对比,并最终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论文主要展开如下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首先,在耦合双量子点体系中引入局域磁通,选取不同的参数,调节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强度。我们发现在局域磁通φ=0时,电导幅值和热导幅值均受到抑制,同时谱图出现明显振荡并伴随线型的移动,这说明电-声子相互作用破坏了体系中的电子输运。但是,热功率及热电优值的谱图却展现出与此相反的变化。随着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增强,热功率极值变大。热电优值的谱图中,谱图振荡更加明显,伴峰的峰值增加显着。这主要是共振通道中电-声子相互作用的贡献。在局域磁通Φ=π时,电-声子相互作用对热电效应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表现在各参量谱图呈现的变化更为显着。其次,我们选取了单量子点与叁电极耦合的结构。着重考虑量子点与两铁磁性终端电极的耦合强度分别为零的情况。通过调节电-声子相互作用的强度,我们发现,电-声子相互作用使得体系中的热电效应更加显着。这主要表现在热功率与热电优值谱在某些值处增加明显,甚至出现极值。此外,我们考虑了该体系在非线性区的情况,电-声子相互作用对此部分影响较为复杂。在非线性区内,体系取为两终端铁磁性电极时,电-声子相互作用对体系的热电效应起积极的作用。当体系结构为叁电极时,电-声子相互作用表现出消极的负面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声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宋小威,谢亮.电声系统中的前历效应初探[J].电声技术.2015

[2].王岩.电—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点体系的电子输运及热电效应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3

[3].邢雁.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电—声子相互作用及叁元混晶效应[D].内蒙古大学.2013

[4].关威,胡恒山,汤天知,程希.声电效应测井电声比及其与地层渗透率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11

[5].梁敏,陈建峰,马天,张普照,雷开卓.水下等离子体电声转换效应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10

[6].王林军,李启楷,帅志刚.第一性原理研究有机分子晶体中电声子耦合的压强效应[J].分子科学学报.2008

[7].郭自强,郭子祺,钱书清,李世愚,刘晓红.岩石破裂中的电声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9

[8].郭自强,郭子祺,钱书清,李世愚,刘晓红.岩石破裂中的电声效应[C].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6

[9].王世蕃.电致伸缩陶瓷材料的非线性机-电转换效应的研究——一种新型的电声混频、倍频器[J].压电与声光.1982

[10]..半导体换能器的电声效应[J].压电与声光.1970

标签:;  ;  ;  ;  

电声效应论文-宋小威,谢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