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集热器论文-丁林,王军,蒋川,杨嵩,王登文

槽式集热器论文-丁林,王军,蒋川,杨嵩,王登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槽式集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蒙特卡罗法,中温槽式,光学效率,能流密度

槽式集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丁林,王军,蒋川,杨嵩,王登文[1](2019)在《中温槽式集热器的聚光特性模拟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onte Carlo光线追踪法,该文建立中温槽式集热器光学性能仿真模型,分析南京典型日集热器光学效率和接收器表面的能流密度分布。在仿真模拟的基础上以南京夏至日真太阳时12:00(北京时间11:55:04)为例,分析外形误差、跟踪误差及安装误差对集热器聚光特性的影响,得到集热器的外形误差需满足κ≤2.5 mrad,跟踪误差需满足Δp≤0.3°,接收器中心偏离焦线轴的距离在X轴方向需满足ΔX≤0.6 cm,在Z轴方向需满足-0.4 cm≤ΔZ≤0.8 cm,可保证光学效率不低于75%及接收器表面能流密度分布较均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显龙,姚远,李华山,王令宝,马伟斌[2](2019)在《槽式集热器反射镜抛物变形对允许跟踪误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指导太阳能槽式集热系统的设计和高效运维,本文研究了反射镜抛物变形对集热器允许跟踪误差的影响。首先定义了宽焦比、焦偏比、焦点偏离率3个无量纲参数,理论分析了理想状态不同尺寸下槽式集热器允许跟踪误差,进而给出反射镜剖面抛物变形后的允许跟踪误差的变化;同时计算宽焦比、焦偏比、聚光比对允许跟踪误差的影响并作图,给出基于不同几何参数的槽式集热器在不同变形量下的允许跟踪误差变化及其最大变形量尺寸。结果表明:宽焦比为4时槽式聚光集热器理论允许跟踪误差最大;3个无量纲数耦合影响决定允许跟踪误差的大小,且"膨胀"变形更加不利于集热器聚光。基于本文给出的图表,可预测集热器聚光损失并设计适宜跟踪系统,助力槽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推广。(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19年07期)

耿聪,薛奇成,张维蔚,程龙[3](2019)在《非均匀热流密度下槽式集热器吸热管热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槽式集热器吸热管的热力性能及其对集热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以LS-2型集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槽式集热器吸热管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吸热管管壁最大温度位于出口处下端(抛物面反射镜反射光线照射区域),吸热管管壁最小温度位于入口处上端(太阳辐照直射区域);太阳直射辐照强度(400~900 W/m~2)越大,工质入口温度(50~300℃)越低,入口流速(1.0~3.5 m/s)越慢,对吸热管的热变形量和热应力影响越大。在集热器实际运行中,当太阳直射辐照强度较高时,工质入口温度和入口流速不能选取太低,否则会造成吸热管热应力增加,影响集热器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赵东鹏,赵力,邓帅,汪大海,卢雅妮[4](2019)在《槽式集热器集热管外热流分布均匀性的量化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化描述槽式集热器中集热管外热流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集热器的优化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工程领域中,现有的均匀性评价指标往往只计及物理量在数值上的分布特征,没有考虑物理量在空间相对位置上的分布特征.本文将"均匀度"分解成"均度"和"匀度"两个子指标,从物理量的数值及其相对位置两个层面较为全面地对热流这一物理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展开定量化描述.通过对特殊分布和4种典型的集热器中集热管外热流分布的均匀性进行量化评价,验证了该指标的合理性以及在管外热流分布均匀性量化分析中的有效性.同时,新指标具有严格有界、无量纲等特征,便于在集热器的优化设计中使用,同时在其他工程领域也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郝梦琳,杨宾,高丽媛,赵艺茵,刘杰梅[5](2018)在《槽式集热器集热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应用中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一般采用一维跟踪太阳的方式,一维跟踪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由于照射在抛物镜面末端的太阳光线会聚不到集热管上导致末端损失,全年末端损失变化差异较为明显,对集热器集热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集热器参数φ、N、ψ、Wa、L、f下吸热管末端损失对集热器集热效率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末端损失的情况下全年集热器集热效率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前后,最小值出现在冬季;一天中ψ=0°时集热器集热效率最小值为85%出现在正午12点,随着方位角增大集热效率最小值逐渐减小同时出现时刻向正午之后推迟;增加集热管长度可以补偿末端损失提升集热效率,但是在集热管长度较短的情况下效果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8年12期)

卫江红,孙如军[6](2018)在《槽式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稳态情况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并搭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稳态测试系统,包括槽式集热器系统、旋转平台、油循环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四部分。对比KONTAS和AZTRAK两种国外测试平台,所搭建的系统在温控精度和流量控制上均达到了与国外相当的水平,能满足对跟踪型中高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的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8年23期)

丁林[7](2018)在《新型中温槽式集热器性能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的中温槽式集热器,可以高效低成本吸收太阳能,产生120℃~200℃的中温热水,驱动太阳能双效空调的运行。本文对中温集热器的设计、聚光特性、一维传热特性和叁维热仿真模拟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中温槽式集热器的光学和跟踪系统进行理论研究,接收器采用新型中温直通式真空集热管(吸热管外直径0.032 m),对聚光比、边缘角、焦距等参数量化分析,从节约材料、易加工及减少误差影响出发,设计了集热器的抛物线方程:x~2(28)3.2z(-0.894m?x?0.894m);同时为集热器设计了单轴跟踪系统,采用PLC控制器,主动跟踪太阳方位。2)基于蒙特卡洛光线追踪法,建立集热器的聚光跟踪模型,针对南京地区,模拟集热器运行过程中的光学效率和吸热管周向能流密度,能流密度分布在遮挡区和递减区变化梯度最大,其次是递增区;引入截断因子分析了集热器运行过程中的误差影响,其中外形误差,跟踪误差及安装误差对截断因子影响最大;为保证集热器的光学效率大于75%,并且吸热管表面的能流密度分布较均匀,集热器的外形误差需满足:k?2.5mrad;PLC控制系统的精度需满足:(35)p?0.3?;X方向上的偏离误差需满足:(35)x?0.6cm,Z方向的偏离误差需满足:-0.4cm?(35)z?0.8cm。3)根据能量流动,建立了集热器的一维传热模型,模拟结果低于NREL的实验结果,相对误差在5%以内;计算分析了金属吸热管换热、环形空间换热及玻璃管换热等传热关键环节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热损失、瞬时热效率和出口温度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集热器热损失随着吸热管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瞬时热效率随着吸热管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进出口温差受工质进口温度、工质流速、直射辐照强度影响较大;在真空度良好时,环境温度和风速对热性能参数影响较小,当环境温度降低10℃和风速增加2m/s时,集热器热损失仅增加2.1W/m,瞬时热效率仅减少0.12%,进出口温差仅减少0.14℃。4)考虑到一维传热模型的局限性,以聚光模拟得到的周向能流密度为边界条件,利用ANSYS软件对集热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流速场进行仿真模拟。集热器的进出口温差热仿真结果低于一维传热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在7%以内;在运行过程中金属吸热管温度在轴向和径向分布不均匀,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在弧长0.01m~0.03m之间,进口流速和直射辐射强度对于吸热管温度场的影响最大,吸热管的温度梯度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直射辐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1)

王志,赵力,赵晴,卢培,邓帅[8](2017)在《槽式集热器聚光过程误差因素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的聚光过程可能受到太阳光入射角、安装误差、镜面误差和跟踪误差等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本文用空间坐标变换的方法结合蒙特卡罗光线追踪法,分别计算出了各种实际因素单独存在时和多种实际因素耦合时的槽式集热器热流分布。结果显示,安装误差和跟踪误差使聚焦热流的不均匀性增大,镜面误差使聚焦热流的不均匀性减小;计算出的实际因素耦合热流分布,可以为槽式集热器光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分析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江德智[9](2017)在《抛物面槽式集热器主体结构设计及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增大和对环境要求提高,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变成了各国转变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式。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更是期望在未来能够完全替代化石能源成为主要能源。在这些清洁能源当中,太阳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抛物面槽式集热器作为太阳能收集系统的能量接收部分,其自身的特点,集热效率稳定高效,结构相对简单,系统组件少,但是各个组件一般体力庞大,安装精度不高且难以安装,刚度较小易变形。由于集热器工作场地的特殊性,外界天气因素干扰较大,大气边界层对集热器的直接作用极其不稳定。集热器如果不能抵抗风流作用,结构上各个系统极易受损,镜面容易变形破裂,而整个集热器也易倾覆不可修复,损失严重。同时,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需要在低烈度条件下能够维持正常工作,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集热器的聚光效率,使太阳跟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因此,希望设计出结构较为优化的集热器结构。本文以一种抛物面槽式集热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结构优化设计方式和有限元仿真技术,对现有的关键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分析。首先,归纳总结了镜面支点位置对镜面模态的影响,并对比了集热器两种支撑方式的区别。其次,对槽式集热器的主要支撑部件形状,采用拓扑优化的结构优化方式,对其进行了重新设计。传动管是影响抛物面槽式集热器集热效率的重要部件,文中通过计算不同传动管尺寸对集热器镜组转角的大小来确定其具体尺寸。对主体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后,将新设计结构与经验设计结构进行了静力学比对。最后,文中对单个集热器单元与多单元集热器镜组分别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了结构单个单元与多个组合单元动力特性的不同,并对结构提出了新的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宏丽,王存旭,王树群,孙笑雨[10](2016)在《抛物槽式集热器太阳入射角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抛物槽式集热器布置和跟踪方式容易混淆及太阳入射角计算公式不统一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明确定义集热器的跟踪方式,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检验相关文献中集热器太阳入射角计算公式的可靠性,计算不同跟踪方式下北纬40°集热器两至日的太阳入射角。分析结果表明,除跟踪方式归类不同外,相关文献中有关抛物槽式集热器太阳入射角的计算公式基本可靠。集热器的跟踪方式不同,太阳入射角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即集热器所获得太阳直射辐射能也不同。由此,可根据集热用途来确定集热器的布置跟踪方式。(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槽式集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更好地指导太阳能槽式集热系统的设计和高效运维,本文研究了反射镜抛物变形对集热器允许跟踪误差的影响。首先定义了宽焦比、焦偏比、焦点偏离率3个无量纲参数,理论分析了理想状态不同尺寸下槽式集热器允许跟踪误差,进而给出反射镜剖面抛物变形后的允许跟踪误差的变化;同时计算宽焦比、焦偏比、聚光比对允许跟踪误差的影响并作图,给出基于不同几何参数的槽式集热器在不同变形量下的允许跟踪误差变化及其最大变形量尺寸。结果表明:宽焦比为4时槽式聚光集热器理论允许跟踪误差最大;3个无量纲数耦合影响决定允许跟踪误差的大小,且"膨胀"变形更加不利于集热器聚光。基于本文给出的图表,可预测集热器聚光损失并设计适宜跟踪系统,助力槽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槽式集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丁林,王军,蒋川,杨嵩,王登文.中温槽式集热器的聚光特性模拟及误差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9

[2].王显龙,姚远,李华山,王令宝,马伟斌.槽式集热器反射镜抛物变形对允许跟踪误差的影响[J].热力发电.2019

[3].耿聪,薛奇成,张维蔚,程龙.非均匀热流密度下槽式集热器吸热管热应力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9

[4].赵东鹏,赵力,邓帅,汪大海,卢雅妮.槽式集热器集热管外热流分布均匀性的量化评价方法[J].科学通报.2019

[5].郝梦琳,杨宾,高丽媛,赵艺茵,刘杰梅.槽式集热器集热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J].建筑节能.2018

[6].卫江红,孙如军.槽式集热器热性能测试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8

[7].丁林.新型中温槽式集热器性能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8

[8].王志,赵力,赵晴,卢培,邓帅.槽式集热器聚光过程误差因素耦合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7

[9].江德智.抛物面槽式集热器主体结构设计及动力特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7

[10].张宏丽,王存旭,王树群,孙笑雨.抛物槽式集热器太阳入射角的计算[J].太阳能学报.2016

标签:;  ;  ;  ;  

槽式集热器论文-丁林,王军,蒋川,杨嵩,王登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