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量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回转窑,温度场,内外风量比,烟气
风量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杨潘,陈延信,赵博[1](2018)在《内外风量比对回转窑内烟气流场及其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内外风量比对回转窑内火焰形状、烟气流场及其温度分布的影响,为优化燃烧器的操作参数提供依据.以一四风道煤粉燃烧器及Φ4m×60m的回转窑为对象,应用Fluent软件,建立了k-ε湍流模型,煤粉燃烧模型和辐射换热模型.研究了以煤粉为燃料,内外风量比分别为0.37、0.47、0.6和0.8时,回转窑内火焰形状、烟气流场及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内外风量比为0.47时,回转窑内火焰形状成良好的棒槌状,火焰高温区达到2 000K,火焰温度分布符合水泥熟料煅烧的要求.计算给出了最佳条件下,沿窑长方向上的O2、CO、CO2的摩尔浓度分数分布,计算分析了喷煤管出口附近的内回流区和窑壁附近的外回流区,表明了在最佳操作参数条件下窑内流场分布和气体浓度场分布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毕雪[2](2018)在《高层建筑热压分布规律及大堂布局对外门渗风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出现,建筑能耗问题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建筑能耗在社会全部总能耗所占的比率在30%左右,是能源消耗的一种主要形式。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主要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烟囱效应的理论基础上,对沈阳冬季某超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热压分布以及大堂冷风渗透量进行研究,在满足建筑设计规范与建筑节能的同时下,对建筑大堂电梯与楼梯间的布局提供合理化建议。得到相关结论如下:(1)通过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的温湿度、室内外压差的测量,得到楼梯间空气湿度随建筑高度升高变化不明显,室内温度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测量室内外压差时当打开所测楼层门窗或者打开相邻楼层门窗,所测室内外压差值无明显变化。(2)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得到沈阳地区大气压力相关的系数Ks值为3519.2Pa-K/m。(3)通过实际测量与理论值计算,得到超高层建筑不同楼层的压差修正系数的线性关系式:y = 0.0155x + 0.4445,式中x为建筑的层数,y代表修正系数。(4)根据大堂面积以及建筑户型约束对电梯间与楼梯间相对于大堂入口门布局的可行性进行分类,通过CFD将可行性布局进行模拟,在满足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节能性要求、建筑舒适与便利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模拟结果得到:在沈阳地区56层建筑冬季平均风速3.2m/s的情况下布局(b)为最佳合理化布局,即当楼梯间和一部电梯间靠近大堂门(该建筑大堂门为建筑正北方向)位置且楼梯间在相对于大堂门西南方位,一部电梯间相对于大堂门东南方位,另一部电梯间紧跟其正南方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大堂电梯间与楼梯间的合理化布局对建筑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能源。(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8-04-01)
刘文鹏,金焱,董晓森[3](2017)在《高炉双热风总管结构的风口风量分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炉冶炼的需要,通过采用不同直径的风口或堵塞某个风口,直接改变高炉风口风量分布情况,改善冶炼环境.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厂双热风总管结构送风系统3200 m3高炉进行风口风量分配,通过建立送风系统流场的流体动力学模型,模拟高炉各风口风量分布.结果表明,堵塞单、双风口会增大风口风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但影响较小,当堵塞入口两侧的2个对称风口时,各风口的风量变化幅度减小,不均匀性仅为4.02%,比未堵塞风口时减小近10%;单一风口直径缩小10 mm,各风口风量分布规律基本不变,仅对被缩减风口及距入口最远端风口影响明显,不均匀性显着增加,缩小距入口最远的1个风口的直径时,风量变化幅度最大,为21.57%,约为正常情况的4倍.(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炫烨[4](2017)在《尾巷风量对“J”型通风工作面漏风和采空区瓦斯分布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J”型通风可以解决传统“U”型通风造成的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能提高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但是尾巷风量的变化会造成“J”型通风的漏风流场和采空区瓦斯分布的变化,进而影响着采空区自燃叁带的分布。因此开展尾巷风量对“J”型通风工作面漏风、采空区瓦斯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可以为实际生产中的瓦斯治理和采空区防灭火提供理论指导。为了使研究所得规律更加准确,需要采用更符合现实的采空区孔隙率分布,因此进行了采空区叁维孔隙率分布的研究。结合王庄矿8103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通过利用UDEC软件对采空区覆岩冒落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二维的各岩层交界面的下沉量。然后通过叁维约束的修正及转化、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拟合,得到了叁维的各岩层交界面下沉量的表达式,进而根据孔隙率公式得出了采空区叁维孔隙率分布的表达式。利用Fluent软件对王庄矿8103“J”型通风工作面在不同尾巷风量时的采空区漏风及瓦斯运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分布和采空区瓦斯分布,进而得出了采空区自燃叁带的分布,并分析了在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尾巷风量对它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采空区的漏风分布方面,在“J”型通风工作面中,尾巷风量越大,采空区漏风流线越密,工作面沿程的漏风量随之增大,其中0-10m下隅角处及250m-266m回风巷处的增幅较大;采空区瓦斯分布方面,采空区瓦斯浓度随着尾巷风量的增大整体上是降低的,高浓度瓦斯不断向采空区深部移动。以10%瓦斯浓度等值线为例,当尾巷风量从337m~3/min增大到730m~3/min时,该等值线在运巷侧从200m逐渐移动到了231m,总共后移了31m;采空区自燃叁带分布方面,随着尾巷风量的增加,整个采空区散热带的范围是逐渐变大的,氧化自燃带和窒息带的范围是逐渐变小的。以运巷侧的氧化自燃带范围为例,当尾巷风量从337m~3/min增大到730m~3/min时,该范围从47m-149m逐渐变为了74m-162m,向后移动的同时宽度减小了14m。(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张鹏[5](2017)在《室内CO_2浓度分布规律及满足呼吸区域预警值的新风量与人员密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暖通空调领域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是建筑能耗和室内空气品质。空调系统能耗所占建筑能耗的比例为65%左右,而在空调系统能耗中处理新风的能耗占到25%~30%,在冬季甚至达到60%左右。新风量的增加虽然可以有效的稀释室内污染物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但是同时会增加系统能耗。针对以CO_2污染源为主的人员活动的建筑,在CO_2浓度不超过预警值的基础上,根据人员密度来调节新风量,可以有效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降低建筑能耗。因此,研究新风量与人员密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暖通空调领域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学术意义。本文首先以封闭的夏季计算机房为案例,分析无新风时室内CO_2浓度分布规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计算机房内CO_2浓度值随人员数量变化达到预警值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室内CO_2浓度分布与室内流场有关,而温度场对其影响不大;CO_2浓度的均值达到预警值900ppm的时间与室内人员数量有关;预警时间与人均占有体积的关系为t(28)-36.12(10)95.69x。可以采纳该公式确定置换通风的间隔时间,以保持房间内的CO_2浓度低于900ppm。本文其次还通过设计搭建上送上回气流组织送风形式的多物理耦合实验台,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式分析不同的新风量对CO_2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根据CO_2预警值来研究新风量随着人员密度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风量的变化对室内稳态CO_2分布有重要影响,Z=1.2m呼吸平面的CO_2浓度均高于室内的其他平面。在对本文所搭建的上送上回气流组织送风方式实验台和在不改变原实验台的送风口、回风口的面积、个数的前提下,研究呼吸区域的CO_2浓度达到预警值900ppm时需要多少新风量。满足呼吸区域预警值的新风量与人员密度的关系为Q=-252.35546(1-e~(3.17985x),利用此公式可以根据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房间内的人员密度实时调整新风量,以实现既舒适又节能的环保运行。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可以改变空调房间的送、回风口大小和相对位置形成不同的气流分布,求得最小新风量以实现空调系统节能运行。(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7-03-01)
赵忠超,云龙,张霄,贾丹丹,赵凯[6](2015)在《变风量条件下船舶会议室污染物浓度分布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非空态船舶会议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同侧上送下回、上送下侧回、异侧上送下回、上送上回4种典型送风方式下人员工作区的CO_2分布特征以及上送下侧回送风形式不同风量条件下人员工作区CO_2浓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计算出船舶会议室空调冷负荷为3 114.6 W,且使空调冷负荷的逐级递减为2 647.4 W,2 180.2 W和1 713 W;进而与空调负荷相对应的选取设计风量的100%,85%,70%,55%4种风量工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100%风量工况下,4种不同送风方式中同侧上送下回和上送上回送风方式有较强的稀释室内污染物的能力,人员工作区平均CO_2浓度较低;送风量的减少使得舱室内CO_2浓度分布特征改变,当送风量减小到55%时,舱室内人员工作区CO_2浓度普遍高于1 000 ppm,高于国家所规定的CO_2浓度标准.(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秦兴林[7](2015)在《不同风量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叁带”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某矿2307综采工作面开采期间采空区自燃"叁带"分布规律,通过实测该工作面一定配风量下,以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结合技术人员井下实测的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校准及验证,校正后的数学模型模拟工作面采空区氧气浓度的分布特征,从而确定采空区自燃"叁带"的分布变化情况,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该矿该自燃煤层开采期间自然发火规律,确定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叁带"分布范围。为合理确定各种防灭火技术方案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5年08期)
李藏雪,王磊,路义萍[8](2015)在《发电机入口压力及转速对转子各段风量分布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中风量分布直接决定电机内部的峰值温度,研究风量分布的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汽轮发电机转子旋转情形下通风测量技术复杂等原因,转子通风实验多数在低压、静态下进行,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原理,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转子单槽物理模型,并数值模拟求解其叁维旋转湍流流场,研究入口压力、转速变化对转子半轴向段内端部、轴向及副槽段内通风孔的风量分布影响,以弥补实验之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入口压力对转子入口风量影响非常显着,入口压力5000Pa,转速为3000r/min运行状态下的转子端部、轴向及副槽通风孔的风量分布与低压、静态下的分量分布差异很大。结论为发电机通风实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白宇甲[9](2014)在《隧道火灾集中排烟下不同排烟风量分配时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灾时隧道内的最高温度和温度场的分布是衡量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主要指标,两端双向排烟是集中排烟系统主要的排烟方式之一。为了获取并分析隧道火灾时集中排烟模式下两端按不同比例风量分配时隧道内温度场分布规律,本文结合某长大公路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采用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DS,建立了隧道数值分析模型,对火源分别位于排烟阀打开段中部和排烟阀打开段1/3处时,采用两端双向并按不同排烟风量分配排烟时的温度场进行研究,探讨两端双向排烟各种工况下隧道内拱顶处、顶隔板下方和离地面2 m高度处温度分布规律,以获取更为全面的隧道火灾集中排烟下不同排烟风量分配时温度场分布特征,为长大公路隧道的防排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期刊2014年11期)
陈孚江,王金良,陈建芳,赵鹏程,孙维栋[10](2014)在《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时表面空气流速和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空腔内部轴向空气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对空气的"自整流"作用影响较小,与空气渗透流速大小成线形关系。随着送风量的增加,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空腔内部空气总压和静压值逐渐增加,静压增加梯度和动压衰减梯度越来越大,末端处静压复得现象愈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相应的数值模拟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4年07期)
风量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出现,建筑能耗问题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建筑能耗在社会全部总能耗所占的比率在30%左右,是能源消耗的一种主要形式。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主要采用实验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烟囱效应的理论基础上,对沈阳冬季某超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热压分布以及大堂冷风渗透量进行研究,在满足建筑设计规范与建筑节能的同时下,对建筑大堂电梯与楼梯间的布局提供合理化建议。得到相关结论如下:(1)通过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楼梯间的温湿度、室内外压差的测量,得到楼梯间空气湿度随建筑高度升高变化不明显,室内温度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测量室内外压差时当打开所测楼层门窗或者打开相邻楼层门窗,所测室内外压差值无明显变化。(2)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得到沈阳地区大气压力相关的系数Ks值为3519.2Pa-K/m。(3)通过实际测量与理论值计算,得到超高层建筑不同楼层的压差修正系数的线性关系式:y = 0.0155x + 0.4445,式中x为建筑的层数,y代表修正系数。(4)根据大堂面积以及建筑户型约束对电梯间与楼梯间相对于大堂入口门布局的可行性进行分类,通过CFD将可行性布局进行模拟,在满足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筑节能性要求、建筑舒适与便利性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模拟结果得到:在沈阳地区56层建筑冬季平均风速3.2m/s的情况下布局(b)为最佳合理化布局,即当楼梯间和一部电梯间靠近大堂门(该建筑大堂门为建筑正北方向)位置且楼梯间在相对于大堂门西南方位,一部电梯间相对于大堂门东南方位,另一部电梯间紧跟其正南方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超高层建筑烟囱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同时大堂电梯间与楼梯间的合理化布局对建筑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能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量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杨潘,陈延信,赵博.内外风量比对回转窑内烟气流场及其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毕雪.高层建筑热压分布规律及大堂布局对外门渗风量影响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
[3].刘文鹏,金焱,董晓森.高炉双热风总管结构的风口风量分布模拟[J].过程工程学报.2017
[4].李炫烨.尾巷风量对“J”型通风工作面漏风和采空区瓦斯分布的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
[5].张鹏.室内CO_2浓度分布规律及满足呼吸区域预警值的新风量与人员密度关系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7
[6].赵忠超,云龙,张霄,贾丹丹,赵凯.变风量条件下船舶会议室污染物浓度分布模拟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秦兴林.不同风量条件下采空区自燃“叁带”分布规律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
[8].李藏雪,王磊,路义萍.发电机入口压力及转速对转子各段风量分布影响[J].大电机技术.2015
[9].白宇甲.隧道火灾集中排烟下不同排烟风量分配时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
[10].陈孚江,王金良,陈建芳,赵鹏程,孙维栋.送风量对渗透式纤维空气分布系统送风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建筑节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