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热演化模拟论文-庞玉茂,张训华,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

构造热演化模拟论文-庞玉茂,张训华,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构造热演化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黄海盆地,构造沉降,构造热演化史,地温场

构造热演化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庞玉茂,张训华,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1](2017)在《南黄海北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地深部地球动力学过程控制和影响着浅部的构造热演化过程,针对南黄海北部中、新生界断陷盆地,将地球动力学模拟技术与传统古温标法相结合,对研究区中、新生代伸展断陷期演化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对基于改进McKenzie模型的数值模拟的原理、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探讨,包括理论与计算构造沉降趋势拟合、伸展系数计算与误差校正、模拟参数定义及一维模拟结果的叁维初步应用等方面.研究表明,南黄海北部盆地中生代以来伴随裂陷拉张过程其古热流整体呈现升高趋势,至晚白垩世末到古新世期间最高可达80 mW·m~(-2),古地温梯度最高可达49℃/km,部分单井构造沉降史模拟结果显示多期拉张特征,裂后期热流持续降低,至渐新世末到中新世热流约为65 mW·m~(-2),与现今热流值相当.利用一维数值模拟获取的相应参数及热史恢复结果,对盆地的古地温场进行了叁维模拟恢复,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和成果对于盆地构造演化、油气资源评价及成藏模拟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刘琼颖,何丽娟,黄方[2](2014)在《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早期地壳、岩石圈厚度——来自构造—热演化模拟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为新生代裂陷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减薄的中心区域。本文选取分别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黄骅、冀中坳陷的叁条地震解释剖面进行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模拟方法是由二维非瞬时多期拉张模型[1]改进而来,其初始地壳及初始岩石圈厚度是可变的。考虑到软流圈的热传导及热对流效应,模拟中取其等效热传导率为10Wm-1K-1。拉张前,给定初始岩石圈、地壳厚度及初始温度场。拉张系数是通过将计算得到的构造沉降量与实际构造沉降量拟合得到的。一旦求得各期拉张系数,则可以获(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论文集》期刊2014-10-20)

宋洋,赵长煜,宋海斌[3](2012)在《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之一,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南海海域发育有多个沉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远景区。因此,南海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南海不同单元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认识沉积盆地类型和成因,还有助于研究南海海盆形成演化过程,对(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2》期刊2012-10-16)

黄方,何丽娟,刘琼颖[4](2012)在《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热演化历史研究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盆地不同演化期次的历史过程中,某些特定时期的盆地热状态则是研究板块运动、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参数[1],是进一步揭示盆地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另一约束手段。目前构造—热演化方法和古温标方法是恢复和重建盆地热演化历史的两大主要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2》期刊2012-10-16)

赵长煜[5](2012)在《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是西太平洋重要的边缘海,面积约为350万km2,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印度板块的交汇处,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东亚边缘大规模的地块拼合、构造挤压、伸展-走滑改造和特提斯的关闭,以及新生代华南大陆岩石圈拉张破裂、海盆扩张、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俯冲、碰撞等构造活动,形成了南海地区丰富的地质现象。因此,南海被认为是研究大陆边缘形成演化以及动力学的天然场所。本文基于朱夏院士提出的TSM盆地模拟思想和刘光鼎院士提出的中国油气的“叁海战略”,依托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与油气资源潜力》、中石化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中国陆域海相沉积盆地热体制与油气资源潜力》和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十一五”子课题《南海北部深水区热演化及其对烃源岩生烃的控制》,进行了西南次海盆的地震解释,以及南海南、北大陆边缘主要沉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NH973-1测线的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西南次海盆洋壳基底的差异,其可能与海底扩张速率和岩浆活动的阶段性过程有关,而南缘陆坡坡脚的巨厚的堆积体可能是新生代沉积的重力滑塌堆积的结果,但不排除残存有中生代地层的可能。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揭示了该区域的沉降期次和加热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构造运动、断裂活动和岩浆作用的差异造成了南海北部边缘沿走向变化的构造、热演化过程。琼东南盆地第二期加热事件与南海运动和海底扩张相对应,琼东南西部和珠江口盆地的加热过程出现了明显的滞后,并且琼东南盆地晚期上新世的热事件,自西向东的加热事件逐渐变弱,至珠江口盆地消失。南海南部大陆边缘的沉积盆地的构造-热模拟,揭示了南部边缘热状态的区域展布特征,即自SW向NE逐渐变冷,且深水区热流明显高于浅水区。南部边缘受南海扩张后的挤压碰撞-走滑改造作用明显,而北部边缘晚期的构造活动更具有区域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宋洋,宋海斌[6](2011)在《南海南部边缘构造—热演化模拟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南海南部边缘的研究意义中国南海是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总面积约350×10~4km~2,整个南海的石油资源量约占我国石油总资源量的1/3。而南海南部边缘处于南海深海海盆和南沙地块的过度地带,经历了俯冲挤压和裂谷沉降等多次构造活动,发育有多个沉积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远景区。因此,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南海南部不同单元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7)

何丽娟[7](2010)在《川东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古老的含油气迭合盆地。沉积厚度6~12km,其中震旦纪至中叁迭世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晚叁迭世至始新世为陆相碎屑岩沉积组合。四川盆地海相沉积总体上是在拉张环境下形成的地台层序。沉积期内,扬子地台为宽阔的浅水大陆架,而四川盆地是陆架上的一个相对隆起的台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10-17)

赵长煜,宋海斌,钱荣毅,宋洋,黄兴辉[8](2010)在《迭合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方法研究——以江汉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球动力学的构造-热演化方法是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江汉盆地宜随大剖面为例,采用平衡剖面方法对迭合盆地复杂、漫长的演化历史进行构造恢复,采用多期有限拉张-挤压应变速率法进行古热流反演,最后得到盆地的古地温场.由此,建立了构造恢复盆地基底热流反演岩石圈尺度温度结构—沉积盆地尺度温度结构的多期伸展、挤压模型的热模拟方法流程,实现了岩石圈尺度的热模拟与盆地尺度的热模拟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黄兴辉,宋海斌[9](2009)在《挤压型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挤压过程对地质构造和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挤压型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对认识岩石圈内部应力分布、力学属性和流变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挤压型盆地构造模拟的弹性模型、粘弹性模型和深度控制的弹塑性模型,对比了这几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简单介绍了前人在研究地壳隆升时用到的几种热演化模拟方法.虽然挤压过程的构造模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挤压型盆地的热演化模拟则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应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09年05期)

黄兴辉,宋海斌[10](2009)在《挤压型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张作用与挤压作用是构造运动的两大主要形式,也是沉积盆地形成的主要先决条件。拉张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并成功应用到实际;挤压盆地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构造热演化模型。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开展了挤压盆地构造热演化模型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2009》期刊2009-10-10)

构造热演化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渤海湾盆地为新生代裂陷盆地,是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减薄的中心区域。本文选取分别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黄骅、冀中坳陷的叁条地震解释剖面进行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模拟方法是由二维非瞬时多期拉张模型[1]改进而来,其初始地壳及初始岩石圈厚度是可变的。考虑到软流圈的热传导及热对流效应,模拟中取其等效热传导率为10Wm-1K-1。拉张前,给定初始岩石圈、地壳厚度及初始温度场。拉张系数是通过将计算得到的构造沉降量与实际构造沉降量拟合得到的。一旦求得各期拉张系数,则可以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构造热演化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庞玉茂,张训华,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南黄海北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模拟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7

[2].刘琼颖,何丽娟,黄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早期地壳、岩石圈厚度——来自构造—热演化模拟的证据[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地热:从地表到深部论文集.2014

[3].宋洋,赵长煜,宋海斌.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2012.2012

[4].黄方,何丽娟,刘琼颖.晚喜山期以来四川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C].中国地球物理2012.2012

[5].赵长煜.南海大陆边缘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6].宋洋,宋海斌.南海南部边缘构造—热演化模拟初步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2011

[7].何丽娟.川东北地区构造热演化模拟[C].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叁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8].赵长煜,宋海斌,钱荣毅,宋洋,黄兴辉.迭合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方法研究——以江汉盆地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0

[9].黄兴辉,宋海斌.挤压型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

[10].黄兴辉,宋海斌.挤压型盆地的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2009.2009

标签:;  ;  ;  ;  

构造热演化模拟论文-庞玉茂,张训华,郭兴伟,肖国林,朱晓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