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构造带论文-甄宇

前陆构造带论文-甄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陆构造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迭加构造,前陆冲断带,阿什里,山前带

前陆构造带论文文献综述

甄宇[1](2018)在《前陆冲断带的多期迭加构造:以准南缘山前带阿什里构造带例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南缘山前冲断带经历了晚海西期以来的多期迭加构造活动,表现为构造变形特征复杂,构造样式横向变化大。依据山前第一排构造带阿什里地区地表出露地层不整合以及阿1井实钻地层接触关系表明,阿什里地区C_2/P_3w、T_(1-2)cf、J_1b不整合、P_3w/T_1不整合、T_3h/J_1b不整合意味着南缘山前第一排构造带构造活动经历了晚二迭世—早叁迭世,晚叁迭世—早侏罗世区域性挤压作用。通过笔者的研究,(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36: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37:盆地动力学与能源》期刊2018-10-21)

李维波,李江海,王洪浩,黄少英,能源[2](2017)在《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叁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的影响。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速率大小,应力作用时间对冲断带变形的影响更为显着,变形缩短率相同时导致挤压隆升幅度更大,可达70.25%,向前传播距离均更远,横向上变形范围可达73.82%,盐下层迭瓦状逆冲断裂倾角更小。先存底辟主要影响挤压端垂向变形规模,使得隆升幅度更大。先存断裂主要影响挤压端水平方向变形范围,挤压变形水平传播更远。基底古隆起和盐岩展布形态对克拉苏构造带变形也具有重要影响,基底隆起前沿形成应力集中带,盐岩在此聚集形成构造叁角带。由于盐岩的分隔作用,盐上层变形相对较弱,靠近挤压端发育背斜和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逐渐变为宽缓的向斜构造。(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7年06期)

沈云琦[3](2017)在《库车前陆盆地克深构造带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我国天然气主要产区之一,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气源之一。克深构造带位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在盐下已发现了多个储量超过千亿方的大气藏,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克深构造带典型气藏属于深层超深层超压的致密的裂缝发育的砂岩气藏,具有断背斜气藏的构造特征。此次论文通过对地层埋藏史模拟、热史模拟以及天然气包裹体分析,得出克深构造带气藏的关键成藏期为2Ma。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模拟不同充注压力下,岩心柱塞含气饱和度的变化,证实了充注动力对天然气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以物理模拟实验为理论指导,此次论文对研究区的源-储剩余压力差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定义了充注动力对成藏贡献值的评价参数DCA,通过定量评价得出,克深构造带成藏动力对克深8气藏贡献最大。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震解释,明确了研究区主要断层有7条,均是大型通源逆冲断层,从北到南呈迭瓦状排列。随后,选取的断层地质参数分别为断层断距、断裂带宽度、断层横向延伸距离、断层垂直距离、断层倾角,并结合天然气流动粘度以及断层在成藏期的活动时间,建立了定量评价气源断层输导能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定量评价认为,克拉2圈闭气源断层输导能力最强,克深6圈闭次之,克深12圈闭最小。同时对断层与盖层的配置关系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断层断裂带对于相对较薄的盖层有一定得破坏作用,导致圈闭中天然气的散失。研究区储层内部输导体系为砂体-裂缝输导体系。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多点统计学的算法,以砂体厚度为约束条件,单井解释成果为数据基础,建立了研究区精细的砂体输导模型,以砂体模型作为相控约束,建立了研究区基质渗透率模型以及含气饱和度模型。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区内砂体内部泥质隔夹层分布不均,以克深9气藏为例,克深9气藏气水倒置是由于泥质隔夹层作为渗流屏障影响了天然气的运移,导致气水倒置。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当充注动力达到15MPa时,砂体的基质渗透率对含气饱和度具有明显正相关性,结合地下实际情况,通过基质渗透率以及含气饱和度切片对比,证实研究区基质渗透率与含气饱和度有正相关关系,即砂体高渗带为优势输导层。裂缝输导体系在垂向上分为张性段、过渡段、压扭段,通过裂缝样式以及不同段的物性分析,认为张性段为优势输导层,其规模在不同构造部位有明显差异,从构造高点向东西两翼逐渐变薄;近构造轴线位置,厚度无明显差异;构造低凹处,厚度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11-01)

刘建良,姜振学,刘可禹,桂丽黎,李峰[4](2015)在《库车前陆盆地牙哈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流体包裹体岩相观察、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全扫描荧光分析等实验方法,结合原油和天然气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系统地探讨了牙哈构造带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牙哈构造带经历了2期油气成藏过程:第一期发生在吉迪克组沉积期(23~12Ma),以叁迭系黄山街组成熟的原油充注为主,该期原油充注量较少,原油从烃源岩排出并经过长距离侧向运移后,从牙哈构造带西侧注入,再向东部运移,在牙哈2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中形成46m的古油层,吉迪克组储层内未见古油层;第二期发生在库车组沉积以后(5~0Ma),以中下侏罗统大量成熟—高成熟煤型气充注为主,天然气分别从构造带东西两侧注入,再向中部聚集,天然气首先在浮力作用下向圈闭顶部聚集,迫使古油水界面向下迁移,后由于天然气持续充注,原油遭受气洗,最终形成现今凝析气藏。(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魏巍,苏朱刘,郭群英,徐冠,姜红[5](2014)在《大地电磁测深(MT)法在前陆盆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以塔西南坳陷柯东断裂构造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前陆盆地柯东断裂构造带,采用200m点距的大地电磁测深(MT)法四分量观测,获取张量阻抗数据。利用张量阻抗分解技术和空间滤波法作静态位移校正;用带地形的二维和叁维处理及反演方法得到电阻率深度剖面;运用前陆盆地的逆冲推覆和冲断系模式解释电法剖面、划分构造单元和圈定局部构造。研究认为,柯东断裂构造带的断裂主要为逆断层,存在台阶状的走滑断层系,构造带具分带、分段特点;柯东和普东构造带以单向挤压为主,普西构造带以压扭为主;存在深、浅双重滑脱层。(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韩志锐,曾联波,高志勇[6](2014)在《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段构造变形与储层物性的差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地震剖面解释和平衡剖面分析,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段盐下地层的构造变形强度大于西段,东段的构造变形缩短率为13%~25%,形成了断层相关褶皱、迭瓦构造、双重逆冲构造等构造样式;西段的构造变形缩短率小于10%,形成了背冲构造、台阶状构造等断块构造。利用回剥原理,采用盆地模拟技术分析表明,东段的沉降速率大于西段。构造变形和沉降速率的差异性对储层成岩作用和物性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段的构造变形强,沉降速率大,储层的深埋时间长,导致储层的成岩作用强,处于中成岩A2—B期,储层的视压实率为37%~64%,储层物性较差;但强烈的构造作用造成裂缝发育,裂缝的存在提高了低渗透储层的渗透性能。西段的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沉降速率较小,储层的浅埋时间较长,造成储层的成岩压实作用较弱,处于中成岩A1—A2期,储层的视压实率为24%~55%,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构造—成岩作用是影响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低渗透储层物性差异的关键地质因素。(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康玉柱[7](2014)在《破解全球叁大类盆地油气分布密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叁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4-03-24)

张惠良,张荣虎,杨海军,寿建峰,王俊鹏[8](2014)在《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为例,研究成岩压实和构造挤压双重作用下裂缝-孔隙型(裂缝-原生孔隙型和裂缝-溶蚀孔隙型两类)超深层储集层的表征和评价方法。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埋深超过6 000 m,属超深层储集层,针对性构建了集宏观微相-岩相识别、厘米—微米级裂缝描述、微米级孔隙刻画、纳米级喉道表征为一体的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技术。研究认为有效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构造裂缝及微米级孔隙、纳米级孔喉组成,基质孔隙半径主要为2~100μm,基质喉道半径主要为10~500 nm,裂缝开启度主值区为100~300μm;有效储集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微相-岩相、构造挤压和溶蚀作用。相对优质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裂缝、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组成,发育于弱构造挤压带与水下分流河道迭合区。7 000 m以深有利储集层可成带连片分布,8 000 m以深仍发育有效储集层。图13参28(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4年02期)

付碧宏,贾营营[9](2010)在《南天山乌什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的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与地震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乌什逆冲断褶带位于南天山库车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的西段,对该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南天山前陆逆冲构造带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的解译分析,并结合研究区野外考察及典型地震反射剖面的分析,表明乌什逆冲断褶带东部地貌演化受褶皱生长影响较为深刻,发育一系列由新到老的冲积扇和风口。台兰河中游河流阶地和冰碛物均被秋里塔格断层错断,阶地断距为3.1~6.7 m,台兰期冰碛物(M_2)断距约80 m。秋里塔格断裂第四纪以来水平缩短速率约为1.23~1.59 mm/a。西部地区发育一系列逆冲断层,并发育典型的活动断层陡坎。乌什凹陷地震活动也具有明显的西强东弱的特点,地震活动具有沿断层呈带状分布的特点。乌什逆冲断褶带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西构造的转换地带,地震活动西部明显强于东部,且具有呈带状沿南天山及其山前逆冲断裂带分布的特点。历史地震分析表明上个世纪以来该区域未有7级以上地震发生,但其西部地区6级以上地震频发,随着阿克苏地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乌什逆冲断褶带的地震活动性应该引起地质学家更加深入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贺电,李江海[10](2009)在《库车前陆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水系形态与褶皱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系形态能够非常敏感的记录活动构造的演化过程,尤其对于褶皱横向生长的地区,常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库车前陆冲断带发育平行于南天山造山带走向的褶皱带,并形成特征的水系形态。利用遥感影像、卫星照片、以及从数字高程数据中提取的地貌和水系参数,对库车前陆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水系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库车前陆冲断带褶皱具有横向生长的演化特征,并识别出判别褶皱生长的5个水系形态标志。这些水系形态标志包括:不对称的水域形态,水系受到阻挡发生弯曲、捕获、并流现象,背斜脊部风口的形成以及高度依次降低排列,不对称的冲积扇体,被纵向河流分隔的两侧背斜的水系形态差异。褶皱的横向生长最终导致相互拼接形成更大规模的褶皱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正是由多条背斜的横向生长,并拼接而成现今延伸约300km的褶皱带。(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前陆构造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解释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叁维地震剖面的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手段、单因素变量控制方法,通过六组模拟对比实验,探讨挤压背景下应变速率大小和作用时间、盐岩展布形态、先存盐底辟、基底先存断裂以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对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的影响。离散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相比于应变速率大小,应力作用时间对冲断带变形的影响更为显着,变形缩短率相同时导致挤压隆升幅度更大,可达70.25%,向前传播距离均更远,横向上变形范围可达73.82%,盐下层迭瓦状逆冲断裂倾角更小。先存底辟主要影响挤压端垂向变形规模,使得隆升幅度更大。先存断裂主要影响挤压端水平方向变形范围,挤压变形水平传播更远。基底古隆起和盐岩展布形态对克拉苏构造带变形也具有重要影响,基底隆起前沿形成应力集中带,盐岩在此聚集形成构造叁角带。由于盐岩的分隔作用,盐上层变形相对较弱,靠近挤压端发育背斜和冲断构造,向盆地方向逐渐变为宽缓的向斜构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陆构造带论文参考文献

[1].甄宇.前陆冲断带的多期迭加构造:以准南缘山前带阿什里构造带例析[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36:沉积盆地矿产资源综合勘察、专题37:盆地动力学与能源.2018

[2].李维波,李江海,王洪浩,黄少英,能源.库车前陆冲断带克拉苏构造带变形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7

[3].沈云琦.库车前陆盆地克深构造带致密砂岩气成藏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4].刘建良,姜振学,刘可禹,桂丽黎,李峰.库车前陆盆地牙哈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

[5].魏巍,苏朱刘,郭群英,徐冠,姜红.大地电磁测深(MT)法在前陆盆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以塔西南坳陷柯东断裂构造带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

[6].韩志锐,曾联波,高志勇.库车前陆盆地秋里塔格构造带东、西段构造变形与储层物性的差异性[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

[7].康玉柱.破解全球叁大类盆地油气分布密码[N].中国石化报.2014

[8].张惠良,张荣虎,杨海军,寿建峰,王俊鹏.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

[9].付碧宏,贾营营.南天山乌什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的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与地震活动[J].地质科学.2010

[10].贺电,李江海.库车前陆冲断带秋里塔格构造带水系形态与褶皱生长[J].地质学报.2009

标签:;  ;  ;  ;  

前陆构造带论文-甄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