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量级论文-李浩

纳米量级论文-李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量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等离激元太阳能电池,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电子寿命,电子转移

纳米量级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1](2017)在《金—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系统中飞秒量级电子寿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新能源,太阳能的转换存储设备的研发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传统太阳能电池仍存在生产成本高、太阳光谱利用范围窄等缺点。基于等离激元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具有吸收波长范围宽、吸收截面大等特点,克服了传统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利用率低的缺点。但是,等离激元太阳能电池仍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其光电转化效率较低,而延长材料的电子寿命对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可应用于等离激元太阳能电池的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中的电子转移过程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比相同激发光条件下TiO_2纳米粒子和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的电子产额,确认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中发生了从Au纳米粒子到TiO_2纳米粒子的电子转移过程。并通过Au中电子激发、电子由Au向TiO_2转移及TiO_2中的辐射等过程的定性描述,阐明电子转移的物理机制。其次,由Au纳米粒子和TiO_2纳米粒子的多光子电子辐射过程与波长的相关性,得到Au、TiO_2粒子中多光子电子辐射的阶数,并确定了Au纳米粒子的功函数大约在4.65eV~4.71eV范围之内,TiO_2纳米粒子发生多光子电子辐射过程所需的最小能量在4.59eV~4.65eV范围之内。这为接下来的利用飞秒激光泵浦-探测技术测量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的电子寿命打下了基础。最后,实验上将光辐射电子显微技术(PEEM)与飞秒时间分辨多光子电子辐射泵浦-探测技术相结合,根据Au纳米粒子、TiO_2纳米粒子以及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中电子的激发、转移及辐射过程,测量了Au纳米粒子、TiO_2纳米粒子以及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的电子寿命。发现Au纳米粒子中间态电子以及TiO_2纳米粒子和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的导带电子都存在快速以及缓慢衰变的两个过程。获得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中Au纳米粒子和TiO_2纳米粒子电子寿命的基础数据,对于深入理解Au-TiO_2纳米粒子混合体中的电子转移过程,进而提升其光电转化效率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王海阔,刘俊龙,任瑛,李颖[2](2016)在《微米晶石墨、α-SiO_2高压相变制备厘米量级高性能透明纳米聚晶金刚石、柯石英多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抑制纳米晶粒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的长大,使其保持纳米特性与烧结体高致密度,是纳米多晶材料制备面临的技术难题;现有纳米多晶陶瓷的制备多以纳米粉末为初始材料,纳米粉末存在团聚、吸附、难以分散的问题制约了烧结所得多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没有途径可以解决以上纳米多晶陶瓷制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得到相分布均匀、接近理想密度、界面清洁的纳米多晶陶瓷?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是以微晶石墨、α-Si O2为初始材料利用高压相变制备厘米量级透明纳米(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期刊2016-07-25)

汤昆鹏,汤庆鑫,童艳红,刘益春[3](2016)在《基于SnO_2:Sb纳米带电极的ppb量级的超灵敏NO_2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成功制备了以SnO_2:Sb纳米带为源漏电极的SnO_2单晶纳米带场效应晶体管。当暴露于NO_2气氛环境下时,器件显示出异常特征,即阈值电压向负压方向发生偏移。通过与以SnO_2纳米带为半导体,金属薄膜为源漏电极,和以SnO_2:Sb纳米带为半导体,金属薄膜为源漏电极的两种场效应型气体传感器的气敏性能进行对比,在以SnO_2:Sb纳米带为源漏电极,SnO_2单晶纳米带为半导体构建的传感器中,SnO_2:Sb纳米带电极和SnO_2纳米带之间的接触界面对载流子高注入效率以及阈值电压负向偏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响应机制,室温条件下,器件对NO_2探测下限低至10ppb,响应高达7.16×10~5%。(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期刊2016-07-01)

[4](2015)在《中科院成功实现对单个自旋态的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的测量与操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利用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实现了对单个自旋态的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测量和操控,其成像精度达到4.1纳米。研究成果1月2日发表在《自然》子刊《光:科学与应用》上。了解微纳尺度物体的物理属性及动力学过程,需要纳米尺寸的探测器,纳米尺度的固态量子测量技术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电磁场等物理量测量,不仅需(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5年01期)

王浩竹,杨丰赫,杨帆,聂美彤,杨建军[5](2015)在《飞秒激光在金属钼表面诱导产生纳米量级周期条纹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近红外(800 nm)及其二倍频(400 nm)飞秒激光脉冲在金属钼表面诱导产生周期性条纹结构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入射激光能量、脉冲重迭数、激光中心波长和加工氛围等实验参数对金属表面自组织形成的条纹结构空间周期的影响,并利用中心波长为400 nm的飞秒激光在水环境中于单晶钼表面制备出了空间周期仅约160 nm的条纹结构。同时针对水中加工的情况,在理论上提出了入射激光与表面等离子体波发生干涉和表面等离子体波形成驻波两种机制相互竞争的物理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对于深入理解飞秒激光在金属表面进行纳米尺度的加工制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5年01期)

[6](2013)在《中国科大率先实现纳米量级高精度量子测量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消息,由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统计测量技术,实现不受传统光学散射极限限制的相邻发光物体的测量和分辨,其精度可以达到纳米量级,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物理评论快报》上。(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3年05期)

吴长锋,杨保国[7](2013)在《中国科大率先实现高精度量子测量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吴长锋 通讯员杨保国)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统计测量技术实现不受传统光学散射极限限制的相邻发光物体的测量和分辨,其精度可以达到纳米量级。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3-04-19)

[8](2013)在《新一代纳米量级木浆纤维可印刷透明弯曲的电子设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据《劳动报》报道,上海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以"纳米纸"为衬底,成功制备出透明、可弯曲、可降解的半导体器件,这层透明半导体,在不少日常生活领域,都将有用武之地。同济大学教授黄佳说,这一研究成果最大特别,是将全透明、可弯曲、可降解这几大功能和特性同时整合在一个器件上。出于环保考虑,研究团队决定将电子产品做在纸张上。(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工业》期刊2013年02期)

蒋铠阳[9](2012)在《单晶样品材料的生长与纳米量级光刻工艺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电子束直写技术在纳米尺度刻蚀的标准过程,探索适用于单晶样品的刻蚀工艺,在微米尺度上建立一套方案,给出各步骤条件参量,以期进一步应用到单晶样品的纳米尺度光刻。(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2年11期)

云中客[10](2011)在《在纳米量级上电荷分布的镶嵌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个中学生在学物理时都知道,将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一下,或者将两个非导体材料相互摩擦后,都会在两个物体的表面上各自产生正、负静电荷.这个过程在形式上是涉及接触充电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长期来在理论处理上一直是假设两个接(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1年12期)

纳米量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抑制纳米晶粒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的长大,使其保持纳米特性与烧结体高致密度,是纳米多晶材料制备面临的技术难题;现有纳米多晶陶瓷的制备多以纳米粉末为初始材料,纳米粉末存在团聚、吸附、难以分散的问题制约了烧结所得多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没有途径可以解决以上纳米多晶陶瓷制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得到相分布均匀、接近理想密度、界面清洁的纳米多晶陶瓷?本研究的研究目标是以微晶石墨、α-Si O2为初始材料利用高压相变制备厘米量级透明纳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量级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金—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系统中飞秒量级电子寿命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7

[2].王海阔,刘俊龙,任瑛,李颖.微米晶石墨、α-SiO_2高压相变制备厘米量级高性能透明纳米聚晶金刚石、柯石英多晶的研究[C].第十八届中国高压科学学术会议缩编文集.2016

[3].汤昆鹏,汤庆鑫,童艳红,刘益春.基于SnO_2:Sb纳米带电极的ppb量级的超灵敏NO_2传感器[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一分会:纳米材料与器件.2016

[4]..中科院成功实现对单个自旋态的纳米量级空间分辨率的测量与操控[J].中国粉体工业.2015

[5].王浩竹,杨丰赫,杨帆,聂美彤,杨建军.飞秒激光在金属钼表面诱导产生纳米量级周期条纹结构的研究[J].中国激光.2015

[6]..中国科大率先实现纳米量级高精度量子测量术[J].传感器世界.2013

[7].吴长锋,杨保国.中国科大率先实现高精度量子测量术[N].科技日报.2013

[8]..新一代纳米量级木浆纤维可印刷透明弯曲的电子设备[J].中国粉体工业.2013

[9].蒋铠阳.单晶样品材料的生长与纳米量级光刻工艺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

[10].云中客.在纳米量级上电荷分布的镶嵌模型[J].物理.2011

标签:;  ;  ;  ;  

纳米量级论文-李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