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礼貌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汉礼貌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礼貌语论文文献综述
佘佳琳,李宏强[1](2019)在《英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采用观察和会话的方法,对英汉语言中出现的礼貌语差异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礼貌语是一个深层次、综合性的社会话题,礼貌语在英汉文化下的差异主要由历史原因、心理原因和思维方式导致。该研究对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使用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胡楠林[2](2019)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语用失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貌是各民族所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可以减少言语冲突,增进人际关系,从而能够建立、维护和巩固和谐的社会关系。礼貌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的含义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此外,由于地理因素、历史文化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也会形成不同的礼貌用语,甚至礼貌原则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地交流,而交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是否得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依据本土文化的礼貌原则,来判断对方言行是否得体,因此造成误解或交际失败在所难免。只有了解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差异,掌握因不同文化而形成的礼貌原则,避免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才能实现积极且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这一概念于1983年由英国语言学家Thomas首次提出,指听话者“不能理解说话者话语内容的含义”(Thomas,1983,P91)。在交际中,只要听话者所感知到的话语意义并非是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时,就产生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语法错误只不过反映出说话人对第二语言掌握得不熟练;而语用失误往往会被认为是说话人品质的缺陷。比如本族语者对说话流利(即具有语法能力)的非本族语者表现出的不礼貌或不友好,不会归咎于是非本族语者的语言不熟练,而会认为是说话人粗野或有恶意。因此,对于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语言教学,语用失误的研究都有着切实的意义。首先,它能帮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自己认为得体的言语行为在其他语言的文化氛围里或许会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其次,语用失误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交际失误的原因,从而找到调整措施来避免交际冲突。除此之外,它使英语学习者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习得正确的语言形式,更需要提高自身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水平。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在礼貌言语行为方面的语用失误,旨在发现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与不同文化(尤其是其礼貌原则)对礼貌用语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两种研究方法。问卷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礼貌语语用失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内容涉及7种言语行为的礼貌语: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请求语、拒绝语、道歉语和恭维语及其回应。此外,本论文通过结构式访谈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礼貌用语语用失误的看法和建议,从而找出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礼貌语方面的语用失误的策略。本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礼貌用语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语用失误。其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礼貌原则的约定及侧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以及对语用原则不成系统的教学。针对这些造成礼貌用语语用失误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叁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首先,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移情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将显性文化导入与隐形的文化价值探讨相结合,注重让学生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的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得体地使用礼貌用语。最后,学生应该合理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将自身融入到地道的语言环境,发现和习得目的语中礼貌用语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4-01)
郝玲[3](2018)在《从礼貌语的使用看外国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界对培养外国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日益重视,学习者礼貌语习得作为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研究。本文通过书面语篇补全测试对汉语言专业初、中、高叁个阶段的韩国留学生礼貌语使用能力发展进行考察,结果显示,在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称呼语使用方面,中级学生比初级学生有显着提高,高级学生与中级学生相比没有显着提高,与中国学生仍有明显的差距。从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称呼语使用能力提高很快,但是相对母语者来说,直至高级阶段称呼语使用仍然不够理想。招呼语使用方面,中级阶段以后,韩国留学生招呼语的使用接近汉语母语者的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称呼语和招呼语的使用能力有很大不同。(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49期)
周桂林[4](2018)在《英汉礼貌语文化价值差异及其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貌属于一种较为平常的社会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的运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其文化价值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各国人民对礼貌的理解程度、处理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不尽相同。由于文化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礼貌用语的翻译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跨文化交际,更有助于促进文化信息的流通,加深人们对各国不通过文化背景的了解。本文从五方面讨论了英汉礼貌语文化价值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并且基于这些差异性因素研究了应该如何进行礼貌语的翻译,并就此提出了几点有效性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7期)
阿玛拉(INOGAMOVA,SHERBET)[5](2018)在《柯汉礼貌语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礼仪文化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礼貌用语更是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部分,要想掌握一门语言,必须要学习该语言的礼貌用语。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更要了解和掌握汉语礼貌用语。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柯语和汉语之间礼貌用语表达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主要有在问候语方面,中国人和吉尔吉斯坦人在问候的时候,都会根据具体场景询问对方的打算、去向、安排等。不同之处主要有:在祝愿语、称呼语和致谢语等方面,中国亲人之间不习惯用致谢,即便用但频率不多,而柯语中的“谢谢”和汉语相比,使用得更广泛,亲属或朋友之间也常用致谢语。同时,本文探讨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民族心理等方面。本文主要从称呼语、问候语、祝愿语、致谢语、道歉语五个方面,对柯汉礼貌用语做了对比分析,论证柯汉礼貌用语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另外,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礼貌用语的情况进行调查,本文分析了吉尔吉斯斯坦学生学习汉语礼貌用语过程中所产生的偏差和面临的困难。研究发现,最主要的困难在于称呼语和道歉语。因调查对象中有初级和中级学生,当他们被问到对地位以及年龄不同的人该如何称呼时,大多因尚未接触过中国的礼貌文化而回答得不准确。为了帮助吉尔吉斯学生提高对汉语礼貌语的认识,笔者建议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多讲关于中国文化的重点及其异同,语言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生可以多看中文书。因为每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都隐含了较多的文化知识,所以读书对学习语言往往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仅能提高汉语表达的能力,又能进一步理解中文的意境和传统价值观。但光靠看书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关键是要能够在实际中有效应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贾亦忱[6](2018)在《礼貌语语用失误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礼貌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语言现象,它体现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文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礼貌语的表达各有差异。中西方国家文化对比强烈,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屡见不鲜。本文采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语用调查问卷"结果,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语用失误进行探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05期)
孙昌涛,李险峰,张华娜[7](2017)在《藏汉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历史范畴的民族,是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而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在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群体会在其社会实践中形成各自的礼貌原则,并被各自的文化心理结构制约和影响。认识藏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和制约,对于实现跨文化交流、加深彼此文化心理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李杉杉[8](2017)在《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在各种领域运用语言实现不同的交际需要。尽管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具体形式不尽相同,但始终被公认为是高效的交际工具和交际载体。作为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语言受不同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和民情民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必然会以不同的观念表达和言语符号的形式予以呈现同样的交际场景。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西文化在完成礼貌性交际这一具体交际功能时语言符号的差异和体现的不同内涵,指导如何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合理且正确使用各种礼貌用语、继而避免出现错误的语用迁移和目标语滥用。(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韩昌润[9](2016)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语的顺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可以根据说话者的礼貌用语来判断其所拥有的社会身份、文化背景、道德水平、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相关信息,所以礼貌语的运用会受到特定时代、民族文化、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制约,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和原则。礼貌语的使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人们通过言语交际的方式交换思想,传达信息,礼貌语的运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交际双方都会根据实际交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礼貌语言,这种对于语言的选择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则更加明显和重要。顺应论对语言形式或语言策略选择的指导使电视访谈话语的使用更加科学化、完美化,提高了语言的理解度与辨识度,减少了误解的成分,增添了相互沟通交际过程中的和谐因素。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访谈嘉宾对于话题的探讨往往会有分歧。当产生分歧的时候,对话双方都会意识到自己面子面临威胁,这对访谈节目的顺利进行是不利的。作为访谈节目的主持人要主动顺应当时的情景来选择礼貌语来获得对方的谅解,将这种面子威胁的程度降到最低。本文针对访谈节目中的礼貌语作为研究对象,借用顺应理论以及礼貌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评判,将理论上的研究立足于具体的访谈节目——《可凡倾听》这档精英类的文化访谈节目,通过对于该节目语料的整理与分析,探讨顺应论视角下这些礼貌语的解释与功能。本文的结构以及内容简述如下:绪论部分简述选题理由、选题意义、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第一章对礼貌语的界定做出讨论,为以后的讨论定性;第二章以《可凡倾听》的具体节目语料为基础,分析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语的顺应性解释;第叁章总结礼貌语在访谈节目中的功能。总之,本文按照礼貌语的界定——具体节目中礼貌语的顺应性解释——顺应论视角下礼貌语的功能这样的脉络来进行礼貌语的顺应性研究的。顺应论对于礼貌语的解释力是很强大的,并且将礼貌语使用问题的研究推向了更加深入与合理的水平。针对于访谈节目的访问计划,主持人可以在顺应论指导下进行节目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在节目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地运用礼貌语。(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31)
杨晓瑞[10](2016)在《中高级阶段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礼貌语语用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汉语也成了一种热门语言,对外汉语教学日趋完善,语用偏误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针对语用偏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对塔吉克斯坦的研究几乎很少,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主要选取新疆高校的中高级塔吉克留学生,通过问卷、测试卷、日常观察收集的方式,收集自然语料和非自然语料,然后整理资料,分析结果,归纳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语用偏误的相关分析理论以及礼貌语的界定与分类。对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的语用偏误分析,能更好的让他们使用礼貌语进行交流,并且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意义在于提高他们学习效率,对语用研究进行适当的扩充,并且丰富了国别化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礼貌语语用偏误类型。通过调查问卷、测试卷、观察法所收集的语料,通过表格形式呈现整体数据,并分类整理,以称呼语、赞美语、告别语、道歉语四个方面来分析数据,找出出现偏误的地方。第叁部分是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礼貌语语用偏误原因。根据调查的情况分析整理出叁方面的原因,文化的差异、忽略语用教学、留学生自身原因。第四部分是针对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礼貌语语用偏误的对策。从教学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在教学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文化教学,加强语用教学。在学生方面,留学生要改善学习方法、加强与中国人的交流。整体来看,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在称呼语和告别语方面出现的偏误相对较多;在称呼语方面,塔吉克斯坦留学生对中国表示亲近的对陌生人使用有关血缘词语的称呼,比如说奶奶、叔叔、姐姐等,掌握不是很好,他们大多不理解这种言语模式,一般会直接说你好;在赞美语方面,赞美别人时会实话实说,不会过分夸大事实,回应赞美时往往采取接受的态度,直接说谢谢,很难掌握汉语礼貌语谦虚的度;在告别语方面,尤其难以掌握的是“慢走”这个词语,他们会混淆送客和朋友分别时要使用的告别语;在道歉语方面,塔吉克斯坦留学生会直接使用“对不起”、“没关系”,极少有留学生使用一些更委婉的表达歉意的方式和言语。(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7)
礼貌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礼貌是各民族所共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可以减少言语冲突,增进人际关系,从而能够建立、维护和巩固和谐的社会关系。礼貌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的含义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同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此外,由于地理因素、历史文化以及思维模式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也会形成不同的礼貌用语,甚至礼貌原则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跨文化交际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地交流,而交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礼貌的表达方式是否得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会依据本土文化的礼貌原则,来判断对方言行是否得体,因此造成误解或交际失败在所难免。只有了解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差异,掌握因不同文化而形成的礼貌原则,避免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才能实现积极且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这一概念于1983年由英国语言学家Thomas首次提出,指听话者“不能理解说话者话语内容的含义”(Thomas,1983,P91)。在交际中,只要听话者所感知到的话语意义并非是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时,就产生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常见现象,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语法错误只不过反映出说话人对第二语言掌握得不熟练;而语用失误往往会被认为是说话人品质的缺陷。比如本族语者对说话流利(即具有语法能力)的非本族语者表现出的不礼貌或不友好,不会归咎于是非本族语者的语言不熟练,而会认为是说话人粗野或有恶意。因此,对于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语言教学,语用失误的研究都有着切实的意义。首先,它能帮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更好地了解对方,意识到自己认为得体的言语行为在其他语言的文化氛围里或许会被认为是不合适的。其次,语用失误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交际失误的原因,从而找到调整措施来避免交际冲突。除此之外,它使英语学习者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习得正确的语言形式,更需要提高自身跨文化语用能力的水平。本论文主要研究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中在礼貌言语行为方面的语用失误,旨在发现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与不同文化(尤其是其礼貌原则)对礼貌用语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两种研究方法。问卷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礼貌语语用失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内容涉及7种言语行为的礼貌语: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请求语、拒绝语、道歉语和恭维语及其回应。此外,本论文通过结构式访谈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礼貌用语语用失误的看法和建议,从而找出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礼貌语方面的语用失误的策略。本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礼貌用语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语用失误。其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中礼貌原则的约定及侧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以及对语用原则不成系统的教学。针对这些造成礼貌用语语用失误的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叁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语用失误的策略。首先,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移情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将显性文化导入与隐形的文化价值探讨相结合,注重让学生将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的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得体地使用礼貌用语。最后,学生应该合理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将自身融入到地道的语言环境,发现和习得目的语中礼貌用语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礼貌语论文参考文献
[1].佘佳琳,李宏强.英汉礼貌语的对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2].胡楠林.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语语用失误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郝玲.从礼貌语的使用看外国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8
[4].周桂林.英汉礼貌语文化价值差异及其翻译[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5].阿玛拉(INOGAMOVA,SHERBET).柯汉礼貌语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18
[6].贾亦忱.礼貌语语用失误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校园英语.2018
[7].孙昌涛,李险峰,张华娜.藏汉文化心理对礼貌语及行为选择的影响[J].西藏科技.2017
[8].李杉杉.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差异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9].韩昌润.电视访谈节目中礼貌语的顺应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10].杨晓瑞.中高级阶段塔吉克斯坦留学生汉语礼貌语语用偏误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