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提动态论文-嵇伟彬

浸提动态论文-嵇伟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浸提动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茶饮料,柱式浸提,动态变化,浸出特性

浸提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嵇伟彬[1](2017)在《烘青绿茶柱式动态浸提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汤浸提技术是茶叶深加工的关键之一,对于茶饮料、速溶茶粉、茶功能浸提物的产品品质与产品得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茶饮料主要采用罐式吊篮浸提或槽式逆流浸提,其操作方便、产品得率高,但是也存在浸提液浓度低、浸提液品质不易控制等问题,不利于速溶茶或茶浓缩汁的应用和生产。本论文是基于柱式浸提方式,开展对烘青绿茶浸出特性的研究,通过与常规罐式浸提方式的比较,探明柱式浸提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烘青绿茶浸出规律,初步提出茶汤定向浸提技术及其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分析常规浸提与柱式浸提的烘青绿茶浸出特性,结果表明,常规浸提品质成分在浸提前阶段(0~5 min)迅速浸出,40 min内,柱式浸提品质成分一直处于增长中,柱式及常规浸提的物质浸出规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常规浸提的物质浸出速率更快,柱式浸提能显着提高浸出得率。柱式浸提在浸提前期所获得茶汤滋味品质优于常规浸提,但柱式浸提所得后期茶汤苦涩味凸显,风味品质明显低于常规罐式浸提方式所获茶汤。2.对基于柱式浸提方式的不同流速、颗粒度、投茶量条件下的烘青绿茶品质成分浸出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较低流速(10.5 mL/min)、较粗颗粒度(10目)、较大投茶量(180 g)均在浸提的前阶段提高茶汤中氨基酸含量,降低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通过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流速条件下前10 min的茶汤特征具有相似性,流速的增加使得浸提进程的后阶段的茶汤差异明显,流速越大,茶汤滋味品质变化拐点越早;不同颗粒度条件下的0~10,10~20,20~40 min的茶汤特征均具有相似性;180 g投茶量条件下在0~10 min茶汤特征明显区别于120、150 g条件下,投茶量越少,茶汤滋味品质变化拐点越早。综合考虑各因素影响的研究表明:可知,对固形物含量而言,浸提前10 min,温度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叁者;15~25 min内,颗粒度影响上升成为第二大影响因素;30~40 min内,颗粒度成为主导因素。对整体得分而言,前10 min内,温度和流速的影响较大;15~20 min,流速和投茶量的影响逐步上升,成为主导因素;30~40 min,总分主要受到流速和投茶量的影响。3.在分析柱式浸提不同条件下烘青绿茶品质成分浸出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组合变温浸提对烘青绿茶浸出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前15 min采用90℃,后25 min采用50℃的变温浸提方式,既能有效改善90℃后阶段茶汤滋味品质下降严重的现象,又弥补50℃浸提条件下得率低的缺陷;前15 min采用19.5 mL/min,后25 min采用10.5 mL/min的浸提方式,既能有效弥补19.5 mL/min条件下后期茶汤浓度偏低的现象,又能一定程度上沿袭10.5 mL/min条件下的茶汤高鲜的特征。以较大投茶量中等颗粒度烘青绿茶原料,采用50℃水温,10.5 mL/min流速的浸提条件,能前20 min获取高鲜品质绿茶茶汤,此外,在浸提前10 min采用90℃,19.5 mL/min流速;10~25 min采用70℃,10.5 mL/min流速;25~40 min采用50℃,10.5 mL/min流速;可获取高得率中档品质茶汤。(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4-01)

陈润强,税珺,梁日高,马锡权,刘一贞[2](2016)在《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除油栀子粉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浸提溶剂,进行乙醇回流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考察各个因素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浸提提取工艺对比,说明动态浸提提取工艺的先进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溶液为浸提溶剂、溶液pH值7.0、提取温度60℃、每次提取时间1h、固液比1∶10g/mL、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达到94.23%,精制后栀子黄色价70、栀子苷含量0.2%(以色价10计进行换算);同时得到栀子苷和绿原酸,提取率分别为90.81%和85.32%。(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6年04期)

漆良华,艾文胜,范少辉,毛超,孟勇[3](2013)在《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湘中丘陵区笋用(Ⅰ)、笋材兼用(Ⅱ)、材用(Ⅲ)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考察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hot water-extractable carbon,HWC)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温度、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笋用、笋材兼用和材用毛竹林0~20、20~40、40~60cm土层土壤平均HWC含量分别为21.59~84.54、21.41~58.95、24.70~61.58mg/kg,储量分别为0.14~0.53、0.14~0.41、0.15~0.37t/hm2;在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毛竹林碳含量、碳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20cm土层是HWC的主要分布区;在季节动态上,不同类型毛竹林碳含量、碳储量均以1月最高,10月最低;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温度上升、湿度增加将加速HWC的分解和矿化进程,HWC含量与土壤温度、湿度均呈现显着负相关性。土壤温度对HWC的影响符合叁次多项式,湿度与HWC的回归关系符合生长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漆良华,范少辉,艾文胜,毛超,孟勇[4](2013)在《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下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含量、储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与土壤温度、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笋用林、笋材兼用林和材用林土壤平均HWC含量分别为21.59~84.54mg·kg-1、21.41~58.95mg·kg-1和24.70~61.58mg·kg-1,储量为0.14~0.53t·hm-2、0.14~0.41t·hm-2和0.15~0.37t·hm-2;在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毛竹林碳含量、碳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20cm土层是HWC的主要分布区;在季节动态上,不同类型毛竹林碳含量、碳储量均以1月最高,10月最低;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温度上升、湿度增加将加速HWC的分解和矿化进程,HWC与土壤温度、湿度均呈现显着负相关性;土壤温度对HWC的影响符合叁次多项式,湿度与HWC的回归关系符合生长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5-25)

朱德文,岳鹏翔,王继先,袁弟顺,陈永生[5](2010)在《茶叶微波超声波耦合动态逆流浸提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设计的微波超声波耦合动态逆流浸提机,以水为溶剂,茶鲜叶为原料,进行了茶叶有效成分的浸提试验。研究了浸提功率、料液比和浸提时间3因素对茶叶主要有效成分浸提率的影响,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浸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设备的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6 min(微波)+6 min(超声波),料液比1∶20,浸提功率1.0 kW(微波)+1.0 kW(超声波)。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浸出率均高于常规的水浸提,而浸提时间是常规浸提的1/5,浸提次数是常规浸提的1/2,浸提温度是常规浸提的1/2。(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黄健花,宋志华,金青哲,刘元法,王兴国[6](2010)在《混合溶剂动态浸提小麦胚芽黄酮、V_E营养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混合溶剂浸提富含黄酮、VE的麦胚油。对正己烷、正己烷/乙酸乙酯、正己烷/正丁醇、正己烷/丙酮、甲醇/丙酮、异丙醇/1,2-二氯乙烷6种浸出溶剂进行筛选,发现正己烷/丙酮浸出效果较理想。兼顾提油效率、所提麦胚油的VE含量和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正己烷/丙酮浸出麦胚油的理想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45℃,浸出溶剂滴速5.5 mL/min(原料100g),浸出时间45 min。该条件下,脱脂麦胚残油率0.354%,麦胚油VE含量3.794 9 g/kg,黄酮含量10.29 g/kg。(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0年02期)

董晓玲,孟庆翔[7](2006)在《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动态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试验1),以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2),初步探明导致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提高瘤胃发酵程度的因素。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1周内,可溶性糖损失50%以上,pH降到4.0以下;乳酸含量在6周内逐步升高,而后保持不变,其他营养成分保持稳定;试验2结果表明,添加青贮浸提液后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气量显着增加(P<0.000 1),产气速度加快(P<0.000 1),产气延滞期缩短(P=0.000 8)。其中青贮浸提液灭菌处理与否不影响产气动态参数。添加2种青贮浸提液会导致活体外人工瘤胃发酵pH显着降低(P<0.000 1)。对照组活体外瘤胃发酵液中乙酸摩尔分数最低(67.79%),其次为添加未处理浸提液组(78.48%)和灭菌浸提液组(80.19%),并且3个处理组差异显着(P<0.000 1)。丙酸摩尔分数也差异显着(P<0.000 1),其中对照的丙酸摩尔分数最高,达到21.76%,而其他2个处理组分别为8.81%和6.84%。对照组中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摩尔分数均最高,分别为0.66%和0.85%。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在1周内发酵过程变化很大,发酵6周后,进入稳定阶段。添加青贮浸提液影响活体外瘤胃发酵模式,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浸提液的营养成分可能是影响瘤胃微生物发酵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杨文杰,黄惠华,吴阳宁[8](2005)在《微波辅助萃取(MAE)绿茶的浸提动态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绿茶作为材料,采用微波辅助萃取(MAE)技术,变化微波功率、浸提时间、浸提溶剂量、浸提溶剂4个变量因子,对浸提过程中茶汤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比较绿茶中不同有效成分在不同条件下进行MAE过程的萃取效率,并利用SPSS软件把动态过程归结为各种模型,得到的模型分别是:Y=-10.877+0.40055×X-0.00196×X2+3.324×10-6×X3(360W);Y=-2.472+0.27910×X-0.001167×X2+1.4345×10-6×X3(540W);Y=-16.492+0.72497×X-0.00463×X2+9.061×10-6×X3(720W)。(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5年10期)

张晓晓[9](2003)在《显齿蛇葡萄浸提动态及其饮料开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珍稀的类茶植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其味甘淡、性凉,夏天泡茶多日不馊,有神茶之称。大量研究表明其粗提物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血栓的形成、降血脂和抗氧化、杀菌等作用。本研究以显齿蛇葡萄叶为试材,通过分析其各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探讨主要有效成分提取的最适条件,摸索茶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茶饮料生产的最适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显齿蛇葡萄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矿质元素,尤其是Ca、Mg、Fe、Zn含量较高,另含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活性微量元素Se。含有17种天然氨基酸,其中9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另含有较高的特殊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蛋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主要化学成分为福建茶素、龙涎香醇、β-谷甾醇、杨梅素、杨梅甙。显齿蛇葡萄叶中挥发油含量较低,色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含有25种化学成份,其主要成分为叶绿醇,占总量的25.66%。 以主要的水溶性活性成分总黄酮和水浸提率作为衡量浸提效果的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L_9(3~4)确定了茶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样叶粒度对总黄酮和水浸提率的影响,得出了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茶水比、浸提温度、样叶粒度和浸提时间。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茶汤浸提的最优方案为:A_2B_2C_1D_1,即茶水比为1:20、浸提时间为20min、浸提温度为90℃。最优浸提条件下的浸提次数实验表明该茶易冲泡,且水浸出率高,总黄酮和水浸提率的一次浸出率达75.87%和80.56%。 通过正交试验和综合评判确定的显齿蛇葡萄茶饮料的最佳配方为A_2B_1C_1D_2,即提取液含量15%、蔗糖4%、柠檬酸0.11%、稳定剂0.08%,并加入适量的红茶、绿茶香精、低聚半乳糖和葡萄糖。该产品保持了显齿蛇葡萄特有的清香和特殊风味,酸甜适中,清凉爽口,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加工工艺中采用了先进的低温灌装技术,避免了茶饮料在高温下的氧化和香气成分的挥发,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饮料中的各种生理活性成分和香气成分。该产品耐贮存,即使不加任何防腐剂,在室温下仍能保存6个月不变质,色泽鲜艳,清澈透明,并保持了显齿蛇葡萄的原有风味。(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期刊2003-04-01)

刘爱玲,杨伟丽,张盛[10](1999)在《绿茶浸提动态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液体茶饮料浸提的最佳工艺技术,本文借助 L9(34)正交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比较烘青、炒青、蒸青一级绿茶在叁种不同时间和水温中浸提后的汤色、滋味,并测定了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溶出量,结果表明,蒸青一级绿茶、75℃、5m in 浸提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茶叶通讯》期刊1999年03期)

浸提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除油栀子粉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浸提溶剂,进行乙醇回流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考察各个因素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浸提提取工艺对比,说明动态浸提提取工艺的先进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溶液为浸提溶剂、溶液pH值7.0、提取温度60℃、每次提取时间1h、固液比1∶10g/mL、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达到94.23%,精制后栀子黄色价70、栀子苷含量0.2%(以色价10计进行换算);同时得到栀子苷和绿原酸,提取率分别为90.81%和85.3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提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1].嵇伟彬.烘青绿茶柱式动态浸提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2].陈润强,税珺,梁日高,马锡权,刘一贞.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6

[3].漆良华,艾文胜,范少辉,毛超,孟勇.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3

[4].漆良华,范少辉,艾文胜,毛超,孟勇.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C].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中国西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5].朱德文,岳鹏翔,王继先,袁弟顺,陈永生.茶叶微波超声波耦合动态逆流浸提工艺[J].农业机械学报.2010

[6].黄健花,宋志华,金青哲,刘元法,王兴国.混合溶剂动态浸提小麦胚芽黄酮、V_E营养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0

[7].董晓玲,孟庆翔.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动态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

[8].杨文杰,黄惠华,吴阳宁.微波辅助萃取(MAE)绿茶的浸提动态过程研究[J].食品科技.2005

[9].张晓晓.显齿蛇葡萄浸提动态及其饮料开发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

[10].刘爱玲,杨伟丽,张盛.绿茶浸提动态研究初探[J].茶叶通讯.1999

标签:;  ;  ;  ;  

浸提动态论文-嵇伟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