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子七项全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子田径七项,全能,特点,训练
女子七项全能论文文献综述
牟连娟[1](2019)在《女子田径七项全能特点及训练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女子田径七项全能特点出发,对这一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包括对女子七项全能的能量代谢,身体素质和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提供一点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В·В·迈赫利卡泽,Б·В·叶尔莫拉也夫,Е·В·斯拉甫基娜,姚颂平[2](2019)在《女子田径七项全能比赛成绩的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揭示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各单项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确定关键单项。方法:选取1983—2017年世界锦标赛中128名女子田径七项全能项目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 m跑和短跑项群具有中心性。径赛单项与其他单项呈高度相关关系,并促进跳跃项群成绩提高,尤其是跳远。投掷项群与径赛单项产生冲突,首先是与800 m跑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跳跃项群和短跑项群具有促进其他单项群成绩提高的作用,而投掷项群对其他单项群,以及800 m跑对投掷群成绩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梦怡[3](2019)在《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成长历程看,这些优秀选手的成材,是在科学选材基础上进行科学训练的必然结果,科学选材意味着训练成功的一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部分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选手为例,对其选材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其选材中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探讨完善与发展的对策,为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质量与工作效率提供有效依据,为其它该项目的选材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女子七项全能是一项对运动员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其选材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运动技术五个方面;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选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选材观念亟待转变,二是选材的科学性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转变观念,在全面化选材指标的同时提高对高层次指标的重视程度,强化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选材;另一方面,要提高选材设备的先进性,将量化测试与经验观察有效结合起来,提高选材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张铧文,刘生杰[4](2018)在《“双子模型”理论视角下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子模型"理论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总成绩、项群成绩、单项成绩、成绩结构及成绩关联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处于瓶颈期;跳远项目已成为七项全能的核心项目;"积木理论"或"木桶理论"应用于女子七项全能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双子模型"理论综合弥补了二者的局限性;基于"双子模型"理论,七项全能的发展顺序应该依次为跳远、标枪、100m栏、200m、跳高、铅球、800m。(本文来源于《体育研究与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丁云红[5](2018)在《基于改进灰靶决策的女子七项全能排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女子七项全能比赛是组成奥运会、锦标赛等重大国际比赛的项目之一,是一个考察运动员综合实力的项目.本文主要工作如下:一、女子七项全能排名方式为:先通过田径全能评分表对七个比赛项目的初始成绩进行相应的转换,再对每个单项的成绩进行加总,按照总分的大小依次排名.本文研究发现这种计分方式可能使总成绩高但有短板单项的选手获得很好甚至最好的排名,这与全能运动要求运动员各单项相对的都要取得优异成绩的“全能”涵义相驳,即这种加总排名方式不合理.二、女子七项全能的成绩转换由田径全能评分表确定,由于以往文献指出田径全能评分表中存在计分起点过低,计分不平衡不累进的问题,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现提出的女子七项全能发展不平衡结论还有待商榷.叁、由于千分制成绩存在的问题暂时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本文直接采取女子七项全能的初始成绩进行模型建立.由于各单项之间量纲不同,为促进运动员力求全面均衡发展,构建了一种“罚劣”算子,各单项按照与相对最优成绩的距离进行对应的转换,对未达到最优成绩的单项进行不同程度的“罚劣”;通过选取加权马氏距离的计算方式,避免了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子项目之间相关性和重要性差异对决策结果的影响,构建了一个新的基于灰靶决策理论的排名模型.四、运用实例说明新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阴莉[6](2018)在《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及训练安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竞技水平一度下滑。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在今年刚结束的十叁届全运会上,情况有所好转渐有回升趋势。七项全能的专项能力训练是提高全能成绩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我国目前对女子七项全能专项能力训练的研究十分稀少。丰富七项全能项目专项能力及其训练安排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七项全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我国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及训练安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再通过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索我国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及训练安排等。以期为我国七项全能项目专项能力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参考。其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将七项全能的专项能力界定为:连续两天按顺序比赛的能力。其中七项全能的专项能力主要由叁个方面构成:一单项竞技能力、二专项耐力能力、叁专项发挥能力。2.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强化优势项目,提升弱势项目。将7个单项的竞技水平都达到高等级别,才能创造出优异的七项全能项目成绩。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单项竞技水平明显不足。提升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单项竞技水平是我国向国际化靠拢的首要问题。3.我国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耐力能力主要表现有两点:一在单场次七项全能比赛中,保障运动员在连续两天的比赛中,竞技水平不下滑。二在多场次七项全能比赛中,保障运动员在持续多场的比赛中,竞技水平稳定发挥。4.我国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发挥能力包含了运动员的单项发挥能力和转换不同项目的能力。5.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的年度训练一般分为5个周期训练。其中夏训是提高专项能力的重要周期。七项全能的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有模拟训练法和多项组合训练法。6.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王庆铃专项能力训练的技术,力量和速度的负荷量比阴莉和王惠琼高。(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8-05-08)
丁云红,陈勇明[7](2017)在《基于改进灰靶决策的女子七项全能排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女子七项全能是奥运会、锦标赛等重大赛事的比赛项目,考察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其排名方式为:先分别对七个单项成绩采用田径全能评分表进行相应转换,再按照加总分数的高低顺序排名。该排名方式可能使总分高但有短板单项的运动员取得很好甚至最好名次,不完全符合"全能"的含义。为此新建一种"罚劣"算子,结合马氏距离构建了一种基于灰靶决策的新排名模型,更能促进运动员要想获得全能比赛的好成绩就必须力求全面平衡发展。(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徐坤,王丹[8](2016)在《女子七项全能赛前小周期负荷特征的安排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解放军队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徐坤赛前训练的周期训练计划安排和负荷量和强度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6年18期)
江瑞丽,赵鲁南,商祥,卢玲玲[9](2016)在《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特征及中外实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及第12届全运会女子全能前八名运动员各项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800m、200m、100m栏、跳高、跳远等项目成绩对其全能成绩总分贡献程度很大;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项目与全能成绩总分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速度类项目>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世界优秀女子全能运动员速度类200m和100m栏,铅球与跳高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00m和800m存在显着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项目的相关性均不显着(P>0.05);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各个单项和整体实力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6年04期)
铁钰,王国英[10](2016)在《“双子模型”理论在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子模型"理论并结合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进行分析与思考,研究表明:1)女子七项全能各子项目间存在着非衡结构(优弱势因子);2)"双子模型"理论弥补了"木桶理论""积木理论"的"补短""扬长"为主的局限性;3)在"双子模型"下得出:七项全能优先发展顺序为200 m、100 m栏、跳远、800 m、标枪、铅球、跳高。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运动的特点,制定提高200 m、100 m栏的训练计划,充分利用扬长与补短并存的效应来提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女子七项全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进一步揭示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各单项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确定关键单项。方法:选取1983—2017年世界锦标赛中128名女子田径七项全能项目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 m跑和短跑项群具有中心性。径赛单项与其他单项呈高度相关关系,并促进跳跃项群成绩提高,尤其是跳远。投掷项群与径赛单项产生冲突,首先是与800 m跑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跳跃项群和短跑项群具有促进其他单项群成绩提高的作用,而投掷项群对其他单项群,以及800 m跑对投掷群成绩具有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子七项全能论文参考文献
[1].牟连娟.女子田径七项全能特点及训练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2].В·В·迈赫利卡泽,Б·В·叶尔莫拉也夫,Е·В·斯拉甫基娜,姚颂平.女子田径七项全能比赛成绩的结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
[3].梁梦怡.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选材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4].张铧文,刘生杰.“双子模型”理论视角下女子七项全能成绩结构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
[5].丁云红.基于改进灰靶决策的女子七项全能排名模型[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
[6].阴莉.我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构成及训练安排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7].丁云红,陈勇明.基于改进灰靶决策的女子七项全能排名模型[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7
[8].徐坤,王丹.女子七项全能赛前小周期负荷特征的安排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6
[9].江瑞丽,赵鲁南,商祥,卢玲玲.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特征及中外实力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
[10].铁钰,王国英.“双子模型”理论在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