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周易古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李镜池,《周易》古经,《周易探源》,《周易通义》
周易古经论文文献综述
孙潇[1](2019)在《李镜池《周易》古经文本观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镜池先生对于《周易》古经文本的研究主要包括叁部分:一是《周易》古经成书问题,二是《周易》古经文本内容如何形成,叁是《周易》古经的性质。本文全面梳理李镜池《周易》古经文本问题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关于《周易》古经成书问题,李镜池主要探讨了《周易》古经的成书时间、作者和成书地点。关于成书时间,李镜池最初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西周初年,后又认为成书于西周末年。本文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西周末年的说法不可靠,《周易》古经应成书于殷周之际、西周初年。关于《周易》古经的作者,李镜池完全否定了“文王、周公作《易》”的观点,他认为作者应为周王朝卜史之官。据学界主流观点,对“文王、周公作《易》”完全否定的观点不可取,文王、周公有可能对卦、爻辞进行了编着,文本形成后掌于卜史之官的手中。关于成书地点,李镜池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周地,此观点具有很大的猜测性,利用现有文献材料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但李氏对《周易》古经成书地点的思考是有意义的。关于《周易》古经的文本内容如何形成,主要包括文本内容“编纂说”和文本内容的编着体例。关于文本内容“编纂”说,李镜池认为文本内容由“编纂”而成,实际指卦、爻辞是经过选编和创作而成。本文认为《周易》卦、爻辞中确实含有押韵的句子,且爻辞的编排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够说明《周易》古经是经过多人多时编着修订而成。李镜池在“编纂”说思想的指导下,又讨论了文本内容的编着体例。李镜池认为卦、爻辞有六种着作体例,分别是:纯粹定吉凶的占辞;单叙事而不示吉凶;先叙事而后吉凶;先吉凶而后叙事;叙事,吉凶;又叙事,吉凶;混合的:或先吉凶,叙事;又吉凶。或先叙事,吉凶;又叙事。同时,李镜池认为卦、爻辞又包含筮辞与非筮辞两种,筮辞是占筮的记录,非筮辞是作者的立论。筮辞又按照“贞事辞、贞兆辞、贞问辞”叁种体例编写而成。李镜池对卦、爻辞六种着作体例的认识是合理的,“贞事辞、贞兆辞、贞问辞”叁种筮辞体例基本可以反映筮辞之类别。对于卦序的编着体例,李镜池反驳了《序卦传》的说法,但并未提出自己对于卦序编着体例的看法,这不乏为一大缺憾。对于“爻之九、六”,李镜池认为是后起的名称。本文认为“爻之九、六”是后起的名称,但李镜池并未讨论原始《周易》文本是如何来标记爻的位置的,本文推测在“九、六”出现之前肯定存在某种标记爻位的方法。关于《周易》古经的性质,李镜池认为《周易》古经是蕴含哲学思想的占筮书。此观点在肯定《周易》古经是占筮之书的性质基础上,又相对合理的讨论《周易》古经包含的哲学思想。此观点在卜筮与义理的对立中,恰如其分的协调了二者的矛盾。(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孙利,张沛[2](2019)在《论《周易》古经卦序构造的数学原理——先天六十四卦到今本卦序的幻方推演》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先天六十四卦的序数构建一个八阶幻方,要求非覆即变的两卦必须在幻方中上下相邻,互补数亦尽可能上下相邻。然后采用迭代的方法给幻方中的各卦重新编号,奇数行的叁十二卦按从右至左、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编号1-32,偶数行的叁十二卦按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编号33-64,从而使上下相邻的两卦既非覆即变又互为补数,即可得到一幅迭代图。取此迭代图中的六十四卦序号,遵循上下两卦非覆即变且互为补数的原则,构造新的幻方,然后采用相同的迭代规则又可以导出一幅迭代图。重复上述步骤,总共可以得到九个幻方和九幅相应的迭代图,之后便进入循环。其中,居中的第五个幻方按特定方式展开,即是按今本卦序排列的上经叁十卦和下经叁十四卦。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所知的今本卦序最简单的构造原则,也应当是《周易》古经卦序的真实来源。(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尚信[3](2018)在《《周易》古经泰否二卦本义解读——兼释萃涣大过剥鼎等相关卦爻》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对《周易》古经进行解读时,基本上都默认,泰卦就是讲"处泰虑否",否卦就是讲"处否求泰"。然泰卦并非就是处泰之时,否卦亦非就是处否之时,泰否是相互渗透与循环转化的。泰卦讲乱必有治终还乱,否卦讲治复还乱乱又治,以此警示人们要时时处处勿忘忧患。泰卦卦辞是对治世一般景象的描述;泰卦初爻讲要得到天下太平,先须铲除导致乱世的群小,与革、萃二卦相通;二爻进一步讲治乱要无远弗届,要使整个天下中道大行;叁爻讲天下得治之初,往往尚能勤勉而谨于防患,并因此而保有天下太平;四爻讲天下太平还受国际因素的制约;五爻讲国际和平的最好状态就是天下一家亲;上爻讲治世终究会向乱世转化。否卦卦辞则是对乱世一般景象的描述;否卦初爻讲要守住天下太平,就要求君子要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天下正义;二、叁爻讲包容阿谀奉承者、纵容无耻之徒,是致乱之源;四爻讲世道大乱之后,有能力、有担当者承担起治乱的重任;五爻讲由乱得治后,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如此天下太平方得永固;上爻讲治世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否乱之积弊,这时就要将否乱之积弊及时加以清除,其与涣、大过、剥、鼎等诸卦爻相通。(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刘彬,刘永昆[4](2018)在《《周易》古经《涣》卦当为发洪水之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涣》卦当言发洪水。卦名"涣"意为洪水泛滥四散而冲击,即所谓发洪水。初六"马壮",谓洪水泛滥冲击,某人乘矫健壮实之马奔逃。九二"涣,奔其阶",谓洪水泛滥冲击,人奔跑上较高的阶地台地。六叁"涣其躳",谓洪水泛滥,冲击某人。六四"涣其群",谓洪水泛滥,冲击众人。"涣其丘",谓洪水泛滥,冲击、包围、漫上高大的聚居之丘。"匪夷所思",谓洪水水量之大、烈度之高,远远超出人们平常想象和认知的程度。九五"涣其干,大号",谓洪水泛滥,冲击修复城墙所用的干木,民众惊慌呼号。"涣王居",谓洪水泛滥,冲击宫城内王的居处。上九"涣其洫",谓洪水冲击沟洫。"去逖出",谓洪水沿沟洫排出,远离而去。《衷》曰"是故占曰:……《涣》称而救",谓占《涣》卦发洪水之象,可明禹称扬上帝之命治水,救助民众之义。《衷》曰"《涣》以行权",意为占《涣》卦发洪水之象,可明禹治理洪水行使权力之义。(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刘云超[5](2018)在《《周易古经》与《论语》的思想渊源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引《易》立论,借《周易》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可以说,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正是儒学与易学日益紧密结合的过程。将《周易古经》与《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对读,可以看到儒家思想中几个核心范畴如忠恕、中庸、损益、忧患等与《周易古经》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儒学与《周易》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互动互补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论衡》期刊2018年01期)
彭逢澍[6](2018)在《还原历史,可得易解——读李维琦着《周易古经易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卦爻辞的"得黄金",闻一多以为是胜诉而得;"夬夬"借为"赽赽",跑得快的意思;而"乘墉"便是"增城",加固加高城墙。后人有赞同的,有提出异议的。李维琦先生还原历史,提出了可以接受的新见解。见出了解历史对训释古籍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古汉语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化平[7](2017)在《得于训诂,失于象数:评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重订本)中的"自序"表明了高亨先生对"易传""象数"的态度,即"离传释经""不讲象数",这实际上旨在标明自己与传统易学之不同。无论是从他对"离传释经""不讲象数"的解释来看,还是从他对"象数"的研究来看,高亨先生的易学研究其实从未放弃"象数"。他在解释《易经》时之所以强调"不讲象数",仅是因为他释《易》的落脚点在于历史、文学,而非占筮。在对卦爻辞的具体解释中,高亨先生的训诂学成就是颇令人尊敬的。不过,由于他"不讲象数",遂使他的训诂有时失掉了语境。此时,他常会借用古史故事建构新的语境,以此增强训诂的说服力。由于古史材料稀缺,卦爻辞语义古奥,其做法常常显得说服力不足。(本文来源于《周易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李尚信[8](2017)在《处变不惊堪大任——《周易》古经震卦本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震卦所阐释的是人们面临震恐之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心态及其后果,强调了智与勇的统一。卦辞讲遇震恐时处变不惊、有大智大勇,方堪当大任,是本卦所代表的最佳状态;初九爻讲遇震恐之际虽稍有短暂慌乱,但随即能沉着应对,是本卦的次佳状态;六二爻讲危险来临时,要沉着冷静,不能失去理智、逞匹夫之勇,要根据具体情势,适时进退;六叁爻讲心中要有所敬畏、有所恐惧,要时时警醒、谨慎行事;九四爻讲因遇恐惧而缩手缩脚,使平常的行为能力不能正常发挥,是勇不足而影响智(能力)的发挥的结果;六五爻讲常历风险者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而遭致灾祸,是有勇而谋不足的结果;上六爻讲胆小委琐事无成,这样的人一定既无勇又无谋。(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尹兴虹[9](2017)在《清代风水师沈竹礽视域下的《周易》古经》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周易》研究大体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20世纪以来,《周易》研究中愈来愈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学者先后以古史角度研究《周易》。由此而在传统易学研究领域之外,开辟了一条研究新路,从古史角度研究易学。这种以古史角度研究《周易》的方式并不是异军突起,而是早在清末就有以古史角度治易的肇端人物——沈竹礽。沈竹礽(1849年-1906年),原名沈绍勋,字竹礽,清浙江钱塘人,生于道光廿九年六月,卒于光绪叁十二年六月。(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7年21期)
刘彬,张彭[10](2017)在《《周易》古经剥卦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剥卦之"剥"本当作"扑",谓古代扑刑。初六"剥床以足,蔑",当读为"扑臧以足,蔑",意为:施用扑刑于贱奴,击打其脚,出血。六二"剥床以辨,蔑",当读为"扑臧以蹁,蔑",意为:施用扑刑于贱奴,击打其膝盖,出血。六叁"剥",读为"扑",意为:施用扑刑于贱奴。六四"剥床以肤",读为"扑臧以胪",意为:施行扑刑于贱奴,击打其腹部。上九"小人剥庐",读为"小人扑颅",意为:小人被施用扑刑,被击打头部。(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周易古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先天六十四卦的序数构建一个八阶幻方,要求非覆即变的两卦必须在幻方中上下相邻,互补数亦尽可能上下相邻。然后采用迭代的方法给幻方中的各卦重新编号,奇数行的叁十二卦按从右至左、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编号1-32,偶数行的叁十二卦按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编号33-64,从而使上下相邻的两卦既非覆即变又互为补数,即可得到一幅迭代图。取此迭代图中的六十四卦序号,遵循上下两卦非覆即变且互为补数的原则,构造新的幻方,然后采用相同的迭代规则又可以导出一幅迭代图。重复上述步骤,总共可以得到九个幻方和九幅相应的迭代图,之后便进入循环。其中,居中的第五个幻方按特定方式展开,即是按今本卦序排列的上经叁十卦和下经叁十四卦。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所知的今本卦序最简单的构造原则,也应当是《周易》古经卦序的真实来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易古经论文参考文献
[1].孙潇.李镜池《周易》古经文本观点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孙利,张沛.论《周易》古经卦序构造的数学原理——先天六十四卦到今本卦序的幻方推演[J].周易研究.2019
[3].李尚信.《周易》古经泰否二卦本义解读——兼释萃涣大过剥鼎等相关卦爻[J].周易研究.2018
[4].刘彬,刘永昆.《周易》古经《涣》卦当为发洪水之义[J].孔子研究.2018
[5].刘云超.《周易古经》与《论语》的思想渊源考察[J].中国文化论衡.2018
[6].彭逢澍.还原历史,可得易解——读李维琦着《周易古经易解》[J].古汉语研究.2018
[7].王化平.得于训诂,失于象数:评高亨先生《周易古经今注》[J].周易文化研究.2017
[8].李尚信.处变不惊堪大任——《周易》古经震卦本义解读[J].周易研究.2017
[9].尹兴虹.清代风水师沈竹礽视域下的《周易》古经[J].知识文库.2017
[10].刘彬,张彭.《周易》古经剥卦新解[J].周易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