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过程论文-王潇宇,王利霞,杨学成,周诣平,李倩

发泡过程论文-王潇宇,王利霞,杨学成,周诣平,李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泡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物,间歇微发泡,数值模拟,泡孔成核

发泡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王潇宇,王利霞,杨学成,周诣平,李倩[1](2019)在《聚合物间歇微发泡泡孔形态演化过程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气泡成核和生长控制方程,采用龙格–库塔法耦合求解泡孔成核和泡孔生长过程,实现了微发泡过程的数值计算,并采用MATLAB开发了间歇微发泡过程模拟程序。数值算例模拟不同保压压力下的微发泡过程,将泡孔密度和平均泡孔半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算法和模拟程序的可靠性;数值算例分析保压压力对微发泡过程中泡孔形态演化和泡孔半径分布的影响,获得发泡工艺对泡孔演化和泡孔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候昱灼,廖洪强,周冬冬,高宏宇,程芳琴[2](2019)在《聚苯泡沫颗粒对混凝土发泡过程及其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对发泡混凝土的发泡过程和发泡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聚苯泡沫颗粒掺量增加,混凝土浆体的发泡倍率和发泡速度、试块的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降低。铝粉发泡是降低混凝土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掺聚苯泡沫颗粒是次要因素,二者结合可以获得较低绝干密度和较高抗压强度的粉煤灰基发泡混凝土。(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陈延龙[3](2019)在《天然气脱碳过程中的MDEA溶液发泡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MDEA配方溶液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类气体脱硫脱碳溶液,它以MDEA为主剂,复配有各种不同的添加剂来增加MDEA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动力学性能。但在实际使用中,胺法装置中的MDEA溶液发泡现象的发生会引起工艺故障,可能导致净化气不合格、装置处理量降低及胺液大量损失等问题。本文就MDEA溶液发泡的因素、测定溶液发泡性能的方法、预防和处理发泡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李乾坤,柯庆镝,田亚明,尚松柏[4](2019)在《基于CFD的冰箱门体发泡过程模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聚氨酯是否能在冰箱门体内充满以及观察在各个时刻冰箱门体内聚氨酯的体积分数,建立了聚氨酯注塑充型流动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知识,使用前处理软件对冰箱实际门体模型进行网格的划分,使用Fluent软件进行聚氨酯注塑数值模拟,进行纯流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的进行,聚氨酯的体积分数在不断增大,空气的体积分数逐渐被聚氨酯取代,当填充进行到61s左右时,聚氨酯的体积分数相对达到最大,即充满了整个冰箱门体的腔体内部,至此填充过程结束。(本文来源于《家电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吴珊[5](2019)在《微发泡聚烯烃发泡过程的研究及其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聚合物材料具有更轻、更好的综合性能,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微孔发泡聚合物材料成为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之一。微孔发泡材料是一种以气体为填料的新型材料,因存在弥散分布的泡孔,不仅有效降低石化原料的使用量及成本,同时兼具诸多优良的性能,可以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舰船、航空、医疗、包装、儿童用品等领域。要使发泡材料拥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则要求其具有较好的发泡质量,如泡孔尺寸较小、泡孔数较多及泡孔分布均匀等,而这些泡孔特征又取决于聚合物发泡材料的发泡过程。因此,对发泡过程的控制是获得较好发泡质量的关键,也是难点,解决这一问题对微孔聚合物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发泡过程的研究主要以建立模型、终态形貌分析为主,但二者均不能真实地、定量地反映实际发泡过程中泡孔的形成及长大,很难实现对发泡过程的控制。因此,本研究采用简易光镜-热台可视化装置、微型可视化装置和注塑成型装置对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等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发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获取整过发泡过程的泡孔形貌特征,并结合相关模型及SEM从泡孔的形核、长大角度揭示聚合物发泡过程的规律,为制备高品质微孔发泡聚烯烃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具体结论如下:(1)通过简易光镜-热台可视化装置,选择LDPE化学发泡过程进行原位可视化观察和表征,观察到发泡过程都经历叁个阶段:一是发泡初期也就是欠发泡阶段,泡孔数量较少,泡孔尺寸小形态规则;二是均衡发泡阶段,泡孔数快速增加并很快达到稳定,泡孔尺寸较快长大,有部分泡孔开始发生变形;叁是发泡后期也就是过发泡阶段,泡孔数基本保持不变,大部分泡孔发生明显变形,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泡孔出现贯通甚至破裂。(2)本文采用简易光镜-热台可视化装置、微型可视化装置和注塑成型装置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发泡过程进行实时观察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观测方式都能验证,聚烯烃在发泡过程中都经历了叁个阶段,即欠发泡、均衡发泡、过发泡阶段;同样,对于PA6在注塑成型发泡中都经历了叁个阶段。(3)根据异相形核理论,并借助数学分析方法,对聚烯烃发泡材料的形核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LDPE发泡过程中泡孔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满足Boltzmann函数规律,泡孔形成的驱动力与周围树脂的阻力相互消长和平衡,在欠发泡、均衡发泡阶段泡孔的形成速率高于过发泡阶段,且泡孔形成的驱动力也高于周围树脂的阻力。同时,结合发泡剂热分解反应方程式、P-R气体平衡状态方程等,估算出泡孔临界形核半径大约在10 nm数量级,即当形核尺寸大于临界,泡孔就可以自发长大。此外,通过高分辨SEM观察证实了这一数量级的小泡孔存在,进而验证了计算的合理性。(4)通过对LDPE发泡过程中的泡孔长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平均泡孔直径与时间的关系满足Logistic函数规律。同时,平均泡孔直径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一阶求导和二阶求导,揭示了泡孔长大速率和泡孔长大驱动力与周围树脂的阻力的平衡关系;此外,揭示了一个泡孔附近的其他泡孔长大会引入新的作用力导致泡孔发生变形。这个力的存在使泡孔偏离球对称膨胀,这实际反映了局部“过发泡”的开始。(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杜鹃[6](2019)在《聚合物发泡过程的模拟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孔发泡材料由于其较大的减重量和较好的综合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微孔聚合物的综合性能取决于其泡孔结构,泡孔结构又是由微孔形成长大的演化过程决定的,因此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微孔发泡制品,对微孔发泡过程的表征和机理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关于发泡过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型工艺参数、添加剂、熔体特性等对发泡过程的影响等方面,通过始态和终态泡孔形态的表征研究其发泡行为,而动态表征和定量描述树脂的迁移和拉伸会对泡孔的形态产生影响报道较少。本文建立了泡孔长大过程中树脂迁移范围、分子链拉伸程度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实际注塑和自由发泡两种发泡方式下相邻两个泡孔的变形行为的静态、动态表征、泡孔周围不同特性纤维的旋转和变形现象的示踪,验证泡孔长大对周围树脂的影响范围模型和树脂的环向拉伸模型正确性,进一步探明聚合物发泡材料泡孔形成、长大、变形内在规律,为制备高品质微孔发泡聚烯烃材料提供理论指导。具体结论如下:(1)建立了泡孔长大过程中对孔周围树脂影响的数学模型:其中泡孔壁外第n.层树脂的壳层厚度为△ rn= rn+1-rn=(3n+1-3n)r。该模型表明随着泡孔的不断长大,泡孔边缘树脂在一层层的向外推,在推出树脂体积相同的情况下,由内至外,壳层的厚度依次减小,最外层区域树脂受影响的区域最小,影响作用最弱,从而可以定量推算出不同尺寸的泡孔影响区域;通过径向迁移数学模型可以定量推算出泡孔长大对孔周围树脂环向拉伸程度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表明当泡孔内的树脂被完全推出到泡孔壁外最近区域中时,离泡孔中心越近部位的树脂分子链受环向拉伸作用越强。对比泡孔壁外不同层树脂的环向拉伸和径向迁移可得,离泡孔越近层的树脂分子链受环向拉伸作用越强。(2)建立了泡孔长大变形的数学模型,当△ rn=k时,则从泡孔中心到泡孔壁外第n层外边缘为泡孔对其周围树脂变形影响区,其大小为:r*=rn+1=(3n+1)r。对于相邻两个泡孔的发泡过程,定义r1*+r2*=L为两泡孔变形的临界点。当r1*+ r2*<L时,两泡孔相聚较远,相邻两泡在长大时对周围独自树脂的影响没有相互重迭,相邻泡孔将会独自继续长大,继续对独自周围树脂产生环向拉伸和径向迁移,泡孔成规则的球体,泡孔也不会发生变形。当r1+ r2*≥ L时,两泡孔相聚较近,相邻两泡对周围树脂影响区相互重迭及相邻两泡孔周围树脂径向迁移过程中相互挤压时,泡孔通过周围树脂环向拉伸作用适应径向挤压产生的变形。随着泡孔的不断长大,两泡孔周围树脂影响区重迭区越大,径向迁移过程中相互挤压作用越大,环向拉伸越来越严重,最终也导致泡孔的变形越来越大。(3)对于CF示踪PS材料的发泡过程中,当CF的近泡孔端与泡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泡孔壁外树脂分子链的变形区时,CF不会随着泡孔的长大发生旋转或迁移;当 CF的近泡孔端与泡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泡孔壁外树脂分子链的变形区时,分子链会发生变形,且当纤维两端径向迁移和环向拉伸作用程度不一样时,CF会随之发生旋转或迁移。光镜模拟可视化发泡过程和实际注塑发泡过程呈现出类似的规律,都较好的证明了泡孔长大对周围树脂的影响范围模型和树脂的环向拉伸模型。(4)对于AF示踪PS材料的发泡过程中,当泡孔处于AF端头且AF处于泡孔壁外树脂分子链的变形区之外时,泡孔不变形;当AF处于泡孔壁外树脂分子链的变形区内时,泡孔会变形。泡孔长大过程中,由于纤维较长,纤维与树脂的作用力较大泡孔对纤维局部分子链的拉伸和迁移带动不会整条纤维的迁移或变形,泡孔只能通过变形来适应纤维的形状。当泡孔处于AF端头且AF处于泡孔壁外树脂分子链的变形区之内时,泡孔其周围树脂的径向迁移和环向拉伸作用会带动端部纤维的迁移和拉伸,最终导致纤维围绕泡孔壁周长方向开始卷曲变形。光镜模拟可视化发泡过程和实际注塑发泡过程呈现出类似的规律,都较好的证明了泡孔长大对周围树脂的影响范围模型和树脂的环向拉伸模型。(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候昱灼,廖洪强,高宏宇,程芳琴[7](2019)在《不同条件下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的发泡过程及发泡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考察了在不同发泡剂掺量、水胶比及发泡温度下,添加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前后混凝土发泡过程及其发泡体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泡剂、水胶比增大及发泡温度升高,浆体发泡倍率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而发泡体的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则呈现与发泡倍率相反的变化规律,即先减小后增大。添加泡沫塑料颗粒前,发泡温度对浆体绝干密度的影响程度较发泡剂掺量和水胶比的影响程度大,而水胶比对发泡体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较发泡温度和发泡剂掺量的影响程度大。添加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后,浆体的发泡倍率明显降低,发泡温度对浆体的绝干密度影响程度较发泡剂掺量和水胶比的影响程度大;发泡剂、发泡温度和水胶比对发泡体的抗压强度的影响程度均较大。在较低发泡剂掺量(3‰~5‰)、较高水胶比(0.46)和较低发泡温度(30~40℃)条件下,添加泡沫塑料颗粒后,在降低发泡体绝干密度的同时,可提高发泡体的抗压强度,制备出较低绝干密度和较高抗压强度的有机-无机复合发泡体制品。(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S1期)

徐兴家[8](2019)在《CO_2发泡聚氯乙烯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酸氢钠(NaHCO_3)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和超临界CO_2作为发泡剂制备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均为绿色加工制造过程。本文首先考察了PVC配方组成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确定了配方为PVC(SG-5)树脂100份、复合铅盐稳定剂6.5份、润滑剂硬脂酸钙1份、氯化聚乙烯(CPE135A)15份、丙烯酸酯共聚物(ACR-401)5份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3份时,其熔体的损耗角正切值tanδ接近于1,黏弹性适合发泡。然后,分别以硬脂酸、硬脂酸锌、单硬脂酸甘油酯和PE蜡作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包覆法对NaHCO_3进行了改性,发现改性条件为m(NaHCO_3):m(硬脂酸)为1:0.5(质量比)时,起始分解温度提高到181℃、分解区间缩短至18.8℃,改性效果较好;以硬脂酸改性的NaHCO_3作为发泡剂挤出发泡PVC,当发泡温度为190℃、发泡剂加入量为10份时,可以得到平均泡孔孔径为47.5?m、泡孔密度为8.8×10~5cells/cm~3、发泡倍率为1.24的PVC发泡材料。其次,以超临界CO_2作为发泡剂采用逐步升温法制备了PVC微孔发泡材料,利用质量分析法在40~50℃,10~20MPa条件下测得CO_2在PVC中的溶解度为0.044~0.072 g CO_2/g PVC,扩散系数为0.64~1.18×10~(-11)m~2/s;在40℃和50℃下15 MPa进行CO_2饱和,发泡温度为180~220℃范围时,制备得到平均泡孔孔径1.2~8.9?m、泡孔密度0.2~5.1×10~(10)cells/cm~3、发泡倍率1.09~1.32的PVC微孔发泡材料。最后,以超临界CO_2作为发泡剂采用快速降压法制备了PVC微孔发泡材料,同样利用质量分析法确定了在170℃,10 MPa条件下CO_2达到溶解平衡时间为120 min,溶解度为0.0058 g CO_2/g PVC;发现随着发泡温度的提高,泡孔孔径逐渐增大,泡孔密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饱和压力的提高,泡孔孔径先增大后减小,泡孔密度逐渐增大;随着泄压速率的提高,泡孔孔径减小,泡孔密度增大;在发泡温度170℃、压力8~20MPa范围制备得到的PVC发泡材料平均泡孔孔径为5.1~29.4μm、泡孔密度为1.1×10~8~22.2×10~8 cell/cm~3、发泡倍率为1.07~2.71。研究结果为CO_2发泡PVC过程泡孔形貌调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张天萍[9](2019)在《超临界CO_2升温发泡有机硅橡胶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二氧化碳是环境友好的发泡剂,采用其发泡有机硅橡胶为绿色制备过程。本文从配方组成对硅橡胶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配方组成对硫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预硫化对发泡过程的影响和发泡条件对泡孔形貌的影响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有机硅橡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升温发泡过程。首先考察了不同分子量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生胶)、硫化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填料气相白炭黑等有机硅橡胶配方组成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发现DCP用量对体系的流变行为影响最显着;基于损耗因子正交实验结果优选得到适合发泡的有机硅橡胶配方为100质量份分子量600,000 g·mol~(-1)的生胶、25质量份气相白炭黑和1质量份DCP。其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不同配方的有机硅橡胶非等温硫化反应动力学。该有机硅橡胶的硫化过程均表现出典型的自催化反应特征;DCP的加入明显降低了交联起始温度,导致反应前期交联度过高反而抑制了后期相对反应程度上升;硅橡胶分子量增加也会降低交联起始温度,但基本不影响相对反应程度的变化;气相白炭黑与硅橡胶基体形成结合胶,其用量对硫化过程影响是非单调的。由Kissinger法得到含DCP体系的硫化表观活化能为138.77~149.65 kJ?mol~(-1);?eatak-Berggren模型较好拟合了其非等温硫化动力学,反应级数接近1级。然后,考察了预硫化度对发泡过程的影响。发现未硫化有机硅橡胶发泡样品孔径较大;随着硫化度的增加,硅橡胶样品的弹性和粘性均增加,可以支撑泡孔,但硫化度过高则阻碍了CO_2进入和泡孔生长,因此存在能形成较好泡孔形貌的预硫化度区间。对优选的有机硅橡胶配方体系,此预硫化度区间为36.0~43.8%。最后,采用超临界CO_2升温发泡制备得到泡孔大小51.6~465.2μm、泡孔密度0.05~72.1×10~5 cells·cm~(-3)、发泡倍率1.8~3.5的有机硅橡胶发泡材料。CO_2饱和压力为10 MPa、饱和时间为120 min、发泡温度为170℃、发泡时间为80 min的较优条件下,有利于制备泡孔小和泡孔密度高的有机硅橡胶发泡材料。(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周晨[10](2019)在《高压二氧化碳直接发泡聚氨酯过程的模拟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二氧化碳(CO2)直接发泡聚氨酯是固化反应与发泡耦合的过程,认识高压CO2环境中的固化反应及其物系性质动态变化对气泡成核和生长过程的影响对于制备泡孔形貌良好的聚氨酯泡沫至关重要。本文建立了高压CO2中聚氨酯等温固化反应动力学,模拟分析了物系性质变化对CO2直接发泡聚氨酯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发泡实验考察了影响发泡过程的关键因素。首先,采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40-100 ℃、0.1-9 MPa CO2氛围中的聚醚叁醇和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合成聚氨酯的等温固化反应,并采用扩散修正的Kamal自催化模型及等转化率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氦气相比,高压CO2氛围中反应速率快,最终固化度高;且CO2压力的上升,提高了反应速率和最终固化度。自催化模型和等转化率法计算的表观活化能都随CO2压力的升高而减小,证明了高压CO2对聚氨酯固化反应的促进作用。然后,在经典成核理论和细胞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固化反应动力学和物系性质随固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了CO2直接发泡聚氨酯过程中的气泡成核和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固化度升高,黏度和松弛时间增大,导致了泡孔密度增大和泡孔平均直径减小。对整个聚氨酯发泡过程而言,体系黏度的变化对发泡结果的影响比松弛时间更大。扩散系数的减小、亨利系数增大和表面张力减小也会增大泡孔密度和减小泡孔平均直径。最后,对聚醚叁醇和多亚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体系,采用快速降压法实验考察了高压CO2直接发泡聚氨酯过程中固化度、温度、CO2饱和压力和泄压速率等因素对泡沫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固化度提高,泡孔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泡孔平均直径减小,这与随固化度变化的体系黏弹性、亨利系数、扩散系数和表面张力密切相关。随着CO2饱和压力升高,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平均直径减小;随着发泡温度升高,泡孔密度减少,泡孔平均直径增大;压力和温度升高不仅会改变物系性质,也会加速固化反应。在40 ℃、9 MPa CO2压力和9 MP/s平均泄压速率条件下,可制备泡孔密度2.83 × 106 cells/cm3和平均泡孔直径48.86 μm的聚氨酯泡沫。(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10)

发泡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颗粒对发泡混凝土的发泡过程和发泡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聚苯泡沫颗粒掺量增加,混凝土浆体的发泡倍率和发泡速度、试块的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降低。铝粉发泡是降低混凝土绝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掺聚苯泡沫颗粒是次要因素,二者结合可以获得较低绝干密度和较高抗压强度的粉煤灰基发泡混凝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泡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王潇宇,王利霞,杨学成,周诣平,李倩.聚合物间歇微发泡泡孔形态演化过程的数值分析[J].工程塑料应用.2019

[2].候昱灼,廖洪强,周冬冬,高宏宇,程芳琴.聚苯泡沫颗粒对混凝土发泡过程及其性能影响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9

[3].陈延龙.天然气脱碳过程中的MDEA溶液发泡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4].李乾坤,柯庆镝,田亚明,尚松柏.基于CFD的冰箱门体发泡过程模拟方法[J].家电科技.2019

[5].吴珊.微发泡聚烯烃发泡过程的研究及其模拟[D].贵州大学.2019

[6].王杜鹃.聚合物发泡过程的模拟与表征[D].贵州大学.2019

[7].候昱灼,廖洪强,高宏宇,程芳琴.不同条件下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的发泡过程及发泡体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9

[8].徐兴家.CO_2发泡聚氯乙烯过程研究[D].新疆大学.2019

[9].张天萍.超临界CO_2升温发泡有机硅橡胶过程研究[D].新疆大学.2019

[10].周晨.高压二氧化碳直接发泡聚氨酯过程的模拟和实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标签:;  ;  ;  ;  

发泡过程论文-王潇宇,王利霞,杨学成,周诣平,李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