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多孔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群水流,多孔介质,自由表面流,尾流混合
植物多孔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瑶,张景新[1](2018)在《绕植物群水流的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自主开发的带自由表面水流运动数值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植物群。自由表面的捕捉通过垂向坐标变换实现,沿水体垂向不等距分层,可实现自由表面的精确捕捉及床面的模拟。水平计算域采用非结构网格剖分,可有效拟合不规则水域边界。该模型基于非静压模型,有效地提高了浅水方程关于陡变地形水流、色散水波等问题的模拟精度。控制方程数值离散基于有限体积法(FVM),对流项采用二阶TVD格式,粘性项采用中心离散格式。时间积分采用半隐式,为二阶精度。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通过OpenMP语言库实现并行。植物群的模拟通过多孔介质模型实现。针对有限圆形植物群,首先借助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精度及相关计算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工作,分析探讨了有限圆形植物群的绕流场特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刘达,黄本胜,邱静,谭超[2](2016)在《基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在植物消浪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多孔介质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破碎波条件下的植物消浪问题,以立面二维自由面紊流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基于植物冠层特征的分层多孔介质模型,精细地模拟了近岸破碎波对植物带的冲击,且在瞬时波面形态、波面线、波浪最大爬高、堤脚时均压力过程线等几方面与物模试验成果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模拟植物区的消浪过程,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植物消浪问题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6年08期)
俞慧博[3](2015)在《辽河口苇田水体污染的湿地植物—多孔介质联合净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河口地区具有丰富的湿地资源,为达到苇田湿地的多级利用,苇田养殖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苇田养殖是在芦苇湿地中构建田间工程,同时进行鱼、蟹养殖和芦苇种植的一水多收的生态养殖经济模式。然而随着苇田养殖业整体上向着集约化、高密度、高产出的模式发展,常年过度放养使得苇田水体中氨氮、CODG含量超标,污染物质不断积累对苇田湿地生态系统及滨海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与传统养殖明显不同,苇田养殖以芦苇高产模式进行,总体上表现为需水量很大,但又随着季节变化对水量的要求有所不同,且间歇性排水,在鱼、蟹捕捞和芦苇收割后,苇田多呈现无水状态,传统处理技术对苇田养殖水体并不具有适用性。本文根据苇田养殖的自身特点以及污染特征,研制了煤渣—沸石复合多孔介质材料,研究了其吸附能力和热再生性能,以及生物挂膜特性,并将其作为硬质填料与芦苇湿地结合起来构建联合净化系统,以氨氮、CODG、TP为评价指标研究其对模拟苇田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该技术在苇田水体中的应用进行先期性探索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煤渣—沸石复合多孔介质材料的制备方法,以煤渣、沸石2:1的质量配比为原料,可以有效结合煤渣和沸石的优势,其对氨氮和CODG的最大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57.2%和51.2%。扫描电镜图片清晰地呈现出了该材料表面大量的孔道结构。(2)通过运用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煤潭—沸石复合多孔介质材料对水样中氨氮和CODG的吸附过程对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具有更好的符合度,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均较为复杂,受到内扩散和边界扩散的影响;运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对等温吸附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氨氮和CODG在该材料表面主要发生的是单分子层吸附。由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出的氨氮和CODG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0.1798mg/g、0.9804mg/g;以标准再吸附实验法评价煤渣—沸石多孔介质材料的再生性能,确定了最佳的再生条件为170℃、4h,对氨氮和CODG的再生率分别为73.55%、50.42%,且在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依然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3)以校园景观河水为水源、以河水中丰富的微生物菌群为微生物种源,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生物膜培养。由于到河水中基质浓度较低,且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生物膜培养的时间较长,为30天,且材料表面的生物膜较薄。微生物镜检发现,生物膜中的优势后生动物有轮虫、钟虫、楣纤虫、肉足虫、指鳃尾盘蚓等,生物膜的扫描电镜图片显示菌类主要以杆菌和球菌为主。(4)将经生物膜培养的煤渣—沸石复合多孔介质材料与芦苇湿地结合起来构建的联合净化系统,10L/h时的氨氮、CODG、TP的平均去除效率最大,分别为50.4%、44.3%、31.9%。当污染物进水浓度较大时,该联合净化系统对氨氮、CODG、TP的去除率较大,但是受进水浓度波动的影响出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在进水流量为10、20、40、80L/h条件下,芦苇湿地及多孔介质填料对进水中的污染物质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随着流量的增大各污染物质的平均去除效率呈下降的趋势。此外,通过8、9月份的两次实验,验证了该联合净化系统对微污染水体中的氨氮、CODG、TP去除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由于微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低,多孔介质填料的生物膜较薄,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并不是太高。(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6-09)
植物多孔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多孔介质模型是否适用于研究破碎波条件下的植物消浪问题,以立面二维自由面紊流模型为工具,建立了基于植物冠层特征的分层多孔介质模型,精细地模拟了近岸破碎波对植物带的冲击,且在瞬时波面形态、波面线、波浪最大爬高、堤脚时均压力过程线等几方面与物模试验成果进行了详细对比。结果表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能够很好地模拟植物区的消浪过程,该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植物消浪问题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多孔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吴梦瑶,张景新.绕植物群水流的多孔介质模型研究[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2].刘达,黄本胜,邱静,谭超.基于分层建体的多孔介质模型在植物消浪模拟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6
[3].俞慧博.辽河口苇田水体污染的湿地植物—多孔介质联合净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