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絮凝剂论文-刘敏洁,王鸿儒

两性絮凝剂论文-刘敏洁,王鸿儒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性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淀粉,壳聚糖,木质素

两性絮凝剂论文文献综述

刘敏洁,王鸿儒[1](2018)在《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因其在废水处理中的适用范围广,能够避免二次污染,原料天然可再生等优点,被广泛研究。介绍了常见的几种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综述了其发展利用以及相对优势,对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8年08期)

邓祥睿[2](2017)在《紫外光引发两性絮凝剂P(AM-DAC-AMPS)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污水处理量的逐步提升,如何有效处置污泥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污泥终处理前进行污泥预处理可以显着地提高经济效益,而在污泥中加入絮凝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预处理方式。其中两性絮凝剂由于同时含有阴阳离子基团,不仅具有传统阳离子型絮凝剂的优秀电性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能力,同时具有投加量范围宽、pH值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污泥特性,研究出具有高适应性的两性絮凝剂十分必要。本论文采用紫外光引发的方式,以V-044为引发剂,聚合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单体,合成两性絮凝剂聚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DAC-AMP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总单质量分数、丙烯酰胺单体占总单质量分数、阴阳离子单体质量比m(DAC):m(AMPS)、引发剂(V-044)用量、pH值、紫外光引发时间对两性絮凝剂P(AM-DAC-AMPS)特性粘度及转化率的影响。并沟通过响应曲面分析,研究引发剂(V-044)用量、pH值、紫外光引发时间对最终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最终得到的优化制备条件为总质量30g,总单质量分数35%,m(AM):m(DAC):m(AMPS)=80:12:8,光引发剂V-044浓度0.023%,pH值控制为5.44,光照时间73min,此时制备的P(AM-DAC-AMPS)的特性粘度为1.13L/g。对聚合产物P(AM-DAC-AMPS)进行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扫面电镜(SEM)、差热热重分析(DTA-TGA)证明共聚物成功合成、其表面具有细密的多孔结构且热稳定性良好。在以浊度、zeta电位、污泥沉降速度、污泥比阻及泥饼含水率为测定指标的污泥脱水实验中,发现制备的P(AM-DAC-AMPS)的最佳投加量为40mg/L,最适pH值为6-7,经P(AM-DAC-AMPS)处理的污泥的含水率可达74.64%,污泥比阻为2.76×1012m/kg,上清液浊度为6NTU左右,生成的絮体密实,沉降性能好。对比相似特性粘度的自制P(AM-DAC)和市售的CPAM,发现P(AM-DAC-AMPS)具有更宽的投加范围,更优秀的污泥脱水能力和更好的pH适应性的优点。(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郭睿,王超,李晓芳,甄建斌,程敏[3](2017)在《两性絮凝剂EPPCX的制备及对Pb~(2+)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酰胺多胺(PPC)-2,3-环氧丙基叁甲基氯化铵(ETA)接枝共聚物(EPPC)、NaOH和CS_2为原料,在乙醇为溶剂条件下合成一种两性絮凝剂阳离子聚酰胺黄原酸钠(EPPCX)。通过FT-IR、13C-NMR、紫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温度、不同阴离子对Pb~(2+)去除率的影响;测定了絮体的Zeta电位、分形维数、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絮体的形貌。结果表明,处理25 mg·L~(-1) Pb~(2+)模拟废水时,EPPCX投加量为110.75 mg·L~(-1),Pb~(2+)的去除率达到97.2%。温度为35℃时,去除效果最好,阴离子的存在对Pb~(2+)的去除起到促进作用。絮凝过程中ζ电位的变化,表明絮凝过程主要以电荷作用为主,通过分形维数测定表明絮体具有密实的聚集结构。通过絮体形貌的变化,表明絮体有明显的堆积层次,形成絮体密实。(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魏潇潇,张钰涵,江燕妮,方媛,康琴[4](2014)在《基于四元共聚合制备两性絮凝剂P(DMDAAC/DMC/IA/FA)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由单体二甲基二丙烯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衣康酸和富马酸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考查了絮凝剂P(DMC/DMDAAC/IA/FA)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试验显示,在pH=9、投加量为1g/L时,CODCr去除率达到82.9%,浊度去除率是91.5%,脱色率为90.0%;对印染废水的絮体进行电镜扫描,运用非线性数学分形理论计算絮体空隙分维数,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期刊2014-08-22)

冷棉桃,李兴峰,李君超[5](2014)在《造纸污泥制备两性絮凝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碱法造纸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为原料,利用其中的木质素与亚硫酸钠和3-氯-2-羟丙基-叁甲基氯化铵(CHPTMA)反应,制备出同时含有磺酸基和季铵基的两性絮凝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物料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高浓度、高色度的染料废水对该絮凝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对合成两性絮凝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造纸污泥与亚硫酸钠和CHPTMA的质量比为1∶0.25∶0.5,造纸污泥与亚硫酸钠的接枝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2 h,CHPTMA的接枝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5 h时,所得絮凝剂产品质量最好,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72%。(本文来源于《清洗世界》期刊2014年03期)

洪博,徐昆,张明耀,徐康,谭颖[6](2013)在《分散聚合法制备耐盐型两性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为主体,同时引入正、负2种电荷基团单体,在盐水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耐盐型两性絮凝剂(P(AM/AA/DMBAC),简称AAB系列)。系统地考察了分散介质、分散剂、单体浓度和链转移剂(次磷酸钠、甲酸钠)用量对两性絮凝剂AAB特性粘数和表观黏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n(AM)∶n(AA)∶n(DMBAC)=90∶5∶5,w(单体含量)=13%、w(PDAC)=6%(基于单体总质量)、w(硫酸铵)=25%(基于体系质量)、w(引发剂(VA-044))=0.2%(基于单体总质量)、ρ(次磷酸钠)=0.05 g/L、ρ(甲酸钠)=1.0 g/L,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24 h,并通过絮凝试验评价了该两型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和耐盐性。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两性絮凝剂具有较大的特性粘数(5.2 dL/g)和良好的稳定性;在高盐浓度的模拟污水中,两性絮凝剂具有使用剂量小(30×10-6),絮团沉降速率快(2.56 s-1)等优点,表现出优异的絮凝能力和良好的耐盐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3年08期)

洪博[7](2013)在《耐盐型两性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性疏水缔合型絮凝剂是指在大分子链上同时引入正、负两种电荷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具备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絮凝剂特性和特点,并且由于疏水缔合作用形成疏水微区,因此具有疏水缔合聚合物性质的一类特殊高分子絮凝剂。这类絮凝剂具有良好的增粘、抗温、耐盐和抗剪切性能,其在水处理作业时,具有较大的滤水量,较宽的pH使用范围等优点,因此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在本文中,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以丙烯酰胺为骨架,同时引入不同含量等电荷比的两种阴、阳离子单体,其中阳离子单体含有疏水基团,成功制备了不同系列的两性疏水缔合型絮凝剂。考查了絮凝剂在静电力和疏水缔合力协同作用下对模拟污水的絮凝能力和耐盐性。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MBAC)为单体,2,2-偶氮二[2-(2-咪唑啉-2-代)丙烷]二氢氯化物(VA-044)为引发剂,成功制备了两性疏水缔合型絮凝剂——AM/AA/DMBAC共聚物(简称AAB系列)。对其流变性、芘荧光探针、比浓粘度研究表明,两性疏水缔合型絮凝剂AAB系列由于兼具反聚电解质效应和疏水缔合作用,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盐性和高效的絮凝能力。2、为了解决自由基水溶聚合得到絮凝剂产品粘度大、水中溶解速率慢、不易于工业大规模生产等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MBAC)为单体,聚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PDAC)为分散剂,在盐水介质中利用分散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耐盐型两性絮凝剂(AAB系列)。系统地考察了分散介质、分散剂、单体浓度和链转移剂(次磷酸钠、甲酸钠)用量对两性絮凝剂AAB特性粘数和表观黏度的影响,并通过絮凝试验评价了两性絮凝剂的絮凝性能和耐盐性。该法具有工艺简单、散热容易、聚合完毕后产物表观黏度低、在水中溶解快等优点,同时其絮凝剂具有良好的耐盐性和高效的絮凝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徐晓玲,周艺峰,聂王焰,宋林勇,戴明东[8](2012)在《两性絮凝剂P(AM-co-IA-co-DAC-co-DMC)的合成及絮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性聚丙烯酰胺处理污水用量少,毒性低,pH适用范围广,绿色环保。采用水分散聚合方法合成了两性聚丙烯酰胺P(AM-co-IA-co-DAC-co-DMC),以1%的高岭土悬浮液模拟废水,考察絮凝剂用量、特性粘数、体系pH值、温度以及阴阳离子单体配比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阴离子单体摩尔比为3∶1,特性粘数为3.16 dL/g,用量为3 mg/L时,絮凝效果好,常温下透过率达到98.7%。两性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的正、负两种电荷基团同时发挥电中和作用和架桥作用,絮凝效果受pH变化的影响较小,明显优于阳、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2年05期)

刘玉婷,吴宏伟,尹大伟,苗东琳[9](2009)在《疏水缔合型两性絮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全氟辛基乙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为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AM)、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制成氟碳型絮凝剂。结果表明,在n(AM):n(AMPS):n(DMDAAC)=4:2:4,PFMA质量分数0.5%、总单体质量分数30%、引发剂用量0.3%时,合成的四元共聚物对硅藻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当共聚物添加量15 mg/L、温度为50℃、pH=3时,硅藻土悬浮液的透光率和絮凝时间分别为98.8%和14 s。(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09年06期)

孔维鹏,李绵贵,杨灿,李彦醇[10](2009)在《两性絮凝剂P(AM/AMPS/DMDAAC)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絮凝剂广泛用于工业用水和废水的处理。含磺酸盐(-SO3Na)高聚物的高分子絮凝剂,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含有磺酸基结构的不饱和单体种类很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磺酸类单体之一,它的聚合物有良好的综合性能[1~3]。(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09年21期)

两性絮凝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污水处理量的逐步提升,如何有效处置污泥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污泥终处理前进行污泥预处理可以显着地提高经济效益,而在污泥中加入絮凝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预处理方式。其中两性絮凝剂由于同时含有阴阳离子基团,不仅具有传统阳离子型絮凝剂的优秀电性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能力,同时具有投加量范围宽、pH值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污泥特性,研究出具有高适应性的两性絮凝剂十分必要。本论文采用紫外光引发的方式,以V-044为引发剂,聚合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AC),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胺(AM)单体,合成两性絮凝剂聚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P(AM-DAC-AMPS))。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总单质量分数、丙烯酰胺单体占总单质量分数、阴阳离子单体质量比m(DAC):m(AMPS)、引发剂(V-044)用量、pH值、紫外光引发时间对两性絮凝剂P(AM-DAC-AMPS)特性粘度及转化率的影响。并沟通过响应曲面分析,研究引发剂(V-044)用量、pH值、紫外光引发时间对最终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最终得到的优化制备条件为总质量30g,总单质量分数35%,m(AM):m(DAC):m(AMPS)=80:12:8,光引发剂V-044浓度0.023%,pH值控制为5.44,光照时间73min,此时制备的P(AM-DAC-AMPS)的特性粘度为1.13L/g。对聚合产物P(AM-DAC-AMPS)进行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扫面电镜(SEM)、差热热重分析(DTA-TGA)证明共聚物成功合成、其表面具有细密的多孔结构且热稳定性良好。在以浊度、zeta电位、污泥沉降速度、污泥比阻及泥饼含水率为测定指标的污泥脱水实验中,发现制备的P(AM-DAC-AMPS)的最佳投加量为40mg/L,最适pH值为6-7,经P(AM-DAC-AMPS)处理的污泥的含水率可达74.64%,污泥比阻为2.76×1012m/kg,上清液浊度为6NTU左右,生成的絮体密实,沉降性能好。对比相似特性粘度的自制P(AM-DAC)和市售的CPAM,发现P(AM-DAC-AMPS)具有更宽的投加范围,更优秀的污泥脱水能力和更好的pH适应性的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性絮凝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敏洁,王鸿儒.天然高分子改性两性絮凝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革.2018

[2].邓祥睿.紫外光引发两性絮凝剂P(AM-DAC-AMPS)的制备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7

[3].郭睿,王超,李晓芳,甄建斌,程敏.两性絮凝剂EPPCX的制备及对Pb~(2+)作用机理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

[4].魏潇潇,张钰涵,江燕妮,方媛,康琴.基于四元共聚合制备两性絮凝剂P(DMDAAC/DMC/IA/FA)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C].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2014

[5].冷棉桃,李兴峰,李君超.造纸污泥制备两性絮凝剂[J].清洗世界.2014

[6].洪博,徐昆,张明耀,徐康,谭颖.分散聚合法制备耐盐型两性絮凝剂及其絮凝性能[J].应用化学.2013

[7].洪博.耐盐型两性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

[8].徐晓玲,周艺峰,聂王焰,宋林勇,戴明东.两性絮凝剂P(AM-co-IA-co-DAC-co-DMC)的合成及絮凝性能[J].应用化工.2012

[9].刘玉婷,吴宏伟,尹大伟,苗东琳.疏水缔合型两性絮凝剂的合成及其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2009

[10].孔维鹏,李绵贵,杨灿,李彦醇.两性絮凝剂P(AM/AMPS/DMDAAC)的合成[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

标签:;  ;  ;  ;  

两性絮凝剂论文-刘敏洁,王鸿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