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人论文-陈晓妍

自我与他人论文-陈晓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我与他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与自我,王尔德

自我与他人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妍[1](2019)在《他人与自我》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只会遇到两种人——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他人看似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实则相互映射,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体现的就是一种人生智慧。首先,我们要将自己当成他人。苏轼曾问佛印说:"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你是一尊佛。"苏轼得意。佛印反问之:"那你看我像什么?"苏轼有意刁(本文来源于《作文与考试》期刊2019年35期)

向天渊[2](2019)在《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域外文论本土化转换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追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演进历程;考察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及其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之建构的关系,首先牵涉到学者的学术国籍问题,国籍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都将影响甚至决定学者的研究视角与价值评判;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提醒我们,在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的建构中,要从学科功能上处理好"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从知识谱系上处理好"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此外,"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建构中国现代文论,必需处理好话语范畴上的"融通性"与"创造性"之关系问题。(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尹天子,刘潇,戚江丹,黄希庭[3](2019)在《提示现实因素影响乐观偏差的有限性:自我-他人判断差异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自我相关将来事件认知中表现出的乐观偏差现象已被广泛证实。以往研究显示,提示与将来事件相关的现实因素(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能够影响,但并不能消除乐观偏差。本研究操纵判断视角,考察提示现实因素对将来事件认知的影响是否存在自我-他人差异,进一步探讨提示现实因素有限影响乐观偏差的具体表现。实验采用组间设计,要求被试在提示现实因素的基础上,对积极和消极将来事件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可能性和时间距离做出判断。结果显示,提示现实因素对将来事件认知的影响存在自我-他人差异,对自我相关将来事件的认知主要受事件效价的影响,而对他人相关将来事件的认知主要受提示现实因素的影响;人际相似性不能缩小这种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光芒[4](2019)在《他人的遮蔽与自我的救赎——读文珍的两个短篇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初读文珍最近的两个短篇小说《隔着星空与大海》《我们总是在谈论她人的生活》,其建构主人公都市日常生活框架的这些基本信息点,比如师兄妹、毕业、留学、返校……令在高校工作的我产生一丝熟悉感。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作品语言、意象、结构的内在意蕴渐渐生发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令人回味。《隔着星空与大海》写一个叫孙宁的女孩在工作中得到机会,去度过叁年愉快研究生生涯的澳门出差。可是在她抵达目的地身心畅然的时刻,不期接到师(本文来源于《雨花》期刊2019年11期)

岳童,黄希庭[5](2019)在《催产素弱化男性共情反应中自我-他人区分能力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情是指个体在认识到自身所产生的感受来源于他人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想象或推断他人的情感而产生的与之同形的情感体验状态前人大量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强大的自我-他人区分能力是男性共情反应显着弱于女性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了患自闭症这种"男性大脑"疾病的个体在情感交流上的阻碍。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催产素(oxytocin, OXT)可能会弱化个体的自我中心倾向,即弱化自我-他人区分能力,但尚未有研究验证过其在男性被试共情反应中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借助于ERP技术,通过随机双盲被试间设计,要求39名男性被试分别从自我或他人角度判断呈现图片是否表达了悲伤情绪,以此来引发被试不同水平的悲伤共情反应。结果发现,安慰剂组的被试在自我角度判断任务中在悲伤面孔判断中引发了更强的P2 (150–200ms)和LPC (400–600ms)波幅,但催产素组被试则没有这种表现。而在他人角度判断任务中,悲伤面孔图片引发了催产素组被试更强的P2波幅,而安慰剂组被试则没有这种表现。这一研究结果说明,催产素弱化了男性被试在共情反应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能力,从而为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潜在的临床干预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杨之绪,陈雨凡,卓浩,马剑虹[6](2019)在《公正世界信念与亲社会行为:自我和他人的差异与行为类型的特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认为人们有一种基本的需要,即相信所处的世界是公正的,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这种信念对于维持人们的心理健康、控制感、长期目标追求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关于该信念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的研究尚未取得一致结果。近年来研究者提出自我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的二维构念可以用于解释结果的差异:多数研究指出自我公正世界信念更高的个体由于相信自己"善有善报"而做出更多亲社会行为;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更高的个体由于认为他人"所得即应得"而做出更少亲社会行为。但是目前该方向的研究主要采用对如贫困人口、受灾群众等的捐款行为来作为亲社会行为的测量指标。本研究认为,这种亲社会行为类型和对象的局限性导致目前以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解释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都表现为个体具有一种出于自身好报而做好事的自利倾向,而忽视了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对于激发个体主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的作用。因此,研究一首先通过在实验室中告知被试为贫困生募捐的方式,测量被试的捐款金额来表示个体对贫困群体的亲社会倾向。结果表明自我公正世界信念显着正向预测捐款金额,他人公正世界信念显着负向预测捐款金额,在中国大学生被试群体中重复了前人的结果。而在研究二中,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志愿汇"app收集在校本科生的志愿者服务时长,在扣除学生用于兑换毕业学分的时长后作为志愿服务水平指标。结果表明自我公正世界信念与志愿服务水平无显着相关,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与志愿服务水平显着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志愿服务可能更多地受到他人公正世界信念的驱动,个体由于相信他人应当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中而去为他人服务。该研究结果对该领域先前的研究结果与理论提出了挑战,表明自我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在预测亲社会行为时的差异或与亲社会行为的类型与对象有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孔祥伟,韩冬,郝垒垒,王大伟[7](2019)在《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差异-基于社会价值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风险决策领域特异性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近期的研究发现,个体在不同的风险决策任务中表现出了自我—他人风险决策差异。而这种风险决策任务的差异与风险决策领域特异性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本研究在社会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区分决策对象探讨了不同风险决策领域内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实验一选取了金钱、异性交友、人身安全叁种决策任务,考察了个体为自己和为单一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差异。实验二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金钱损失的决策任务,从他人的性质上探讨个体在不同的风险决策领域中为自己和为单一不同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差异。实验叁从他人数量这一角度探讨了个体在不同的风险决策领域中为自己、为单一他人和为多个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差异,其中将为多个他人决策细分为两种类型,即为涉及和不涉及自身利益的多个他人做决策。结果发现:(1)除了金钱损失领域,其他叁个领域都发现了自我—他人风险决策差异。但不同风险决策领域内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并不一致。单一不同他人之间没有风险决策差异,而单一他人与多个他人之间存在风险决策差异;(2)在不考虑为涉及自我利益的多个他人做决策时,社会价值理论基本可以解释本实验中的自我—他人风险决策差异。其中在异性交友领域中,风险寻求更具社会价值,所以被试为他人决策比为自我决策时更加风险寻求;在金钱领域中,风险规避更具社会价值,所以被试为他人决策比为自我决策更加风险规避;而在人身安全领域,风险规避更具社会价值,所以被试为他人决策比为自我决策时更加风险规避;(3)不同任务下,男性都比女性更具冒险倾向并且被试在四个领域下表现出的风险态度不一致,验证了风险决策的领域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韩冬,孔祥伟,梅长瑜,王大伟[8](2019)在《自我-他人延迟选择差异及信息加工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迟选择是指决策者在现有的选项中应该做出选择时却决定不做选择,包括推迟选择、拒绝在可选项中即刻选择一个选项、花费时间去搜索更好的选择等多种情况。本研究探讨了自我-他人在延迟选择中的差异及其信息加工机制,包括一项预备研究和两个正式实验。预备研究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确定了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及重要性排序。实验一采用问卷法,控制选项的吸引力和决策困难程度来操作冲突水平,使用IOS量表测量心理距离,探讨了不同冲突水平下为自己、为亲密他人、为陌生他人职业决策延迟选择的差异。实验二使用信息板技术探讨了个体在为自己、为亲密他人及为陌生他人进行含有延迟选择选项的决策时,在信息搜索时间、信息搜索速度及信息加工模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延迟选择中存在自我-他人差异,为自己决策时比为亲密他人和为陌生他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延迟选择;(2)冲突水平调节了自我-他人延迟选择的差异,在高冲突水平上,为不同人决策时不存在延迟选择的差异,而在低冲突水平上存在延迟选择的差异,为自己更倾向于延迟选择。(3)为亲密他人决策时信息搜索时间和信息搜索深度显着高于为自己和陌生人做决策。(4)为自己、为亲密他人和为陌生他人决策时被试的信息搜索模式不存在显着差异。决策者角色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着,男生为自己、为亲密他人及为陌生他人决策时信息搜索模式没有显着差异,女生为亲密他人更倾向于使用基于选项的加工策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严纯[9](2019)在《微信“看一看”中的自我想象与他人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拟剧理论为着力点,对微信"看一看"进行线上观察与分析,发现微信"看一看"形似一个虚拟"舞台",用户通过点击"在看"完成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建构以获取他人认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认同与他人认同是矛盾的。"看一看"中的"表演"是一种自我想象,也说明社会心理与自我呈现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9年18期)

周海波,甘烨彤,易靓靓,胡瑞,谭千保[10](2019)在《自我-他人重迭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自我-他人重迭影响疼痛共情的神经机制,记录并分析被试在高、中、低重迭程度条件下共情判断的脑电活动。发现在早期N2上,重迭程度叁水平间差异显着,表现为密友<熟人<陌生人(密友与熟人差异边缘显着);在晚期P3上,疼痛条件下重迭程度间呈显着差异,密友显着大于熟人和陌生人;在LPP上疼痛条件诱发更大波幅。表明早期阶段(N2)区分不同重迭程度,可能是对威胁性刺激的检测阶段,自我-他人重迭程度影响共情加工晚期阶段(P3)的社会认知评价加工。(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自我与他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域外文论本土化转换与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追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演进历程;考察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及其与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之建构的关系,首先牵涉到学者的学术国籍问题,国籍或民族文化身份以及具体的社会和时代背景,都将影响甚至决定学者的研究视角与价值评判;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提醒我们,在中国现代文论新传统的建构中,要从学科功能上处理好"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从知识谱系上处理好"现代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此外,"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还使我们认识到建构中国现代文论,必需处理好话语范畴上的"融通性"与"创造性"之关系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我与他人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妍.他人与自我[J].作文与考试.2019

[2].向天渊.走向他人与回归自我——“域外文论本土化”研究对建构“中国文论新传统”的启示[J].广东社会科学.2019

[3].尹天子,刘潇,戚江丹,黄希庭.提示现实因素影响乐观偏差的有限性:自我-他人判断差异的证据[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张光芒.他人的遮蔽与自我的救赎——读文珍的两个短篇小说[J].雨花.2019

[5].岳童,黄希庭.催产素弱化男性共情反应中自我-他人区分能力的ERP研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6].杨之绪,陈雨凡,卓浩,马剑虹.公正世界信念与亲社会行为:自我和他人的差异与行为类型的特异性[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7].孔祥伟,韩冬,郝垒垒,王大伟.自我—他人风险决策的差异-基于社会价值理论的视角[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8].韩冬,孔祥伟,梅长瑜,王大伟.自我-他人延迟选择差异及信息加工机制[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9].严纯.微信“看一看”中的自我想象与他人认同[J].新闻传播.2019

[10].周海波,甘烨彤,易靓靓,胡瑞,谭千保.自我-他人重迭影响疼痛共情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19

标签:;  ;  

自我与他人论文-陈晓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