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石油烃降解菌论文-邢清朝,习彦花,单胜道,程辉彩,王宏伟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论文-邢清朝,习彦花,单胜道,程辉彩,王宏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效石油烃降解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油,生物降解,菌种鉴定,降解率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论文文献综述

邢清朝,习彦花,单胜道,程辉彩,王宏伟[1](2019)在《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石油污染问题,选育高效石油降解菌,为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持。通过连续富集传代培养,从石油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出高效石油降解菌XS-2。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XS-2为赤红球菌(Rhodococcus ruber)。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30℃、初始培养pH值7.0、石油质量浓度5 g/L,7 d降解率可达65%。经气相色谱(GC)分析,该菌可有效降解碳14、15、16、17的正构烷烃。因此,赤红球菌XS-2在开发研制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菌剂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郑瑾,季远玲,燕纪星,王晓玲,陈宏坤[2](2019)在《利用不同组分原油逐级驯化筛选高效石油烃降解混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不同组分原油逐级驯化的方法对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污染土样进行石油烃降解混菌的富集驯化,得到一组对稀油和稠油均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混菌M3。与采用单一原油驯化方法相比,混菌M3对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5%和22%。该混菌具有较强的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能够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69.8 mN·m~(-1)降至27.9 mN·m~(-1)。通过混菌M3的生长条件优化实验得出:在温度30℃、pH 7~8、盐度1%、氮源选择尿素的条件下,混菌M3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通过考察混菌M3在污染土壤中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发现:在修复期间,土壤脱氢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混菌M3可使饱和烃组分增加,并使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组分降低,对重质组分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混菌M3的加入改变了原油性质,促进了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经过56 d修复,土壤中原油降解率达到55.3%。(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田燕,万云洋,孙午阳,李磊,盛晓琳[3](2018)在《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培养基富集筛选石油降解菌及其稳定性,基于TA克隆分析石油微生物多样性,用不同培养基富集筛选目标石油降解菌,真空冷冻干燥法保藏5 a,研究5 a前后的环境和保藏稳定性。结果表明:TA克隆检测到样品石油中存在8属18种细菌和4种古菌,11个培养基共筛选2属7株细菌,其中高效石油降解菌为XJ09(竿菌属)和XJ15(纤细竿菌p151),降解率分别为54. 2%和64. 5%,XJ02(纤细竿菌)的降解率为34. 5%;环境模拟实验中,XJ09和XJ15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50. 8%和53. 4%; 5 a保藏后,竿菌属降解率降低了2. 4%~6. 0%,假单胞菌属降解率下降约一半;不同培养基富集培养的纤细竿菌(XJ02和XJ15)的石油降解能力不同;长期保藏和外界环境都会影响竿菌属的稳定性,而对假单胞菌属的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黄亮,姜晓艳,徐全数,方力,江伟[4](2018)在《有机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石油炼化污水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石油炼化污水具有水质不稳定、可生化性差、污染物成分复杂等特点,导致生物处理系统容易遭到未知来水的冲击,急需开发生物强化技术以实现石油炼化污水稳定达标排放。从石油炼化污水中筛选到2株有机物高效降解菌B2和BY1,这2株菌能有效提高污水的B/C值,且同时具备脱氮功能。B2菌的B/C值相对于空白增大了0.17,COD去除率相对于空白提高了35.92%,NO_3~--N去除率最高为83.31%;BY1菌的B/C值相对于空白虽然增幅较小,但COD去除率相对于空白提高了19.34%,NO_3~--N去除率最高为76.40%。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投加5mg·L~(-1)的有机营养GC-1,可明显提高菌株对石油炼化污水的处理效率。当活性污泥浓度一定时,随着B2菌与BY1菌投加量的增加,出水水质均得到了显着改善,其中,B2菌对石油炼化污水的处理效果更好,出水COD值可降至65mg·L~(-1)以下。(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张恒,吴鹏飞,成娟丽,司青坡,张昊[5](2018)在《陕北地区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筛选陕北地区的高效石油降解菌,为后续的土壤修复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本研究的石油降解菌分离来自延安市延长县某油井的土壤样品,通过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筛选、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得到可降解石油的菌株,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对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利用PCR扩增技术对筛选的石油降解菌的16S r DNA序列进行扩增,通过对16S r DNA序列的测定和NCBI数据库集进行基因序列比对确定其种属;在被石油污染过土壤中加入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进行修复试验,经50 d的修复反应,测定石油降解菌对油污土壤中石油的降解效率;最后通过种植小麦检验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效果。共筛选出3株高效的可降解石油的菌株:W1、W3、N4,叁株菌均可以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生长,它们在富集培养基中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42. 55%,37. 18%和33. 57%,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叁株菌进行鉴定,结果是W1菌株为假单胞菌属,W3菌株为芽孢杆菌属,N4菌株为红球菌属。在菌株对油污土壤修复的研究中,菌W1和菌W3分别对油污土壤进行50 d的降解,土壤中石油量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W1菌株的降油率为52. 20%,W3菌株的降油率为47. 84%,修复后土壤的质量对于小麦的生长没有影响。通过本研究课题,为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同时为陕北地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勇波,温玉娟,任何军[6](2018)在《嗜盐石油烃高效降解菌Alcaligenaceae.sp ZR-1的选育与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污染场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够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并命名为ZR-1。经菌体形态观察,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为Alcaligenaceae.sp,同源性为97%。该菌株可以在0%~3%的盐度条件下生长,属于轻度嗜盐菌。在Na Cl质量分数为3%,柴油浓度为400mg/L的条件下,96h降解率可达60.425%,为今后生物修复高盐石油烃污染土壤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宜慧,常波,杨玲引,侯丽芳[7](2018)在《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陕北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7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其中黄杆菌属CC-2、不动细菌属SC-5、假单胞菌属SC-6表现出较强的石油烃降解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总石油烃(TPH)降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各因素对TPH降解率影响程度的大小次序为:溶液p H>降解温度>降解菌接种量>摇床转速,且在降解菌接种量为7%(φ)、溶液p H为7、降解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 r/min的最适处理条件下,菌株SC-6的TPH降解率可达61.23%。原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实验结果表明: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投加有利于土壤TPH降解率和酶活性的提高;"菌株SC-6+营养剂"组修复处理42 d后的TPH降解率可达57.59%。(本文来源于《化工环保》期刊2018年04期)

李小猛[8](2018)在《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所在的盘锦市,是全国第叁大油田—辽河油田的所在地,近些年来,由于密集、持续地开采,当地土壤的石油烃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地土壤环境中石油烃的污染现状并研究了污染土样中的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性价比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本研究筛选得到了两株高效原油降解菌株,通过气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的手段评估了其对液体培养基和人工配制的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的降解能力。作为原油及其制品中典型的单环芳烃,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可以随着原油组分渗透到地下水中,本研究中关于BTEX的生物降解研究为修复地下水污染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对土样中的石油烃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原油的污染程度与其距油井的距离成反比,距离采油井40 m以内的土壤中的石油烃含量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500mg·kg~(-1))。原油本身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而伴随原油组分迁移而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常常被忽视,对土样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各形态分布的研究表明,土样中的Cd和Pb与石油烃的含量变化呈现出显着的相关性(P<0.01)且38.54%的Cd以可交换的形态存在,这使得它可能具有高生物有效性和高毒性。生物修复污染场地的关键在于获取高效功能菌株,本文从污染土样中筛选得到两株能以原油作为唯一碳源生长代谢的细菌,经过分子生物学和生化实验分析,两株细菌分别被鉴定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排油圈实验表明两者均能产生可以乳化原油的表面活性物质,进一步的色谱分析和结构鉴定表明两株细菌所产生的表面活性物质均为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将上述两株细菌接种到含油液体无机盐培养基中持续观察并通过仪器分析对降解过程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混合菌群的降解能力要大于单个菌株,20天的原油降解率可达92%(原油接种量为2%,V/V)。室内模拟污染土壤的降解实验表明,外加碳源可以促进原油组分的降解,去除自然挥发的影响,30天的原油降解率可达25%(原油接种量5.0 g·kg~(-1)),而实验浓度下的Cd~(2+)对微生物代谢土壤中的石油烃的影响较小。以BTEX混合底物作为唯一碳源,两株细菌对四种底物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且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Dut-lxm0725的降解能力整体大于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Dut-lxm1018,前者对苯、甲苯、乙苯和邻二甲苯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257 h~(-1),0.0351 h~(-1),0.0391 h~(-1)和0.0353 h~(-1)。(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5)

陈政阳,刘国,唐彬彬,谢翼飞,徐熊鲲[9](2018)在《油基泥浆钻井岩屑中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川珙县油基泥浆钻井岩屑为研究材料,筛选出10株能以石油为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并以石油降解率为筛选依据,筛选出2株高效降解菌(C-1、C-2),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1、C-2的降解率为39%~40%,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haericus、Bacillus subtilis;降解特性分析表明:在接种量为10%、pH为7、温度为35℃、n(N)∶n(P)=12∶1、盐浓度为0.5%的最优条件下,C-1和C-2对石油的去除率分别为46.08%、48.94%,补充N、P后降解率基本未变化,说明岩屑中大部分可生化降解成分已全部降解,部分难降解的物质(如长链烷烃、多环芳烃等)仍在岩屑中。(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董丁,卢彦珍,唐美华,陈国松[10](2017)在《一株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原油-培养基驯化、LB平板分离、原油固体培养基平板嗜油斑分析,从含油泥砂中分离筛选出能够降解石油烃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具有较高的石油烃降解能力。将10 m L该菌液用于处理5 g含油泥砂,7 d后石油烃降解率达33.52%,90 d后达90.61%。在定期补加营养液的条件下,60 d后石油烃降解率可达90.98%,大大缩短了处理时间。处理后泥砂含油率0.28%,低于国家农用土壤含油率0.3%的标准。该菌株在油田产出含油泥砂及被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不同组分原油逐级驯化的方法对克拉玛依油田的石油污染土样进行石油烃降解混菌的富集驯化,得到一组对稀油和稠油均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混菌M3。与采用单一原油驯化方法相比,混菌M3对稀油和稠油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5%和22%。该混菌具有较强的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能够使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从69.8 mN·m~(-1)降至27.9 mN·m~(-1)。通过混菌M3的生长条件优化实验得出:在温度30℃、pH 7~8、盐度1%、氮源选择尿素的条件下,混菌M3对原油的降解率最高。通过考察混菌M3在污染土壤中对原油的降解效果,发现:在修复期间,土壤脱氢酶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混菌M3可使饱和烃组分增加,并使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组分降低,对重质组分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混菌M3的加入改变了原油性质,促进了土壤中原油的降解,经过56 d修复,土壤中原油降解率达到55.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论文参考文献

[1].邢清朝,习彦花,单胜道,程辉彩,王宏伟.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9

[2].郑瑾,季远玲,燕纪星,王晓玲,陈宏坤.利用不同组分原油逐级驯化筛选高效石油烃降解混菌[J].环境工程学报.2019

[3].田燕,万云洋,孙午阳,李磊,盛晓琳.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稳定性[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黄亮,姜晓艳,徐全数,方力,江伟.有机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石油炼化污水中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

[5].张恒,吴鹏飞,成娟丽,司青坡,张昊.陕北地区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油污土壤的修复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刘勇波,温玉娟,任何军.嗜盐石油烃高效降解菌Alcaligenaceae.spZR-1的选育与降解特性[J].轻工科技.2018

[7].宜慧,常波,杨玲引,侯丽芳.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J].化工环保.2018

[8].李小猛.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陈政阳,刘国,唐彬彬,谢翼飞,徐熊鲲.油基泥浆钻井岩屑中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J].环境工程.2018

[10].董丁,卢彦珍,唐美华,陈国松.一株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标签:;  ;  ;  ;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论文-邢清朝,习彦花,单胜道,程辉彩,王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